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
2 # 熊貓心理教練
“活在當下”化解的是內在情緒(包括快樂和煩惱),是一種內在體驗。這種體驗是“接納”無法改變的既成事實,無論它多好,多不如意,同時去“關照”,“欣賞”當下的一切。這是“雲在青天水在瓶”,是“萬物靜觀皆自得”。這是一種“自在”的境界,跟“期望得到滿足”的快樂完全不同。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針對的是外在生活,生活的旦夕禍福無法預測。我們生活的社會自有一套運作規律,不會隨我們的主觀意願而改變。所以,如果能積極的去探索生活背後的大規律,並規劃自己的定位和道路,則可能更好的經營生活。
可見,兩者並不矛盾。我們需要積極入世,經營生活。同時,面對生活變化的每一個當下,能“活在當下”,就自然能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從容面對。
用一句話來統一兩者,應該是:“知足而不滿足”吧。
-
3 # 暖心理
活在當下,意味著我們就活在此時此刻,不活在對過去的回憶當中,也不活在對未來的幻想裡。按照正念的觀點來說,我們真正擁有的就只有此時此刻,擁有我們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過去的和未來的都不真正屬於我們。活在當下會讓我們感覺非常的真實和踏實。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也非常有道理,我們需要對未來有一些計劃和打算,而不是隻顧眼前的享樂。不然的話,我們可能會陷入憂慮和困境之中。
這兩個觀點都非常的有道理,表面上看,它們之間是相互矛盾的,一個主張我活在此時此刻,不要過多的考慮未來和過去。那另一個觀點則告訴我們,需要對未來進行關注和打算,而不能過度貪圖當前的歡愉。其實,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絡的。首先,我們對未來的打算和計劃是由一個一個當下的努力共同去完成的,如果沒有對每一個當下全神貫注的投入,我們就很難完成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和任務,那麼對於未來的計劃就很難完成。其次,我們對未來的計劃指導著我們每一個當下該如何去做。計劃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如果沒有在一個大的前提規劃一下,我們現在當下的努力就沒有任何意義。最後,對未來的計劃和我們當下全神貫注努力,他們彼此是不能被割裂的,它們是相互交織共同起作用的。舉例來說,我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那麼我就需要講好每一堂課,在我踏踏實實地活在當下——講好課,就是在完成我對未來的計劃。
如果把二者割裂開來,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說我總是不停的去設想——我的未來是怎樣,我的理想是怎樣的,以此去逃避當下我該做的努力,這就會出現問題。那麼,如果我總是投入的做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但是沒有一個總體的規劃和目標,那麼我可能就會像一個無頭蒼蠅一樣,人生也會因此而荒蕪。所以,一定要把二者結合起來。
-
4 # Nicer個人成長
這個問題我剛好想到一本書,採銅的《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採銅是知乎第41161號使用者,至今為止,他貢獻了975個回答,獲得了493598個贊同、115293次感謝,被公認為“知乎精神”的代表者之一,他的較真與理想主義贏得了無數人點贊。
《精進》這本書是他2016年時出版的,他分別從七個不同的側面來講述了精進的過程裡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時間”、做更好的“選擇”、即刻“行動”、如何“學習”、修煉“思維”、最佳化“努力”方式、創造“成功”。而其中的第一章:“時間之尺”裡就講述了一個關於“如何解決遠期未來與近期未來的衝突”,剛好可以平衡這個標題裡的問題。
在第一章:“時間之尺”裡,他提出5種不同的時間視角,分別為:
第一種“積極過去視角”,這種視角的人懷舊,經常懷念過去美好的事物,珍視親情和友情,對已有的東西懷有感恩之心,但這樣的人容易忽視當下的快樂。
第二種“消極過去視角”,這種視角的人總以消極的心態往回看,經常回憶人生中的負面經歷,從而沉浸在以前的傷害中無法自拔,因而出現心理問題的風險比較大。
第三種“享樂主義者”,此視角的人總以享樂心態看待當下,認為及時行樂是第一要務,回顧過去和展望未來都無太大必要,敬請享受當下便好了。這種視角的人幸福感比較高,但出現成癮行為如吸菸、酗酒或暴飲暴食的風險比較大。
第四種“宿命論視角”,就是以宿命的觀點看待當下,他們對現時發生的事情感到無能為力,認為一切都是命中註定,自己只能順從何接受外界的安排。
第五種“未來視角”,這種視角下的人習慣往前看,為未來謀劃,具有前瞻性,更關注有待完成的目標和任務。從而為了完成未來的目標,會捨棄當下的享樂,時間的利用更高效也更容易取得成就,但是由於一直為未來擔心,所以幸福感並不強。
不維持單一的時間視角,採用混合式和折中的方式
這5種不同的時間視角里就包含了“活在當下”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兩種視角,
每一種視角都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不足之處,那我們該怎樣去調諧它們呢?作者舉了一個欣賞油畫的例子,用不同的角度和距離去觀察,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用在時間上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我們不用只維持單一的時間視角,可以採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比如:多采納積極過去視角、享樂主義視角和未來視角,並且在三者中取得平衡。
根據場景的不同,靈活隨需而變
比如:在工作中以未來視角為主比較合適,因為大多數的工作強調計劃性、執行度和效率,未來視角可以使工作有條不紊,讓當下的行動更好地滿足工作目標,時間利用也更有效率。而在家庭中與家人相聚時,就可以選擇享樂(當下)主義視角,放下工作,專心享受工作之餘的閒暇,與家人共度歡樂時光。
平衡時間觀,由當下向過去與未來延伸
書中寫到一位研究時間視角的瑞典心理學家“林德沃”提出,還有一種具有平衡式時間視角的人。這種人具有平衡時間觀的思想,在內心具有一種“延伸當下感”,既可以從當下來審視過去,也可以視未來存在於當下。在運用好這個時間觀的時候有十條建議,可以幫助大家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和運用好時間。
1、生活在當下——不瞻前顧後,不左顧右盼,不患得患失
2、嚴肅地對待時間——審慎、鄭重地思考時間對我們的價值並用好它
3、留意自己擁有的空間並享受它——找到自己的“獨享時刻”,不要疲於奔命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時間視角——認識到自己和他人時間視角的異同,換位思考
5、從現在出發聯結過去——過去並沒有遠去,它對今天仍具意義
6、並不完全沉浸在過去——比過去更重要的是現在
7、制定實現目標和計劃——未來視角讓我們的行動更加有序
8、平衡計劃和非計劃時間——由於隨機性和不可預見因素的影響,我們的生活並不能完全被計劃,平衡計劃和非計劃就是在未來視角和現在視角之間找到平衡點
9、視未來與當下——未來並非遙遠不可及,它就出現在即將到來的每一分每一秒
10、對未來保持積極的態度——既然未來難以預測,那麼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它能讓我們在當下更有行動力。
所以“活在當下”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兩個觀點其實並不衝突,只要我們換一個思維角度去看,去理解和使用,它們完全可以和諧相處,併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收穫。
-
5 # 青音約
“活在當下”意思是腳踏實地,好好把握今天。昨天已經過去了,總懷念過去,或者為過去悔恨、遺憾,只會白白消耗我們的能量;明天還沒有到來,常常幻想著明天如何如何,卻不去看眼前的路,也是人們逃避現實生活的困難最常見的一種生活方式。無論停留在過去還是活在幻想中,忽視當前,都是一種逃避。所以禪宗和心理學都號召人們要關注當下,把白日夢和因為過去或未來產生的憂愁、遺憾等負面情緒都放掉,沉浸在此刻,充分感受此刻。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又是一種意思,它要求人們為明天做計劃,不能只是隨波逐流。只被現實推動,不做長遠計劃,必然會陷於被動中。這兩句話看似側重點不同,一個叫人關注當前,一個叫人著眼以後,其實它們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人人生有目標,有方向,才能走得更穩,這是“遠慮”;光有目標不能到達彼岸,必須要有從現實出發的路程規劃,必須要把握“當下”的脈絡才能走向遠方。
我們學心理學時會被教導,一方面要充分感知當下,即開啟身體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等通道,讓身心充分敞開,去覺知周圍的一切;同時我們也會開啟時間的通道,站在時間線上,去感受五年後,十年後,二十年後的我們。“活在當下”,是要放掉過去情緒的包袱和對未來的擔憂,集中全部精神應對當下,感受當下,但並不是說,我們就只看眼前。我們還是會帶著同樣清醒的覺知去感受明天,為明天做充分準備。
-
6 # 有書快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指: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謀劃,就會有即將到來的憂患。“活在當下”是說人應該放下過去的煩惱、捨棄未來的憂思,把全副的精神用來承擔眼前的這一刻。
有些朋友就覺得這不是矛與盾的衝突關係嗎?有書君就來講講自己的理解吧。
有書君是一個喜歡長遠規劃的人,在做選擇時總會考慮未來的變化。有書君曾經讀到過這樣一句話:大部分的人都高估了1年內所能完成的事,而低估了10年之中所能完成的事。
短期規劃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長遠規劃就要相對穩定些了。有人覺得十年太久,變數太多,可個體理想的生存狀態總是穩定的吧。比如說我的職業興趣在哪,從事這樣一份職業的可行性有多高,十年後的理想職位是什麼樣的,那麼按照這樣的規劃我先要具備哪些條件,獲得哪些隱藏技能。
哈佛大學的愛德華·班菲德博士曾經對於美國社會進步動力做了多年的研究。在經過數年的實驗後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成功大多與態度相關,成功是基於個人對於時間的態度而定。他發現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有長期時間觀念的人。他們在做每天、每週、每月活動規劃時,都會用長期的觀點去考量。他們會規劃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未來計劃。在另外一方面,班菲德博士發現那些失敗的人都只有短期的觀念。他們幾乎不做長程計劃。他們更關心眼前的利益而非未來的成功與成就,著重短期的歡樂而非長期的經濟保障及成功。因為這樣的態度,他們選擇短期計劃,而導致長期的困苦生涯。
這項發現可以說是所有對成功的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項。這個意思是說,為了要達到成就的極限,你一定要用長期的眼光規劃人生及事業。很多朋友總說走一步看一步,可有書君還是建議大家好好考慮下設定一個自己的長遠規劃。
有書君理解的“活在當下”並不是“及時行樂”,而是把握住每一天,不虛度光陰,不浪費生命。有書君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情況,儘管卡里餘額只剩三位數,依然我行我素拿著信用卡買些不必要的“必需品”,用“活在當下不考慮明天”作為理由,直到下個月發了工資趕緊去還信用卡。有書君可不覺得這叫“活在當下”,這叫“你是真傻”。還有一些朋友總抱怨昨天做得不好,或者明天還沒到來,卻忘了今天,你的工作做好了沒有,做夠了沒有。活在當下,就請珍惜每一天,把握每一天。
所以,“活在當下”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應該如何協調?有書君的建議是:給自己定一個長遠規劃,在朝著這個規劃前進的時候不要過多的考慮,要活在當下,承擔起每一天的責任,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相信十年後的你,一定會讓今天的你刮目相看。
-
7 # 叢林漫步者林
“活在當下”一般是在一個人放不下過去或者為了未知的未來憂心忡忡的時候,身邊的朋友家人勸他不要想太多。活著當下,不要去預支明天的煩惱。也就是說他現在很不開心。
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大部分是在一個人當下的日子過得很愜意或者春風得意。身邊的人告訴他你現在的日子是過的開心愜意了。你現在不為將來打算,你肯定開心不了多久!
也就是說你太開心的時候,就給自己找點麻煩!你沮喪的時候得給自己找點樂子!
個人理解哈,對不對就不知道了。
唉,詞彙量真是太少了,只能表達成這樣了!只怪當年老師天天打我,導致我一個星期有兩三天裝病在家不去學校
回覆列表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 李妍瓊:
活在當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此時此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也是說:今天此時此刻種下去的種子,會成為日後的果實。
活在當下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都是說珍惜眼前擁有的,把握今天,成就明天。世事瞬息萬變,過去的昨天和前天已經成為不能改變的歷史,未來的不可預知。但是我們可以用: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心態、活在當下的態度,去迎接未來、迎接明天。
人都是感嘆昨天裡的一切、憧憬明天會有怎樣的風景出現。唯有今天裡的一切容易被忽略。愚公移山就是活在當下最好的典範,日復一日愚公用活在當下的態度,儘自己最大努力移走土堆,終於王屋和太行兩座大山被移走。
活在當下就是讓我們腳踏實地,認真努力做好眼前的工作、珍惜身邊的人。把握好今天穩穩當當走好腳下的每一步,不要錯過沿途的美景。
每個人都擁有一雙眼睛,但是每個人對世界的看法不盡相同。人生需要有長遠的打算和近期的期待,跌宕起伏、風雨兼程是人生最真實的寫照,面臨難題是常態,不認真深思今天難題所帶來的近憂,和解決好當下的難題,明天一定會有苦澀果的遠慮。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還有一層意思:不增一事,難長一智。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路再遠總能走到終點;再難做的事情,只要做總能做成。
把握好用“遠慮”角度去解讀“近憂”的意義,給活在當下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