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臥龍居士W

    師爺,也稱幕賓,幕僚。

    多是一些科舉無望計程車子,透過為幕換取幕資,或者乾脆以給高官為幕換取進身之資得以入仕為官,另外就是一些官宦子弟在恩蔭入仕之前透過入幕親近的官員家學習為官的竅門。

    師爺分好多種,各有精通,畢竟官員們也不都是面面俱到什麼都懂,負責案件的刑名師爺。負責民政的戶科師爺,負責賦稅的稅課師爺等等

    至於使用師爺的要求,簡單說就是沒有要求,只要出的起幕金,就能有自己的幕僚,即便九品小官也可以有隨身幕僚襄贊政務,當然品級越高的官員幕僚團隊也會愈加龐大。

    師爺群體是歷史的必然產物,官員赴任如沒有自己貼心的幕僚輔助,到了地方是決然玩不過那些積年老吏的,吏員多是本地人,地頭蛇般的人物,沒有幕僚團隊的輔助,赴任官員不止有可能政令不通,甚至有被架空的危險,所以也造成了官府中沒有品級的師爺們反而位尊於穿著頂戴的吏員的現象。

    師爺們也是有身份高低的,為幕經驗豐富的師爺與東主的關係甚至可以稱得上師生之宜,他們是歷史上一群有真本事卻沒有運道的人,稱得上時代的精英人物。

  • 2 # 我的雜貨鋪

    理論上說,九品縣令就需要配備師爺!

    師爺其實是一個大眾化的稱呼!專業的稱呼叫做:幕友胥吏。其中,胥吏是一方有威望的長者去教化一方地方;而幕友就是師爺的官方稱呼!

    樓主應該知道,古代的教育並不像現代這樣,這麼普及。絕大部分仍然是農民,讀書的費用是很多人交不起的,甚至有的人終其一生都要去考取功名,來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這樣的背景下,導致讀書人的數目是有限的!清明兩代的科舉都是八股文+四書五經,限定了考試的範圍。這就導致參加科舉考試的人不會去閱讀清朝的律法,只需要研讀四書五經即可!

    那麼中舉的人被吏部派往各縣任職時,所管轄區內的司法審判肯定有,但是縣令對於《大清律例》是一點也不知道,他也不會專門再去學,所有就有一批人選擇不去參加科舉考試,而是選擇專門去研究律法,以供縣令隨時諮詢,審案斷理。

    這種人你會在在電視劇、電影裡常看見,比方說周星馳的《武狀元蘇乞兒》中,幫他蘇燦答題的那個就是師爺;《包公》中的公孫策就是包拯的師爺;《讓子彈飛》中,葛優飾演的角色就是師爺······

    不要小看師爺在司法審判中的地位,真正決定案件如何審判走向的往往是師爺的幾句話!所以你們會看到,打官司不僅僅需要給縣令使錢,而且還要給師爺使錢。

  • 3 # 風玄正

    中國的官僚體制是幾千年下來的,還是沒有太大變化,最多換湯不換藥!

    清朝時期的官員配師爺就像是現在的官員配秘書一樣,只要手中有權有錢基本都能配個師爺,厲害的還能多配幾個呢!

    需要注意的是,現代的秘書是統一招聘的,而清朝師爺是官員自己出錢請的!

    但是秘書和師爺本質上都是私人幕僚,專人服務的,看各自老闆的能力吧,老闆權利大,自己也能跟著雞犬升天!

  • 4 # 果然如此的世界

    要是說的漢晉唐以前的話,部屬官到的確是主官自己徵僻,什麼官徵僻什麼樣的屬下,朝廷有定製。

    至於師爺,反倒是有級別的。一種,有技能,文采書法好,卻科舉考不上,被人招攬推介做了師爺,可以寫寫畫畫的。

    二種,就是識人多。按現代的說法就是圈子,認識人多,人脈廣,像現代大牌經紀人一樣,世面廣人脈廣。代表就是紹興師爺,遇事能暗下里勾連勾通,幫你把事擺平囉!這樣的師爺就有點難請,人家反過來挑你這主家。

    三種,有戰略頭腦和眼光的,善出奇謀鬼計,能幫主家開創一片天地,謀策定江山的,像三國那些頂級謀事的大才。這就需要自己有運氣和眼光了,遇見了不算,還得有眼光把這人識別出來。因為這大才未起時混於芸芸眾生之中,得你識別簡把出來!

    至於那種有名有望,又沒科舉發達的大才,有運氣遇到,得你請得出山才行。而清末就有這種大才師爺左宗棠,被湖南巡撫駱秉章延請出山。而左公也沒有辜負眾望,半生傳奇,創舉洋務,老來白髮蒼蒼抬棺定邊彊,國之柱石。

  • 5 # 大城公

    師爺不是朝廷正規編制官員,是各級軍政衙門長官私人聘用的人員,聘用人自己掏腰包發工資,與師爺是僱傭關係。所以不需要級別,有錢出糧就可以聘用。

    師爺是古代官場的寄生物,縣衙、府衙、巡撫部院一般都要聘用刑名(法律)、錢穀(會計)師爺。長官有錢,不想操心,可以多聘用幾名師爺幫辦政務,比如文書、奏摺(專門給皇帝寫奏章)等方面師爺。

    師爺,是民間稱呼,最初稱之幕僚。為啥叫幕僚?是統兵將帥在外面打仗,居無定所,就是軍營中聘用的人才,所以叫幕僚。

    漢語“官僚”二字,不是一個意思。

    官員就是朝廷命官,吏部正規編制,朝廷發給俸祿(工資)。

    幕僚,是編外人員,不是官員,是各級軍政衙門長官私人聘用辦事人員,長官私人發工資。但幕僚是為長官辦事,處處打著長官名義頭銜,他代表長官,也擁有相當的權力,所以人們就將官僚合稱為一體了。反正都是官家辦事,長官的書吏、隨從,也是“半個官”。

    長官聘請師爺,確實能減輕工作壓力和負擔。但也有很多師爺利用長官名義和職權撈取個人好處,為非作歹。

    出師爺最多的地方是浙江紹興,“無紹不成衙”,師爺與黃酒都是紹興特產。

    歷史上,師爺隊伍中湧現出較多厲害角色。舉幾個牛人:

    第一個,清朝名將左宗棠

    左宗棠是舉人出身,隱居鄉下耕田。(從這一點,就知道左宗棠能幹,試問有幾個舉人會去種田呢?第一要放下架子,放下臉皮;第二能吃苦,有較強體力)

    時勢造英雄。左宗棠就是趁著太平軍攻打長沙這個時勢,顯露鋒芒。

    在左宗棠全力襄助下,張亮基守住長沙城。太平軍圍攻三個月,無功而退。

    左宗棠的軍事才能受到湖南全省軍隊、官場和民間的肯定!張亮基據實奏報朝廷,請求授予左宗棠官職。咸豐帝當然欣賞左宗棠,就破格提拔左宗棠為四品京堂(掛四品京官銜)。

    左宗棠是張亮基巡撫衙門中最厲害的軍師,天下聞名。當時有傳言: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太平軍奪取武漢,湖南就是後方),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第二個,雍正帝師爺鄔思道

    二月河小說中,有寫鄔思道出場。這是源於野史。據《清代野史》記載,鄔思道,字王露,浙江紹興人。自幼聰明好學,博聞強記,才華出眾。但他運氣不佳,屢試不第(考科舉落榜)。於是,鄔思道放棄考科舉做官這條路,“習法家言,人稱之為鄔先生”。就是專攻清朝律法的狀師。

    鄔思道後來被河南巡撫田文鏡聘用。

    某日,“鄔先生謂文鏡曰:‘公欲為名督撫耶,抑僅為尋常督撫耶?’文鏡曰:‘必為名督撫。’曰:‘然則任我為之,公無掣我肘可耳。’文鏡問將何為?曰:‘吾將為公草一疏上奏,疏中一字不能令公見,此疏上,公事成矣,能相信否?’文鏡知其可恃也,許之。則疏稿已夙具,因署文鏡名,上之。蓋參隆科多之疏也。”

    這段話大意是:

    鄔思道對田文鏡說:你想做有名的總督巡撫呢,還是想做平平庸庸的總督巡撫呢?

    田文鏡說:當然想做有名的總督巡撫了。

    鄔思道說:既然這樣,你就放手放膽讓我做事。你不能干預我。

    田文鏡問:你想做什麼呢?

    鄔思道說:我幫你寫一份奏章呈給皇上。但先宣告,你不能看這份奏章。我這份奏章呈上去,你就有好日子過了。你敢相信我嗎?

    田文鏡知道鄔思道有才,辦事得體,就同意了。

    其實鄔思道早已寫好奏章,就差田文鏡簽名。田文鏡既然答應,就不猶豫,隨手簽上自己名字,將這份奏章發出。

    這是一份彈劾權臣隆科多的奏章!

    那時候,隆科多是雍正帝的舅舅和功臣,內閣大學士,位高權重。但他“恃功不法,驕恣日盛”。所以雍正帝主政後,就一直尋找機會收拾隆科多。但是,由於隆科多權力顯赫,黨羽眾多,“中外大臣無一敢言其罪”。

    “鄔先生固早窺知上意,故敢行之不疑”。(鄔思道看穿皇帝心思,所以就替田文鏡上奏彈劾隆科多)

    這份奏章,成了殺人工具。雍正帝借題發揮,整治隆科多,“隆科多果獲罪,而文鏡寵遇日隆”。

    田文鏡參倒了隆科多,他受到皇上欣賞和重用。

    鄔思道就是紹興師爺。是他出謀劃策,幫助田文鏡扳倒隆科多!所以各地總督巡撫都刮目相看,使他身價百倍!

    後來田文鏡去世,鄔思道離開河南省,其它省的總督巡撫久仰鄔先生大名,都願意出重金聘請他做師爺。

    第三個,明朝胡宗憲師爺徐渭

    徐渭,是嘉靖年間被譽為“明代第一才人”。他是典型的紹興師爺。

    據《明史》記載:“徐渭,字文長,山陰人。為諸生,有盛名。總督胡宗憲招致幕府”,掌書記。“宗憲得白鹿,將獻諸朝,令渭草表”。“表進,世宗大悅,益寵異宗憲。宗憲以是益重渭 ”為進剿倭寇,徐渭常為胡宗憲出謀獻策。

    《明史》雲:“渭知兵,好奇計,宗憲擒徐海、誘王直,皆預其謀。”

    這兩段話的意思是:

    徐渭,是舉人(或秀才)身份,有才華,名氣大。總督胡宗憲聘請他做師爺,專門辦理文案。有一次,胡宗憲得到一隻白鹿,獻給皇帝,請徐渭寫奏章。嘉靖帝收到白鹿後,高興,又見奏章寫得很好,就下旨嘉獎胡宗憲。這樣,胡宗憲就更加看重徐渭的才學,在用兵剿滅倭寇的過程中,徐渭都能出謀劃策,使得官軍進剿順利,取得戰果。

    徐渭熟悉兵法,有計謀,胡宗憲能擒獲賊首徐海、王直,都是徐渭出的主意。

    歷史上,出類拔萃的師爺畢竟少數。而更多的是傍著長官做壞事、撈取錢財的奸詐師爺。

    比如,清朝末年,浙江發生“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件。本來是一清二楚的刑事案件,就因為各級衙門的師爺貪財,收受賄賂,將楊乃武和小白菜屈打成招,變成“板上釘釘”的“鐵案”!因為當事人冤枉,不斷上訴,外國報紙大面積報道,使得案件通天,驚動西太后!

    這樁案件由慈禧親自過問,督促官府嚴查處理。所以,楊乃武和小白菜才得以沉冤得雪,無罪釋放。而浙江省各級衙門被懲治的涉案官員超過一百名!

    可見,好的師爺,能夠襄助官府辦好差事。劣質師爺只會盤剝百姓,危害社會穩定。

    後來,弊端太多的師爺制度被清廷廢除。上奏摺請求廢除師爺制度的人,是湖廣總督張之洞。他成了紹興師爺的“掘墓人”!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醫藥和腫瘤學科20年

  • 6 # 南嶺說史

    說起師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包青天》裡的公孫策,他作為包拯的師爺,一起破案無數。

    但實際上師爺這個職業源於元明時代。原來的中國傳統政治有官和吏的區別。最先吏是一般管理業務的,也就是主要做實事的。然而自南宋滅亡,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後,由於政府長官大多都是蒙古人,蒙古人不懂政事,而且大部分都沒有什麼漢化程度。於是處理政府事務只能依賴於書記和文案。元代的中國讀書人沒有了門路,便只能進入政府機構當一個書記文案。這個時候的中國傳統政治格局就開始有了極大的分別了。這便是師爺這個職業的發端。

    到朱元璋恢復中原,建立大明王朝,起初經歷元末幾十年的戰亂,人才十分的缺失。官員推薦的人才,凡是有點能耐的基本都能得到任用。等到明成祖時代,朝廷規定胥吏不能當御史,且不能考進士。結果只有考生或者是沒有出路的秀才來當胥吏。這樣的政策,限制了胥吏的出身,官和吏顯然分開了。

    也就是說真正的職業化的師爺在明成祖時代得到確定。師爺所做的工作在政府機構裡面,其實還是挺廣的,包括銓選、處分、財賦、典禮、人命、訴訟、工程,基本上可以說包括了政府裡面所有的事情。

    關於官員需要到什麼級別才有師爺,其實沒有定性的規定,大大小小各個衙門都有。明清之後的地方行政長官,基本上都是管官的,而事情都交由師爺去辦,所以產生了一個說法,師爺好,政治就比較清明,如果師爺都亂了,那麼天下也開始亂象叢生了。總的來說,師爺在明清兩代品級不高,但作用很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蛋炒飯》這部電影怎麼樣?哪一個場景讓你最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