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龔斯特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好教育?崔永元從自己的經驗中得到感悟,給出了他心目中的答案——陪伴、閱讀、真正培養孩子的能力,將會是對孩子很重要的。——《對孩子,什麼最重要?》

    家長或教師如果能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饋贈。而閱讀的好處更是不勝列舉......尹建莉《讓孩子見世面的最好方法,沒有之一》(文章附後)

    對孩子,什麼最重要?

    作者|崔永元

    1、對孩子,陪伴永遠是最重要的

    我認為,孩子是需要陪伴的,但因為工作的緣故,我幾乎每天都要到很晚才回家。為了能和我女兒有更多的時間相處、溝通,我規定自己每逢雙休日一定要抽出一天的時間陪女兒。帶她去划船、爬山、吃快餐,只要是她喜歡的事情,就儘量滿足,讓她開心。

    我一般不會輕易承諾,而一旦作出承諾就不會輕易改變。不管工作再忙,如果答應星期六陪女兒出去玩,就一定努力做到,不得不違約時,就會對女兒說明情況,請求她原諒,表示下次會加倍地補償她。家長和孩子之間應該是朋友關係,相互體諒才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三個關鍵——陪伴、閱讀和習慣》)

    2、應該鼓勵孩子看書,但不必要求他們一定要看什麼

    讀書是很重要的,應該鼓勵孩子多看書。讀書能幫助一個人提高他的鑑賞能力。有這麼一句話——讀書可能不一定讓你明白,但是你起碼能知道坐在你對面的那個人胡說八道。這就是讀書最大的好處,不讀書你可能永遠是一個糊塗的狀態。

    有些家長喜歡讓孩子按照推薦書單來閱讀,但事實上,別人推薦的書儘管很有用,但孩子可能看不下去。只有自己喜歡的書、感到有興趣的書,孩子才會拼命去讀它。

    如果非要推薦,我覺得有兩類書可能值得一看:一類是歷史題材的書;一類是人物傳記,這個也是我自己比較偏好的。讀歷史題材會讓你越讀越明白,看得越多越覺得自己是個明白人;人物傳記有一個特別的好處,當你讀完一個人的人物傳記的時候,你會覺得你跟他活了一輩子,又活了別樣的一生。我們每個人只能按照一種方式活一遍,但是當你好好讀一些人物傳記時,你就會發現你能活一百遍,能活一千遍,有各種各樣的活法,這是件幸福的事。(《》)

    我知道很多孩子是不願意讀書的,我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去鼓勵或者督促他們讀書,只能說讓孩子先試著讀一讀,哪怕是一兩本,也許他讀上一兩本,就會忽然產生興趣了。

    3、我們的教育應該給孩子能力,而非只是灌輸知識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美國世界史的一道題目: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這位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那麼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被帶到歐洲去。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會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沒有死亡,人們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如果人們沒有懷疑上帝的存在,就不會有義大利弗羅倫斯的文藝復興。如果沒有文藝復興,西班牙、南歐就不會強大,西班牙無敵艦隊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義大利不夠強大,盎格魯—撒克遜會提早200年強大,日耳曼會控制中歐,奧匈帝國就不可能存在。老師看完說:“棒,分析得好。”其實這種題目老師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只是在灌輸知識。更何況,有些老師根本是在灌輸“死”知識。(《》)

    我看過我侄子的考試試卷,讓我大為震驚。有個題目:《匆匆》這篇課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寫的,你能把自己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寫下來嗎?我侄子寫的是:“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後面一個好大的叉。標準答案竟然是:“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歡這句,我可以喜歡那句,難道最喜歡的一句話也要統一麼?我覺得這個題目應該是“你能把老師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寫下來嗎?”才對。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好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崔永元從自己的經驗中得到感悟,給出了他心目中的答案——陪伴、閱讀、真正培養孩子的能力,將會是對孩子很重要的。(《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堂博物課——它讓生活更美好》)

    讓孩子見世面的最好方法,沒有之一

    家長或教師如果能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饋贈。而閱讀的好處更是不勝列舉:

    穿越時空的學習和修行

    古人曾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雖然這個說法在字面上有些誇張和功利,但卻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書籍對個人乃至人類的重要影響。(《關於親子共讀的十條建議——為什麼說閱讀影響智力》)

    文字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載體,幾千年來人類幾乎所有的知識和智慧,都是以文字的形式被記載記錄下來,形成一個無比浩瀚的知識海洋。

    我們無法返回二千五百年前去聽蘇格拉底或老子講學,卻可以成為他們的弟子,受惠於他們的智慧;不能指望自己身邊就有一個蒙臺梭利,卻可以分享她的精神和信念;不可能親耳聆聽曹雪芹給我們講寫作、講人生,卻可以從他那裡學習到高超的寫作技巧及對人生的洞察力……(《在體驗中學習,在行走中成長》)

    古今中外,智者燦若星河,他們所著的書散落在茫茫時空中,而閱讀就像是無障礙地穿越時空的一場旅行,讓我們靠近那些閃亮的名字,感受他們的溫度和高度,在他們以文字鋪就的知識、智慧和經驗之路上找到自己的路徑,走出屬於自我的人生之路。

    給孩子的幸福交一份保險

    人生初始,可以說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樣的,都像一張白紙一樣乾淨而單純;同時又可以說每個孩子大不相同,家庭、遺傳、天賦、境遇等,千差萬別。

    決定一個人一生過得好不好,向上流動還是向下流動,內在的幸福感多還是少,因素確實很多,且大部分不可控。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卻是可以控制的,那就是閱讀。

    家長或教師如果能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饋贈。既為他的人生賬戶留下了一筆豐厚的資產,又為他的未來購買了一份幸福保險。

    增強競爭能力及綜合能力

    一個人的受教育水平及做事的能力,和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來說呈正相關,但並不絕對。生活中我們確實能看到一些普通家庭培養出高才生、傑出人才;也看到一些高學歷父母的孩子學習困難,成年後各方面非常平庸,甚至在平均線之下,其中原因肯定不能用“基因”或“遺傳”來解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應該是多樣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孩子的閱讀量。(《閱讀,才是最好的“補課”》)

    這些年,媒體每年都會對一些高考成績優異的學生進行報道,如果留心觀察,從媒體報道的字裡行間總會看到,所有這些學業出色的孩子,他們雖然家境不同、父母學歷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家裡書多,愛閱讀。當這些孩子談到他們的成績時,幾乎沒有人歸因為自己多麼用功,而是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豐富的課外閱讀。

    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和一個不喜歡閱讀的孩子,在幼兒期、小學階段,甚至包括初中低年級,往往看不出太大的差異。課外閱讀少的孩子在課外班、家長和老師的強力推動下,甚至會暫時表現出成績方面的優越,這給不少家長和老師帶來幻覺,以為課外閱讀可有可無,甚至認為它還會擠佔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成績。但當孩子進入中學,隨著學業的不斷擴充套件和深度增加,他們往往就會表現出後繼乏力。

    當然,並不是只要閱讀就一定能拿到優異的高考成績,但是不閱讀肯定拿不到優異的高考成績。這就像並不是種莊稼就一定有大豐收,但不種莊稼肯定沒有收成一樣。

    高考成績當然不能代表教育的成敗,更不能說明人生的得失,但高考作為中國一種綿延幾十年的人才篩選機制,至少可以佐證閱讀的功能。這種功能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機制裡都是有效的。

    自我救贖和自我成長

    可以說,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帶著某種童年時代的心理創傷長大的,區別只是程度不同。其原因,一是幾乎所有的家長,在教育子女的道路上都犯過錯誤,這些錯誤雖是無心之過,但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傷害。二是生活不可能對每個人都絕對公平,親戚、朋友、鄰居、教師、同學以及社會大環境,等等都有可能破壞童年的無憂無慮。

    我們也看到:有的人雖然歷盡坎坷,卻能戰勝傷害,最終活得精彩;而有的人卻十分脆弱,遇到打擊就一蹶不振;更有甚者,自己在童年時代遭遇了傷害,成年後卻複製著惡行,又去傷害更弱小的人。(《閱讀,讓人的靈魂走向高遠》)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些能夠走出童年陰影的人,他們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成全的能力是怎麼來的?答案當然也不可能是一種,因為每個人的情況千差萬別。但有一種自我救贖方法是最普遍、最有效、最簡單,也最能自我把控的,那就是閱讀。

    任何一本好書,其中往往蘊含著人性的真善美,其核心價值觀也一定是正面的。尤其當我們發現了一本好書時,就像擁有了一個隱形的知心朋友,它和我們交流思想,傾心暢談,讓我們的心靈不再孤寂,更讓我們對生活對人生有深刻的領悟和洞悉,內心的傷痛也會慢慢地得到平復和療愈。

    愛閱讀的孩子不會變壞

    愛閱讀的孩子不容易變壞。因為孩子一旦形成了閱讀習慣,就是建立起了一種正向能量的吸收方式,書籍向他的內心灌注美好的東西,生物的自我保護天性也讓他願意消化和吸收一切正面的東西,並且有能力甄別和剔除不利於自我成長的部分。

    一個從閱讀中經歷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傾聽了眾多的智慧語言,分享了無數思考成果的孩子,他內在的智慧會不斷提升,思想會更成熟,價值觀會更完善。

    我們可以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很多道理,對一些人如同一張薄紙,輕點即透,豁然開朗;對另一些人卻如高山,難以逾越,這是因為前者透過閱讀為自己建立起了很多接納新思想和新事物的通道和根鬚。(《如何啟用孩子大腦?——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是運動、遊戲、閱讀》)

    拿起一本書去閱讀,這個行為本身就表明了一種謙遜的生活態度:外面的世界總有我意想不到的精彩,總有能幫助我不斷提高的思想和智慧。藉助書籍,任何一個普通的人都會慢慢獲得清晰的思考能力、敏銳的洞察力,更少陷入盲從和愚蠢。閱讀能讓人看見世界,看見他人,也能讓人從外到內看見自己。當一個人能看見自己時,就會自動進入修復程式,並且變得有力量,這就是所謂的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

    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導師,這是人生中最可靠、最能受益的事情。

    學習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邊是付出,一邊是收穫,少付出少收穫,多付出多收穫,不勞必定無獲。

    呵,春風一吹,便帶走了歲月的崢嶸

    留給學生們的是一一一片忙碌

    Sunny肆意的在書桌上跳躍著

    甚至,去親吻疲倦的臉頰

    揮不去一手 上的疼痛,額_上的汗珠

    滿書包的書本,並不是一張張紙

    而是學生們的命運前途呵

    可否有點空暇,抬頭仰望

    白雲飄飄的季節

    唯有學習才能令時間飛快

    將青春留在課堂上

    讓崢嶸成為春風的歷史塵埃

  • 2 # 火星星主

    這與每個人的思想觀念有關,我的做法是非主流的。

    最奇特的是帶孩子去墓地轉過。

    另外,帶小兒參加過幾次壹基金為貧困山區孩子"做點事"的活動。

    讓大兒高中畢業後去藏區打過一個月的工,荒山野嶺裡收菌子。

    其他主流的,大家都會,不再囉嗦。

    但是,"真正見過世面的人,見過天地之美,見過眾生之苦,最後找到了自己想要活成的模樣",這又很難,一般人做不到,包括你和我。

  • 3 # 小翔vlog日記

    第一我覺得孩子一定要出去做戶外活動、遊戲之類、這樣他才成長比較快、父母陪伴重要之一、父母多與孩子溝通交流、還有就是沒事讓孩子自己喜歡做事情讓他去自己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父母可以在旁邊輔助、但是一定讓他獨立去完成、有助於成長、、現在感覺好多父母都是怕孩子幹不了什麼事情都不讓幹、我認為這樣不好、應該讓孩子動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父母多和孩子交流溝通非常好、

  • 4 # 鈕祜祿老師

    沒刻意地想過要帶孩子見世面,一是不知道什麼是世面,二是我自己也是沒見過什麼世面的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個人感覺有益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閱讀。我的孩子識字比較早,但其實也沒刻意教他識字。可能是因為我比較懶惰,不願意反覆給他讀書。孩子一著急,就索性自己摸索著開始識字。再有就是平時有空就帶他去圖書館,也是因為懶惰,很多時候把孩子放到圖書館就什麼都不用管了。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需要時間,但這時間的花費一定是值得的。

    其次,旅行。沒去過國外,沒去過人特別多的地方。每到一個城市,孩子小的時候,必去動物園,大了必去博物館。時間充裕就遠點走,呆久一點。時間有限就在近處轉轉。用心體驗,隨處都有風景。

    再有就是新媒體。孩子有空願意看看抖音,關注了很多他喜歡的抖音號。有科普類的,也有知識類的。碎片的知識積累起來也不可小覷。很多新媒體作品製作精良,不妨給孩子看看。

    人生苦短,希望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自由生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去青甘大環線自駕,你覺得難度大嗎?需要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