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一些中文配音的動漫聽起來很尷尬而日文配的卻不覺得,為什麼?
38
回覆列表
  • 1 # 與你馬尾到捲髮

    動漫中很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配音,一部動漫如果給各個部分的重要性打分,那配音最起碼要佔到五分以上,除去上班、上學不敢戴耳機偷偷追番的情況,其他看動漫的狀態肯定是要開啟聲音聽配音的,而在動漫配音中,日漫配音肯定是最受追捧的,日本聲優也號稱全球最強聲優集合,反觀國漫配音,國內許多網友都帶著有色眼鏡,甚至聽說是國語配音都下意識躲開,或是因為國語配音而拒絕看國漫。

    今天就讓我們理性的看待中日兩國的動漫配音,從客觀角度來分析,中日動漫配音的差距究竟出在哪裡,差距是否有人們主觀認知的那麼大?

    說到中日配音的區別,其實分為幾個方面。首先,客觀方向來說,日本的聲優業確實發達,著是毋庸置疑的。日本聲優行業由於動漫產業發達,聲優需求量大,行業發展非常蓬勃,雖然近年來日本動漫產業不景氣,但聲優行業早已成型,待遇高、實力強,這都是成熟行業的象徵,由於行業內高手多,競爭激烈,新人的入場要求也隨之提高,從整體行業結構上就決定了日本聲優的質量。

    同時日本聲優的行業發展屬於非常良性的狀態,有實力的聲優會頻繁出現在大眾面前,釋出專輯、演唱會,或是登上綜藝節目,例如釘宮理惠和花澤香菜,本身擁有著極強的配音能力,同時又涉獵其他圈子,也能夠樹立一種所謂的“偶像情節”,會讓人們不經意間對聲優的人設和實力進行自動美顏、濾鏡、磨皮。

    而中國配音演員雖然早就存在,但配音行業的待遇一直不佳,中國新時代動漫產業沒有成型,整體收益口碑雙窘境,配音行業也達不到高薪高質量,自然而然的也就難以引進優秀的新鮮血液;而老一輩的明星配音演員也逐漸退出了動漫配音舞臺,如今的中國漫畫配音行業的路並不好走,新人沒有曝光度,待遇不豐厚,老人難以看到前景,苦苦堅持又默默無聞,只能選擇其他方式提高曝光度或是放棄配音行業,這樣的局勢只有等待中國動漫良性改觀。

    其次,中日配音面對的情況並不相同,但許多觀眾並沒有排除這種特異性,也就是語言上的不同。中文和日文在口語表達中不能通用一種情感的表達語調,這是語言上的明顯差異,同時日文的發音方式相較於中文要更加柔和,在發音過程中口腔開啟幅度較小,吞音情況時有發生,這使得日文的配音可以更加輕鬆的將重心放在感情表達上,而中文的發音講究字正腔圓,每個字獨立的發音使得情感的表達呈現階梯式,而不是日文的整體式,於是在配音中要考慮的因素就更多,一旦為日漫配音,更是要重新理解人物情緒進行類二次創作的配音,否則如果按照日文的感情表達方式,整體會顯得十分做作且情緒渲染過於濃烈,使人不適。

    還有一方面問題就是臺詞不適合國語。許多在日文翻譯過來顯得理所當然的臺詞邏輯放在國漫配音中就非常羞恥,而且很難帶入感情,這是因為語法不屬於中文的標準語法,不論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都會非常不舒服,即使類似日文的捧讀也只會讓人耳朵疼。

    第二點,觀眾們的主觀看法。首先人們在認識到動漫聲優的時候往往都是透過產業發達的日漫認識的,這就是心理學中典型的“先入為主”案例,就像你開過的第一輛車是寶馬的話,你很有可能會對賓士、奧迪產生較為偏頗的、不成熟的自我主義想法,但事實上二者並沒有所謂優劣,事情都是多元化、各有所長的,任何一種持有自主觀點的說法都有失偏頗,對於中日動漫配音也正是如此。

    還有就是受其他人看法影響,潛意識帶有色眼鏡。這種影響不僅是其他人向自身傳達配音問題的觀點,同時還有對於國漫的偏頗觀點,而受到影響的人則有可能會將對於國漫的偏執看法延伸到配音層次上。實際來說,近年來國漫的整體質量確實有著可見的提高,《全職高手》、《一人之下》等優秀作品也受到許多國內動畫愛好者的好評,在這些動漫中,配音演員發揮了中國式配音的特性,在結合國內語言結構和環境的同時做到了不苟同,擺脫了模仿日漫臺詞的情況,這樣的配音確實並不會讓人覺得難受,反而充滿了親切與舒適,如果覺得中文配音不好,請移步聽一聽葛平老師和Slayerboom的配音,如果還是覺得不好,麻煩充值智商。

    同時也希望各位愛好動漫的人們理智看待國漫和日漫配音,不要過分抬高聲優,更不要貶低、蔑視中國的出色配音演員

  • 2 # 九天動漫低手

    我先說說源語言心理上問題吧,以我自己為例,我是廣東人,從小就在接觸TVB(香港臺),裡面所播的動漫幾乎都是粵配的。從小就聽,我個人現在也再聽到粵配的動漫本能就適應,這是習慣。可是大家可能會疑問道那中配的都在電視臺播出(我們都已瞭解到中配裡有國配,粵配和臺配)而我們再次接觸動漫的中配時,心底卻覺尷尬。這一部分原因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已然認識到有些動漫來自不同的國家,自然心底就希望配音是原配的,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日本的動漫現階段來說毫無疑問就是代表著世界動漫的最好水準,所帶來的影響在整個動漫行業乃至路人都是留下深刻的影響,“傳播之廣,影響之深”。大家心理上對於動漫或多或少有著心理上對於聲音要是專業日語聲優那樣。

    還有一個大家都顯而易“聽”,一“聽”瞭然的區別,就是配音的水平問題,這個才是真正的直接的反饋觀眾。日本的聲優行業是有根基並保持著的,收益挺大的。而中國配音也是有一定根基的但卻沒有得到重視和發展成真正的產業,因而我們的配音好的聲優沒有檯面………

  • 3 # 漫殤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覺得中國配音與日本配音會有差別。

    自打進入21世紀初以來,中國的動漫行業就顯得有點雞肋,出的了好看動漫的製作公司比之日本來說少的可憐,但是在那時候出來的中國動漫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無論是配音和畫工都是一等的。說的來的都有《虹貓藍兔七俠傳》系列作品 《藍貓淘氣三千問》等一系列衍生作品,還有《喜洋洋與灰太狼》一系列作品都是不錯的,還有生長在廣東的我們有香港翡翠臺等電視臺的原因我們所接觸的動漫的質量也是很高的,所以就養成了我們這樣刁鑽的“味蕾”。不用說視動漫行業為支柱的日本,其優秀作品與中國相比更是多的多《EVA》《死神》《寵物小精靈》日配版 《海賊王》等一系列優秀的ip造就了日本動漫行業的世界巔峰位置,而這其中有培養了多少的畫家、聲優、剪輯師、等眾多行業的人才。而這,也就成就了我們中國華人刁鑽的口味。因為,我們接觸的都是優秀的作品。

    不過,最近這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放緩,人們開始重視起了中國軟實力的發展。而動漫這個行業是其中的領頭行業。各種動漫公司以及作品實現井噴式的亮相,而這其中也有許多濫竽充數的作品。其實,並不是說中國的動漫不好,相反這其中都有著許多優秀的ip。不過,沒有經過一定發展時間的中國動漫行業的致命缺點是缺少相關行業的優秀人才,這就造成了中國動漫市場中的粗製濫造。還有,童年的我們以前看動漫都是在電視上看的,現在呢?手機、平板、電腦,已經佔據了電視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最最令人髮指的是如今的那群所謂家長的無知,好的動漫涉及到的地方都是很多的,無論是紅的黃的綠的藍的,都會被他們一紙告上電信局。以前出現在電視上的作品我認為都是優秀的,現在,哼哼(ノ=Д=)ノ┻━┻。

    再者,高手間的配音的確是沒有多大落差的,我們中國配音差的是人才與人的接納。其實,經過幾年的發酵,中國的動漫行業已經越來越好,而其中的配音質量也會越來越高。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喜歡熱愛動漫的我們成長起來了,市場的優勝劣汰已經進入了最後。我一直相信著,中國動漫行業以後的成就不會輸給現在以及未來的日本。

  • 4 # 白夜紅月

    先謝謝邀請回答問題,白夜不知道提問者的年齡,作為一隻80後的狐狸,白夜還是說說自己的感覺。小時候接觸的動畫電影多是中文配音,基本上就是上譯,遼譯,臺譯這三種居多,而這其中最喜歡的就是童自榮老師的配音。後來對於某些特別喜歡的動畫或電影,就開始有回看原版配音的中文字幕版,對於這個問題狐狸覺得還是對比來看一下比較好。

    不提什麼大道理,不管是中文配音和日文配音首先的問題就是感覺。配音的本質就是說話,再具體點就是: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恰當的氛圍說恰合人物性格的恰當的話。原語言配音佔據優勢的一點就是可以演員本人去配,因為他熟悉自己表演時的感覺。而配音者就需要依據演員表演來模仿,去抓他的感覺,感覺抓對了配音就精彩,感覺抓不對配音就失敗,這等於在限制條件下讓配音者再表演一遍,難度很大。

    這裡不提日語配音,狐狸以星爺的電影舉個例子,星爺的電影粵語版是他自己配的,而普通話版則是星爺的御用配音石斑瑜。我們看的時候會覺得是兩種不同的感覺,相對來說,普通話配的感覺會更誇張些,這是因為石斑瑜老師非常善於捕捉星爺那誇張的無厘頭,《大話西遊》裡那句“I服了U”就是他的再創造,這就非常符合星爺那種無厘頭感覺,所以增色不少。

    再來第二點,語言語法。這是一個影響感覺的重要因素。狐狸不懂日語,但英語還是懂點。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常說的“因為……所以……”到了英語就是“……if……”,原因放在了結果的後邊,這就在語言敘述的語氣,停頓上都有影響。如果英語按倒裝句直譯,不符合我們的習慣邏輯,我們聽起來會感覺很怪。配音者是將這種語句翻譯成符合我們習慣邏輯的中文,但這就和表演者的表情動作會有細微偏差,這樣我們眼睛的“習慣”和耳朵的“習慣”就會打架,此類問題比較輕微,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感覺。

    第三個問題,文化差異。這也是狐狸覺得在配音中最難解決的問題,文化差異帶動語言差異,語言又帶動感覺。單詞、諺語、詩句、典故這些都要找恰合的翻譯,這是很考驗文化底蘊的,“To be,or not to be”變成“生存還是毀滅”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這裡狐狸舉個英語的例子,音樂劇《雨中曲》一代經典,在其中有個場景是主角在練習繞口令,大概內容就是“摩西,玫瑰,腳趾等等(英文發音類似)”,而後男二進來,和主角嬉笑之間開始唱歌,曲子的名字就是以這個繞口令為主題的“摩西說”。而這繞口令在中文就沒法說了,所以當時的配音老師們配的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這樣到開唱起頭的時候就比較尷尬了,男二不得不以“我們就要開始唱歌了!”這種話給唱段起頭,這其實很是牽強,所以給人感覺怪怪的。

    消除文化差異的問題需要的是文化的底蘊,一些詞語可能在外語中稍顯簡單,但在我們博大精深的中文中就會十分出彩,比如《聖鬥士星矢》中冰河的喊絕招是“鑽石 星辰 拳”,你要是聽原版發音就類似“代亞 芒多 桑達”(其實就是diamond star的發音,這好像是日語舶來詞),這詞你要是翻譯成鑽石星星就搞笑了,鑽石之星也不好聽,怎麼也沒鑽石星辰上檔次,而且這是要配合動作考慮語氣停頓的。狐狸感覺小時候動畫片中很帥的招數有很多其實都是一代配音老師們設計出來的

    名字的翻譯是很考驗文化的,直譯最簡單,但是不出彩啊,比如在超級英雄中,“Ironman”直譯鐵人肯定不如鋼鐵俠好聽,“Surperman”翻譯成超人簡單直接,“optimus prime”翻譯成擎天柱比柯伯文要出彩(柯伯文是臺灣版翻譯,真心吐槽)。滅霸的真正名字是薩諾斯(Thanos),這個詞是從希臘神話中的死神塔納託斯(Thanatos)變形出來的,這種翻譯帶有暗示,不知道典故的外華人都很難理解,更別說咱們了。這還不如“滅世霸王”的簡稱“滅霸”來的直接。

    這還涉及一個問題就是不理解名字意思是會翻譯錯的,狐狸就發現過這樣一個問題,《遊戲王》中文配音是臺版的,裡面孔雀舞的王牌怪物是“哈比莉莉”,取希臘神話中半人半鳥怪物哈比的形象,一般中文翻譯是“神鷹女郎”。而臺版則把“哈比”當成“happy”,翻譯成了“快樂女郎”,這就是驢唇不對馬嘴了。所以文化底蘊是真的很重要的。

    第四,聲音和人物契合度。狐狸現在一想起《佐羅》想到的就是童自榮老師那帥氣而又磁性的聲音,反倒是阿蘭德龍法語本音感覺很不符合佐羅的人設(真心感覺法語很吵),這就是聲音的契合度,所以難怪阿蘭德龍要求他的聲音必須要童老師配。知名的配音演員都有契合人物形象的聲音,一說石斑瑜想起星爺,一說葉清想起段譽,這就是契合。

    這裡說下傑大的配音,傑大是現在動畫配音中最火的配音演員,我很喜歡他配的《全職高手》,其中第一季和特別篇都是傑大配的葉秋,但明顯第一季人物形象更符合葉秋的人設和形象,傑大配的沒問題。但特別篇葉秋畫的就有點太美型太年輕了,一點不像書中那“玩戰術的心都髒”人設,這反而成了聲音符合形象不符合,狐狸也不知道該怎麼評論了。

    最後一點,人才。說真的我們能談起的配音大咖真心不多,要不是《聲臨其境》這類節目帶火了配音,這些配音演員們依然是幕後工作者,這跟日本那種健全的聲優體系真心沒法比,狐狸自己試著在喜馬拉雅上更新過有聲小說,這種簡單的讀故事都真心不是簡單就能做到的,更別說配音了,所以對於國內配音行業狐狸只能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

  • 5 # 散慮-逍遙

    本身沒有區別,更多是主觀認為不同。

    另外日語配音和中文配音,都是用臺詞本和劇本。

    實際表達可能和文字不同,日本配音演員收入更多一些。

    不但有動畫,遊戲等等。

    更多還有動畫和遊戲的音樂,中國配音演員基本就是副業而已。

    仙劍奇俠傳 ,神話電視劇。中國也這樣,但是沒人在意。因為是電視劇,感覺配音演員更二次元。但是實際上所有影片,基本上全是後期配音。 因為實地錄音有背景音,最多是做為花絮保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年人做哪些活動可以達到健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