回覆列表
  • 1 # 釀松山閣舊主

    為什麼不怕岳家軍兵變?因為宋高宗趙構有足夠的把握,他內心裡很清楚,即使其他所有人都可能兵變,但岳家軍永遠不會背叛南宋朝廷。

    說白了,岳家軍從裡到外從上到下都緊緊團結在岳飛的個人魅力之下,岳家軍的組成是以朝廷撥隸為主,加上牛皋、董先等歸正的將卒,後陸續收編楊么等部眾,吸收山東兩河忠義社梁興、李寶等,匯成大軍,是岳飛一步一步建立起來並帶領他們所向無敵,因為岳飛就是岳家軍的魂。

    因此關鍵就在岳飛身上,岳飛背上的盡忠報國就是一面旗幟,為亂世中的仁人志士指明瞭方向,他所代表得是所有忠於南宋忠於漢室江山的訴求,這股力量擁有極其天然的立場,那就是必須永遠站在趙構的後面,因為當時趙宋也就他能力挽狂瀾了,作為帝王的趙構自然也知道,岳家軍說是岳飛的私軍,其實說到底也是他的私軍,只不過殺了岳飛會讓他們寒心,但他們永遠不會背叛。

  • 2 # 使用者2262715010326

    趙構怕什麼?岳飛是由於受手下人舉報張憲、岳雲謀反而被牽連的,既然這樣,趙構害怕什麼?手下的人大多數是忠於皇帝的。

  • 3 # 西門不帶刀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享太平。

    秦國的白起,趙國的李牧,漢朝的周亞夫,

    宋朝嶽爺爺,明朝的藍玉,清朝的年羹堯。

    這些大帥級的英雄人物,都曾手握重兵或是統領過國家所有軍權的,最後都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被統治者殺了。為什麼他們手下的兵將。沒有發生譁變?而是看上去都默認了這個事實?

    透過對比上述六人的經歷,少校總結出了一點淺見:為什麼宋高宗殺賜死嶽爺爺後,岳家軍沒有發生兵變。

    1.當兵吃糧,吃誰的糧救給誰賣命

    大秦的銳士,

    趙國的飛騎,

    宋朝岳家軍,

    明朝戚家軍。

    任何一隻精銳的軍隊,都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機器來支撐。涉及到武器裝備,軍糧餉銀,沒有任何個人能夠負擔得起,只有國家才能負擔得起。所以軍隊永遠是拿誰的糧餉便給誰賣命。岳家軍的糧餉都是國家發給的,所以他們肯定是效忠於國家的,而不是效忠於個人的。

    2.在封建王朝家天下中,國家代表皇帝,皇帝代表國家。

    封建王朝中皇帝就像一個大家庭的父親,臣民就是大家庭中的孩子,一個父親肯定會懲罰孩子(有時就算孩子做的都是對的),那另外的孩子並不會因此來反抗父親。他們只會勸說,勸說無效只能默默承受。而不可能勸說無效就來造反,反對這個父親。(少校要說明一下,這個觀點是封建社會的,跟我們現在社會的觀點很大差異)。趙構賜死嶽爺爺,不管什麼原因,不管手下人有多少不滿,絕對不會有人因此事而造反。

    在封建王朝中,反對皇帝就意味著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這是要上歷史的恥辱柱,被萬世唾罵的。所以沒有人會這樣做。

    3.十二道金牌下達,讓嶽爺爺回京,並不是一回京就馬上賜死。

    少校查閱宋史發現:從從嶽爺爺回京到最後嶽爺爺被殺害,期間大約過了將近兩個月。這兩個月中趙構指使王俊,秦檜等人編織羅列嶽爺爺造反的證據。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些證據面前,岳家軍所有將士面對國家給出的查證結果,無法去面對真偽。只能選擇承受。換個說法就是說岳家軍喪失了造反的最好時機。

    4.政治手段讓岳家軍就算想造反也沒有可能性。

    以趙構和秦檜這一對兒狼狽為奸的君臣來說,他們玩政治的手段遠遠要高於嶽爺爺。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嶽爺爺回京的一個月中,岳家軍從上到下,所有的實權將領肯定都被換成了他們自己人。

    5,嶽爺爺是被縊殺,並不是被斬首。

    可能有人會說殺都殺了,還在乎怎麼殺的?如果您仔細看到這兒,我們就詳細的說一下。文章最開始我舉了6個人的例子,

    白起(自殺),李牧(被暗殺),周亞夫(自殺),嶽爺爺(縊殺),藍玉(斬首),年羹堯(自殺),我們從這6個人死亡的方式可以看出:除了被斬首的藍玉外,剩下5位大帥,在死後先後都被平反。

    所以在古時候那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武將選擇自殺或者是縊殺,本身這就是榮譽的一種。

  • 4 # 撫州四海吉利汽車

    岳飛是一位愛國之人,收百姓愛戴,啟兵造反百姓生活更加苦難,再加上金兵在步步逼近,斷然是為了國家安危,百姓安危

  • 5 # 何以知世

    趙構是不怕岳家軍譁變的,岳家軍至少有十二統制軍,這十二軍工由22名統制、五名統領率領,而告岳飛謀反的正是都統制王貴,副統制王浚。在狀告岳飛只之前,第一個狀告的是前軍統制張憲,早知道的是王貴和張憲是岳飛的副手,甚至可以在岳飛不在的情況下指揮其他統制,主持全軍事物的人物,也就是說在殺岳飛之前岳家軍已經沒有統帥人物了,岳家軍已經被秦檜分化了,自然沒有造反的能力。

    岳家軍十二軍並非都是岳飛一人組建的,大多數都是趙構化在岳飛手中統轄的,岳家軍只是百姓對岳飛軍隊的稱呼,凡是在黃河淮河流域抗擊金人的軍隊百姓都認為是岳家軍,岳飛真正開始統領一軍是紹興五年(1135年),在紹興十一年(1141)年就被剝奪了軍權,所以岳家軍並沒有秦朝蒙家軍那樣的凝聚力,畢竟蒙恬率領軍隊三十萬北擊匈奴並且駐守在陝西十年,軍隊沒有人員變動,所以只知道蒙家而不知始皇帝。岳家軍人員變動十分頻繁,手下的將領並非是岳飛一手提拔起來的,只是因為岳飛忠義或者是因為皇帝的命令,所以向心力不強不會譁變。

  • 6 # 文史類小茶館

    趙構怕的是活著的岳飛,而不是怕處死岳飛以後岳家軍兵變。

    岳家軍的編制和人數到底是多少呢?岳家軍的編制至少有十二個統制的“軍”,分別是北嵬軍、前軍、右軍、中軍、左軍、踏白軍、遊奕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和水軍。其中的北嵬軍是岳家軍中的主力,而踏白軍相當於現在的偵查部隊。十二個軍中共有二十二名統制、五名統領和二百多名將官率領,其中真正起到統領部隊的將領為八十餘名,折算下來就是每個將領統領的約為一千二百餘人。其中,岳飛最為得意的將官王貴擔任中軍統制,張憲擔任前軍統制,如果岳飛有事不在軍營中,那麼王貴和張憲可以在岳飛不在的時候替代岳飛指揮其他各軍,主持岳家軍的各項事物。

    岳家軍

    宋高宗趙構處死岳飛為什麼不怕引起兵變?

    首先俗話說的好,“擒賊先擒王”。在古代戰爭中,如果交戰雙方的某一方主帥戰死或者因為其他原因死亡,那麼主帥死亡的那一方軍隊勢必士氣大跌、潰不成軍。紹興十一年,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主帥被殺,岳家軍即使再難撼動,也無法承擔核心領導損失帶來計程車氣大跌,戰鬥力下降的後果。若此時岳家軍發生兵變,也不會像岳飛在的時候戰鬥力那麼彪悍。當然,這也不足以讓宋高宗趙構“安心”處死岳飛。

    當然,此時會有人問,岳飛的兩個副手張憲和王貴可以領導岳家軍為岳飛報仇,引發兵變。這也就是下一條要講述的。

    岳飛

    其次,岳家軍內部發生巨大變動,主要干將迅速被調離岳家軍,岳家軍內部出現“內賊”。

    岳家軍中的五位中堅力量要麼被害,要麼被調離。紹興十一年,與岳飛一同被害的有其子岳雲還有岳家軍主要將領張憲,岳飛最為倚重的兩個將官損失一個。紹興十年以後,岳家軍將領牛皋被調任為寧國軍承宣使、荊湖南路馬步軍副總管,前者為虛職,後者雖然可以帶兵,但是畢竟只是副職,這就說明牛皋被剝奪了兵權;紹興十七年,牛皋被秦檜用毒酒害死。岳家軍將領董先於紹興十一年被調離岳家軍,出任鄂州御前諸軍統制、侍衛親軍步軍統制等職。岳家軍將領徐慶擔任防禦使,若徐慶沒有赴本州上任,那麼就是一個虛職的存在。還有一位就是王貴,在岳飛遇害後,王貴稱病離開了岳家軍。為什麼王貴要這麼做呢?這還得從岳家軍的前軍副統制王俊說起,這個王俊因為數年沒有戰功,一直得不到升遷,因此對岳飛耿耿於懷,恰巧這個時候趕上秦檜誣陷岳飛,王俊藉此機會誣告張憲謀反,藉此搞倒岳飛,但是遭到了前軍統制王貴抵制。後來岳飛得上司張俊(中興四將之一)以私事脅迫王貴,王貴無奈將王俊的誣告狀交到了相關部門。

    岳家軍班師回朝圖

    再次,岳飛以“忠君”、“愛國”著稱,其母在其後背刺上“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就說明岳飛即使是蒙冤受害,也絕對不會讓其部下兵變,讓自己落的個千古罵名。況且,岳家軍也是以“忠君”、“愛國”著稱,深得人心。若是發生兵變,必然會丟失民心,也會讓秦檜、張俊等人找到了處死岳飛的口舌,那麼到時候也就沒有“莫須有”這個罪名了。

    再次,高宗發十二道金牌急召岳飛回朝的時候,岳飛及岳家軍所處何地?當時岳家軍大軍先鋒已進抵朱仙鎮,朱仙鎮位於河南開封附近,屬於金國管理統治的地方。當時,岳飛去臨安朝見,岳家軍班師回朝,大軍撤至湖北鄂州。鄂州在當時屬於南宋前沿重地,若岳家軍兵變,勢必會被金兀朮和南宋平叛部隊雙方絞殺。岳飛到達臨安之後,明升暗降,被封為樞密副使,而王貴接替岳飛,負責指揮原岳家軍,岳家軍的實際控制者也有岳飛轉為了秦檜。所以兵變的可能性極小。

    抗金形勢圖

    最後,外援被切斷。當時,金國開始和南宋議和,南宋也趁機開始打擊掌握兵權的將領。張俊、韓世忠任樞密使,岳飛任樞密副使。韓世忠和岳飛兩人明升暗降,脫離了原來的韓家軍和岳家軍,有權但是無兵。與此同時,秦檜誣陷岳飛,岳飛被撤職改任“萬壽觀使”的閒職。

    而根據《說岳全傳》的說法,岳家軍有一名大將叫施全,施全聽到嶽元帥的死訊,就到金陵報仇。他本想殺死秦檜,但岳飛陰靈拉住他致使行刺失敗,被秦檜逮住,斬於大理寺。

    張顯,在岳飛被害後在太行山上大哭一場,染病去世;羅延慶,岳飛被害後回到故鄉抑鬱而終;張保,前去探望身在牢獄中的岳飛,不忍看到岳飛受刑法,撞死在監獄內;王橫,跟隨岳飛一同前往臨安,被親軍砍死;諸葛英(諸葛亮後人),抑鬱而終;餘化龍,自刎身亡;何元慶,自錘身死;伍尚志,抑鬱而終。

    所以,宋高宗趙構在處死岳飛之前已經有了各種的準備措施以防止激起岳家軍的兵變,而且岳家軍如果兵變,既不能為岳飛鳴冤,還會害得岳飛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岳飛被害,是南宋朝廷的最大的損失。

  • 7 # 覃仕勇說史

    答:開什麼玩笑?趙構不怕兵變?怕,怕得要死。

    不但趙構怕,趙構的祖宗八代,包括宋太祖、宋太宗都怕。

    有宋一代,統治者最怕的事就是兵變。

    要知道,宋太祖趙匡胤就是靠兵變起家的。

    而五代亂世,各個小王朝倏興倏滅,全都是軍大爺發起兵變造成的。

    所以,有宋一代,所有統治者都在全神貫注地盯防著這個。

    這也造成了宋朝,尤其是北宋朝,因為統治者防範太嚴太緊,武將的權力受到削減和擠壓,軍事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各朝各代中比較孬弱的。

    至於宋高宗趙構本人,他更是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經歷過“苗劉兵變”,被苗傅和劉正彥這兩個賊軍頭控制,當時的情形,真是險過剃頭。苗傅和劉正彥如果要殺趙構,就跟捻死一個臭蟲那麼容易。

    趙構為保住小命,對苗、劉提出的所有要求都無條件答應,哭哭啼啼的,像個鼻涕蟲。

    這場兵變雖然被張浚和韓世忠等人輕鬆鎮壓,但以後的歲月裡,趙構沒少做惡夢——他唯一的兒子不但因這場兵變喪生,他自己也在眾人面前丟大了,心理陰影面積巨大。

    也因為害怕此類事件再有發生,那麼他防範武人的心理就更加嚴謹了。

    他為什麼要殺岳飛?

    就是因為金人已有議和意向,一則可以解磨殺驢了,二則殺嶽可以消除心腹之患,三則可以震懾諸將。

    那他為什麼不怕岳家軍造反呢?

    稍微有腦子的人都會想得到了——岳家軍已被被他精心提前運作,巧妙肢解掉了。

    也就是說,殺岳飛時,所謂的岳家軍已被分拆,作為一個整體已經不存在了。

    為了殺岳飛,趙構可謂是處心積慮,老謀深算,步步狠,步步穩。

    最讓他寢食難安、神經緊繃的,是剛開始要解除岳飛兵權時。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四月,趙構心懷鬼胎,發出詔令讓張俊、韓世忠、岳飛三路宣撫使速來行朝奏事。

    張俊和韓世忠路途較近,接到聖旨,很快就到了。

    岳飛路遠,連等了幾天都還到。

    張俊和韓世忠兩人一再催問聖上何事召見,趙構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生怕岳飛收到風聲不來。

    那幾天,趙構坐立不安,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每天就對幾個同黨秦檜、王次翁、範同這幾個人大發脾氣,埋怨他們做事太操之過急。

    王次翁後來回憶那幾天難熬的情形,說“終夕未嘗交睫”,連眼皮也不敢合。

    一連等了七天,岳飛才姍姍來到。

    趙構和秦檜於是迫不及待地控制起三大將,弄了一出蹩腳的“杯酒釋兵權”,宴請三大將吃飯,給他們每人下了一道《制詞》,當眾宣佈:韓世忠、張俊改官樞密使,岳飛則改官樞密副使;緊接著,再給他們分別下了一道詔令,宣佈三大將的宣撫司同時廢罷;每個宣撫司中原來的統制官各統所部,自為一軍,每軍統一冠以“御前駐紮”的名號,歸中央政府直接統轄,將來調發,一律由三省樞密院取旨施行。

    看看,誰說趙構不怕了?他當然是怕得要死。

    但經過解除兵權、肢解軍隊、罷職離朝、嫁禍栽贓、陰設冤獄……等一系列運作下來,他自然是越來越放心,越來越大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世宗以求長生不老煉製丹藥,卻差點命死宮女之手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