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個民族兩個國家嗎?
7
回覆列表
  • 1 # 軍武最前哨

    在希特勒決定閃擊波蘭發動全面戰爭之前,他就已經開始為自己將來的擴張計劃做準備。而素“歐洲心臟”美譽同時又是希特勒故鄉的奧地利因其重要的戰略位置,便成了德國最先窺覷的物件。

    二戰前夕,希特勒已經透過諸多手段改變了德國自一戰後頹敗不堪的精神面貌,整個國家的經濟、軍事和政治似乎都處於“青春期”:一切都充滿了活力和生機勃勃。而彼時的奧地利在德國的“淫威”下只有妥協的份兒。

    1938年2月,希特勒以上級命令下級的口吻要求奧總理:釋放奧地利境內被囚禁的所有納粹黨成員、將部分奧地利納粹分子安插進奧地利政府任職等;無力反抗的奧地利對希特勒的要求只能盡數履行。

    於是,希特勒的軍隊在未開一槍一彈的情況下就完成了對奧地利的吞併,希特勒為了保證這一切的“法律效力”,還專門親赴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簽署了《德奧合併協定》。自此,奧地利便成了德國東部的一個省。

    而當時的英、法、美等國在德國吞併奧地利這件事情上,出於綏靖政策從中作祟,上述幾國均採取了“放任自流、袖手旁觀”的態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德國日後的擴張行徑起到了壯膽的作用。

    也正是因為德奧成功合併,二戰爆發後的奧地利就成了希特勒侵略的天然跳板;不僅在地緣戰略上對周邊國家形成了很大的威脅,而且也為希特勒的侵略計劃提供了充足的兵源。所以說,二戰時期的奧地利就是一個在德國強權威逼下不得不屈服的藩屬國。

    在筆者看來,縱觀希特勒的一生無論是榮登總理寶座還是橫掃歐洲,或許都沒有比1938年3月14號這天更讓他興奮的了:年少時在維也納追求藝術卻屢遭閉門羹,迫於無奈只能逃離故土;再回來時已經成為一國元首並讓故國臣服於自己的腳下!這種巨大的心理反差對於希特勒或許比拿下法國更讓他振奮。

  • 2 # 崎峻戰史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自從1938年3月德奧合併以來,奧地利作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暫時消失了,成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屬於德國的一部分,而談起德奧合併則是一個漫長的歷史話題,甚至可以追溯到德意志民族的早期歷史。

    18世紀末神聖羅馬帝國版圖,其中各種色塊表示組成帝國的眾多德意志邦國,其中最大的兩個色塊就是奧地利和普魯士。

    其實,在漫長的中世紀,現今的德國和奧地利所在的德意志地區屬於政治結構鬆散的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在近代德意志民族運動興起的浪潮中,大部分德意志邦國在普魯士的領導下統一為新的德意志帝國,而在德意志世界裡失去領導權的奧地利則被排除在新帝國之外,後來與匈牙利合併為二元君主制的奧匈帝國,但是奧地利和德國同文同種,具有非常深厚的歷史淵源,所以一直存在著合併的傾向。在一戰後,奧匈帝國瓦解,新成立的奧地利共和國就曾強烈希望與德國合併,但是《凡爾賽和約》和《聖日耳曼和約》都禁止德奧合併。

    在20世紀30年代初,德國和奧地利都陷入深刻的社會危機,希特勒領導的德國納粹黨在德國奪權成功,而奧地利國內納粹運動也迅速發展,並得到德國納粹黨的支援。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作為一個極端的民族主義者,實現德奧合併是他追求的重要政治目標之一,並且最終在1938年得以實現。德國充分利用奧地利的國內危機和英法的綏靖政策,壓迫奧地利政府同意合併,並在1938年3月12日派出10萬大軍開進奧地利,結果受到眾多民眾的夾道歡迎,成為一場地地道道的“鮮花遠征”。在德國的強力控制下,4月10日在德奧兩國舉行了有關兩國合併的全民公決,結果贊同合併的投票超過99%,隨後希特勒正式宣佈奧地利成為德國的一個省,並任命奧地利納粹黨黨魁賽斯-英夸特為奧地利總督,此後奧地利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都與德國達成統一。

    第三帝國元首希特勒與奧地利納粹黨黨魁賽斯-英夸特會面。

    在二戰中,大量奧地利人被徵召到德國軍隊中開赴前線,而奧地利的工農業也開足馬力為德國的戰爭機器提供武器和物資,最終奧地利和德國一樣在戰爭結束時被戰勝國分割槽佔領,直到1955年才重新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值得注意的是,由英法美蘇四國與奧地利簽署的《重建獨立和民主的奧地利國家條約》中明確規定:“奧地利今後不得與德國結成任何形式的政治或經濟聯盟。”在重新建國的同時,奧地利宣佈為永久中立國。

  • 3 # 武器百科

    奧地利和德國實際上同為日耳曼民族為主體組建的兩個國家,且主體曾經同屬於神聖羅馬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在1806年滅亡後,人們一直為建立一個統一德國之建議爭論不休。在1866年前,一般認為德意志之統一,只能夠由奧地利帝國主導。然而,奧地利在普奧戰爭失敗,令俾斯麥建立了由普魯士主宰的德意志帝國,並排除奧地利領土於新德國之外。

    德國位置

    德國與奧地利合併,是納粹黨領袖阿道夫·希特勒擴張德國版圖的第一步。德奧合併發生在薩爾區迴歸德國之後。

    1935年1月13日,根據《凡爾賽條約》規定,該區在國際聯盟控制15年後舉行公投,最後迴歸德國。德奧合併後,根據《慕尼黑協定》,德國獲得蘇臺德地區,並在1939年先後侵略餘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蘭。

    德奧同盟

    事件發生前,德國先向奧地利施壓,要求奧地利政府承認奧地利納粹黨的合法地位,甚至讓該黨參與奧國政府事務。

    1938年,奧地利總理庫爾特·舒斯尼格為了儲存奧地利的獨立,宣佈進行公投,來決定奧地利應否與德國合併。德國政府隨即向他施壓,要他將權力交給奧國納粹黨。

    奧地利所處位置

    其他國家對事件反應溫和。一戰協約國實行外交抗議,但沒有采取實際行動阻止合併之事,縱使《凡爾賽條約》阻止德國與奧地利合併。

    奧地利在事件後失去獨立國家之地位,直到德國戰敗後,兩國再度分家,1945年4月27日奧地利臨時政府成立,數月後得到二戰盟國的承認,延至1955年奧地利正式恢復主權。

  • 4 # 古風93814281

    謝邀,在二戰正式爆發之前,1938年3月15日,德國吞併了奧地利。1938年3月13日,希特勒到維也納,簽署了德奧合併的法律,奧國成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東方省。1943年10月蘇、美、英三國外長莫斯科會議宣佈德國吞併奧地利無效,決定恢復奧的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美、英、法四國分割槽佔領奧地利。1955年5月四國同奧簽訂《奧地利國家條約》,奧地利重新贏得主權國地位。所以在二戰期間,奧地利就是納粹德國的一部分。而奧地利之所以能被德國輕易佔領併合並的原因在於,奧地利與德國一樣,其主體民族是德意志人,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曾經是德意志諸國的領頭羊,自己也曾取得神聖羅馬皇帝的頭銜。只是在德意志國家統一時期,被普魯士著名的鐵血宰相卑斯麥排除在外,俾斯麥主張建立將奧地利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普魯士在1864年和1866年先後擊敗丹麥和奧地利,並在1870年領導北德意志邦聯及南方的德意志諸邦,在打敗了法國。威廉一世於1871年1月18日,即普魯士王國成立170週年紀念日,在法國凡爾賽宮鏡廊登基,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宣佈建立以普魯士王國為首的德意志帝國,即所謂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奧地利則成為了奧匈帝國,一戰之後,德奧都是戰敗國,戰勝的協約國對兩國處罰相當苛刻,奧匈帝國解體變成了一堆小國,其中的德意志人組成了單一民族的奧地利,而協約國為防止德意志民族再次強大,明確禁止德奧合併。而到了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和1933年納粹上臺之後,英法美等西方國家對德國採取了綏靖政策,不再強力反對德奧合併,因此希特勒在對外擴張的第一步就是合併奧地利。

  • 5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38年奧地利被強行併入德國之前,德國與奧地利分別為兩個獨立德主權國家,但日耳曼人都是兩國德主體民族,歷史上各方面也有交集。

    一、奧地利和德國主體民族都是日耳曼人,都說德語,只是各有各的口音。比如來自奧地利的希特勒經常被傳統德國普魯士貴族嘲笑為“把巴伐利亞口音的下士”,也就是說,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慕尼黑一帶的口語與奧地利口音近似。在二三十年代,柏林或者東普魯士一帶的口音是被認為較為高檔的德語發音,南部的就顯得土氣了。

    來自巴伐利亞的茜茜公主嫁入被視為正統的奧匈帝國哈布斯堡王室後,曾一度被認為出身低,備受歧視。為了化解內心的抑鬱,成了伊麗莎白皇后的茜茜每天玩命似的健身美容,到處旅遊,買買買。

    二、德國和奧地利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和文化,兩國在歷史上都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後來普奧戰爭獲勝的普魯士把奧地利排擠出了德意志,十九世紀後期德意志第二帝國與奧匈帝國成了日耳曼民族的兩大強國,不過因為歷史和地理原因,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國家,德意志第二帝國民族成分相對單一。兩國在一戰中也結成了同盟,共同對抗英法等協約國。所以,在近現代,德華人眼裡奧地利就是德國的一部分,而部分奧地利人也這麼想。

    一戰後,奧匈帝國瓦解,奧地利一下成了個小國,《凡爾賽和約》裡也有著很明確的規定,不允許奧地利和德國合併。

    三、1938年德國強行合併奧地利的時候,受到了奧地利上層和部分中層人士的抵制,畢竟自己的權利被劃分出去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著名電影《音樂之聲》裡面的馮·特拉普上校(名字裡面有馮——von,這是德意志貴族的標誌)一家子堅決抵制納粹,為了避免與德國納粹合作,翻過阿爾卑斯山,逃離了奧地利。

    《音樂之聲》的拍攝地,奧地利薩爾斯堡。

    德奧合併的理由之一就是希特勒常年鼓吹的德意志民族解放——奧地利的日耳曼人就此擺脫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遺存,與自己的民族國家團結起來。值得注意的是,奧地利的中下層人士大多非常擁護納粹,甚至主動夾道歡迎,德軍進入奧地利首時幾乎沒有遭遇明顯阻攔。

    事實上,早在一戰結束後的幾年,德奧合併思想就開始活躍,甚至一些記者、作家和藝術家對此還大肆謳歌和宣傳。二戰前後,希特勒鼓吹民族主義和種族優劣論,強調德國和奧地利德歷史親緣關係,號召建立德意志人的民族國家,加上他發展經濟,提高就業率,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成果,贏得了大多數,尤其是中下層奧地利人的好感。德奧合併後,奧地利人更是在“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的口號下踴躍參軍參戰。當然,像其他被德國佔領的地區一樣,奧地利也有反納粹的底下“抵抗組織”,但是規模不大,也沒有造成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件。

    然而,在二戰中後期,奧地利的主要城市都不同程度的被盟軍接連轟炸,比如首都維也納就經歷了55次空襲,造成了8769人死亡。在在“第三帝國”崩潰之際,納粹在奧地利也強行組建了以老年男子和少年兒童為主的“人民衝鋒隊”(下圖)。

    1915-1924年間出生的奧地利青壯年男子中,已有約三分之一死亡或失蹤;很多東線的奧地利士兵被拉到蘇聯的西伯利亞勞改營裡做苦力,直到53年斯大林去世後才完全給放回來。

    據資料顯示,從1938年3月13日到1945年5月8日,奧地利大約5.6%的人口死於戰爭和有關迫害,希特勒帶給奧地利的貌似重生,實則毀滅。

    不過,半個多世紀來,一直流傳著納粹在奧地利某山谷還藏有大量寶藏的秘聞,倒是給後續的影視娛樂界提供了不少素材。

  • 6 # 漩渦鳴人yy

    這就要說到我們尊貴的教皇陛下,大家知道神聖羅馬帝國的由來嗎?歐洲有一個教皇他號稱自己是神的子孫,結果有一個國王不開心了,他說大家都是人,憑啥你是神的子孫,我就不是。因此帶著軍隊直接跑羅馬去,然後拿刀架在較黃的脖子上說到底你是神的子孫還是我是神的子孫,教皇趕緊跪地求饒,說咱們兩個都是神的子孫,然後這位國王就建立了一個國家,叫做神聖羅馬帝國。可是,這個國家從建立之初開始就既不神聖,也沒有羅馬,更不是帝國,就是一堆零碎的小國家組建起來的一個龐大的,複雜的集合體。

    神聖羅馬帝國內部既包括了現如今的麗麗也包括曾經的普魯士一大塊的區域全部覆蓋其中,但是各個地區誰都不服誰,但是在這個帝國的中心,也就是在奧地利,他的勢力是最為強大的,也就是說,神聖羅馬帝國一旦出了任何事情,代表這個集合體出面的就是奧地利,而奧地利的維也納也可以看作是歐洲的中央皇族所在地。

    等於就是說普魯士帶著一幫小弟將奧地利這個原本的家主直接給趕出去了,自己重新另立門戶,建了一個家,而奧地利這個時候有一些可憐,不僅被自己曾經的小弟欺負,還在被匈牙利氣憤,奧地利在憤怒之下也宣佈脫離原本的神聖羅馬帝國和匈牙利一起組建了奧匈帝國。

    就這樣,原本同源同宗的兩個民族直接被強行的拆成兩部分。

    但是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站辦,奧匈帝國這個怪物的組合也直接被肢解掉,奧地利這一回是真的成了一個沒人疼沒人養的孩子。

    就在這個時候,曾經的小弟普魯士,也就是後來的德意志吧,慢慢崛起,慢慢成長在希特勒的帶領之下,逐漸有了可以挑戰世界的氣勢,普魯士一看,哇,大哥這麼強,帶帶我行不行?

    正好希特勒他原本老家也是來自於奧地利,並且一直宣揚的是種族主義如何才能宣揚自己的種族主義,看同樣種族的人也知道覺醒自己身體的血脈跟我們一起,這種氣勢,這種覺悟,難道不是作為優秀種族應該具有的東西嗎?

    所以希特勒一致要求所有的日耳曼人一起加入他組建所謂的日耳曼民族主導的地球。

    不過悲劇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上一屆世界盃本來都是在八強的德國隊和奧地利隊,結果這一回世界盃連八強都沒進,但是很顯然,這種事情沒有給希特勒提一個醒,最終,希特勒還是執著的走了,那一步步入了歷史的迴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深海魚裡哪種魚最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