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常雜史

    有,而且很多。但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不同的人選,我覺得前秦皇帝符堅,西楚霸王項羽都是這個問題合適的候選人,特別是苻堅,非常有希望統一全國。

    383年,一統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為完成自己統一中國的偉業,不顧謀臣王猛的臨終勸告,率百萬大軍,發動了平滅東晉的戰爭。此時的東晉僅有謝安、謝玄統領的八萬北府兵能與之相抗,兩者對峙於淝水,大戰一觸即發。

    開戰前,謝玄向苻堅送來戰書,他向苻堅提議,只要秦軍小退,晉軍就願意渡河決戰。望著謝玄的“建議”,驕傲的苻堅自然選擇答應,因為他覺得憑藉自己百萬雄師,只要趁晉軍過河時,半渡而擊,便可全殲晉軍於淝水中。可這恰恰就是苻堅所犯下最為致命的錯誤。因為,對軍隊而言,擊鼓進兵時是陣型最為嚴密,士氣最為高漲的時候,後撤總是令人心情沮喪,也會使得整個軍陣變得零散。晉軍就抓住這點,趁著秦軍後撤時突然渡水突擊,而正在後撤的前秦軍,面對著突然衝鋒的晉軍,自然是手足無措,防線迅速被晉軍突破。

    所謂兵敗如山倒,一旦前線秦軍被突破,後方的便紛紛以為秦軍已經失利。加之此時秦軍陣中的東晉降將朱序還大喊秦軍已敗,令後方的秦軍更深信前方已經戰敗。百萬前秦軍瞬間大亂,謝玄、謝石等人乘勢力追擊,前秦軍全面崩潰,苻堅還身中一箭,只能孤身北返。那麼,除上文所述,苻堅自身驕傲自滿,戰術失當等原因外,是否還有別的因素導致了苻堅的敗北呢?

    其實,淝水之戰不僅是苻堅戰術上的敗北,更是其戰略上的慘敗。當苻堅決意南征之時,失敗的種子就已種下。因為,此時的前秦雖然統有整個華北,可是其統一中國北方僅一年有餘,許多新徵服的土地還未完全臣服,如苻堅軍中的慕容垂、姚萇、朱序等人都只是被迫投降,而非真心效忠。只能說是統一華北的功績遮蔽了苻堅,使其不顧政權內部複雜的民族問題,重重的矛盾,貿然發動了這場南征行動,這從戰略上就註定了戰爭的失敗。同時,這種政權內部的矛盾,更直接導致了南征行動中前秦軍隊的離心離德,戰鬥力低下。因為,前秦軍大多由鮮卑、羯、羌、漢等民族組成,他們都是剛剛被前秦所征服的民族,許多民族甚至接受前秦的統治還不到一年。對前秦自然是無多少好感,只不過是迫於壓力不得不入伍,當然不願為前秦賣命,更不支援苻堅的南征行動。這支所謂的百萬大軍,不過就是由眾多組成的“烏合之眾”。

    如果苻堅能耐心等待三到五年,統一北方之後再鞏固5年左右的時間,等內部穩定了之後再發兵南進,然後在戰場上足夠重視,不輕敵,基本上是不會碰到什麼麻煩的,但是歷史沒有如果。一盤好棋最終變成了死棋。

  • 2 # 散人書劍

    有呀,先說說趣事。小的時候中日圍棋擂臺賽激戰正酣。中國隊三年三連勝。中方主帥聶衛平就是圍棋界的戰神。有一次比賽耗時七八個小時,對人的消耗是極大的。據報載,觀棋室的隊友都己經認為聶衛平穩操勝券了,都紛紛離場了。沒想到最後老聶錯走一步,一盤活棋被別人翻盤。賽後報道,聶衛平比賽中大腦極度缺氧,但己吸氧兩次,第三次再想吸被拒。小時候都感覺不可思意,長大了經歷了很多事才覺得可信。

    再回到題目中來。三國時期,東吳趁關羽攻擊曹仁的樊城,在呂蒙的率領下偷襲了關羽的荊州。可以說吳下阿蒙的計策真的很高,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不僅軍事上奇襲取得成功,而且瓦解了關羽軍隊計程車氣。首先他讓荊州的降軍假裝敗軍與關羽匯合。關羽此時方寸大亂,未能及時礙隔資訊。敗兵們在營中散播吳軍很好,對我們家小秋毫無犯,樂意回去的趕緊走。關羽帶的多是荊州兵,誰樂意跟他往四川跑。越跑人越少,最後僅剩幾百人。可以說東吳在這個時候仍然在下一盤大的活棋,掌握著主動權。

    可是這些武將都恨麼擒住關羽。因為關羽天天罵吳狗不拿他們當人看。其時只要把關羽趕回四川就得了。可這些武人們以為擒住關羽就是天下第一了。慢慢地把棋下死了。擒住關羽後,交給孫權。孫權英明一世,唯在此時犯了糊塗。先勸降,關羽能降嗎?不降怎麼辦,各位要是孫權會怎麼做?最後的方法是禮送出境。以關羽的性格決不會回來報仇。孫劉聯盟依然可以維持。

    孫權選了一個最蠢的方式斬了關羽,還把頭送給曹操。劉備能不報仇嗎?

    本來一盤精彩的對局,如果象我們推演的可能會更精彩,卻被孫權嘎然而止。

  • 3 # 何偉讀史

    三國時期,東吳趁關羽攻擊曹仁的樊城,在呂蒙的率領下偷襲了關羽的荊州。可以說吳下阿蒙的計策真的很高,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不僅軍事上奇襲取得成功,而且瓦解了關羽軍隊計程車氣。首先他讓荊州的降軍假裝敗軍與關羽匯合。關羽此時方寸大亂,未能及時礙隔資訊。敗兵們在營中散播吳軍很好,對我們家小秋毫無犯,樂意回去的趕緊走。關羽帶的多是荊州兵,誰樂意跟他往四川跑。越跑人越少,最後僅剩幾百人。可以說東吳在這個時候仍然在下一盤大的活棋,掌握著主動權。

    可是這些武將都恨麼擒住關羽。因為關羽天天罵吳狗不拿他們當人看。其時只要把關羽趕回四川就得了。可這些武人們以為擒住關羽就是天下第一了。慢慢地把棋下死了。擒住關羽後,交給孫權。孫權英明一世,唯在此時犯了糊塗。先勸降,關羽能降嗎?不降怎麼辦,各位要是孫權會怎麼做?最後的方法是禮送出境。以關羽的性格決不會回來報仇。孫劉聯盟依然可以維持。

    孫權選了一個最蠢的方式斬了關羽,還把頭送給曹操。劉備能不報仇嗎?

    本來一盤精彩的對局,如果象我們推演的可能會更精彩,卻被孫權嘎然而止。

  • 4 # 碧琳侯趣談史

    在講朱允炆之前,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靖難之役。

    建文元年(1399)七月,建文帝朱允炆叔父、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於所在藩國襲擊朝廷所置官吏後易幟稱兵。燕王指責朝廷崇信奸回,殘害骨肉,危及社稷,聲稱遵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以誅朝中奸臣齊泰、黃子澄等,誓師南下,並自號曰“靖難”。而朝廷聞訊,亦迅速作出迴應,於同年八月釋出《削燕屬籍詔》佈告天下,稱朱棣“忘祖逆天,稱兵構逆,意欲犯網,危宗社。悖逆如此,孰不駭聞”,告太廟,廢其為庶人,遣兵討其罪,令各將士“懷忠守義,奉職平燕”。靖難之役就此拉開序幕。整個戰爭歷時四年,幾乎貫穿建文一朝,最終以燕王入京即位結束。

    也許在後人看來,建文帝很沒用,燕王很容易就取得勝利。但事實上,這場戰爭一開始,佔優勢的是建文帝。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就因為他是朱元璋指定的繼承人,佔據正統地位。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彼時建文帝貴為天子,坐擁天下,燕王雖然是諸藩王中最能征善戰的,兵力最強的,但撐死也就是個地方勢力,以地方對抗中央,無異於以卵擊石。從前漢朝的七國之亂,最終也是以朝廷的勝利告終。建文元年的君臣,甚至朱棣本人可能也是這麼想的。但就是這麼一個大好的局面,被建文帝自己輸掉了。

    讓我們看看建文帝都有什麼“騷操作”吧。

    第一,建文元年三月份,燕王入朝參拜新君,眾目睽睽之下“行皇道入,登陛不拜”。如此無禮的舉動激起了眾怒,有大臣上疏說要處罰燕王,建文帝居然以燕王是自己的至親為由拒絕了這一正確提議,縱虎歸山。

    第二,五月是朱元璋的忌日,按照禮制朱棣應該自己前來。此前建文帝已經著手削藩,朱棣深知自己一去可能就回不來了。但不去也不行,於是他派了自己的長子朱高熾及另外兩個兒子朱高煦、朱高燧代他祭拜。這三人一進京,兵部尚書齊泰就勸建文帝將三人扣為人質。建文帝本也同意,誰知太常卿黃子澄竟然跳出來說這樣會打草驚蛇,應該把這三個人送還燕王,表明朝廷並無削藩之意,以麻痺燕王。魏國公徐輝祖也同意齊泰的建議,但最終建文帝還是放了他們。

    第三,朱允炆起用老將長興侯耿炳文,卻在送他出徵時說了一句話:“請你務必不要讓我背上殺害叔叔的罪名啊(勿使朕有殺叔之名)。”這是他一生中幹得最蠢的一件事了。這道旨意就是朱棣的免死金牌,有這道旨意,無論是耿炳文,還是後來的李景隆、盛庸,都不敢對朱棣下死手。兩軍交戰,豈容得心慈手軟。

    第四,滹沱河之戰,耿炳文戰敗,逃入真定城中,堅守不出,燕軍攻城三天不克。耿炳文雖然不擅進攻,卻很善於防守。只要他死守真定,後方支援不絕,耗死燕軍也只是時間問題。但朝中的袞袞諸公卻被戰敗的訊息嚇住了,居然提議臨陣易帥,讓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擔任主帥。李景隆是典型的“虎父犬子”,繡花枕頭一包草,比紙上談兵的趙括還不如。但建文帝不知道啊,所以他同意了。然後,朝廷軍隊在李景隆的帶領下,一敗再敗,從建文元年九月到建文二年五月,半年多時間裡,李景隆把六十萬大軍丟得一乾二淨。

    就這樣,在建文帝的“助攻”下,建文四年(1402)六月,燕兵攻入南京,燕王入繼大統,改明年為永樂元年,是為永樂帝。

  • 5 # 凌煙閣論史

    在中國古代史上,把活棋下死的人,完顏亮一定能排進前三。

    為什麼這麼說呢?

    完顏亮率大軍40萬伐宋,聲勢震天,可是不慎後院起火

    1161年10月,完顏亮率領40萬大軍(號稱60萬)伐宋,聲勢浩大。完顏亮野心勃勃,他讀書時替苻堅鳴不平,認為這麼優秀的胡族帝王,卻連個本紀都沒混上。他想要在他手裡一統天下,以建立不朽功業,成為華夏正統。

    可是,完顏亮剛到長江邊上沒多久,後方傳來了訊息:他的堂弟完顏雍在東京遼陽稱帝,並把他廢為庶人。

    此時的局面對於完顏亮來說,非常兇險,但依然有好幾個氣口。

    完顏亮面對的局面是什麼?氣口在哪裡?

    完顏亮此時,在明面上,有南宋和金國後院兩個敵人。

    對於南宋,完顏亮大軍剛剛在採石水戰中打敗,士氣低落。

    但是金對南宋有戰略優勢,那就是金想打就打、想和就和,主動權在金手裡。此時,完顏亮依然有這個主動權。

    對於後院起火的完顏雍,完顏亮有絕對的實力優勢。

    完顏雍依靠少部分兵力,趁完顏亮遠離時發動政變,隨後完顏雍從東京遼陽向燕京出發。他有多少人呢?3萬5千人而已。不到完顏亮的十分之一。

    這麼一看,整個局勢對完顏亮來說,完全可控。

    完顏亮最優的選擇是:與南宋休戰,即刻回軍爭奪帝位。

    次優選擇是:他執念要統一中國,那就分兵,一部分繼續攻打南宋,完顏亮本人率軍回去奪位。

    對完顏亮來說,整個局勢不壞,完全是活棋,他依然掌握主動權。

    但是,完顏亮偏偏要聽豬隊友的主意,選擇了下下策。

    當政變訊息傳來,完顏亮就是打算做次優選擇的:一部分軍隊繼續攻打南宋,他率兵回國奪位。

    但是,有一位叫李通的大臣,深受完顏亮信任。李通就給完顏亮分析:出動大軍勞師動眾卻無功而返,部隊很容易就潰散了,這種情況還容易被南宋趁機攻打;分兵的情況也是這樣。

    完顏亮就問:那該怎麼辦呢?

    李通給出了石破天驚的建議:不如全力進攻南宋,江南很快就可以平滅,那時再回師,整個天下指日可定啊!

    看來李通真是吃透了完顏亮好大喜功的特點。

    完顏亮竟然一拍大腿:好主意!就這麼定了。

    這兩位真是糊塗了。

    完顏亮此時大軍受阻,完全是因為金軍水戰不行,打不過南宋。而採石大戰新敗,士氣低落,軍心沮喪,人人都無心戀戰,再加上後方政變訊息傳來,更是人心惶惶。

    完顏亮採納李通的主意後,就移師瓜洲渡。他認為採石不好過江,瓜洲渡好過一點。並強令軍隊限期過江,否則處死。

    這不是把軍隊向死路上逼嗎?水戰打不過南宋是死,撤回來也是死。不如干脆把這個完顏亮殺了吧。

    很快,完顏亮被兵變計程車兵殺死。

    結語:完顏亮充分演繹了什麼叫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完顏亮君臣希望用聲勢震懾南宋,以為南宋會被嚇得投降了。他們對具體的戰役戰術缺乏認真的謀劃,以至於遇到困難只會威逼士兵。

    大好的局面被自己給葬送了,這真不能怪其他人。

    一盤充滿勝利把握的“活”棋,一瞬間被完顏亮下“死”了。

    (完)

  • 6 # 真誠面團團

    我和你講的是一位被稱作趙武靈王的皇帝。

    他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偉大的君主。民國時期的梁啟超認為,這位偉大的君主是皇帝以來的第一位偉人。因為他像秦皇漢武一樣,是少數取得北方遊牧民族戰爭的統治者之一。

    趙武靈王一系列的措施,使趙國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有了很大的改變。就這樣趙武靈王讓當時的趙國成為了一方霸主。

    趙武靈王的英雄氣概很快便讓他有了第二位夫人。這位夫人也像第一位夫人一樣,生下了一個兒子,這位夫人要求趙武靈王讓這個親兒子當上國君。

    原本趙國的儲君是趙武靈王的大兒子,然而這位夫人的行為讓趙國太子陷入尷尬的境地。二兒子當上了國君很多年後,趙武靈王有一天看到大兒子的樣子,突然覺得很對不起大兒子,也就是之前的太子。此時趙武靈王一點辦法也沒有。

    眼看自己一步步失去權利地位,趙武靈王決定和大兒子聯手奪回王位。然而,已經根深蒂固的二兒子怎麼會輕易交出王位。雙方展開了博弈。最終趙武靈王和大二子困死在了沙丘宮。

    本來趙武靈王打的一手好牌,卻又被下死了這手好牌。不過,對於趙武靈王的雄才偉略我們還是應該客觀的去評價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勇士被快船在主場逆轉31分,主帥科爾被曝一邊喝酒一邊指揮比賽,你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