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面試之家
-
2 # 118小何
工作不斷創新,是領導幹部人生態度、價值取向和思想作風的綜合反映,是幹好工作、成就事業的基本前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創新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闡述,倡導提高領導幹部的創新能力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他指出,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的機遇留給善於和勇於創新的人們。
領導幹部工作創新是一個系統,其中,幹部的精神狀態和領導心態是創新的前提,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是創新的核心,學習能力以及實踐意識是創新的根基。
一、精神狀態和領導心態是創新的前提
領導幹部幹工作要繼承,不能亂折騰,但光守成不行,也要創新。一些同志認為創新難,其中最大的障礙是制度、體制,是環境,是他人缺乏理解和支援,總而言之,是外在的東西。這種認識有一定道理,但並非全部正確。誠然,創新需要環境的允許,需要制度和體制的配套,需要團隊共識和群眾的支援,但創新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突破自身的思維慣性和工作慣性,自身保持一種進取心。
慣性是物體固有屬性,本來無所謂好壞。在工作中,一個想法和做法形成後,在實踐執行中會不斷地自我強化,形成思維慣性和工作慣性。思維慣性和工作慣性也未必就是壞事,但是什麼事情都有一個度,思維慣性變成慣性思維,工作慣性變成了按照慣性工作,就會產生問題。例如,上級部門一強調重視某項工作,就趕緊發文開會,有佈置無落實,因為“過去是這麼做的,某某也是這麼辦的”。至於說有什麼新點子好辦法能真正推動工作產生效果,就不關心了。國家提倡培育特色小鎮,一些幹部就簡單理解為財政出巨資投入,但小鎮到底如何才能有特色,究竟怎麼才有持久生命力,就懶得深入思考了。最終結果就是工作始終邁不開步,開不了局。
由此看來,決定幹部工作是否能夠創新的關鍵因素就在於領導幹部自身是否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有無要進行工作創新的主觀願望。人在本質上是社會化的,有著獨特的精神追求。人更多的是在社會化的關係中,在社會化的交往和實踐中實現自身價值,透過自身努力和創造,推動現實世界向好的方向轉化,哪怕只是一點點,也是有價值、有意義的。領導幹部只有把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個人的自我定位想清楚了,才能夠抵禦外在因素改變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甚至反作用,從而從深層次上根本上保證一個人長期保持良好狀態,才能夠去積極創新。
一個人創新難,難在對自我的認知和否定。知人已經不容易,但是知己更難,知道自己的不足就難上加難。從心理學上講,這些都是人之天性,要突破這種思維本身就有難度。領導幹部對從事或分管的工作,最初的思維可能是創新的,成效也是明顯的,但當達到一定階段後,隨著對周圍環境的不斷熟悉和具體事務的駕輕就熟,工作創新的速度就會放緩下來,即使從量上講是擴大的,但質的變化卻可能是越來越小。所以,創新內在地要求領導心態的調整,要求領導幹部善於自我否定。事物的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否定之否定是其基本規律之一。工作中面對某一類問題,以前這種做法是可行的,但是現在已經時過境遷,實踐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就要發生相應調整,否則就要吃實踐的虧。自我否定,並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徹底割裂跟過去之間的聯絡,而是在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中,更加客觀地認識事物發展規律,從而衝破慣性的藩籬,實現思維的飛躍。
領導心態的調整還意味著要經常提醒自己,要有一種敢於清零的勇氣,對以往工作中取得的成績敢於清零,對於工作中曾經出現的失敗也要敢於清零,打破自己的思維慣性和工作慣性。
從領導心態上來看,創新除了要善於自我否定和敢於清零,還要有淡化名利的境界,能夠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種“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態。守成需要毅力,創新需要魄力。創新是做別人沒做過的事,走別人沒走過的路,難免會遭遇一些未知因素,遇到一些困難,也有可能需要一屆兩屆領導班子持續努力才能夠看見成效。這就需要放下對當前利益的考慮,認準了那些有利於經濟發展、有利於社會管理創新、有利於改善民生的事情,甩開膀子、擼起袖子大膽幹。
二、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是創新的核心(弘利遴選)
創新需要有意識地進行如換位思考、逆向思考等思維方法的訓練,還要有意識提升思維能力如辯證思維、戰略思維和大局思維等。如果思維方法沒有掌握,工作創新就很難實現。常見的創新思維方法有發散思維法、收斂思維法、逆向思維法、換位思維法、靈感思維法等。這裡只簡略地談一下換位思考和逆向思考。
換位思考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視角上,變換角色位置思考,替對方、替他人著想。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群眾工作時,曾經指出:“做群眾工作就要注意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黨員幹部只有將心比心,才能換取真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良策。”換位思考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方法,同時換位思考也是創新思維的有效辦法,有不少問題看起來難以有新思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因素不可小瞧。掉個位置、換個角度思考,很可能就豁然開朗了。
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人們習慣於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而逆向思維是“反其道而思之”,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也就是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進行深入探索。比如區域發展一體化的問題,一方面中心區域會對周邊產生輻射,但反過來看,中心區域也會產生對人才、資金的吸納。所以,中心區域外的地方既有可能“大樹底下好乘涼”,同時也可能會有“大樹底下不長草”的危機。那麼,對於中心區域外的地方來說,如何調整自身發展思路,既借勢又造勢,爭取實現雙贏等問題都需要創新思路。
一旦換位思考、逆向思考,就容易發現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辨析,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從求解回到已知條件,才能避免閉門造車、憑空臆造等問題的發生,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新辦法。
三、學習意識和實踐能力是創新的根基
領導幹部在其位,常常面臨很多新問題、新挑戰,這些新問題新挑戰不少是由於領導環境的變化而帶來的。領導環境是領導幹部從事領導工作、管理活動的主客觀因素的總和,當代領導幹部所面對的領導環境相當複雜,變化異常迅速。從大的方面說,全球化趨勢和反全球化浪潮並存對世界包括中國的政治經濟格局產生了衝擊,資訊化和網路化正在改變著人們的思維行為方式和組織結構,傳統的行政方式和思維方法不斷被打破。單純依靠工作中的熱情奉獻和刻苦拼命的工作精神,已難以做好工作。從小的方面說,黨政企等各個領域和行業中,80後、90後年輕人已經進入工作一線,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作為領導幹部怎麼帶隊伍,怎麼幹事業?這些都是領導幹部難以迴避的問題。
面對領導環境中出現的各種新任務新挑戰,領導幹部只有透過不斷學習,才能勝任領導和管理工作。正所謂“雲厚者,雨必猛;弓勁者,箭必遠”。只有不斷積累,不斷學習,遇到問題需要決策時,才能夠科學預判可能出現的困難和挑戰,未雨綢繆地作出相應的戰略部署,突破性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新辦法,創造性地化解新矛盾、應對新挑戰。“終身學習”這句老話,是實踐智慧的總結,也是幹部工作創新的保障。
從活生生的實踐中汲取營養,從群眾當中汲取智慧,是推動工作“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的重要基礎。中國革命、建設以及改革開放時期,無論是制度創新、體制創新,還是方法創新,都離不開對實際情況的透徹把握和真實反映,而重視調查研究是吃透情況的必經之途。毛澤東同志說“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決策權”,都意在高度強調調查研究對於吃透情況,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性。
調查研究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毛澤東同志當年將調查研究分為走馬看花和下馬看花兩種基本形式。走馬看花,就是儘量擴大調研樣本數量與覆蓋範圍,藉以瞭解普遍存在的現象,發現面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從中找出一般性和規律性的東西。下馬看花,就是善於挑重點、抓典型,瞭解特殊問題的形成原因,總結典型做法的可鑑之處,掌握群眾對某項工作的特殊意見,對區域性和個體進行深度發掘。只有兩種調研方式充分結合起來,才能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從而為解決問題找出辦法。今天的領導幹部能夠用到的調查研究方法更多,但究其實質,就是從實踐當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智慧,尋找工作創新的智慧。
總而言之,領導幹部有無工作創新的精神、創新能力的大小不僅影響領導幹部個體,更影響我們執政事業的整體水平,需要高度重視。
-
3 # 職場快線
為什麼領導要求創新?現在的企業競爭壓力大,“變則通通則存存則強”,需要有足夠的創新維持企業的不斷髮展。迫於企業內外環境的壓力,領導急需要在工作中做出成績,要考慮從各個方向突破。領導要創新,員工也需要創新,這是企業適應新環境的基本要求,轉變工作思路,儘快適應。
適應公司發展的需要固步自封的企業終將被淘汰,發展是硬道理。市場環境在不斷的改變,外部規則的變化是企業不得不變得主要原因。企業要不斷的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調整內部各項制度流程:生產製度、業務管理制度、員工激勵制度,內部流程等等。個人發展的需求社會是不斷髮展的,新的生產方式層出不窮。十多年前,單位中五十歲以上的老員工是最痛苦的時候,電腦開始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工作中,而這些老員工因為不習慣用電腦,對這個新興事物抱有強烈的反抗心理,但是工作的需要,不得不硬著頭皮接受。適應社會的變化,適應新的工作方式,才能讓自己繼續進步。員工需要怎樣做?1. 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將自己培養成終身學習型的人,單位組織的培訓,培訓機構的課程,針對自己的特點,經常報名參加。選擇一些對工作有益的,以及能夠提高自己各項能力的書多看看。經常給自己定個計劃,用幾個月、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努力學習一項技能,讓自己成為專家。2. 審視自己的工作,給自己做出選擇看看自己是否適合當前的工作,每個人的特長是不一樣的,如果在一個不能發揮自己能力的崗位工作,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個人能動性,這樣是不會出成績的,找領導調換崗位是儘快要做的事情。3. 積極面對工作,主動最佳化工作內容 對現有工作的重新認識,審視不合理的地方,多與領導溝通,改變工作方式和內容。 -
4 # 司馬加文職場說
創新是個好事情,企業沒有創新,就會落後、被淘汰;員工沒有創新,就會重複昨日的努力,沒有任何進步空間。所以,領導鼓勵創新,證明領導是個有前瞻性的好領導。
那麼,工作中應該如何努力創新,符合領導的要求呢?
1.研究工作的創新點
創新是困難的,因為我們習慣用經驗工作,認為成功的經驗簡單快捷,不用太花費時間和腦力就能如期完成。但是,成功經驗總有過時、不合用的時候,所以領導要鼓勵創新。
怎樣創新啊?認真研究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凡是可以改進的地方,就是創新點了。不要少看工作中的任何一個細節,改進一小步,未來就是創新一大步,所有大創新大變革,都是從最開始很小的一個點創新起來的。
2.產出創新的工作成果
不要總是在口頭上說創新,領導要看你創新的成果。想好了工作中可以創新的點,就要努力在這些創新點上做出成功的效果。
只有產出成果,你的“創新”才是有意義的,領導才會對你的“創新”滿意。
創新的成果,不一定是很大、很輝煌的。只要有一點點的改進,提高工作效率,或者是能為公司節省一點點成本,也算是一個創新的地方。領導看到了,也會十分滿意的。
3.至少讓領導看到你創新的努力過程和想法
創新說起來容易,但實際做起來還是十分困難的。在短時間內出成果,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即使你沒有實實在在的創新成果,那至少也得讓領導看到你為了創新曾經有過的一些想法,或者是做過的一些努力。
多跟領導聊聊,你對於創新的想法和做法。或者是請教領導,如何在工作上做出創新,讓領導給你支支招,也是很不錯的做法。這樣可以讓領導認為你在創新方面還是有努力過的,是有想法的,不是偷懶忽悠領導的。
回覆列表
我也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在工作中領導總是讓我們創新,而我們也會結合著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議。領導讓我們創新的主要原因有這麼幾點:
出於工作的需要,沒有創新就沒有新的亮點,沒有亮點就不能爭取資源和扶持,創新是展現工作亮點的方式方法之一,而且非常有效。集思廣益,把大家的想法集中起來,最後擇優而選之。作為領導,如果想單獨自己創新,壓力是非常大的,因為他自己所處的位置,可能思路比較窄,所以他要發揮各個團隊成員的作用。創新是改進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之一,沒有創新就沒有改進,而且創新是最有效的辦法。作為領導來說,工作環境相對已經固定,只有創新才是最好的突破口。鍛鍊員工的能力,只有員工才是最瞭解工作實際的,才能想到最獨特的做法,逼大家創新,更有利於員工的提升,要好好珍惜機會,珍惜這個平臺,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有不同看法,歡迎大家留意交流,認同請點贊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