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元和拾一年
-
2 # 戰略論
值此7月7日紀念七七事變之際,我們有必要來認識下七七事變的始作俑者:牟田口廉也!
七七事變時牟田口廉也是日軍華北駐屯軍(只有一個混成旅團)的第1聯隊聯隊長,大佐軍銜。事變當時該旅旅團長並不在,所以牟田口廉也是實際上的最高指揮官,進攻盧溝橋的命令也是由他親自下達的。透過此次事變牟田口廉也開始平步青雲,先後擔任第18師團師團長和第15軍司令官。
除了七七事變,由牟田口廉也指揮的又一著名戰役就是1944年同盟軍在印緬爆發的的英帕爾會戰。在戰役發起前第15軍的參謀長和下屬的各師團長就對如此長距離深入進攻所需要的後勤補給表示憂慮,但牟田口廉也急於建功,執意發起進攻。對於部隊的補給問題牟田口廉也提出了所謂的“成吉思汗式補給”,即讓作戰部隊攜帶大量的牛、羊、大象等牲畜,一面充作運輸工具,一面在缺糧時可作為食物;同時讓部隊充分發揮‘’以戰養戰‘’的原則,從盟軍手裡繳獲武器和糧食。
就這樣牟田口廉也的第15軍3個師團10萬餘人踏上了進攻之路,結果原計劃的會戰並沒有發生,盟軍全線收縮於英帕爾附近。這下讓原本寄希望透過繳獲盟軍物資以供已用的計劃落空,日軍不得不繼續做更深入的推進,後勤補給的困難越發嚴重。等到日軍各部突進到英帕爾附近時也耗盡了最後的彈藥和糧食,部隊已經陷於崩潰,毫無戰鬥力可言,只能被迫撤退。結果10萬日軍死亡和失蹤就5萬餘人,加上受傷的,基本上可以算全軍覆沒了,三個師團徹底喪失戰鬥力。
日軍此次失敗首要原因就是補給不足,原本計劃僅需1個月即可結束戰鬥,結果作戰持續了2月還多,在原始叢林斷絕補給一個月,第15軍日軍連生存都是問題,更不用說作戰了,失敗是必然的。牟田口廉也也因英帕爾會戰損失慘重而被撤職,其想晉升大將的美夢也隨之破滅。
這個牟田口廉也實在是為大日本帝國的滅亡出了不少力,在1937年日軍佔領中國東北地區後,即將注意力轉向遠東的蘇聯,對於華北地區則是期望扶持親日的偽政權,避免同中國擴大戰爭。但是牟田口廉也在盧溝橋一攪和,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軍隊在中國路線兩年也沒打敗中國,等到1941年德國閃擊蘇聯之際,日本陸軍卻深陷中國戰場,無法集中兵力進攻遠東蘇軍,即使在關東軍最強大的時候也沒能超過遠東蘇軍的兵力。另一個就是在其擔任第15軍司令官時期的英帕爾會戰,將15軍家底徹底敗光,這讓緬甸日軍戰略態勢瞬間惡化,原本只有不到20萬的兵力一下子讓牟田口廉也造了近8萬人。在牟田口廉也的“努力”下盟軍在緬甸方向提前轉入戰略反攻,並最終全殲了該方面。
所以牟田口廉也在世界“反法西斯”戰鬥上也是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許多日本軍人都稱牟田口廉也是日軍的叛徒、間諜。
-
3 # 歷史軍魂
牟田口廉也:(1888—1966),日本佐賀縣人,日本陸軍中將。
牟田口廉也被稱為愚蠢將軍和鬼畜,實際上此人一點也不愚蠢。牟田口廉也沒有讀過日本陸軍幼年學校,直接入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日本陸軍大學。華人對牟田口廉也並不陌生,此人是挑起盧溝橋事變的罪魁禍首。1937年7月7日晚,時任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大佐聯隊長的牟田口廉也命令大隊長一木清直少佐向中國軍隊進攻,主動挑起了盧溝橋事變,引發了中日的全面開戰,事發後牟田口廉也不僅沒有收到懲罰,反而晉升為日本陸軍少將。
1938年牟田口廉也調任第四軍參謀長。1940年晉升為日本陸軍中將,次年牟田口升為第18師團師團長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該師團編入南方軍,與近衛師團、第5師團一同攻新加坡,以五萬之眾迫降了10萬英聯邦軍隊。1943年5月,牟田口廉也升任緬甸的日軍第15軍司令官。此時在緬甸的日軍已經是強弩之末,到1944年身為第15軍司令官的牟田口廉也發動了英帕爾戰役,戰爭初期日軍取得了一些小勝,到了後期,由於日軍戰線拉得太長,後勤補給跟不上,加上雨季的到來,日軍中瘧疾盛行、士兵忍飢挨餓,減員非常嚴重。此時的牟田口廉也根本不顧實際情況,他對士兵們說:“你們只要對空鳴槍三聲,敵人自動就會投降了!“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草食民族,吃草就能活。你們身處在那麼茂密的叢林中,居然報告缺乏食物?這算怎麼回事!”英帕爾戰役日軍傷亡非常大,其中多數是得瘧疾和餓死的。身為司令官的牟田口廉也居然一口氣想撤掉其手下的三個師團長。此戰之後,牟田口廉也被撤職。日本投降之後被逮捕,之後在新加坡受審但沒有判刑,1948年被釋放回日本。
牟田口廉也罪行累累,是挑起盧溝橋事變的元兇。此人罪大惡極,卻沒有受到任何懲罰,死的時候還不忘讓自己的兒子貼紙條辯論。
-
4 # 東瀛遊俠
牟田口廉野,這個昭和日軍中的“著名”參謀,一直伴隨著“鬼畜牟田口”這個來自自己人的罵名活到了77歲(1966年)。晚年時期,歷史作家半藤一利多次與他接觸,據說牟田口激動反問“為什麼我就變成了那麼壞的人了?”。他自己到死都想不通。而在軍事史家戶部良一編著的《失敗的本質》中,將英帕爾戰役的失敗完全歸結為“牟田口的個人性格”和“允許牟田口那麼作的河邊的領導力”,認為日軍“過於重視‘人情’之名下的人際關係,將組織內部的融合放在第一位”。不管他自己如何辯白,反正這個鍋他是背定了。
牟田口的“鬼畜”名聲源自由他指揮的1944年的和英屬印度軍隊之間展開的英帕爾作戰。這場戰役中,日軍的死亡人數有眾多說法,一般認為至少在2萬到3萬人之間,主要死因是餓死。英帕爾作戰開始之前,日軍內部的意見就相當不統一,小畑信良少將就曾以物資補給困難為由堅定反對。對此,牟田口的解決辦法就是把小畑給免職了。
河邊正三郎中將一開始也不支援,在計劃·演習的時候,竹田宮恆德王大本營參謀也說牟田口的方案是“一塌糊塗的積極案”。當然,牟田口選擇了一意孤行。他覺得,反正這也不是第一次了。因為在7年前的盧溝橋事變中,牟田口身為連隊長,挑起戰端並將戰事擴大化的正是他的一意孤行。而且,在他看來,英帕爾戰役取勝是終結戰爭的捷徑。類似的想法,在當年盧溝橋事變中他也是這麼跟河邊傳達的。
日軍大本營也不都是傻子,一開始對這次作戰也是疑慮重重,但東條英機說了句“要把印度從英國獨立出來”這麼個冠冕的說辭之後,本著大東亞共榮圈那麼個自欺欺人的意識形態,大本營也只能同意了。
英帕爾戰役的結果,當然是以日軍慘敗收場。打仗沒打過,物資又極度匱乏,日軍狼狽撤退。敗逃的路上,到處是日軍的死屍,這一光景被稱作“白骨街道”。牟田口廉野,一將“成名”萬骨枯。
-
5 # 葦說定製化運營
二戰中,英國的陸軍實在有愧紅衫軍威名,歐洲被德華人捶,遠東被日本人揍,馬來西亞、新加坡之戰,英國軍隊都是一路潰敗。以至於,很多人遺忘了二戰中英華人也有過揚眉吐氣的這一戰:英帕爾戰役。
英帕爾戰役是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於1944年3至7月在印度英帕爾地區對英印軍進行的進攻戰役。對壘的雙方主將為日軍第15軍司令牟田口廉也,轄第15、第31、第33師團、第5飛行師團,共計8.5萬人。英軍第14集團軍司令W.J.斯利姆中將,轄第4、第33軍,並有中國軍隊協同作戰。
打了約四個月,最終日軍全線大潰敗。日軍傷亡6.5萬人,英印中聯軍傷亡1.6萬人。
要說二戰中的英軍真的是戰五渣的水平,縱觀二戰主要參戰國,除了北非戰場之外,也沒比義大利強到哪裡去,怎麼就能獲得如此大勝呢?不是我軍太強,而是敵軍太渣,這不得不說說以成吉思汗為偶像的日軍15軍司令——牟田口廉也。
說起牟田口廉也這個名字,您可能不知道。不過看過今天刀叔的這篇文章,您一定會記住這個人。
1937年7月7日當天,由於駐屯軍步兵旅團旅團長河邊正三少將未在北京,所以牟田口廉也成為了盧溝橋現場的最高指揮官,並由其下達了向中國守軍開火的命令,他也就成為挑起“七七事變”衝突的罪魁。
牟田口廉也是日本陸大29期畢業,相比同期的同學,如木下敏、後宮淳等,他一直默默無聞。就連他的學弟,他都比不了,比如日本陸大第30期的石原莞爾。
眼看著同期們一個個平步青雲,牟田口廉也內心裡想的是什麼?和很多人一樣,他想的就是自己也要搞出大新聞,然後藉此立功來謀求青雲直上。當時他正好在華北駐屯軍任職,而對他來說最方便搞大新聞的地方也就是這裡,他沒有經過什麼猶豫就主動和中國軍隊挑釁,並且最終釀成了盧溝橋事變。
牟田口廉也也是憑藉在華的過往戰功,升到了日軍15軍司令。只是,也就到這裡了。下面,英帕爾戰役登場!
初到緬甸戰場時,擺在牟田口廉也面前最大的問題,絕對莫過於軍隊補給的缺乏:喪失了制空權的日軍,被迫穿越雨林向英帕爾前線運輸補給物資。顯然,吃不飽肚子這種窘迫的糗事怎麼能出現在牟田口廉也身上呢?
因此,牟田口廉也想出了一個絕招:成吉思汗在冷兵器時代,能夠打穿歐亞大陸,最大的成功就是他的補給辦法。我如果仿照成吉思汗的補給辦法,抓捕牛羊豬驢猴,平時可以做馱獸,當軍糧不夠的時候就吃這些牲畜!(老鐵我實在想不出來猴子怎麼能馱獸)
在英帕爾戰役戰前,牟田口廉也戰前動員時說出了相當“經典的一句話:“日本陸軍現已達到天下無敵的地步,太陽旗將宣告我們在印度肯定勝利的日子,為期不遠了!”他的牲畜部隊似乎並不買賬。
1944年3月8日,英帕爾戰役正式打響!當槍炮聲一響,他的牲畜部隊全都被驚嚇到了,一時間衝散了部隊。一心效仿成吉思汗的牟田口廉也,也沒有預料到他的部下並不是吃苦耐勞的蒙古鐵騎。
戰役進入膠著的相持階段時,先是第31師團師團長佐藤幸德多次求援:“我們沒有得到一發子彈、一粒糧食的補給!”接著是第15師團的山內師團長髮電文抱怨:“我軍已無可攻擊之彈,如今在暴雨和泥濘之中,飽受傷病飢餓折磨,戰鬥力盡失!”。
牟田口廉也驚天地泣鬼神地回覆給屬下:“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草食民族!你們被那麼茂密的叢林包圍,居然報告缺乏食物?這算怎麼回事!”這意思就是日本士兵完全可以吃草活下去,繼續戰鬥!
第31師團師團長佐藤幸德接到牟田口廉也的回覆後,勃然大怒,冒著當逃兵的風險,將餘下部隊並攜不到兩千名傷員奮力撤退!此事件,造成了日軍二戰以來範圍最大的一次抗命事件!
最終,佐藤幸德還能沒能逃離日軍軍事法庭的審判。或許是軍界憐憫佐藤幸徳,以“精神不健全”為由,讓他提前退役了,不必再為天皇效力。當佐藤幸德去世後,因他而活下來的日本四國地區部下集體為他修建了一座紀念碑。
這邊的牟田口廉也最終又如何了呢?
面對慘敗戰局,牟田口廉也惱羞成怒,一口氣將三個師團長撤職,創下日軍建軍以來的最大奇聞(師團長的調換必須要日本天皇的命令)!日軍15軍死裡逃生的人集體向日本軍事法庭投訴他,二戰時期的日本軍界都稱他為“鬼畜牟田口”!
日本正式投降後,牟田口廉也於1946年9月作為戰犯被逮捕,移送到新加坡。1948年3月假釋,被釋放回國。1966年8月死亡,享年78歲。
回覆列表
牟田口廉也,七七事變的發動者,在日本被喚作“愚將”,被士兵稱為“鬼畜牟田口”。
牟田口出身於佐賀縣,經過熊本幼年學校、中央幼年學校,1910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22期),1917年畢業於陸軍大學(29期),是日本帝國時代極為典型的軍人,被重臣們視為優等生。1918年進入參謀本部,1926年晉升陸軍少佐,配屬近衛步兵第4聯隊,翌軍任陸軍省軍務局科員。1929年去法國,之後任參謀本部部員,翌年晉升陸軍中佐。1933年任參謀本部總務部庶務科長,翌年晉升陸軍大佐。1936年出任中國駐屯步兵第一聯隊長。
這一時期的背景是,此時日本陸軍在中國主要駐有兩支軍隊:一支是在偽滿的關東軍,一支是駐在北平、天津的中國駐屯軍。軍中央為了防止關東軍任意南下行動,所以增加了中國駐屯軍的數量,由1771人增至5775人。但這一舉動無異於飲鴆止渴,其後果是導致了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1940年8月晉升中將,1941年4月任第18師團長。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牟田口廉也指揮了馬來作戰、新加坡作戰,為澳洲士兵用手榴彈炸傷左肩。1943年任第15軍司令官,駐在緬甸。
1944年,日本計劃發動英帕爾戰役,截斷對華援助的交通線。但是牟田口廉也這個作戰計劃遭到參謀長和師團長的反對,理由是山地作戰,後勤補給跟不上。牟田口廉也於是對手下進行改組,清理不聽話的將領。但牟田口廉也的獨斷專行並沒有帶來日軍的勝利,日軍在英帕爾受到盟軍的強烈抵抗,進退失據,最後大量的餓死、病死。出征的9萬餘名士兵中,只有約1萬人生還,其中戰死3萬2千人,過半數的死者則是因為在敗退途中因飢餓與疾病而死。
二戰結束後,牟田口廉也被定為甲級戰犯嫌疑人,在新加坡受審。但據說,軍事法庭由於牟田口廉也在英帕爾的大敗,所以最終沒有給牟田口廉也定罪,而是將他釋放了。這裡因無能而生存下來,真是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二戰後,牟田口廉也在日本國內也受到英帕爾失敗的問責。但牟田口廉也說,那不是我的錯,那是手下無能之過。牟田口廉也居然活到1966年,77歲。就在牟田口廉也的葬禮上,他還用小冊子為自己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