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elloNorth
-
2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首先圖-160的落後並不是機型上,而是錢上。任何的武器裝備都不是一次性的,特別是轟炸機,使用週期都很長,透過不斷的升機就能夠有效延長它的使用週期。和蘇聯時圖-95比,哪個落後?和美國的B-52比,哪個落後?所以,圖-160的落後是存在的,但這種落後並不是已經不適合作戰需求,只能退役,而是經過升級完全可以繼續服役下去,只所以不這麼做,是這款飛機生錯了地方,俄羅斯沒錢了。如果圖-160換個主試試,能用很長時間,並且給你搞出一個系列產品。
圖-160是前蘇聯時期的產品,綽號“海盜旗”,這是北約給起的名字,人們更習慣因為其白色的塗裝,稱圖-160白天鵝。圖-160戰略轟炸機1987年服役,可以說是一款效能不俗的新型轟炸機,外形非常漂亮,其典型的作戰模式是高、低空亞音速巡航,或是高、低空超音速突防,這一點是圖-95熊和美國的B-52所不能比的。圖-160能夠高空發射遠端巡航導彈,也可以低空發射短程導彈,具備核、常作戰能力。圖-160和美國的B-1B長的很像,而且都是採用變後掠翼設計。但圖-160比美國的B-1B要大,長度達到了54米還多一點,機翼寬度達到35.6~55.7米。萬米以上高空的速度達2馬赫多,航程根據載彈量從1.6萬公里(9噸)到1.23公里(22.6噸),另外,採用的速度、高度也和航程有關係,圖-160最大載彈量40~45噸。(↓圖-160,B-1B)
目前,圖-160並沒有退役,2018年1月25日俄羅斯還在測試最新型號圖-160M。這裡兔哥說明一下,蘇聯解體的時間是1990年3月開始。而圖-160入役時間是1987年,這也導致了這款飛機的命運多舛。烏克蘭手裡的圖-160被俄羅斯買走一部分,剩下的都拆解了,而俄羅斯也沒有錢了,這樣圖-160轟炸機就處於無法升級的狀態。武器就是這樣,你經常用就會有活力,透過使用就能夠進行升級改造。這是第一點,第二點,作為一款轟炸機要有和它搭配的彈藥才能發揮作用。而俄羅斯因為經濟原因,武器裝備的優先方向都集中在戰略核武器的投入上,特別是核潛艇的建設。當然並不是說俄羅斯不重視這款轟炸機,而是實在是沒有更多的錢。
圖-160轟炸機並不落後,超音速方面是先進的,而且作為一款載彈量最大的戰略轟炸機之一,圖-160在今天體系作戰環境下並不落後。完全可以作為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的載機,在戰場上發揮出更加廣泛的作用,而且,就俄羅斯的導彈工業來說,也不缺乏這樣的實力,彈種的配備並沒有困難,俄羅斯手裡有很多沒有開發出來的遺產,無論是口徑導彈,先鋒,匕首等等都是一流的產品,而俄羅斯也需要有這樣一款武器的存在。制約其升級的是錢的問題,俄羅斯的電子工業本身就落後,這一點從圖-160座艙的儀表板就能直觀的反行出來。
圖-160在俄羅斯的歷次閱兵中也能見到它的身影,這也說明,俄羅斯是重視這款飛機的,透過對這款飛機進行必要的現代化升級,結合先進的導彈等武器,圖-160可以說是一款具有威懾作用的戰略武器。而圖-160沒有過時還提現在能夠超音速突防,進行戰術打擊任務。而採用防區外遠端打擊更是強項,大載彈量將使圖-160成為空中導彈庫,完全可以應對現代的作戰環境。因此,從圖-160的整體效能和戰場作用來看,並不落後。
-
3 # 大志遠思想空間
武器沒有落後之說,只有適合戰場之說,圖160也不例外,中國也需要這樣的飛機,具有強大的威懾力。
圖160北約外號海盜旗,是蘇聯/俄羅斯一型超音速變後掠翼遠端戰略轟炸機,作戰方式以低空亞音速或高空超音速突襲為主,在高空時可發射長程巡航導彈在敵人防空網外進行攻擊。擔任防空壓制任務時,可以發射短距離導彈。此外還可以低空突襲,用核彈頭的炸彈或是發射導彈攻擊重要目標 。1987年5月開始服役,1988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其優雅的外形和俄羅斯空軍的白色塗裝使其被賦予白天鵝的稱號 。
可以說是多用途轟炸機,低空突防是實戰,高空突防是威懾。俄羅斯圖160是很好的戰略轟炸機,一種武器全部搞定。美國以三種武器完成,B1A兩倍音速高空突防不符合戰場形態,於是下馬,B1B1.2~1.5倍音速低空超音速,B2是亞音速隱形突防,B52戰區外發射巡航導彈或者是高空威懾的主力。美國看起來家大業大,其實不如俄羅斯的圖160來的實在,威懾和打擊都能做,而且簡化了後勤程式,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中國正在研製轟20,這是真正的威懾,但不適合和平時期的威懾,和平威懾看起來很威武,讓敵人看得見。這方面中國只有轟6,也就是前蘇聯的圖16獾的仿製版。還有一段時間,人們老是說中國要引進圖22, 其實中國興趣不大,因為只是一款中型轟炸機,中國真正需要的是一款遠端戰略轟炸機。雖然中國即將研製出轟20,但它太先進了,不適合經常威懾使用,而是強大的隱形威懾,是隱形大殺手。
圖160是挺好的飛機,中國沒有戰略轟炸機之前 ,中國曾對俄羅斯表示出購買的興趣,但俄羅斯置之不理。中國轟20研製出來以後,可以再諮詢一下,可能俄羅斯會鬆口,徑直就向中國引進俄羅斯的蘇35一樣,和平時期做巡邏使用最合適。
-
4 # 一葉楓流
蘇聯的圖-160是仿照美國B-1設計的戰略轟炸機。按照蘇聯“凡是和美國一樣的武器都要大一號“的一貫作風,圖-160遠遠大於B-1。就像蘇-27大於F-15一樣。這顯示出蘇聯注重火力數量,忽視火力精度的傳統。而隱藏的原因就是蘇聯的電子技術水平落後於美國。
不僅如此,蘇聯人不注重細節的習慣也可以在圖-160上看出來。飛機表面曲線不如B-1。與之類似的是米格-25、雅克141的外形簡單粗暴。
機載航電就不用說了,和美國差距不能用幾條街衡量了。看看蘇-27和F-15的機頭大小差距。
很多人都拿美國的B-52來說老飛機,殊不知B-52的航電更換了多少代。現在已經實現數字化觸屏。不僅本身安裝了各種電子干擾裝置,還有美國的電子干擾作戰飛機的保駕護航。
美國保留B-52的主要原因是航程遠,載彈量大。其次就是費用低,花錢少,核常兼備。
相比之下,圖-160不論航電、動力、材料都和B-1有差距。B-1設計時就考慮了隱身性。圖-160沒有考慮。圖-160體積如此龐大,不是蘇聯想大,而是不得不大。B-1的發動機F101推力14噸,重1.8噸。圖-160的發動機NK-321推力25噸,重3.4噸。最大起飛重量分別是216噸和275噸。也就是說兩倍的推力,重量才多不到30%。二者的載彈量分別是34噸和45噸,也相差30%。
圖-160首飛時間在1981年,比B-1晚了6年。當時還看不出如何落後。8年後,圖-160剛形成初始作戰能力的第二年,美國的B-2就首飛了。典型的剛服役就落後了。蘇聯空軍缺乏電子戰飛機。不是不重視,確實是沒有能力。而且蘇聯在美國周邊沒有基地,也沒有辦法派出常規電子戰飛機伴隨轟炸機進行遠端轟炸。除非把圖-160改成電子戰飛機。
因此,作為美俄對抗的圖-160是落後的。其威懾力僅僅是空中發射空對地導彈。作用與B-52類似。
如果對美國以外的國家,其作用和飛機本身的價值相等,是一架遠端打擊轟炸機,既可以低空突防,也可以高空轟炸。如果像美國一樣對發展中國家作戰,也可以形成一邊倒的轟炸效果。只不過圖-160數量不多,按照二師兄替大師兄幹髒活的習慣,用圖22M逆火也有同樣的效果。
PS
二師兄慣例——頭等武器、牛刀、第一級武器很少拿出去真打,一般都是出去曬曬太陽,嚇唬一下。平時都是老二出去辦辛苦的差事。晁天王不可輕舉妄動。
所以戰列艦時代巡洋艦總是出去當差,中國海軍最累的是護衛艦。護衛艦不足的時候,總是獵潛艇去幹活。所以西沙海戰是獵潛艇挑大樑,護衛艦圍觀。南沙海戰,053護衛艦出頭,051驅逐艦待著。
-
5 # 飄蕩之魂靈
中國目前還沒有這個級別的大噸位飛機,如果有,作用太大了!
落後只是相對的,可以透過系統升級來彌補缺陷。
-
6 # 紙上的宣仔
圖-160的基本思路是高空高速突防,這個思路已經不能滿足未來戰場了。超音速轟炸機的思路是上個世紀50年代就已經興起的,當時美蘇英甚至瑞典這樣的小國都有參與研製。然而到了80年代末,F-117服役,B-2隱身轟炸機出現後,美國就果斷停止了超音速轟炸機的研究,美國的B-1B“槍騎兵”轟炸機,作為世界上載彈量最大的轟炸機,成為了一個絕響。本來在80年代還屬於新銳轟炸機,可到了海灣戰爭,連參戰的機會都沒有,怕的就是被導彈打下來。雖說美國的擔心似乎有點多餘,但是也正體現了超音速突防轟炸機這種思路的沒落。如果不是這些年聯合戰區外武器(Joint Standoff Weapon, JSOW)和聯合空對地導彈(Joint Air-to-Surface Standoff Missile, JASSM)發展的還算順利的話,B-52和B-1B真的就成空中大奶牛了,逮著就得死。
世界上第一種2馬赫飛行速度的超音速轟炸機B-58,1956年就首飛了
B-1B發射AGM-158 JASSM隱身導彈
所以在這種設計思路被戰場淘汰的情況下,圖-160做的再好也是徒勞的,說它落後,沒有什麼問題。圖-160“白天鵝”其實就是對標美國的B-1“槍騎兵”。然而B-1早在1977年就被評估為穿透能力不如彈道導彈,突防能力不夠,因此B-1專案黃了;後來的B-1B是在此基礎上大大優化了隱身效能才得以服役的(儘管如此,它的地位也遠不如後來的B-2)。所以白天鵝的誕生相當於是為了和一個從出生起就被認為落後的武器對標。它的最大突防速度達到了2.3馬赫,然而美國B-1的繼任者B-1B卻主動從2.2馬赫的突防速度降到了1.6馬赫。可見美華人是真的覺得超音速突防沒什麼卵用了。
圖160 白天鵝戰略轟炸機
圖160是人類迄今為止當之無愧起飛重量最大的轟炸機,達到了275噸,相比之下B-1B只有216噸,B-2只有170噸;然而作為戰略轟炸機使用時,實際作戰效能卻是倒過來的,B2>>B-1B>圖-160。論突防能力,隱身比超音速靠譜的多,別看圖160可以飛2.3馬赫。今天的防空導彈已經可以做到動輒4-6馬赫的速度了,而且雷達最喜歡的就是高空直線飛行的目標(高速時圖-160的機動過載能力幾乎為0),沒有障礙物反射雜波,簡直是一覽無餘。所以穿透性還得看隱身戰鬥機。
雖然載彈量不如圖160和B-1B,但是B-2無疑是最靠譜的戰略轟炸機
雖然設計思路落後了,不過圖160的技術還是很厲害的,比如那個巨大的可變後掠翼,4臺245千牛的渦扇發動機,採用垂直放置的楔形進氣道,可以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對進氣道進行調節,以做到進氣適配,雖然設計靈感是來自於美國的XB-70,但蘇聯能夠獨立做出來,就是蘇聯航空動力學基礎研究過硬的體現;
圖160早期設計方案
圖160的部分設計來自於之前的T-4超音速轟炸機的技術成果,比如垂直楔形進氣道
美國60年代研發的XB-70,本質上圖160還是一架更高階的XB-70
結語
未來的戰爭要求隱形轟炸機必須把隱身擺在第一位,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比如中國在下一代戰略轟炸機上,顯然已經押寶了隱身轟炸機這一路線。如果未來有隱身+超音速突防固然也是很好的選擇,但是技術難度恐怕不小,二者相權衡的話,還是隱身最重要。其實在零幾年時俄羅斯曾經披露過一個PAK-DA計劃,就是下一代隱形轟炸機計劃,然而苦無沒錢和人才嚴重流失,俄羅斯只能選擇先恢復白天鵝生產線解燃眉之急,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本國的航空工業和研究水平都有相當程度的退化,想追趕潮流怕是一時半會做不到了。
疑似PAKDA方案的風洞圖
回覆列表
圖-160是蘇聯時期設計的一款可變後掠翼超音速遠端戰略轟炸機,由大名鼎鼎的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由於機身主要採用白色塗裝,圖160飛起來就像一隻展翅的天鵝,因此俄軍內部戲稱為“白天鵝”,被譽為是俄羅斯空中守衛者。
圖-160轟炸機首飛於1981年,於1987年開始服役。根據現有資料記載,圖-160總共生產了35架左右,目前約16架處於服役中。作為一款已經服役超過30年的轟炸機,目前圖-160依然是俄羅斯空軍空基核威懾能力最重要載體。
但由於當年蘇聯選擇了超音速巡航,而不是隱身,使圖160相比另一款世界知名的遠端戰略轟炸機b-2“幽靈”,戰場生存效能越來越薄弱,隱形化和精確打擊才是新型轟炸機的發展主流,包括美國的B-21和俄羅斯的PAK-DA都是這種型別,而圖-160這種巨大依靠單純高速突防的轟炸機已經落後,圖160已經過時。作為一款研製於上世紀80年代的轟炸機型號,蘇聯在隱形和超音速巡航二者間,選擇了後者,這使得圖160擁有了跟B-2截然不同的前景。隨著戰場環境越加複雜,非隱形戰機在現代戰場中的生存率大打折扣,隱形技術才是當下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不具備雷達隱形能力的圖-160,即使有2.3馬赫的理論速度,但一旦被雷達捕捉和鎖定,勢必也將難逃被擊落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