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觀粉碎機
-
2 # 蘭臺烽火
歷史上評價一個帝王大多會用“文治武功”來判斷一個帝王是否合格!宋仁宗乍一看,他的才華、謀略、武功不是那麼耀眼,但是他的一生,卻熠熠生輝!
宋仁宗時代的北宋王朝,可以說是在中國歷史上文化、經濟最為耀眼的時代。他的“仁”是對他作為一個皇帝最好的評價,勤政、納諫不比唐太宗遜色。
他的文治不遜色於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位帝王。得益於宋代重文人的傳統,仁宗時代的范仲淹、歐陽修、包拯、王安石等大批名臣,造就了文化的璀璨!
然而,仁也是一種負擔,難以跳出太祖時代定下的“重文抑武”的桎梏。矯枉過正的國策致使宋朝在軍事上被遊牧民族壓制百年,再也沒有出現漢唐時代的雄風盛世,不得不說是一大憾事!
-
3 # 趣觀歷史
謝邀。子淵對於宋仁宗趙禎的評價只有十一個字——史上最無愧於諡號的皇帝。大家都知道,後人為便於對帝王將相蓋棺定論,會根據其一生功過和所作所為,挑選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所謂的諡號。對於皇帝而言,除了亡國之君和確實幹得太差的,一般諡號都會對其生平加以美化修飾,不過也有許多皇帝確實配得上自己的美諡——比如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趙禎坐像軸
宋仁宗趙禎12歲時登基,23歲親政,在位四十二年後病逝。在這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他讓大宋王朝真正實現了國泰民安。逝世訊息傳出後,大宋舉國悲痛,據《宋史》記載,“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由於給仁宗燒紙錢的人太多,家家披麻戴孝,全國各地都是煙霧繚繞,一時之間甚至不見天日。遼道宗耶律洪基得知後,對著宋朝使臣嚎啕大哭,還下詔要在遼國給仁宗皇帝建一座衣冠冢。
▲遼道宗耶律洪基劇照
趙禎執政之時,從不貪戀皇權,慷慨地將許多權利都下放給各級官員。正因如此,江山日漸興盛,皇位非但不見動搖,並變得更加穩固。如果拿宋仁宗和康熙皇帝比較的話,後者是集百權於己手,而仁宗是放百權於百官,甚至是刻意追求“有權不用”,對下屬十分和善,對自己卻格外嚴格。除去官方場合的言行舉止外,還有許多小細節值得後人玩味,同時也將其仁政愛民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
▲現代仿建的宋皇宮
有一天,宋仁宗閒暇之時在宮中庭院散步,沒走幾步,就開始左顧右盼起來。隨從看見仁宗如此,自然困惑不已,但又礙於尊卑有別,不好上前詢問,只能默默跟隨其後。宋仁宗回到寢宮後,才神色匆忙地對妃子說:“朕很是口渴,速速幫朕倒些水來。”妃子一邊給他倒水一邊詢問:“剛剛皇上身邊不是一直有侍從跟隨,為何不叫他們給您倒水呢?”宋仁宗喝完水後才對她說:“朕幾次回頭看他們,都發現他們沒帶水壺,若是朕問他們要水而他們沒有的話,就要被總管太監懲罰。所以朕只好一路忍著口渴,到愛妃這裡討水喝了。”透過這件小事,趙禎的仁愛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北宋大臣劇照
除了仁愛,趙禎還十分節儉,經常以身作則。一天深夜,宋仁宗被餓醒了,醒來以後特別想吃羊肉,但是幾番考慮之下,還是忍到了天明。第二天早朝的時候,趙禎對大臣們提及此事,說:“昨晚朕餓醒了,實在想吃燒羊肉,但是細想之下,這樣還是不好。若是朕日後天天深夜都想吃羊肉,豈不是御膳房夜夜都需殺雞宰羊?此種風氣若是在天下傳播開來,該會造成多少糧食浪費?朕思來想去,只好作罷。”眾大臣聽完後,皆稱皇上聖明。
▲宋仁宗永昭陵
事實上,這些事並非為趙禎作秀,類似的事情經常發生,乃至其性格的真實流露。也正因為他的聖明,大宋王朝才得以昌盛,更是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名臣,比如歐陽修、范仲淹、富弼等人,包括日後揚名天下的蘇軾、王安石、司馬光等,也是在仁宗年間展露鋒芒的。由此可見,趙禎確實是歷朝歷代中最當得起“仁宗”二字的皇帝。
參考資料:
《宋史·卷九·本紀第九》
-
4 # 翻出歷史那一頁
宋仁宗的人生,因為戲劇小說的影響力太大,很多人都認為他剛出生就遭遇了狸貓換太子,以後又被劉娥收養,在被人掌控的命運裡,艱難長大,後來在包拯的幫助下找回生母,從而開啟了獨立自主做皇帝的輝煌人生。但現實卻是一盆冷水潑向了他,沒有狸貓換太子,卻有生父直接將剛出世的自己安排給了劉娥,生母李宸妃沒有被打入冷宮卻在有生之年與其生離……這樣的人生,沒有自主,沒有快樂,但他卻出奇的生性寬仁。
宋仁宗做了數十年的傀儡皇帝,養母劉娥幾乎成了第二個武則天,但他不怨不艾,堅持初心,等到劉娥去世後,聽說生母另有其人且不在人世,沒有聽信別人的讒言,開棺檢視後,得知生母死的安樂,且穿了後服下葬。此後,深感愧對劉娥,並未遷怒到劉娥孃家人,到從此,對生母更有了虧欠。 宋仁宗為了補償心裡的遺憾,自認為做了一件對的事,將愛女許配給生母族人,但卻就此毀了愛女一生,逼得堂堂公主夜扣宮門,瘋瘋癲癲……這樣的父親,宋仁宗做的無奈,這樣的皇帝,宋仁宗做的壓抑,可越是這樣,他內心越是強大:宮女犯錯不忍罰,朝臣公然逼立太子不忍發怒,天有災禍親自祈福……他只是一個封建帝王,一個被鎖在深宮大院裡的孤城之人,卻愛民如子,不忘初心。
宋仁宗是千古仁君,他治下的宋朝一度繁榮昌盛,除了北宋歷來的重文輕武局面沒有改變外,哪一項都可以讓他堂堂正正面對他的先祖,昂首挺胸站在歷朝歷代的明君之前。
-
5 # 雨夜讀史
宋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仁宗的開山鼻祖,在他之前沒有皇帝的廟號是仁。來看看他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1.體恤下屬,善於換位思考
有一次,宋仁宗在宮中散步,他不時地回頭張望,回宮後宋仁宗讓妃子趕緊端水給自己喝,原來宋仁宗散步時十分口渴。妃子覺得奇怪,問宋仁宗剛才散步時為何不讓隨從端水給他喝。宋仁宗回答:“朕剛才回頭看了幾次,隨從們沒有準備水壺,我要是問起肯定有人要被責罰,所以一直忍到現在。”
還有一次,宋仁宗在用餐時吃到一粒沙子,他將沙子吐出來後告訴宮女千萬不要聲張,因為這是死罪一條。
宋仁宗的一個姓劉的妃子,給他戴了綠帽。御史中丞韓絳將此稟告給宋仁宗。
宋仁宗知道後,只是下令將劉妃趕出宮中,貶往洞真宮為法正虛妙大師。
這些平凡的事例可以彰顯宋仁宗性格的偉大,作為一名高高在上的皇帝,他能時刻為他人著想,不希望別人因為沒有侍候好自己而受處罰。
2.思想開明,言論相對自由
蘇澈參加進士考試時,在考卷裡寫到:“我聽路人說,宮中美女數千,皇帝終日醉生夢死,既不關心老百姓的疾苦又不和大臣們商議治國安邦之策。”
其實蘇澈所說不過是道聽途說,並不是事實。因此考官們打算將蘇澈治罪。
還有一次,成都有個秀才寫了一首詩給成都知府,其中有一句是“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
這是赤裸裸地鼓動四川割據一方的反詩。成都知府趕緊把這個秀才押送到京城聽從發落。
宋仁宗聽了不以為意,他說:“老秀才不過是求官不得發了幾句牢騷而已,可以安排一個司戶參軍的職位給他。”
正因為宋仁宗有廣闊的胸襟,在他統治下人才井噴,唐宋八大家裡除了韓愈和柳公權這兩人是唐朝人,其餘六位全部都是宋仁宗時期的人!宋仁宗開創了北宋璀璨文化的時代。
3.雖為封建君主,但是相對來說比較民主
這項制度頗有“三權分立”的影子,皇帝的權力受到宰相和御史的制衡。宋仁宗十分敬畏和尊重這種制度。
宋仁宗曾答應自己的愛妃張貴妃,封他的伯父張堯佐當三使司。結果遭到包拯的強烈反對,包拯和宋仁宗激烈爭辯,甚至唾沫都噴到宋仁宗臉上,宋仁宗一邊抹掉唾液一邊聽包拯的意見,宋仁宗覺得包拯說得有理,只好怏怏作罷。
回到宮中,張貴妃問起宋仁宗此事,宋仁宗回答:“你只知道要宣徽使,你難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中丞嗎?”
有一次宋仁宗下朝後,有位宮女幫他梳頭時看到他在看大臣的文書,於是就問宋仁宗是什麼事情。
宋仁宗說是諫官要求裁減嬪妃侍從的數量。梳頭宮女不高興地說:“那些宰相大臣們,家裡多的是歌姬舞女,皇上身邊就那麼些人他們還要求裁減。”
宋仁宗說諫官的建議是一定要聽的。梳頭宮女仗著平時得寵,就對宋仁宗說:“如果真要裁減人那就從我開始吧。”
宋仁宗聽了後立即將掌管嬪妃名冊的內侍召來,將梳頭宮女等三十人送出宮。宋仁宗對皇后說:“此人勸我不要接受諫官的建議,怎麼能留她在身邊!”
4.以百姓安居樂業為根本,不輕動干戈
有一天晚上,宋仁宗在宮中聽到優美的絲竹歌樂,就問宮人是哪傳來的。宮人說:“那是民間酒樓的樂聲,外面如此熱鬧哪像宮中這麼冷清。”
宋仁宗安慰宮人說:“正因為宮中冷清民間才會如此歡樂,如果宮中像外面那樣歡樂,民間就要冷冷清清了。”
有一次,大臣稟告說高麗送來的貢品越來越少,索要的回禮卻越來越多。請皇上出兵教訓一下他們。
宋仁宗拒絕了,他說這是高麗君王的過錯,如果出兵,君王不一定有事,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對於老對手遼國,宋仁宗同樣本著和平共處的原則,不動干戈。
當仁宗駕崩的訊息傳到遼國後,遼道宗耶律洪基抓著宋朝使者的手放聲大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之後遼道宗為宋仁宗建了一個衣冠冢以寄託哀思。
宋仁宗沒有秦皇漢武那樣的千秋偉業,但是擁有這樣的皇帝卻是百姓之福,安居樂業才是老百姓最渴望的,而開疆拓土只是成就了帝王,而讓無數的百姓喪失親人,痛苦不堪。
-
6 # 一更歷史
宋仁宗13歲登基,在位42年,深得民心,為什麼這麼說呢?他駕崩的時候,沿街百姓都戴孝哭靈,當時的遼國皇帝還為其建了一個衣冠冢。
如今很多包青天的影視劇,裡面的宋朝皇帝就是宋仁宗趙禎,原名趙受益。說實話,這名字太普通了,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4歲的時候被封為慶國公,皇帝之子嘛,不是王就是皇。5歲的時候就晉封郡王,8歲的時候冊封為皇太子,並賜名趙禎。
13歲的時候父皇宋真宗去世,隨後便繼位,是為宋仁宗,由當時的皇太后代理朝政。
十年後,也就是23歲時,皇太后去世,他才開始親政。他生性寬厚溫和,體恤百姓,對大臣以及周邊的人都是寬厚以待,他知人善用,善於接納諫言,他勵志改革。
當時民間起義和兵變相繼爆發,包括土地兼併等問題的嚴重出現。便提拔范仲淹、歐陽修等人,銳意進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張,只可惜破壞了當時舊貴族的利益,遭到一幫老臣和舊勢力的反對,隨後不了了之。
但是這次的改革卻為日後的王安石變法,起到了投石問路的作用。
在趙禎統治時期,對外戰爭很少,和西夏、遼等國簽訂友好往來條約,每年捐出銀兩和布絹來換取和平。由於長時間的和平,宋朝經濟在趙禎統治時期,發展迅速。趙禎在統治期間,還很關心典藏書籍,多次令歐陽修等人對古典書籍進行整理編寫。
除此之外,還對外宣佈:誰要是捐獻一卷皇宮裡缺的書,就以一匹布絹進行交換,要是捐獻500卷的,可隨同一起編次整理。
由於趙禎大力提倡文化教育,所以當時北宋的文人政治文化獲得較大發展。
他為人寬仁,對人仁慈,包括下人也是如此。據說有一次用餐,他正吃著,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齒一陣劇痛,他趕緊吐出來,還不忘對陪侍的宮女說:“千萬別聲張我曾吃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
對待下人的過失,趙禎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不適與難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帶來的罪責,可見是真的比較寬仁!
可即使這樣的仁義寬厚的明君,也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生的幾個兒子都相繼夭折,於是將民間的十三子,也就是後來的宋英宗接入皇宮撫養。晚年的趙禎身體愈發的不好,於是將十三子立為儲君,第二年便過世,享年54歲。
宋仁宗趙禎離世之時,當時京師各處百姓都燒紙錢,為其戴孝哭靈。
據《宋史》記載,趙禎駕崩的訊息傳出後,“京師(汴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後來傳到遼國,當時遼國皇帝耶律洪基還為其建了一個衣冠冢,可見當時的宋仁宗深得民心和周邊國家的尊敬!
此後,遼國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
7 # 日日悅讀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大宋樞密副使富弼,這位當年怒懟遼皇,刀兵加身都不變色的硬漢,卻突然告訴宋仁宗“自己很害怕”。他害怕什麼呢?因為這幾年,北宋三四十個州都鬧“盜賊”。而且這些盜賊絕不小偷小摸,通常是大白天得意洋洋殺進州城,把府庫搶個精光。如此“敞亮”景象,怎能不叫這位大宋高官惶恐不已,以至於“每念及此,不寒而戰”。
富弼“很害怕”的這個時代,是北宋仁君宋仁宗在位的慶曆年間。這個時代,乃至宋仁宗執政的四十年,至今常被大唱讚歌,甚至還被冠以“最好的四十年”之類的榮耀光環。這麼一個好時代,真有富弼說的那樣一塌糊塗?
對於大多數臣子來說,宋仁宗確實是個好皇帝,這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每天都是一貫的好脾氣。朝堂上被包拯噴了滿臉唾沫,照樣是強撐著不生氣。在他手下為官,不但不用提心吊膽,官做到富弼那種級別的,都是“工資基本不動”,領福利到手軟。普通的文官,也是混滿三年日子就升官,開開心心升職加薪,如何不是好時代?
對於文人們來說,這當然更是個好時代:官員“編制”比宋初暴漲了一萬多人,安安心心享受有錢有閒的官場生活。既然有錢有閒,當然就少不得吟風弄月,於是大宋的詩詞書畫等各門類藝術,也是井噴般發展。兩宋文化史上最拿得出手的英才,幾乎全雲集在這四十年。以這繁華景象是,也確實是“最好的四十年”。
但是,這個時代嘔心瀝血一輩子的富弼,卻以他的這聲惶恐,戳破了這個“最好四十年”的遮羞布。以富弼的嘆息說:“非盜賊果能強盛,自是朝廷只守弊法,不肯更張”。說白了,大宋發展到宋仁宗年間,就到了這種“揭不開鍋”的地步了。
有多“揭不開鍋”?先看一個基本問題:宋仁宗年間,官員的工資福利一漲再漲,“饋贈”給遼國西夏的“歲幣”也是一加再加。可這繁華究竟是誰來買單?野史裡的大清官,正史裡的大宋直臣包拯一語道破:“重率暴斂,日甚一日”。就是靠橫徵暴斂,從苦老百姓手裡刮錢。被“刮”的尤其狠的,就是農民。
有多狠?先看田賦。北宋的田賦,承襲自唐代兩稅法,理論上稅率比唐朝低,操作起來卻是另一樣,首先是附加稅極多,基本是隔些年就要加,以宋仁宗年間名臣韓琦的統計說,當時北宋農民要交的附加稅“雜錢”,有牛皮、農具、鹽、鞋等十多種名目,五代時的“身丁錢”等苛政,也被北宋“完美繼承”下來。連精於算計的北宋大科學家沈括都說,北宋農民要交的苛捐雜稅,簡直是“名件繁瑣”。
比田賦更坑的,還有北宋的勞役。北宋的勞役十分繁重,而且由於北宋勞役制度繁瑣,可鑽的空子也就多。有錢人往往能巧立名目,把本該負擔的勞役,統統甩鍋給苦老百姓。家裡稍有點錢的普通百姓,往往被強制充任“衙前”,負擔相關差役,而且最忙的勞役,通常都是農忙時節,服一次役就傾家蕩產。
所以,為了逃避勞役,宋仁宗年間的農民們,也是“智如泉湧”。有的“孀母改嫁”,有的“親族分居”,甚至不敢“多種一桑”“多置一牛”。別看後世歷史票友常調侃“宋朝自耕農富裕”。但在宋仁宗年間,敢說哪家農戶是“富戶”?那簡直比要他家命還恐怖——就是這要命的勞役鬧的。
農民如此悲催,村裡的有錢人,難道不能先獻愛心?同樣是宋仁宗年間,還是憤怒青年的司馬光,就曾憤怒抨擊:北宋農村的有錢人,別說納稅服役,還經常把上門的里長打出去。簡直是“稅不可督”,然後“所差戶長輒逃去”。
而以北宋中期名臣吳充的嘆息,北宋農民為躲賦役逃亡,早已是見怪不怪的現象。好些人更是“不得已而為盜賊”。那些縱橫各州,讓硬漢富弼都感到害怕的“盜賊”,都是這麼來的。
盜賊如此猖獗,那大宋的軍隊呢?在宋仁宗“最好的四十年”裡,這事更是無比怪異:除了與西夏的短期戰爭外,宋仁宗年間大多數時候還算太平,可國家“重率暴斂”摟來的錢,除了養官就是養兵,明明和平年代,宋仁宗之前,大宋禁軍不過90萬人,到了這“最好的四十年”,一口氣暴漲到125萬。
養了這麼多兵,那麼“盜賊”大白天流竄時,怎麼還用不上?宋仁宗年間名臣歐陽修說,單是百萬宋軍用的兵器,百分之八十都不合格。尤其是地方州郡的武器,以同時期張方平的話說,那更是“實皆濫惡”。比這更不靠譜的是兵,宋仁宗時代另一名臣田況,曾生動描述大宋士兵的操練現場:最精銳的大宋騎兵,不過能騎馬開五六鬥弓,發射出來的箭,放出去就掉身邊。這樣的廢物兵,上去基本送死。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個“最好的四十年”裡,會有富弼“不寒而戰”的景象:盜賊四處橫行,官府官兵紛紛躲貓貓。雷景象的背後,是一個繁華表象下,正在悄然腐朽的大宋朝。甚至“靖康之恥”的很多大坑,也都是從此挖下。
如果要回看宋仁宗“最好的四十年”,這觸目驚心的教訓,比多少風花雪月的宋詞,都更有價值。
回覆列表
對於很多仁政的君主,我們都會說他是一代明君,一代偉主。再加上趙禎本身就非常勤政愛民,也願意改革來革除國家的弊政,不管是在知人善用上,還是對政治的能力上,趙禎確實不輸很多創造盛世的帝王,更何況趙禎本身就開創了“仁宗盛治”,並且他自己還是個文藝青年,書法筆墨一流。
說個案例,趙禎當皇帝的時候,包拯剛好位任御史。大家都知道御史這個職位非常難當,因為他是專門給皇帝挑刺的,可皇帝是什麼人?從小養尊處優,身邊一堆人告訴他你的意志,就是老天爺的命令,無人敢違抗和忤逆。所以御史自古以來就號稱最危險的職位,因為這個官職砍頭率最高,即使我們所說的明君在位時期也是如此。
但是趙禎就不一樣了,當時的包拯人又囉嗦,又會給皇帝挑刺,最重要的是這人嘴巴漏風,於是每每在趙禎面前逼逼的時候,就噴的趙禎一臉口水。即使如此,哪怕是趙禎有時候真的聽的耳朵煩了,也只是抹一把臉,並不怪罪包拯。
要知道在這種肚量,在古代帝王中幾乎沒有,所以趙禎,我可以吹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