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庭教育芳姐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會在孩子身邊陪伴他,如果他願意主動和我聊,我會做一個聽眾,靜靜地傾聽整個過程,捕捉他情緒的變化。

    其實他在和你講述事情經過的過程,也是一個覆盤事情經過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感受出來,對於他對事情的理解也會有新的變化!

    也許就因為經由他的嘴說出來了事情的過程,就已經開始有了新的感受,在他自己心裡也會有一個新的認知,他對這次的失敗也許不再覺得是挫折。

    我們也會因為用心地傾聽了解到事情發生的過程,可以從客觀的角度給予分析及建議。也因此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強大和勇敢!對於孩子家長最大的責任是給予愛,用愛教會他如何成長!

  • 2 # 唬說爸道

    前陣子,有這樣一則新聞上了熱搜,觸目驚心:

    江蘇句容,一個9歲的小男孩,留下一封遺書後,從17樓跳下輕生,原因是他撞碎了學校的玻璃,害怕受到懲罰……

    “nai nai ,我前天把學校的bo裡zhuang sui 了,我之到要chen fa,suo以我跳lou了。”

    孩子的遺書只是短短的一句話,裡面夾雜著拼音和錯別字,卻字字扎心。

    在我們很多成年人的眼裡,童年是最無憂無慮,最天真無邪的時光。

    但現實卻並非如此,孩子的童年也充滿著挫折。

    打破學校玻璃、考試成績不理想、父母給的零花錢弄丟了、作業沒有寫完挨批了、出醜被同伴們嘲笑了......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在孩子眼裡都可能是一場無法挽回的災難。

    因為害怕,所以逃避

    我的高中同桌是個內向的女生,除了我,她幾乎不和任何人說話,成績也常年徘徊在班級下游。

    有次週末,她跟我坐同一班公交車回家,一路上我們聊了不少,我開始對她有了些許瞭解。

    小時候,她特別喜歡上學,喜歡和老師同學們相處,成績也十分優異。

    但她的父親是個非常嚴格的人,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每逢考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檢查考卷,如果成績不及父親的預期就得接受懲罰,一開始是不給吃晚飯,後來升級成拳打腳踢。

    上初中後,父親的高壓政策變本加厲,每天檢查作業,本子上每個醒目的紅叉叉都會換來一個響亮的耳光,長此以往,面對父親的責罵和捱打,她的腦中總是一片空白,只有一個聲音在耳邊迴盪——“你怎麼這麼笨?!”

    後來,不僅僅是父親的責罵,還有老師的批評、同學的玩笑,甚至自內心的自我否定,都讓她心生恐懼,不敢在直面現實中出現的挫折,她開始迴避現實和現實中的每個人。

    原生家庭的影響,會在很大程度上會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狀態、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然後根深蒂固地伴隨我們一生。

    很久以前,在語文教材上看過一篇課文,作者回憶小時候和自己養過的小動物們的趣事,其中有這麼一段:

    有一次,家裡買回幾隻鱉來吃,我要求留下一隻給我玩,大人不答應。

    我再三懇求,大概“哼”得久了,大人不勝其煩,只好答應,但是再三吩咐道:

    “要小心哪,不要給咬著,如果給咬了,還得打你一頓鞭子!”

    這段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孩子遇到挫折後,第一反應不是尋求父母的幫助,而是瞞著父母自己承擔。

    被動物咬了,不僅得不到父母的安慰,還得承受“自作自受”的責備。

    鱉咬的痛楚,是很難形容的。

    但我強忍著,不敢哭喊,生怕給大人們知道。

    我舉起手來,企圖甩脫它。但鱉懸在半空中,仍然不肯鬆口。我只好拼命用力甩,過了好一陣子,才把它甩脫,手指已經變得血淋淋了。

    被咬得“血淋淋”的不只是手指,更是孩子幼小的心。

    父母用這種親身經歷的方式讓孩子“長記性”,從表面上看無可厚非,殊不知已在孩子的心裡埋下了“不被接納”的禍根。

    忘掉“別人家的孩子”

    曾有過一個測試,讓孩子和父母互相評分,當問給孩子打多少分時,父母們都會細數自家孩子的缺點,然後回答“80分”、“75分”、“60分”;但當孩子們給自己爸爸媽媽打分時,幾乎得到了清一色的滿分——“我的爸爸媽媽很好,我給他們打100分!”

    在孩子心中,父母是非常完美的;但父母似乎總是擅長髮現孩子身上的不足,“別人家的孩子”才是完美的。

    不得不承認,我曾經是個暴躁的媽媽,初為人母,新手上路,我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工作的煩擾、家庭的瑣碎都會被我有意無意地轉嫁到女兒頭上:

    女兒不聽話,我會按捺不住怒氣大聲訓斥,女兒委屈地哭泣讓我後悔,但下次我還是會這樣,女兒的“壞毛病”也依舊改不掉,我們陷入了死迴圈。

    有一次,女兒口渴,自己跑去拿了玻璃杯,她手太小沒拿穩,杯子摔碎了,那是她最喜歡的杯子,為此她很傷心,蹲在地上掉眼淚。

    我怕玻璃碎渣劃破她的手,便快步上前準備收拾,沒想到女兒見我來了,一臉驚恐地說:“媽媽,對不起,我下次不會了。”眼淚還掛在臉蛋上。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過往的過激反應已經讓女兒產生了負面的條件反射,當發生“不好的事情”,她的第一反應不是向媽媽尋求安慰,而是害怕被媽媽訓斥。

    我必須改變自己的態度,改變我和女兒的關係。

    孩子的一切不完美,其實都是我自己的投射,對於她的不完美的訓斥,一定程度上其實是對自己的憤怒。

    面對摔碎杯子這樣的小事,如果我的態度是責備的,那麼孩子的自責也會加重,甚至產生“這麼點小事我都做不好”的想法;如果我的態度是安慰和理解,那麼孩子能接收到“媽媽理解我,也能夠包容我的小錯誤”的資訊。

    父母的接納和包容,能給孩子更大的心理抗壓性,因為ta們能感受到:即便自己不小心失敗了,父母也會繼續支援我。

    充滿正能量的家庭,1+1>2

    “爸爸,我是從哪裡來的?”

    “你是天上的天使,上帝覺得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所以派你來保護她。”

    “那麼你呢?”寶寶問爸爸。“等你長大了就會離開她,爸爸負責陪媽媽一直到老。”

    充滿正能量的家庭裡,愛都藏在細節裡,只要用心,就能溫暖彼此。

    負面情緒就像病毒一樣,會相互傳播和感染,久而久之,孩子的內心也會負能量滿滿,會變得遲鈍、情緒低落、頹廢萎靡,甚至生病。

    如果爸爸和媽媽都把負面情緒都帶到家中來,就很容易引發爭吵,製造矛盾,孩子生活在緊張、冷戰的氣氛中,會感到無助、孤單和恐懼,喪失所有的安全感。

    一位泰國的父親,經營一家小超市,21歲的兒子沉迷遊戲,無所事事,只是偶爾幫忙收銀。

    兒子的“沒出息”讓這位父親十分惱火,一天他拿出一把上了膛的手槍,拍在兒子面前,怒不可遏地對兒子說:

    “你怎麼不去死……你這個垃圾!……有種你就別活了!”

    發洩完自己的憤怒,父親轉身離去。

    在他的心裡,兒子就是個沒出息的廢物,沒出息到連死都不敢。

    然而萬萬沒想到,就在他轉身離開的一瞬間,兒子真的拿起槍,對著自己的腦袋扣動了扳機……

    負能量的可怕在於它會一點一滴慢慢地侵蝕我們的身心,讓我們變得沮喪、懦弱、陰暗。

    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都還未成熟,很容易受家庭氛圍的影響,一個負能量的家庭,只會扭曲小孩子的三觀,這對於他們未來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家應該是充滿愛的地方,是能治癒心靈,能給身體充電,讓人變得開心愉悅起來的地方,這才是家存在的意義。

    寬容、信任、鼓勵、讚美、趣味、積極向上永遠是健康家庭的主旋律,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孩子的內心才會是充滿Sunny的。

    一個正能量的家庭裡,才能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他們會擁有寬廣的眼界和遠大的格局,因為只有強大的內心才能支撐他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 3 # 胡慎之心理

    分享一個我孩子小豆子的故事。

    小兒子豆子讀幼兒園大班時,發生了一起“流血事件”。

    一天放學後,豆子和幾個小朋友在課室裡打鬧,豆子跑得太快了,一不小心把前面的小朋友碰倒了,小朋友的額頭磕到了桌子,流了很多血。

    豆子看到血害怕極了。幼兒園老師馬上通知家長,我和豆媽在外地出差,無法及時趕到,只能先讓外婆去幼兒園陪著豆子。

    事後,我問豆子當時的詳細情況,他哭著說得零零散散,還說他不知道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只能蜷縮在角落裡哭。後來看到外婆也哭了,他更加不知所措了。

    發生幼兒園的“流血事件”後,豆子晚上會做噩夢,也不太有食慾,甚至不敢再去幼兒園,因為害怕會傷害到其他小朋友。

    當豆子害怕時,我首先安撫他的情緒,告訴他:“沒事的,爸爸媽媽會處理好這件事情,這不是你的錯,只是一個意外而已。

    此時的豆子非常敏感脆弱,我們只能一直陪伴著豆子,讓他感到安全。

    我一直認為,關於意外的危機處理,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安撫孩子的情緒。

    不管是受傷者還是傷害者,他們都是孩子,那一刻他們都非常害怕和恐慌。

    受傷的孩子特別害怕傷害再次發生;

    傷害別人的孩子,可能因為愧疚而無法面對對方,從而排斥與對方的接觸。

    如果處理不好,這件事將影響孩子以後的生活,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

    所以,相比追究誰對誰錯,安撫孩子的情緒才是最重要的,讓孩子感受被保護和被理解,才是處理危機最重要的原則。

    ——by 胡慎之

  • 4 # 臭爸爸育兒分享

    人的一生會遇到數不盡的挫折、打擊和委屈,有的人可以自信樂觀,有的人卻容易陷入掙扎,甚至失去生命。去年我班的一個孩子跳樓自殺給我深深的觸動,最近上海17歲孩子和父母爭吵後跳橋又一次牽動我脆弱的神經。如何正確的面對挫折,化悲痛為力量是每個人都應該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尤其是對於還在生長著的孩子而言。透過這幾年的教學經驗,我接觸了形形色色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我大概總結出幾點在孩子受挫時可行的處理方式,希望可以有所幫助。

    第一步,認同孩子的情緒

    首先家長需要認識到,孩子是一個完全的獨立的個體,在遭遇挫折時的情緒反應和成人是一樣的。有的家長可以容忍自己在受挫時肆意發洩,而對孩子有相同的反應時卻橫加指責。可想而知,這樣換來的結果就是對抗,使情緒更加激烈,釀出更加慘重的後果。

    其次,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不要急於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時候不表態就是最好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消化自己的情緒,這也是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家長可以透過其他的通道側面瞭解孩子受挫的原因,想好對策,在合適的時機和孩子平等的聊一聊。當孩子從情緒中走出來,你說的話他才能聽進去。

    總之,先處理情緒再對事情進行評判。這是事情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至關重要的一步。

    第二步,和孩子平等的溝通

    這裡說到“平等”的溝通,這也是很多家長不能很好的做到的地方,自然效果不好。不管你的家庭中是不是出現過以下這些情形,但你對這些一定很熟悉。

    上幼兒園的孩子哭著回來跟你說,他被別的孩子欺負了。相信有80%的父母會暴跳如雷,其中30%的父母會由於控制不住情緒而採取極端的措施。把對方孩子的父母臭罵一通,或者把自己的孩子臭罵一通,親親的兒子可能就成了他們口中的孬種。家長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上對事情進行評判,不能平等的和孩子進行溝通,自然你所獲得的資訊都是片面的,事情的真相也會被掩蓋起來。

    另一個常見的事例就是,上初中的孩子回到家情緒低落。原因是,月考成績出來了。當父母看到孩子的成績不甚理想的時候,你的反應是什麼樣的呢?我不敢再用百分數來揣度家長的反應,但我知道絕大多數父母都不會很高興的。這個時候,高階的父母什麼都不說,等孩子來主動溝通,或者找個時機引導他來溝通。前提是你一直關心孩子的成長。放養管教的另當別論。在溝通中,肯定孩子的努力,批評孩子的一些不良表現,一起制定更好的解決方案。挫折也可以是一種向上的動力。當然,也有一些不太高明的父母,用別人家孩子的標準要求自己的孩子,盲目的攀比。“誰誰誰數學考了滿分,你才這麼點,你怎麼學的,你怎麼這麼笨呢”等等,不一一舉例,最終你會發現,孩子越罵越差,越來越向著你貼的“笨”的標籤發展。

    以平等的態度和孩子溝通,正向認識挫折,這樣才會越挫越勇。不要因為一些小事忘卻了你對孩子真正的愛。

    第三步,給孩子愛的支援

    世間,愛是最偉大的力量。是我們戰勝一切挫折的最佳源動力,你我尚且如此,更別說那個從呱呱墜地就沐浴著愛而長大的孩童。遇到挫折,真正打擊人的並不盡是挫折本身,很大程度上親近人的反應是那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孩子一生中要面對無數的挫折,形式不盡相同,唯有愛是他結實的後盾,唯有愛才能讓孩子收穫自信。具體怎麼愛,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我就不妄自揣度了。我的關鍵詞就是理解和支援。

    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挫折後更加讓人窒息的那些審判和控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買什麼款式的手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