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巴渝陳瑞

    1、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

    因各地位置、氣候環境、土質地力、水肥條件不同,因此發展種植不能一概而論,甚至一座山的南坡、北坡、陽坡、陰地,一條河流上游下游都有很大差異。所以,發展藥材種植首先要做好這些土地的小流域環境的調查,包括地理環境、氣候環境,年最高最低溫度、年降雨(雪)量、土質地力、受光和遮陰狀況等,做到因地制宜。

    因為藥材需要的是藥效成分而不是營養成分。藥材的藥效成分的形成,是在特定的氣候環境中積累的。如旱半夏、天南星、穿山龍、天麻等只有陰蔽、涼爽、多溼的環境才能生長良好,藥效成分才能形成,而枸杞、丹參、北龍膽、白芍、甘草等都喜光照等等。

    2、堅持林藥間作、果藥間作、糧藥間作、藥藥間作的原則

    應在重點發展糧油蔬菜生產的同時發展林、果、藥材生產。林果一般3—5年內因樹未長成,沒有經濟效益,為了解決農民的短期經濟效益和當年經濟效益問題,充分利用土地,建議山地、林地、荒灘地發展藥材種植應實行林藥間作,果藥間作,糧藥間作,藥藥間作的種植模式。如核桃、山楂、板栗、桃樹、黃柏、木瓜、棗樹、辛夷花樹、楊樹、松樹、柏樹等林下間作旱半夏、天南星、穿山龍、何首烏等;又如在麥田間作栝樓、牛膝、天南星、黃芩、荊芥等。實行這種間作模式,既可以彌補前3—5年內林木未形成,林間大量土地閒置的問題,提高土地經濟效益,增加農民當年經濟收入,又可收到林、果、糧多種經營,化解種植風險的效果。多地的種植實踐證明間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是顯著的。

    二、山地、林地、荒灘地開發種植藥材品種建議

    根據藥材市場供求變化及山地、林地特殊的自然環境,不同土地型別發展種植的中藥材品種不盡相同。

    1、適合荒山地單獨種植的藥材樹種有黃連木、薄殼核桃、山楂、酸棗、黃柏、厚朴、辛夷花等。

    2、適合荒山地單獨開發種植的藥材品種有天麻、黃芩、知母、射干、白芍、牡丹、柴胡、遠志、薏米、草烏(附子)、丹參等。

    3、適合山地林下、果林、退耕還林土地林下間作種植的藥材品種有旱半夏、天南星、穿山龍、何首烏、栝樓。

    4、適合糧藥間作種植的藥材品種有小麥套種栝樓、天南星;收完小麥接茬種植紫蘇、牛膝、雞冠花、黃芩、荊芥等。

    5、適合河流灘塗開發種植的藥材品種有棗樹、山楂、甘草、麻黃草、白毛根。

    三、種植藥材注意事項

    1、注意認準用量大的品種則收入無風險。用量大的藥材在一般處方中大多都會用到,如白朮、白芍、黨參、柴胡、桔梗、防風、遠志、黃芩、半夏、附子等品種。有時這些品種的價格雖然不算太高,但其銷路一直很好,一般不會積壓。慎種稀、奇、貴品種。

    2、注意西洋參、天麻、西紅花、羅漢果、咖啡豆等品種,價格雖然昂貴,但對氣候、土質要求較嚴。古人云:“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為枳。”比如冬蟲夏草只能在海拔3500—5500米的高原山區生長;羅漢果只能在廣西省涼爽多霧的永福縣山區生長;咖啡豆屬於熱帶植物,中國僅雲南、廣西等省的部分地區可以種植,而且生長五年以上才能結子。花高價購進此類種子,辛辛苦苦種植,其結果好壞卻難以預料。

    3、注意掌握髮展週期性種植易成功。中藥材與其他農產品類似,庫存量少價格就高,價格漲高又促使種植面積增加,導致產大於銷,因而價格又會很快下降。根據歷年經驗,每個品種的價格變化約每5年一週期。俗話說“藥沒千日滯,也沒千日快”,若善於分析,掌握其週期性,抓浪頭趕高峰,方能取得很好的收益。

    5、注意科學總結種植規律。許多中藥材是野生野長的,現在需求量大了便引種進行家種。由於其自然規律很難掌握,所以可先在旱嶺地少量寄播或在豆、谷、花生等作物中套種。要注意觀察,待摸準其生長規律、掌握種植技術後再進行大面積擴種。

    6、捕捉資訊,掌握銷售最佳時機。根據自己的種植情況及時與本地各醫院、藥店聯絡或與供種單位聯絡,及早採收交貨。俗話說“貨多招得遠客來”。如果是大面積種植,持久發展下去就能引得客商上門求貨。只要把握準銷售時機,絕對不會造成積壓。

  • 2 # 鄉村車睿涵

    首先種植中藥材要選擇適合當地的中藥材,藥材講究地道,我是甘肅人,我們這裡種植藥材有當歸,黃芪,黨參,野生的有柴胡,乾草,芪矯,知母,等,甘肅的藥材特別多,但是成規模種植的不是很多,藥材種植不但需要技術,還需要掌握市場和銷路,

  • 3 # 洞察三農永珍

    對於農村的發展而言關鍵在於產業,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各個地方都在狠抓產業發展,因為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群眾的致富本領就跟著強起來了。在產業中,中藥材是一個重要的農村產業專案,發展中藥材需要做到因地制宜,那麼怎麼做呢?

    中藥材發展最基礎的因地制宜就是某一地方的水、土、氣候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宜某一種中藥材的生長,這裡生長出來的中藥材品質高,市場認可度高,比如吉林長白山的人參、西藏的蟲草等等。

    中藥材發展的中級因地制宜就是當地對某一種中藥材的發展有長遠期規劃,有扶助鼓勵政策,對品質有把控,注重當地這種中藥材的品牌塑造,有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的參與。

    中藥材的高階因地制宜在我看來,還需要根據當地已經形成的某種中藥材發展規模,對其產業鏈就是延伸,比如某種中藥材作為某種藥品的主要成分,可以考慮在當地引進生產企業,在下游可以將規模向周邊擴張,提供種子和種植技術,爭取該中藥材收益最大化。

    以上就是我對農村中藥材因地制宜的個人看法。

  • 4 # 返鄉的農民

    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中藥材,是一個很好想法,值得考慮。現就這一問題發表一下個人見解。

    首先,我覺得應該瞭解你想種植中藥的生長習性,只有瞭解它的生長習性,才能根據你當地的水質、地質、氣溫、降雨量、光照情況等等環境因素來決定它是否可以存活,是否適合它生長,是否可以達到最高產量。比如砂仁,它只有在南方的背陰溼潤的山溪、山溝裡的林蔭下才能高產,在光照充足的山坡產量不好。

    其次,瞭解它的藥品特性,每一種藥材都有它特定的藥物功效,也需要在特定的地域或生長環境才能有最好的藥效。喜陰者,不能在向陽處種植,喜旱者,不宜在潮溼處種植,如此種種……。否則就會產生“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為枳。”的後果,很多中藥材名稱都會有一個帶地域的字,如廣藿香、廣陳皮、川椒、川杜仲,就是說廣東出產的藿香、陳皮的藥效是最好的;四川出產的花椒和杜仲才是上品。

    再者,要種植用量大,銷路好的中藥材,如砂仁,白朮,茯苓、金銀花,藿香、淮山之類常用藥,可能這些藥材的價格不會很高,但是它們都是常用藥,用量大,收入才會有保證,儘量避免種植那些冷門,技術難度大的中藥材。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可以帶動當地的群眾一起種植,容易出產量,上規模,打造品牌。

    另外,要摸查清楚市場走勢,避免盲目跟風,我們這裡有“好市莫追,爛市莫丟”的說法,就是說,不要被眼前的景象所矇蔽,所有東西都有市場規律,根據資料顯示,中藥材的市場週期一般在三至五年左右,充足的庫存會在三至五年內由於產量減少而被消化,需求的大缺口會在三至五年內由於大量種植而緩和。假如,某一種藥材連續已經三年左右價高暢銷,那麼就不應該開始種植或繼續擴大規模了,“宜將剩通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是要不得的。反之亦然,如果某一種藥材已經連續三年左右賤價滯銷,則可以考慮開始種植了,如果原來大量種植想放棄的,應該繼續保留一定規模,一旦市場復甦,則產量少都會有好收益,甚至賣種苗都可以大賺一筆。只有掌握了市場規律,才能避免別人撿了銀子你才去瞄銀罐子的尷尬。

    還有就是要整合資源,以便減少成本,增加收益。比如立體種植,以短養長,種植生長週期長的藥材,在未生長起來之時可以間種一些短期作物。喬樹類的藥材,如杜仲,肉桂之類的,可以研究是否可以在樹蔭下種植如益智這些林下植物,或者養雞。再有就是目前很流行的農業生態觀光,以花或果入藥的,像菊花、金銀花、益智花之類,如果是大規模種植,鮮花綻放的時候,碩果累累的時候,也是發揮你的優勢的時候。

    總之,農業也如經商一樣,只有做好規劃,做好風險評估,做好成本預算,才會取得成功,取得好收益!

  • 5 # 沃田園軍哥

    導讀:隨著天然野生中藥材資源匱乏,種植、栽培中藥材成為保障中藥市場供應的主要思路,也是保證中藥材安全、帶動農民致富的手段之一。

    然而,很多農戶對當地的氣候、土質等不瞭解,盲目選種中藥材,結果導致中藥材品質不佳,產量低下。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忽略了農業種植講究的“因地制宜”。

    那麼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種植中藥材?

    中藥材對光照、溫度、水分以及土質環境要求極為嚴格,不同品種的中藥材,其對光照、溫度、土壤、水分等的要求各不相同。

    一、品種不同,對光照要求也不同

    光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中藥材品種不同,對光照的強弱、照射時間長短需求也不同。1、喜光中藥材可在向陽的坡地或無遮擋的田地種植,陰蔽地區不能種植,比如芍藥、糖瓜蔞等。2、喜陰中藥材需在廕庇處種植,比如黃連、三七等。

    二、品種不同,對溫度要求也不同

    溫度指植物生長期間的空氣及土壤溫度。中藥材品種不同,對溫度的高低也不同。1、黃連、人參等,適合在常年低溫、夏季涼爽,無高溫的環境下種植。2、桔梗、防風等,適合在溫暖氣候,高溫環境下種植。3、生薑、枳殼等,適合在溫暖而無寒冷氣候環境下種植。4、穿心蓮、肉桂等,適合在高溫環境下種植。

    三、品種不同,對水分要求也不同

    絕大部分中藥材是生長在土壤裡的,比如麻黃、黃蓮、紫花、百合、菊花等,土壤水份多,通氣性差,阻斷根系正常的呼吸,造成生長不良。但也有部分中藥材是水生的,如遇乾旱也會導致生長不良,比如蓮子、芡實、蘆根等。

    四、品種不同,對土壤要求也不同

    影響中藥材生長髮育的土壤因素很多,主要有土壤質地、有機物、營養元素、水分及酸鹼度等。1、通氣、透水性良好的沙質土壤,適合種植甘草、麻黃等耐旱的中藥材。2、結構緻密,保水肥能力強,通氣、透水性差,供給養分慢的土壤,不利於根系生長,適合種植澤瀉、菖蒲等水生中藥材。3、顆粒的粗細適度,黏度適中的土壤適合種植生薑、枳殼等中藥材。土壤是中藥材栽培的基礎,不同的中藥材只有在適宜的土壤裡種植,才能優質、高產。

    總結:針對不同品種的中藥材,其對光照、溫度、土壤、水分等的要求各不相同,瞭解不同中藥材的適應性,合理選種、安排生產。也可以選擇在當地其他農戶已種植多年的中藥材,或者選擇當地野生藥材資源豐富的品種進行種植。
  • 6 # 三七8113

    因地制宜:字面解釋為,根椐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適當的措施。那麼,在農村該如何根椐各地的情況,制定適宜的計劃,來發展種植中藥材呢?現就這個問題,與大家聊聊自已的一點想法,供參考。

    首先明確一點,本答題主要是回答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種植中藥材。不包括大規模中藥材種植,以及年輕人創業種植在內。

    搞過中藥材種植業的人都知道,氣候環境,種植土地,勞動力這三個主要條件是必不可少的。從目前農村的現狀來看,種植土地,氣候環境這兩個條件都具備,但勞動力卻成了問題。大家都知道,現在農村大部分青壯年基本都在外務工,留下種田的很少,一些沒有外包的田地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在栽種。那麼,這些留守在家的中老人能否因地制宜,利用一些閒置荒蕪的土地,力所能及地種植一些中藥材,以增加經濟收入呢?答案是肯定的,現提幾點建議如下。

    正確地選擇種植品種:中藥材種植不同於其它植物,首先要考慮種植品種的市場需求,也就是說,要選擇能賣得出去的品種。其次是所選的種植品種,必須得適應本地的氣候環境。這二點很重要,否則很難有收穫。

    另外,在選擇種植品種時,儘量選擇生長期短,投資成本低,易種植管理的中藥材。最好不要選擇投資成本高,需種植技術的中藥材品種。

    結合當地的生態環境,利用閒置,荒蕪土地,因地制宜,力所能及地種植一些暢銷的中藥材:農村現在閒置,荒蕪的土地很多,如閒置的林下地,荒蕪的山地等,這些土地都是一些中藥材的理想種植地。比如林下地,就非常適合種植黃金,玉竹,蒼朮,連錢草等中藥材。而荒蕪的山地可種植半夏,白朮,蒼朮等。這些林下山地若利用起來,因地制宜地種植一些適應的中藥材品種,經濟收入也是不錯的。

    我有一個親戚,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家裡的幾畝水田包給了種植大戶,一年的收入很少,想去建築工地做小工,年齡大了工地又不收。前年來找我,問我種點什麼藥好,讓我邦邦他。我知道他有一塊山塝地,遮陰度較好,便在九月底,託人買了蒼朮種,邦他種了約三分地。我們這裡的端午節有燒蒼朮除邪的習俗,今年端午前我們這裡的蒼朮很緊銷,一般的蒼朮統貨帶根的都賣100左右。他那點蒼朮還沒到採挖期,就被收購商盯上,胡攪蠻纏地收了鮮貨。當時收購價是30元一斤,除留種外,挖了鮮貨600多斤,賣了一萬玖仟多元。一塊荒蕪的山地,因地制宜地種了點蒼朮,競賺了一萬餘元,雖然錢不多,但對一位老年人來說,應該說不錯了。

    現在農村閒置的土地較多,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若能因地制宜地利用起來,力所能及地種植一些低成本,易管理的中藥材,我認為是不錯的選擇,不知您是否同意我的觀點。

  • 7 # 藥都的生活

    需要適合當地天氣的中藥材種子,加強管理,不能看天吃飯,,要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製造條件。多管理,重在管理。才會發展好種植業。

  • 8 # 小侯農資

    一是要搞清楚本地種植環境,氣候,水土,設施

    二要明白種植中藥品種的種植要求和技術服務

    三選擇的品種後期銷售及利潤問題,儲存壓貨問題

    四品種的市場前景優勢

    五以上4點都捋清楚了剩下就是開幹!記住千萬別被人忽悠!

  • 9 # 鄉村歐陽

    種植藥材一定要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生長的藥材,現在農村有很退耕還林!可以找當地老百姓租一片林地,因為林地適合很多藥材生長,

  • 10 # 農村莫小芳

    要選擇無汙染或少汙染的地方,如生荒地和多年未耕作的撂荒地,避開工業“三廢”,避開公路主幹道。土層宜深厚,排水要良好。因為多數藥材喜歡這樣的土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中領導總是讓創新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