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不言
-
2 # 遊學行者
《新唐書》比起《舊唐書》來,確有自己的一些特點和優點。
因為宋代大體上繼承了唐代的制度,為了總結唐代的典章制度供宋王朝參考,《新唐書》對〈志〉特別重視,新增了《舊唐書》所沒有的《儀衛志》、《選舉志》和《兵志》。其中《兵志》是《新唐書》的首創。《選舉志》與《兵志》系統地整理了唐朝科舉制度和兵制的演變資料。
《食貨志》增加為5卷,不僅比《舊唐書》份量大而且比較有系統、有條理地儲存了大量社會經濟史資料。《地理志》著重敘述唐朝地理沿革,記載軍府設定、物產分佈、水利興廢等情況,補充了不少《舊唐書·地理志》所沒有的資料。
《天文志》和《歷志》在篇幅上超過《舊唐書》3倍以上,記載了唐代流行的7種曆法,特別是儲存了曆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大衍曆》的《歷議》,反映了唐代曆法理論的水平和發展高度。
《藝文志》比《舊唐書·經籍志》增加了很多,特別是唐玄宗開元以後的著作補充了不少。如李白、柳宗元的著作,就有一些是《舊唐書》所沒有收錄的。
北宋人認為,《新唐書》要比《舊唐書》高明。他們嚴厲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曾公亮進新唐書表》),認為《新唐書》無論從體例、剪裁、文采等各方面都很完善。《新唐書》作者批評《舊唐書》“使明君賢臣、雋功偉烈與夫昏虐賊亂、禍根罪首,皆不得暴其善惡”,所以在《新唐書》中秉孔子修春秋之意,進行所謂“忠奸順逆”的褒貶,並在《舊唐書》的類傳的基礎上,增添了卓行、奸臣、叛臣、逆臣等類傳,又將原有次序作了重新排列。《新唐書》修成後,其主編曾公亮曾上皇帝表,頗為得意地說:“其事則增於前,其文則省其舊”,認為這是大大勝過《舊唐書》的地方。
新書廢舊書61傳、增331傳,但對其原始根據卻說法不一。有說是“文徵明《重刻舊唐書序》言”,有引作“馬端臨在《文獻通考》中指出”,也有不少人看出馬端臨是引用的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的著錄:“凡廢傳六十一,增傳三百三十一。”清代錢大昕另有統計,也被認為“遺漏很多”。黃永年統計說,新書共增修了315傳,包括“只有一兩句話極簡略”的記載,不包括“諸帝公主傳所記二百一十二個公主”。事實上,那種“只有一兩句話”追述其在唐代先祖的記載,作為“人名索引”開列得越細緻越有利於讀者,但這絕不能視為是人物小傳或新增人物傳,兩者不應混同。
其實,關於新書增廢舊傳的情況,《新唐書》的編修者是有他們的統計標準和統計數字的。《郡齋讀書志》卷七《史評類》著錄,呂夏卿撰《唐書直筆》4卷、《唐書新例須知》1卷,為其“在書局時所建明”。其中,《唐書新例須知》記有“新書比舊書增減志、傳及其總數”。這就告訴人們,呂夏卿作為編修官,在當時有過統計。儘管在《郡齋讀書志》的著錄中未記錄其“增減志、傳及其總數”的具體數字,但這個統計數字無疑會存於書局,併為各編修官所熟記。
據《玉海》卷四六《嘉祐新唐書》條引《國史志》雲:紀十、志五十、列傳百五十。凡廢舊傳六十一,增新傳三百三十一,又增三志、四表,凡二百二十五卷、錄一卷。(舊史凡一百九十萬字,新史凡一百七十五萬九百三十字。)所謂《國史志》,指北宋《國史》中的《藝文志》。北宋《國史》,仁宗天聖八年修成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朝國史》,神宗元豐五年修成宋仁宗、宋英宗《兩朝國史》,南宋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修成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宋欽宗《四朝國史》。其中,仁、英《兩朝國史》120卷,紀5卷、志45卷、列傳70卷,宋敏求作為史館修撰參預其編修。因此,《兩朝國史·藝文志》著錄《嘉祐新唐書》,必然要依據當年書局的統計數字,更何況宋敏求又是當年《新唐書》的六編修官之一。《郡齋讀書志》據此記錄了“舊書約一百九十萬,新書約一百七十四萬(言)”,而《直齋書錄解題》則據此記錄了“凡廢傳六十一,增傳三百三百十一、志三、表四”,為《文獻通考》、文徵明等轉相引錄。
以兩部《唐書》每卷人物列傳前的目錄為統計依據,除去各自的重複,所增(包括正傳、附傳)、所廢(僅指正傳)數字極為接近上面所引《國史志》的數字(諸帝公主不在統計之列),證明“廢舊傳六十一,增新傳三百三十一”,確實是《新唐書》書局留給後人的一個權威性的統計。
《新唐書》還在〈列傳〉中儲存了一些《舊唐書》所未載的史料。自安史之亂以後,史料散失不少,唐穆宗以下又無官修實錄,所以宋祁為唐後期人物立傳,採用了不少小說、筆記、傳狀、碑誌、家譜、野史等資料。同時,還增加了不少唐代晚期人物的列傳。關於少數民族的種族、部落的記載,新唐書比舊唐書多而且詳。據趙翼《廿二史札記·新唐書》載:“觀《新唐書·藝文志》所載唐代史事,無慮百數十種,皆五代修唐書時所未嘗見者。據以參考,自得為詳。又宋初績學之士,各據所見聞,別有撰述。”這一切對修唐書都提供了有用的資料。許多列傳中採用了小說、文集、碑誌、逸史和政書等文獻。諸志在採用“舊書”各志資料之外,又有新的擴大。有關實錄、政書、逸史、文集、碑誌以及小說等文獻,均在採摘之列。
缺點
《新唐書》也有明顯的缺點,最主要之點是封建正統思想較為嚴重。編寫者對隋末、唐末農民起義大加撻伐。在《黃巢傳》前冠以“逆臣”二字;對隋末竇建德等農民軍使用了極為惡毒的詞彙,如“蝟毛而奮”、“磨牙搖毒”、“孽氣腥焰”等等。對武則天,則誣為“弒君篡國之主”,聲言寫《武后本紀》目的為“著其大惡”,以便清算等等。諸如此類,都可看出《新唐書》在觀點的正統方面更勝於《舊唐書》。
歐陽修與宋祁皆有排佛的偏見,故《新唐書》將玄奘、一行等事蹟一概不寫,致使玄奘、一行在《新唐書》中無任何只言片語,無以反映盛唐時期的佛教風采。韓通因反對“陳橋兵變”,《新唐書》無立傳。韓愈曾為石洪作墓誌,石洪官僅止於縣尉,無奇偉之事蹟,《新唐書》竟收此“諛墓之文”。《新唐書》雖列有《兵志》,卻很空疏,例如《新唐書·兵志》記載:“唐有天下二百餘年,而兵之大勢三變,其始盛時有府兵,府兵後廢而為彍騎,彍騎又廢,而方鎮之兵盛矣。”,其議論不明,於史實亦不符。
《新唐書》大量採用筆記、小說,形成不少錯誤,《直齋書錄解題》卷四批評《新唐書》“拾取小說私記,則皆附著無棄”,“徒繁無補”。王觀國《學林》卷五“霓裳羽衣曲”說:“蓋《國史補》雖唐人小說,然其記事多不實,修唐史者一概取而分綴入諸列傳,曾不核其是否,故舛誤類如此也。”
在寫法上,《新唐書》也有不及《舊唐書》的地方。例如有的〈本紀〉、〈列傳〉失之太簡,甚至作了毫無道理的砍削。清代史評家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曾提及,《新唐書》本紀較舊書幾乎減去十分之六七。有人統計,《舊唐書·本紀》部分近三十萬字,到《新唐書》僅剩下九萬字,而《哀帝本紀》舊書約一萬三千字,新書只剩千字左右。這種過簡的寫法,使《新唐書》失去了許多重要史料。又由於苛求文字精煉,宋祁、歐陽修等不惜刪去許多重要情節,如《舊唐書》裡寫得十分生動、極為悲壯的《封常清傳》、《高仙芝傳》,到《新唐書》則刪削得索然無味。
-
3 # 心無止境ghyo
其實北宋重新編寫《新唐書》後《舊唐書》就被廢棄了,以後歷朝歷代人們只讀新唐書。到了清朝乾隆的時候,乾隆把舊唐書還有舊五代史加入正史,就成了二十四史。為什麼要把被廢棄了這麼久的舊唐書列入正史呢?可能是乾隆看到舊唐書有很大的史料價值。對於現在人來說舊唐書確實史料價值比新唐書高很多,新唐書刪減太多了,加入了宋朝太多的意識形態來寫唐朝歷史,而舊唐書純粹就是直接抄寫唐朝的官方歷史文獻來寫,沒有那麼多的議論
-
4 # 從黔說事
因為新舊唐書在內容上有相互補充、相互驗證的關係,所以同時被編入了《二十四史》。
《舊唐書》編撰比較粗疏 ,但儲存了大量原始的歷史資料。由於長期沒有印本,書中存在不少殘缺和相互歧異之處。
《舊唐書》在如實儲存了非常詳細的史料方面,文筆也很有特色。對唐朝和鄰國日本、北韓、印度的關係史方面記載也較為詳細。
其分量比起別的同類正史來要多得多,史實也較可靠。它儲存了豐富的史料,記事比較詳細,便於讀者瞭解歷史事件的過程和具體情況,因而受到重視。
《新唐書》是中國正史體裁史書的一大開創,為以後《宋史》等所沿襲。自司馬遷創紀、表、志、傳體史書後,魏晉至五代,修史者志、表缺略,至《新唐書》始又恢復了這種體例的完整性。以後各朝史書,多循此制。
側重點的不同在於:
《舊唐書》側重於儲存唐朝的第一手史料,記事比較詳細,便於讀者瞭解歷史事件的過程和具體情況。
《新唐書》向《春秋》學習,側重於書法和求簡,字數不到《舊唐書》本紀的三分之一,但新增了《舊唐書》所沒有的《儀衛志》、《選舉志》和《兵志》。系統地論述了唐代府兵等軍事制度和科舉制度,儲存了中國軍事制度和用人制度的許多寶貴史料。
《舊唐書》僅流傳了一百年左右,就遭到了厄運。從宋仁宗慶曆年間起,北宋朝廷認為《舊唐書》蕪雜不精,另命宋祁和歐陽修編撰唐書。
這部唐書在1060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寫成,開始“布書於天下”,從此,署名劉昫所編的唐書遂不再流傳。
直至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浙江餘姚人聞人詮在蘇州徵借到當地人士所藏《舊唐書》,請蘇州府學訓導沈桐在蘇州府學裡對書稿作校對並開版印刷(工作到一半時,聞人詮離開蘇州,但此事在多方支援下繼續進行),經歷了四百七十八年坎坷命運的劉昫唐書,才又得到重新刊行。
後人為區別這兩種唐書,把後晉劉昫所著稱為《舊唐書》,而將宋祁等後修的唐書命名為《新唐書》。 《新唐書》行世後,《舊唐書》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幾乎被人們廢棄。
回覆列表
《新唐書》與《舊唐書》是相互補充的關係,所以二者都能被納入二十四史。
先講一下《舊唐書》吧:《舊唐書》署名為後晉劉昫所編寫,真實的編撰人為張昭遠、賈緯,監修是趙瑩。原名《李氏書》。舊唐書史料的主要來源是《唐實錄》,或許是因為編撰的時間較為緊急,或是是因為編撰的人較為偷懶。舊唐書裡面有很多內容是直接照搬《唐實錄》,連標點符號都未改(笑,因為根本沒有標點符號),還有因為《唐實錄》裡部分內容丟失,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宗五代皇帝沒有留下實錄,所以舊唐書的內容非常不完整。
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 《曾公亮進新唐書表》北宋是承接五代十國而來,五代十國年間,戰亂頻繁,王朝的正統性無法明確。所以宋朝的統治了迫切需要透過修史來確定王朝的正統性。如果以舊唐書為官方的史書,那麼唐朝結束後,後晉就是唐朝的正統繼承者。北宋的統治者自然無法接受。所以必須重新寫一部史書,來對唐朝歷史進行記載。
再來說下《新唐書》:《新唐書》是北宋時期宋祁、歐陽修、範鎮、呂夏卿等人所編撰,於公元1044年-1060年曆時17年所編撰。新唐書查詢的資料較舊唐書多,也新增加了很多內容。
但新唐書是以統治者的角度去描繪歷史,對舊唐書裡不利於統治的許多內容(對農民起義極度鄙視)進行了修改,也丟失了許多重要的資料。
另外因為主編人數過多,主編之間的意見也不統一。而對無法達成一致的內容,《新唐書》採取的態度是不記載,例如:《新唐書》將玄奘、一行等事蹟一概不寫,致使玄奘、一行在《新唐書》中無任何只言片語,無以反映盛唐時期的佛教風采。
而且《新唐書》大量採用筆記、小說,形成不少錯誤。
“拾取小說私記,則皆附著無棄”《直齋書錄解題》卷四“蓋《國史補》雖唐人小說,然其記事多不實,修唐史者一概取而分綴入諸列傳,曾不核其是否,故舛誤類如此也。” 王觀國《學林》新唐書編修出來後,舊唐書就被丟棄了。經過幾百年的時間,直到明朝嘉慶年間,民間找出了舊唐書的不少殘稿,才重刻舊唐書。
站在客觀的角度上來談,舊唐書雖然有不少的缺陷,新唐書也存在糟粕,二者也有各自不同的優點。
舊唐書因為編撰的時間距離唐朝較近,對儲存唐朝的一手資料做出了貢獻。之後因為《唐實錄》不少內容丟失,舊唐書的這種照搬行為實際上幸運的對《唐實錄》裡的內容進行了儲存。舊唐書的視眼也更加開拓,對不少唐朝時期少數民族以及周邊國家的內容記載十分詳細,能夠很好的反映唐朝時期的民族政策與對外的關係。
而新唐書呢?新唐書站在後世的角度新增了許多篇章,如《儀衛志》、《選舉志》和《兵志》,這些新增的內容系統的整理了唐朝科舉制度的演變資料,對後世瞭解這方面的內容提供了資料。
其他還有許多方面的內容增加,如《食貨志》增加為5卷,《天文志》和《歷志》在篇幅上超過《舊唐書》3倍以上,《藝文志》比《舊唐書·經籍志》增加了很多,如李白、柳宗元的著作。這些增加的內容都是舊唐書上所沒有記載的。
宋人曾說“廢舊傳六十一,增新傳三百三十一”這確實是《新唐書》留給後人的權威性的統計。
要想完整而且全面的瞭解唐朝的歷史與唐時的風采,就必須把《舊唐書》與《新唐書》結合在一起來讀,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唐朝歷史記載的完整性。所以二者才能被共同列入“二十四史”。
回答完畢,希望題主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