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馬玩魔方

    很早背誦過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而且至今依舊對其中的詩句記憶猶新,但對其涵義卻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成年以後才知道,這是身居遙遠的異鄉巴蜀的李商隱寫給他在長安的妻子的一首愛情詩。據說李商隱和妻子感情真摯,很是恩愛,但他們結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也就是在那12年中,由於詩人到處飄泊,很少能和妻子團聚----想想當年,李商隱從首都長安調任東川節度使,併成為柳仲郢的幕僚。不知道是因為降職處分,還是級別不夠,抑或是別的什麼原因,反正李夫人留在長安,沒有隨同前往四川,這兩口子便過起了兩地分居的生活。四川一向多雨多霧,常年陰雨綿綿。李商隱身處異鄉,夜深人靜,秋雨綿綿,難免會勾起他對妻子的思念。俗話說:小別勝新婚。但李商隱與妻子卻常常是久別,因而這對夫妻可能對相思之苦有更切身的體會。“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不長,且直白,讀來,尤其是對小倆口“共剪西窗燭”的回憶,那情那景,直叫人柔腸寸斷,淚如雨下。而這,不正是那種遙遙無期的思念與牽掛的真實寫照嗎?

    對於“西窗”,古代的詩人、詞人實在是情有獨鍾。有關的詩句可謂俯拾即:“雁落影、西窗殘月”;“聽風方覺秋雨至,已忘共飲西窗時”;“西窗明且暖,晚坐卷書帷”;“西窗獨暗坐,滿耳新蛩聲”;“西窗偏受夕陽明,好事能來慰此情”;“一樽濁酒西窗下,安得無功與共斟?” ;“雲歲迎春樓上月,正是西窗,夜涼時節”;“西窗又吹夜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太多了,說是不勝列舉,一點也不過份。

    有趣的是,不單是古人,而今的才子佳人也不乏迷戀 “西窗”的高手。筆者近來夜讀,便讀到一篇題為《自古多情數西窗》的文章, 據說作者是“風也吹過”,寫的實在是美妙之極----

    西窗之情,是那一份縈繞著憂思之美的淡淡惆悵。人在西窗下,最容易感受到惆悵。那惆悵是什麼呢?惆悵應該比孤獨多了一些溫暖,比寂寞多了一份纏綿,它應該是一種含有淡淡憂鬱的情緒。進而有憂思從心底而來。如果在淒雨的西窗下,再加上孤燈伴孤影,惆悵之感慚縈其心。進而不絕如縷,不可斷絕。

    西窗之情,是那一分飽含古意之美的詩情。在享受愛情美的時候,“西窗剪燭”被推為愛情的最優雅的,最具浪漫色彩之舉,它既有親暱如歌的耳鬢廝擦,又有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極度纏綿,也有古意橫生的美好想象。

    自古多情數西窗!於是,“西窗”,就那麼深刻而又真切的印在了我的腦海。

    那麼除了詩情,除了纏綿,這中國的“西窗”中,到底包含著怎麼的文化胎記與底蘊,讓我們的古代文人騷客以及現今才子佳麗們如此著迷?

    有道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有關“西窗”,博友“蜘蛛化石”已有研究與心得,儘管“蜘蛛化石”先生謙遜地說不是“正論”,是“閒侃著玩兒”的,但他在題為《南北向、東西房、西樓西窗及其它》的博文中娓娓道來。他先從由房子的朝向說起,再說房間分配,最後說西樓、西窗,看了,你會感到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眾所周知,中國的大部分古建築都是坐北朝南的,也就是把正門開在南方,鮮有開在北方的。據說從陰陽八卦和風水學的角度看,這是最佳的朝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陽宅”。事實上,這種選擇從常識上考慮也是說得通的。“座北朝南”主要應該是出於氣候和自然地理環境的考慮的:中國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和低緯度地區,房屋朝南,冬季可背風招陽,夏季則能迎風納涼。而到了冬季,在廣袤的北方,可以免遭寒冷的北風侵襲。

    據“蜘蛛化石”先生研究,中國文化具有方向性和空間感,是一種“南面文化”,因此,建築的南北向也有其文化內涵。事實上,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中,把天上星象分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東西南北四宮和中宮,天文星圖的方位座標是以面“仰觀天文”而繪;在中國古代地理學中,特別是《尚書·禹貢》中,將大地劃分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早期地圖的繪製,一般遵循上南下北、左東右西,與現在地圖座標方位恰好相反,應是緣於面南“俯察地理”。有關南面尤其受到重視的理由還有:孔子說:“雍,可使南面。”意思是說,他的學生冉雍可以當大“領導”。歷代帝王的統治權術被稱為“南面之術”,“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天子負南向而立。”可見,南面意味著皇位官爵與權力,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尊嚴呢。所以,古代天子、諸候、卿大夫及州府官員等升堂聽政都是坐北向南,因此,中國曆代的都城、皇宮殿堂、州縣官府衙署都向南而建。你說,這建築的朝向能沒文化內涵麼?

    這帝王佔了南向,剩下的該分哪兒了?該是東了。現在你在城裡租房,得找房東;給人家打工,你得找那一家之主,叫“東家”;連請別人吃飯,也叫作“作東”,可見,這“東”字份量也不輕。八成,這“東家”也是根據一家之主所住的房間的方位來確定的,就是說,因為房屋的主人住在院子的東邊而得名。

    不管是北方大戶人家的四合院,還是南方的一進幾重的深宅,院落都肯定要分南北東西的。除了正房,中國古代建築崇尚廂房,又稱“護龍”,是指正房兩旁的房屋。當然,廂房在等級上低於正房。在三合院、四合院中,由於正房通常坐北朝南,因此廂房通常為在東西兩旁相對而立,其中東廂房位於東側,坐東朝西;西廂房位於西側,坐西朝東。傳統民居以左為尊,因此東廂房的等級高於西廂房,因此在建築上東西廂房的高度有著細微的差別,東廂房略高西廂房略低,其尺度、工料、裝修等都要比正房稍差,但差別非常細微,因此很難用肉眼看出來。

    一家幾代,該怎麼住?按輩份定方位唄。最長的長輩應該是住正屋,居中不倚,威鎮東西。晚輩住廂房。封建社會講究個男尊女卑,自然,一般長子長媳住東廂。“日歸於西,起明於東。”東為陽,為大,為貴。據說,當年晉太尉安排門生到王導家選女婿,這一代名家王羲之就是坦露著便便大腹躺在東廂房的床上讓門生相中的。女兒住西廂房,西為陰,為次,甚或為賤。

    在舊時的四合院裡,北房是正房住主人,並且不是正北,主人的臥室在正北偏東的位置,正北是主人的起居室,也就是客廳的意思,兩間屋子是連著的。東廂房是主人的兒子的房間,地勢比北房略偏低,西廂房是女兒的房間(如《西廂記》中的鶯鶯待月西廂下),地勢又比東廂房略低。南面是下人住的房子,地勢最低,以此來說明在家中的地位。女兒出嫁後,西廂房用來住客人。

    這規矩到哪裡都好使。在皇宮,住房分配也是按這規矩來的。皇帝、太子、都住東宮(如東床快婿),“東宮”歷來都是太子居住的地方,並因而成了太子的代名詞。“東窗事發”,說的正是住在東廂的那個男人膽大包天、野心勃勃,當然這是個例。皇太后、皇后、妃子、公主、女眷住在西面(如西廂情緣)。從這幾年鋪天蓋地的帝王劇裡可以知道,皇帝的妃嬪也是住在西宮裡的。這從王昌齡的詩句“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也可以得到佐證。皇帝七宮六院,僅有西宮是不夠的。妃嬪多了,地皮又緊張,皇帝就蓋樓房給她們住。所以古代詩詞歌賦裡也常常出現“西樓”,其功能應該和西宮大同小異。

    從上述不難看出,不論在皇宮還是在大多數民間的宅院之中,北邊的正屋是尊老住的地方,一派正而八經,且等級森嚴,神聖不可侵犯;東邊的屋子則是子孫們住的地方,也是爭權奪利的是非之地。這二者實在是沒有什麼可以入詩的東西。好在還有西樓,這是女子們居住的地方,當然也就成了文人們遐想與“演繹旖旎故事流傳佳話的好場所”。

    試想,在古代深深的宅院中,住在西邊閨房裡的妙齡女子,白天被要求吟詩作畫,扶琴習字,只有西牆上的窗戶,才是這些獨守空房的女子和外部世界溝通的唯一渠道,或偷偷遙望,或痴痴幻想,可遇見一個如意才俊的機率又有幾許?一到夜晚,這些滿懷哀怨愁緒的女子,又只有沐著清冷地月光,倚窗傻望,直到月亮逐漸西沉,她的孤寂也只能越來越濃。當然,這些女子中也許有運氣好點的主兒,就像《西廂記》中的鶯鶯,曾經和相愛的人在西窗之下有過故事,而恰巧演繹故事的主兒男的像李商隱,女的像李清照,都擅長舞文弄墨;或者遇上了具有同情心的父母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允許他們偷偷地見上那麼一面,那麼,這以“西窗”為主題的千古絕唱就源源不斷地流傳開來。

    當然,從古代詩人的身份來看,這對西窗情真意切的也不完全是未婚青年,像李商隱、李清照都已是已婚人士,只因工作關係,才不得不忍受相思之苦。原本想這樣的夫妻,妻承夫貴,應該住在夫君家的東廂房才對,可為什麼夫妻二人或者妻子也還有居住在西廂房的,仍需要忍受著“西窗”的離散之苦呢?不知道有無精通古代習俗與禮規的朋友來詮釋一下其中的曲直。

    但是不管怎麼說,因了這女兒的居住,這 “西樓”也好,“西廂房”也好,當然還有“西窗”,也就成了古代文人騷客們表達相思哀怨的悽美意境,這樣也就有了流傳千古的或悽或怨或憂或纏的詩詞佳句,這是不會錯的。從這個意義上,有“西窗”總比沒“西窗”好。因為有一份思念,就不會疑惑“世間情為何物”,哪怕悽苦,總比了無牽掛或無牽無掛的好。

  • 2 # 水晶情感分享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你問我什麼時候回去,我還沒有確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雨水漲滿了秋天的河池。

    什麼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在西窗下我們一邊剪燭一邊談心,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晚在巴山作客聽著綿綿夜雨,我是多麼寂寞,多麼想念你!

    西窗一般衍生為西廂,古代嘛,東廂是主房,西廂是寢房,東廂主要是書房廳堂、接待客人的。而西廂一般就是睡覺的地方了,所以那些寫姑娘小姐的一般都會出現西廂、西窗什麼的。

    古代詩人用西窗有幾個理由

    首先從風水上講古代認問窗向西為吉

    “東窗事發”代表不好的事發。

    其次還代表想念,思念情人的意思。

    因此古人非常喜愛用西窗這個詞。

  • 3 # 柔腸一寸愁千里

    西窗,可以是寂寞和孤獨的代名詞。為什麼這麼說呢?按照我們華人的居住習慣,房子一般為座北向南,或者是面東背西。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首先照亮的是南窗或者東窗,而早上的太陽是一天的希望,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能量,朝陽代表著美好的開始。

    然而,當太陽自東向西,照到西窗時,己經是日暮黃昏,倦鳥歸巢之時,此時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傷感,特別是分居兩地的戀人,在夕陽西下時常常會佇立西窗向遠處眺望,思緒也會隨著臨近黃昏的一縷殘陽而變得稠悵,迷茫,失落,傷懷。會發出夕陽無限好,可惜近黃昏的感嘆!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其中末兩句是這樣寫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意思就是,什麼時候我回到了家鄉,我們一起坐在西窗下,點一支蠟燭,互訴心思,然後我對你講我在巴蜀住宿時下雨時的情景。

    因此上說,西窗都是做為臥室的窗戶,這是一個特定的位置,在思念或者一個人孤獨時最愛呆的地方。所以西窗在古代文人墨客中就把西窗作為寄懷的特定環境而情有獨鍾。

  • 4 # 悅學越樂

    “西窗”在古時候經常表示盼望歸期、團聚這些思想。

    一方面是因為“西”這個方位多指西部,古時候的西部是荒涼的、多戰爭的,很多戰士、遊子來到西部會倍感思鄉,所以“西窗”既代表了離家在外的親人盼望歸期,又代表了在家裡的親人遙遠的思念。

    另一方面是因為李商隱的一首詩,寄託了他對妻子的思念,希望早日團圓訴說夜雨時心裡的感情。由此“西窗”在後世廣為流傳。詩人們也經常用“西窗”來表達類似的情感或者事件。

    《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其實除了“西窗”之外,還有南窗、北窗、東窗。不同方位的窗戶有不同的含義,和當時的五行八卦、方位顏色有著深遠的聯絡。現代人寫詩作詞也會繼續使用古時候的一些典故。比如“東窗”多數都是指不好的事情,因為有“東窗事發”這個典故。東窗事發:

    秦檜想殺岳飛,在東窗內同妻子王氏商量。王氏說:“抓住老虎容易,要想放走再把它抓住就很難了。”於是秦檜就決定殺掉岳飛。後來秦檜在西湖遊玩,在船中睡著了,夢中看見一個披著長髮的人大聲地說:你害國害民,我已經告訴上天,上天要派人來捉拿你了!秦檜十分害怕。回家後,大病一場不久就死了。秦檜剛死沒幾天,他的兒子秦蟢也死了。王氏設起神案,請道士驅鬼,道士呈表給上天,迷濛中看見秦蟢戴著鐵枷,就問:“太師在什麼地方?”秦蟢回答說:“在鬼城酆都。”方士按秦蟢說的話到酆都去,結果看見秦檜、万俟卨都戴著鐵板枷,受了各種各樣的苦刑。秦檜說:“麻煩你傳話給我的夫人,東窗密謀殺害岳飛的事情暴露了! ”

    東窗事發常比喻偽裝被徹底揭開或不可告人的秘密已徹底敗露,也說成“東窗事犯”。

    “南窗”就比較簡單了,因為採光的原因大多數的窗戶朝南開設,這是很平常的景象,而且春夏多吹南風,所以南窗寓意好事、美好的景色居多。“北窗”有一個典故和陶淵明有關,據說是陶淵明“臨北窗高臥”,所以就有了“北窗人”的說法,指悠閒自得的人,遠離鬧市歸隱田園。古人很喜歡引用一些典故來表達自己詩作的深刻含義,典故蘊含著的詩人的喜惡褒貶。我還知道“東風”的典故,比喻很重要的東西,考一考大家這個典故出自哪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扶清滅洋是義和團提出的嗎?這個口號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