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陳看歷史

    楊志當年所使用的刀之所以比較突出,可以成為一把寶刀,是由於當時的材料工藝、鍛造工藝限制,大部分加工出的刀具硬度普遍偏低所致。

    其實中國的刀具水平、對刀具材料的掌握和使用,一直是位於世界領先水平。

    中國工匠很早就發現了淬火的秘密,刀具的硬度資料能夠超過同時代西方刀劍的一半,秦朝生產的青銅劍可以輕鬆劈斷羅馬鐵劍,在近幾年中國的刀劍愛好者按照古法記載的鍛打加工方法,複製出的唐刀鋒利無比,央視有相關的影片報道,有興趣的可以搜尋觀看。

    一把刀主要有三個最主要的指標,強度、硬度、韌性,如果單純從削鐵如泥這個角度來看,刀具與被切削物的硬度差達到一定標準即可。

    這個標準看似簡單其實很不好掌握,硬度太低韌性好但是容易捲刃,硬度太高了韌性變低又容易折斷,刀具發展到現代,才對於這三方面的指標平衡有個大致的範圍。

    現代刀具根據用途的不同會選擇不同的硬度,山刀、砍刀、戶外生存刀,硬度在55-58HRC,此硬度範圍的刀,比較易於打磨還具有比較好的韌性。美工刀硬度在60-62HRC,它沒有劈砍的需求,因此可以採用比較硬的鋼材,保持相當高的鋒利度。通用直刀,硬度在58-60,能滿足多方需求,強度適合而且不容易鈍,也比較好磨,維護使用方便。

  • 2 # 鳳凰和狗

    誠如之前的回答所言,要想“削鐵如泥”,用砍銅錢來做標準的話,現在的家用刀具應該也可以做到。因為他們的硬度相對比較高,叫做“開厚刃”。

    還有個相對專業一點的說法,如下:

    存在只要刀劍所選材料的硬度達到60hrc左右(硬度不能過高,否則使用時可能會折斷),且加工工藝優良的話,絕對可以做到這一點!所謂的“削鐵如泥”只能說它是個有點誇張的形容詞罷了

  • 3 # 燭影斧聲

    所謂削鐵如泥在古代只是單純的對做工精良並且鋒利的武器一種形容而已,比如形容猛將有萬夫不當之勇,那麼你想哪會真的有人一個人可以讓上萬人也擋不住。

    但是如果是在戰場上,沒有人會去使用這種所謂的削鐵如泥的寶刀,因為他不實用。過硬的武器其實在戰場是很容易折斷的,武器最重要的是他的韌性還有持久度,可使用的時間越長,越是好用的,力量和速度完全可以彌補鋒利度上的不足。

    小時候聽單田芳先生的評書,很多人用削鐵如泥的寶劍或者寶刀,比如明英烈裡的朱永傑。但是他一般與人交手,都儘量不讓別人的武器碰自己的劍,怕傷了寶劍。有一次和誰來著我忘了,砍斷了人家的武器,自己的劍也出了個缺口,心疼的要命。其實對於武器而言,這樣有些本末倒置了。

    就出土的文物而言,最出名的應該是越王勾踐劍了,它是青銅打造的,非常的鋒利,而且出土的時候據說沒有繡,這真的可以看出古人的無窮智慧,以當時的硬體條件來說,打出這樣的武器真算得上是巧奪天工了。但是他是不是真的可以削鐵如泥,這就沒有人知道了,我想沒人會虎的拿他去砍鋼鐵吧。

    所以說,如果想,以今天的條件完全可以打造出削鐵如泥的寶刀,但是這樣的刀一般不會有人去特意打造,因為他本身就沒有什麼現實意義。

    我們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儘管出土的武器中沒見過真的可以做到削鐵如泥的寶刀,但是也未必在過去就沒有存在過,或許只是遺失在歷史長河中了。

  • 4 # 傷心時吃糖

    太多了,車床加工,那把不是削鐵如泥?

    就說普通刀具,你試試,熟鐵硬度很低的,可以削的動。楊志的刀有什麼?

    吹毛斷髮,簡單,這太簡單了。

    五個銅錢,一刀劈兩半,刃沒有損傷。

    這也很簡單(尤其現在想做到更容易)。網上剁鐵釘,剁鋼筋的刀劍,要多少,有多少。(不建議拿來砍鐵釘,剁鋼筋)。

    殺人不見血,

    這更沒什麼說的,我家的殺羊刀,也不怎麼掛血。表面處理好點,刀鋒利點,速度快點,不就OK?

    不要把古代刀劍看的那麼神奇,他們之所以那麼神奇,那麼厲害,是因為歷史侷限性。以現在的材料技術,工藝,那根本不算什麼,我想,隨便作把好點的,拿到古代,都是寶刀。

  • 5 # 先斬後揍1

    問究竟有沒有《水滸傳》裡面楊志那種“削鐵如泥”的刀,答案是肯定的,有!

    所謂削鐵如泥,只是一個形容詞而已,但是真要拿那種頂尖好刀削幾下銅鐵之類的普通金屬,確實是沒有問題的。我們中國古代的冶煉技術領先全世界,各種金屬元素的搭配,有些到現在都難以複製,加上古人做事的專注,為鍛一把好刀劍甚至要耗上幾年的時間,這在我們現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是不敢想象的。

    越王劍歷經兩千四百多年,出土時寒光耀眼,沒有一絲鏽跡,真的可以做到吹毛立斷,只是屬於國寶級的東西,沒人敢拿它去削鐵,要是真削的話,沒準還真能做到。

    有網友說楊志的刀剁銅錢不算什麼,自己拿一把刀口厚一點的也可以剁。殊不知人家楊志的刀具備了三種功能,第一吹毛得過,第二剁銅錢不缺,第三殺人刀上沒血。你刀口厚的能吹毛得過嗎?能殺人刀上沒血嗎?再說他是把十幾個銅錢一刀劈為兩半,就像切算盤子一樣容易,你拿把厚刀口的刀剁得了多少個?那不叫剁,等於用鏨子鏨斷的。

    現實中絕對有好刀好劍,只是我們普通人難得一見罷了。

  • 6 # 榮導有戲

    削鐵如泥的刀,放在當今的科技條件中,是很容易實現的。楊志的刀的特點是:削鐵如泥、吹毛既斷、殺人不見血,三個特點,我們來分析這三個特點形成的原因,以及現代的科技是否能實現。

    首先,削鐵如泥,這是體現刀硬度的特點,現在很多工廠機床上的車刀、銑刀,都能用來剪斷鋼材,所以削鐵如泥已經很簡單了,而且已經普遍的應用於現代的工業生產中。因為車刀的硬度,高於普通的鋼材,所以可以砍斷鋼材。

    其次,吹毛既斷,這是說刀的鋒利程度,這個取決於開刃的角度,刀刃的夾角越小,刃越薄,刀就越鋒利,比如我們見過的刀片,看似很小,可是不小心一被劃傷就會發現傷口口子很深,因為刀片薄且鋒利,吹毛既斷,畢竟有一個吹力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把毛髮推過刀鋒,毛髮被劃斷,這也是可以實現的。

    最後,殺人不見血,這是說明刀的韌性極好,殺人後,血不會沾在刀上,並不是說殺了人,人不會流血。因為刀的韌性好,刀面光滑、柔韌度高,所以血濺在刀面上會被抖出,不會一直粘在刀面上,所以才出現刀不見血的情況。

    一把刀既要硬度很高,又要做到柔韌性很好,這個鑄造是有難度的,就像一個學武之人,既要外家功夫好,出拳剛猛霸道,又要內家功夫深,能以柔克剛,這就是全才了,所以楊志的刀為什麼被稱為寶刀,是因為不容易鑄造,而且在古代科技條件還不發達的時期,鑄造這樣的寶刀,難度會更大。

    其實我們知道干將莫邪的故事,為何鑄造干將莫邪,要活人跳入火爐中那麼殘忍呢?其實只是因為古代人們冶煉金屬用的是木炭,不是焦炭,木炭燒不出冶鐵成鋼的溫度,而人體是高脂肪、高燃燒值的東西,加入火爐後,會生成碳元素,有效的提高了爐溫,所以最後能把鐵碳化後形成鋼。雖然古代條件不好,但老百姓還是有辦法鍛造出寶劍寶刀,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楊志的寶刀雖然不容易鑄造,但還是可以用科技鑄造出來的。但我個人覺得,寶刀只是一種工具,最可怕的不是刀鋒不鋒利,而是用刀的人,出手快不快。

  • 7 # 一笑君王

    我們人類和動物分道揚鑣的標誌就是製造使用工具!武器是非常重要的工具!由石刀石斧演變成青銅器就好幾萬年!殷商時青銅刀劍開始出現!戰國時代鐵器時代開始!干將莫邪鑄劍師用頭髮骨肉投入火爐形成炭原子化學反應生成鋼,這是寶刀寶劍的開始!漢朝中原王朝的武器是邊外民族夢寐以求的好東西!三國時期百鍊鋼的刀劍開始裝備護衛軍隊了。以後不斷髮展工藝不斷加強!切金斷玉差不多,削鐵如泥就誇張了點!象倚天劍屠龍刀那麼厲害的武器就沒有了!天外隕石是經過大氣層幾千度高溫的!我們一般的火爐根本融化不了別說再打造刀劍了!

  • 8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在那個時代是存在的,水滸傳成書於明代,其實反應的是明代的民間社會,在那個時代是存在削鐵如泥的刀的,但是這種刀應該是被蒙古或是中亞人從中亞地區帶來的由中亞的工匠打造的夾鋼刀,也就是類似於大馬士革刀的武器,而鐵不是現在所說的精鐵,而是內地產的那種雜質很高質量非常次的鐵,楊志的那種刀對付這種鐵自然是削鐵如泥,當然也跟用刀的角度和使用技巧有關,這裡就不說了,因為我也不知道。

  • 9 # 人渣嘯西風

    《水滸傳》中是這麼寫的:楊志道:“灑家的須不是店上賣的白鐵刀,這是寶刀。”牛二道:“怎的喚做寶刀?”楊志道:“第一件,砍銅剁鐵,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過;第三件,殺人刀上沒血。”

    在小說中楊志的寶刀砍了二十文銅錢,又拿了頭髮照刀刃一吹,頭髮紛紛變為兩段飄落下來,最後還殺了潑皮牛二,刀不沾血。

    實際上吹毛立斷和削鐵如泥在現實中並不能存在於同一把刀上,這是兩種開刃方式。最簡單的莫過於削鐵如泥與砍銅錢了。眾所周知,銅的硬度要低於鐵,所以砍銅錢其實並不難,就算家裡的不鏽鋼剁骨菜刀,也都能輕鬆砍斷銅錢。而削鐵如泥,其實也並沒有什麼難度,要知道純鐵的硬度其實非常軟,純鐵的硬度按照維氏硬度算,大概是185~125HV之間。而進行過優質熱處理的鋼刀,硬度一般在610HV以上,而日本曾經對於古代日本刀做過測試,當時做測試的一批刀中硬度最高的一把叫做水心子正秀的刀,刃口最高硬度達到700HV,這種巨大的硬度差僅僅是用“削”來說,雖然說如同削泥巴一般輕鬆有點誇張,但是削鐵真心不算什麼難事。

    鋼刀之所以與純鐵有巨大的硬度差距,主要是兩方面,首先鋼這個字在詞典裡的解釋是:“鋼,是對含碳量質量百分比介於0.02%至2.11%之間的鐵碳合金的統稱。”含碳量越高的鋼材,它的硬度就越高,同時韌性越差。同時還有不僅有碳素鋼,還有合金鋼,合金鋼也叫特種鋼。在碳素鋼裡適量地加入一種或幾種合金元素,使鋼的組織結構發生變化,從而使鋼具有各種不同的特殊效能,比如鎢鋼以及錳鋼,就以硬度高而著稱。在古代很難像現在一樣在鋼材中隨意新增各種元素,所以古代的好刀大多是採用隕鐵製造,隕鐵中所含有的錳一類元素可以讓鋼鐵硬度更高。

    燕下都鐵劍

    而影響鋼材硬度的另一個方面,就是熱處理,對於刀來說就是我們俗稱的淬火。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卻進行馬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鋼材出現的馬氏體結晶會使鋼材硬度產生數倍的變化。沒有淬火的鋼材,即便是錳鋼和鎢鋼這類以硬度著稱的鋼材也遠遠比不上熱處理過的普通鋼材的硬度。早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2年,華人在生產實踐中就已發現,鋼鐵的效能會因溫度和加壓變形的影響而變化。中國河北省易縣燕下都出土的兩把戰國時期的劍和一把戟,其顯微組織中都有馬氏體存在,說明是經過淬火的。可以說淬火才是刀的靈魂,沒有經過淬火的刀只能算是鐵條。

    而市面上賣刀的商家則經常以削鐵如泥作為噱頭來吸引顧客,這其實根本體現不出任何難度,無論是捅刺鐵皮桶還是斬鋼筋,都沒有什麼技術含量,鋼筋是沒有經過淬火的鋼材,細點的鋼筋即便普通人都能掰彎,硬度其實很低。最關鍵的是單純只是砍鋼筋的話,只需要刀刃夠厚,刀的開刃角度大就可以輕鬆做到。以最常見的鋼筋剪為例,只要見過鋼筋剪的人就知道,鋼筋剪的刃口其實很厚,開刃角度很大,所以剪鋼筋並不費力。如果只是追求能夠砍鋼筋的話,即便德國進口的小號鋼筋剪在網上也不過六十元錢,中國產鋼筋剪不過十幾元。而不少刀友花大價錢買回來的能砍鋼筋的所謂“寶刀”到手發現連紙都割不動。其秘密就是隻要刀刃夠厚夠鈍,現代成品鋼製作的淬過火的鋼刀其實都能砍鋼筋而不傷刃。

    所以鋒利度能達到吹毛斷髮程度的刀一般來說,只能是短刀,因為短刀才能夠做的比較薄也不會擔心會折斷或者變形,而長刀需要厚一些才能保證使用強度。所以古典小說中能剁鐵砍銅還能吹毛立斷的長刀是不存在的,這樣的刀即便是現代特種合金也做不出來,更不用提古代的冶金技術了,這只是小說和說書人的誇張描寫。現在有很多玩菜刀的刀友,將菜刀的鋒利度推到一個很高的地步,比如能削西紅柿片不用手扶,西紅柿掉在刀刃上就會變成兩半,這些看起來非常炫目的鋒利程度。這是因為切片用的菜刀非常薄,可以磨得非常鋒利,才可以做到這種高難度的炫目技術。而一般的短刀都不會做到菜刀那麼薄,是無法達到這種鋒利程度的。

    所以古代的寶刀是不可能做到既可以剁鐵砍銅還能吹毛立斷,但是作為長刀來說,能夠做到的最大程度,就是可以研磨到能像剃刀一樣刮汗毛的開刃角度,同時去砍鐵,刀刃也沒有可見的明顯損傷。從物理角度來說,只要相碰就不可能沒有物質交換,尤其是砍鐵,即便沒有肉眼可見的損傷,但是鋒利度必然受到影響,只不過一般砍鐵表演也不過是看鋼筋、鐵管這類圓柱形的物體,真正與刀刃接觸的部分其實是非常短的一小段,其餘部分依然是完成刮汗毛的鋒利度,根本看不出來有區別而已。但是因為即便刀刃和沒淬過火的鐵硬度有很大差距,但如果刀刃太薄,猛力撞擊下也很容易造成損傷,所以能開刃到可以刮汗毛的角度,去砍鐵依然沒有肉眼可見的損傷,已經足以說明這種刀的韌性與硬度達到一個很完美的平衡境界了。這種程度的鋒利度和硬度,在古代真的是可以稱之為寶刀了,即便現代的技術,能做到這種程度的刀,價格也非常昂貴了。一般來說市面上的長刀,能夠砍鐵釘不傷刃的同時能推紙就可以算得上好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風險投資有什麼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