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102959177741

    所謂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念,以定義的方式直接給學習者提示概念的關鍵特徵,從而使學習者獲得概念的方式。它的基本形式包括上位學習、下位學習和並列結合學習。

  • 2 # 石曉華5

    所謂概念同化,是指在課堂學習的條件下,用定義的方式(或體現在上下文中)直接向學習者揭示概念的關鍵特徵,學生利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有關概念來同化新知識概念,從而獲得科學概念(或二級概念)的過程。

    定義或上下文所揭示的概念的關鍵特徵是前人或科學家的發現和創造,是人類歷史經驗積累的結晶,是前人透過概念同化的方式抽象概括出來的。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可以不必經過概念形成的過程,只需把所接受的新概念與自己認知結構中的適當觀念相結合,即可獲得同類事物共同的關鍵特徵。這種新舊知識的結合或相互作用,就是新資訊的內化過程,這就是概念同化。

    透過概念同化獲得的概念,如前所述,是認知的二級抽象,所獲得的概念為二級概念,即科學概念。奧蘇伯爾認為,概念同化是學齡兒童獲得概念的典型方式。學校兒童與學前兒童是不同的,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透過生活實踐,特別是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在他們的認知結構中已經積累了許多的透過概念形成而獲得的初級概念。

    另一方面,他們在入學後,在學校條件下接受了系統的教學影響,增加了較多的抽象概念,認知結構逐漸複雜化。

    因此,在兒童入學以後,概念同化就逐漸成為他們獲得概念的主要形式,日益取代概念形成而成為獲得概念的典型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暑假即將來臨,對於學習不好的孩子是上補習班好,還是旅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