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翊翊浩浩尉尉

    在諸多影視劇小說野史的演義當中,劉禪這人的形象一直是愚蠢軟弱無能,將他老子劉備辛苦一世所建立的蜀漢之國亡與自己手中。那麼劉禪真的像影視劇中的那般不堪嗎?阿斗真的是愚蠢軟弱的嗎?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劉禪事孔明如父,委以諸事,不加干涉,基本上都是“就按丞相說的辦吧”,即使自己心中對諸葛亮窮兵黷武的一味北伐有成見,也都憋在心裡不說,充分領會並嚴格執行了劉備的教導以及對長輩的尊重,更主要的是團結了內部領導班子,沒鬧內訌,保持了領導集團的穩定,最終得實惠的還是平民百姓。

    諸葛亮去世以後,劉禪立馬廢除了丞相制度,命蔣琬主管行政,命費褘主管軍事,將原本集權於諸葛亮的權力一分為二,讓兩人相互制衡。蔣琬去世後,劉禪乾脆自攝國政,這都不是弱智的行為。

    劉禪生活腐化時,學者周譙和老臣董允上書勸柬,劉禪最多也就是無可奈何,而不是一怒之下大開殺戒。後主劉禪可能是中國曆代帝王裡,對大臣動刀最少的一個了,這點非常難得。還有個宦官黃皓,相比之下,也沒鬧出什麼大動靜。諸葛亮去世後,劉禪仍能繼續領導蜀國30年,休養生息,無為而治。就單憑能讓皇權維持這麼長時間而又沒出什麼大亂子這一點看,劉禪並非如史評那麼昏庸。

    公元263年,當魏國三路大兵兵臨城下的時候,劉禪選擇了投降。劉禪是懦弱的,愧對列祖列宗,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劉禪此舉也使百姓免受戰火之苦。降魏期間,劉禪更留下被世人嘲笑的“樂不思蜀”的典故,作為一代君王,我想劉禪即使再昏庸也不該愚蠢到這個地步,劉禪透過超高水平的偽裝讓晉公司馬昭放棄警惕,儘管明哲保身畢竟躲開了殺身之禍。

  • 2 # 鴻儒隨筆

    如果我們現代人還以為劉禪是扶不起來的“阿斗”,那麼說明我們沒有理解劉禪,對他的智商和羅貫中一樣,認識不清,羅貫中主要是為突出諸葛亮,實際上醜化了劉禪。感覺我們對劉禪的看法,主要的是受了《三國演義》影響,而非真正的史書《三國志》。

    陳壽對劉禪的評價比較公允,認為劉禪是一個很卓越的君主。

    從後來劉禪寫的投降表,和寄人籬下尚能善終,孩子成為晉朝官員,足以看出劉禪的高智商。

    在一個強勢的丞相陰影下,我感覺劉禪能做到如此,已經足以證明他是個聰明人,其實陳壽在《三國志》“後主傳”中,用“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就足以說明一切了。

  • 3 # GY古月JIN

    那些說劉禪不行的腦子有坑。

    中國歷史中像劉禪那樣的,基本上就兩三個。你看看中國歷史所有亡國之君比劉禪過的還好的幾乎沒有好嗎?

    而且樂不思蜀,真的是劉禪不想念蜀國嗎?如果當時劉禪敢回答想念,他百分之百會死無葬身之地的好嗎?再說劉禪就算想復國他能讓司馬昭知道嗎?

    劉禪是三國時代餘生過的最好的君主。

  • 4 # 說三國

    談到三國裡被誤解的人物,大家說得最多就是曹操、司馬懿、魏延、魯肅,其實個人覺得,在《三國》中被誤解得最深的應該是蜀漢後主“阿斗”的劉禪,在影視劇中,在很多後世文書中,阿斗都被塑造成又胖又傻的弱智形象,諷刺他的名言名詞如:“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這些都將劉禪刻畫成了一個懦弱無為、愚昧忘本的人物。

    人說虎父無犬子,劉禪作為一代梟雄劉備的兒子,真的有那麼差勁嗎?其實從現代的觀點來看,劉禪實在是做了冤大頭,被誤解得老慘,首先我們來分析看看劉禪是真傻還是假傻,“扶不起的阿斗”和樂不思蜀又是怎麼來的?

    扶不起的阿斗 真的是扶不起嗎?

    扶不起的阿斗是說:阿斗為人不思進取,只會整天玩樂,即使有諸葛亮這樣的名臣輔助和教導也無濟於事,最終導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扶不起的阿斗用來形容一些始終無法扶持成才的人。

    那麼蜀漢江山落入他人之手,能將責任都推到阿斗劉禪身上嗎?這個有點過分了,蜀國的滅亡那是大勢所趨,這是歷史的必然,而且整個三國時期,蜀國的國力本來就是最弱的,就算是劉備、諸葛亮都沒死,也不可能改變這種結局,所以將責任歸咎阿斗,實在太冤枉人了。

    阿斗真的愚鈍無才?

    劉禪是三國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

    劉禪雖然比不上劉備的梟雄名號,但也不是一個完全懦弱無能的人,劉禪於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臺,稱帝在位41年,是在三國時期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在那種群雄割據、兵連禍結的動亂年頭,能執政這麼久,沒有相當的才智是不行的。有人把劉禪安穩地做皇帝歸因於諸葛亮的輔佐。其實,諸葛亮死於公元234年,他死後,劉禪還做了29年的皇帝。

    能文能武 諸葛亮誇他天資仁敏

    劉備生前為了培養好劉禪這個接班人也下了很多功夫,如他為了讓劉禪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領,讓其多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並由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讀;又令其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不僅如此,還令其學武。《寰宇記》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對於劉禪的表現,諸葛亮是很滿意的。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這個敏字可說明阿斗並非愚蠢之人。《晉書·李密傳》中也記載,李密認為劉禪作為國君,可與春秋首霸齊桓公相比,齊桓公得管仲而成霸業,劉禪得諸葛亮而與強魏抗衡。

    智論北伐 削減相權

    不僅如此,在北伐的問題上,劉禪的頭腦也非常清楚,諸葛亮急於北伐的時候,他規勸說:“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諸葛亮死後,劉禪馬上停止了空耗國力、勞民傷財的北伐。司馬懿率大軍征伐遼東公孫淵。劉禪唯恐蔣琬犯諸葛亮老毛病,專門下詔告誡蔣琬不要輕舉妄行,“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魏延造反,卻誣奏楊儀造反。劉禪聽完魏延表奏,馬上提出疑問,說:“魏延乃勇將,足可拒楊儀等眾,何故燒絕棧道?”魏延被殺後,劉禪也沒有對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

    為了防止權臣權力太重問題,劉禪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管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蔣琬死後,劉禪“乃自攝國事”,大權獨攬,徹底解決了蜀國多年“事無鉅細,鹹決於丞相”的政局。

    因此從以上幾點來看劉禪絕對是個有一定才智的君主,說他愚鈍太失公允。

    劉禪真的樂不思蜀嗎?

    樂不思蜀講的是劉禪投降後,魏國的大將軍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席間的蜀中樂曲和歌舞,使得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掩面流淚。獨劉禪怡然自若,不為悲傷。司馬昭見到,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他的舊臣郤正聞此言,趁機對他說:“陛下,下次司馬昭如若再問同一件事,您很認真地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又問同樣的問題,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學了一遍。司馬昭聽了,即回以:“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劉禪大感驚奇道:“你怎麼知道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忠懇,從此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及家眷大臣也安安穩穩在洛陽終老。

    莎士比亞說過:“裝傻裝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須窺伺被他所取笑的人們的心情,瞭解他們的身份,還得看準了時機;然後像窺伺著眼前每一隻鳥雀的野鷹一樣,每個機會都不放鬆。這是一種和聰明人的藝術一樣艱難的工作。”

    劉禪從小到大,經歷過無數次大災大難,給別人做過書童和義子的經歷也使得劉禪學會了察言觀色和隱忍。他知道有所不為才能夠有所為。

    劉禪就是這樣的聰明人,他將“大音無聲”這一境界演繹到極至的同時,也使他最終避開了殺身之禍。

    有人說樂不思蜀可以說是表現出了劉禪最聰明的一個地方,專傻只是為了保全族人和自己的性命,筆者也非常贊同這個觀點。所以說劉禪不是真傻而是假傻,只是他生不逢時而已。

  • 5 # 華源說

    三國時期,諸葛亮太強勢,不止是劉嬋不行,其他人也不行,就是因為諸葛亮不相信別人導致了蜀國後期沒有人才,一句話就看出來“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不是身後站著諸葛亮而是身前站著諸葛亮而諸葛亮在蜀漢其實就是一個權臣

    建安二十年(215年),東吳孫權派遣呂蒙襲取了荊州三郡,後來,與劉備湘水劃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東吳再次背盟,趁關羽北上攻取襄樊之際,襲奪荊州,殺害關羽。章武元年(221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親自率軍攻伐東吳。漢軍一路勢如破竹,深入吳境,但隨後陷入了長時間的僵持階段,幾個月後,東吳陸遜用火攻擊敗劉備,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劉備敗歸永安,張南、馮習、程畿、沙摩柯等一干文武將領都在夷陵之戰中陣亡,蜀漢損失慘重。

    孫權得知劉備在永安沒有回成都,非常害怕,於是主動與劉備講和。章武三年(223年),劉備召諸葛亮至永安交待後事,而後病死。諡號昭烈帝,廟號烈祖。

    章武三年(223年)五月劉禪繼位後,令諸葛亮開府治事。諸葛亮於是派鄧芝往東吳鞏固漢吳同盟,另一方面安撫百姓,制定禮儀、官職、法律等,將蜀漢上下治理的井井有條,國殷民富。

    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親自率漢軍,深入南中,平定南中叛亂。任用了孟獲等一些南蠻將領,又從中獲取了大量資源,蜀漢的實際控制領土也得以擴張。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駐軍漢中,將漢中太守魏延納入丞相府,並讓鎮東將軍趙雲轉駐漢中,準備北伐事宜。

    建興六年(228年)至建興十二年(234年),期間諸葛亮對魏發動五次進攻,雖頗有戰果,但都以各種原因退還,未能完成“興復漢室”的目標。 [6]

    三代宰輔

    主詞條:姜維北伐

    諸葛亮臨死之前曾秘密上表給蜀漢後主劉禪,表示蔣琬可以接替自己。諸葛亮死後,劉禪不再設定丞相一職,一方面讓蔣琬為大將軍輔政,一方面讓鄧芝督領江州,繼續維持吳漢聯盟。而南蠻方面,劉禪先後任命李恢、張翼、馬忠為庲降都督,恩威並施,撫平南蠻叛亂。

    建興十二年(234年)至延熙九年(246年)為蔣琬輔政時期。期間,劉禪見魏明帝曹睿大興土木,廣徵民役,認為這是敗亡之象,於是加蔣琬為大司馬,並讓其開府治事。蔣琬總統諸軍駐紮漢中,伺機北伐。

    蔣琬執政共計十二年,他不但遵循諸葛亮的治國方針將國家治

    姜維

    姜維 治理的井井有條,另一方面派遣姜維率領偏師西進,需找北伐戰機,經過多次嘗試之後,蔣琬認為從秦嶺出兵,道路艱險,往來不便,於是大造舟船,準備從水路襲擊魏國上庸、魏興等地,但此舉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對,蔣琬輟計後病倒,不久病亡,臨死前上書劉禪用姜維為涼州刺史。蔣琬死後,劉禪就遷費禕為大將軍輔政,而後不久庲降都督馬忠病逝,劉禪先後任命閻宇、霍弋出鎮南中。

    延熙九年(246年)至延熙十六年(253年)為費禕輔政時期,共計七年時間。費禕執政後,認為自己跟諸葛亮差的太遠,所以一心只保境安民,不再對魏國用兵,並裁減姜維的兵力,害怕會有大的損失。但費禕多次施行的大赦政策,遭到了大司農孟光指責。劉禪命費禕開府一年後,費禕遭到刺客的刺殺。

    延熙十六年(253年)費禕死後,劉禪命衛將軍姜維總督內外軍事,以宗預維持吳漢關係,以閻宇、羅憲鎮巴東。董允死後,劉禪以陳祗接替董允,而陳祗雖然支援北伐,但不排斥黃皓,由於劉禪對黃皓的寵信,黃皓開始干預朝政。

    對外方面,延熙元年(238年)至景耀五年(262年),姜維對魏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其結果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總體上勝多敗少。姜維雖然擅長軍事,但自費禕死後,蜀漢內政無人治理,姜維連年征戰,蜀漢國力大不如前,陳祗死後,黃皓更是對姜維產生了威脅,蜀漢逐漸走向衰落。

  • 6 # 成長進步研習社

    劉禪並非不開竅,歷史上真正的劉禪,是大智若愚。在位時避免權臣篡位,亡國後能保全自身富貴,對比諸多亡國之君被殺被囚禁的悲慘命運,談何不開竅?

    在三國亂世,蜀國國力最為弱小,從軍事、經濟等維度衡量,綜合國力只有魏國的五分之一。要保證蜀國國運,諸葛亮在世時,是以攻為守,但是這消耗了大量國力財力。在諸葛亮去世後,人才凋零、經濟凋敝,大勢已經如此,對劉禪來說,最好的選擇是什麼?

    最好的選擇,莫過於,在國內牢牢把握權力,防止權臣篡位;在亡國不可避免時,保全自身富貴。甚至,在亡國不可避免時,選擇投降,避免生靈塗炭,對蜀華人民來說,也是對老百姓的福音。而且,他在投降後,也讓司馬炎足夠放心,對比下很多亡國之君,要麼被囚禁沒有自由,如宋徽宗,要麼惶恐終日還避免不了被殺,如李煜,沒有足夠的智慧,能做到嗎?如果說傻,那也是裝的。

    以上兩點,劉禪都做到了,這不是大智若愚嗎?而歷史上,諸葛亮也曾評價劉禪:智量甚大。

    至於扶不起的阿斗的說法,都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徵。文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