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各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了什麼難題,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5
回覆列表
  • 1 # 育兒小當家KING

    孩子教育的道路,對父母來講都是“任重而道遠”,“任重”就在於孩子的教育並非易事,它更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道遠”說明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作為家長,最關心或者最令人頭疼的教育問題有哪些?筆者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出發,認為主要包括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建設,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以及孩子情感認知的教育。

    01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建設問題

    孩子價值觀的建設是孩子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孩子"人生第一課"的核心任務。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價值觀的建立。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

    現在有不少的孩子由於不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沉迷於網路,金錢,燈紅酒綠之中,無法自拔,逐漸荒廢了自己的學業或事業,給自己和家庭都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痛。所以,正確價值觀的建立對於一個人的學習和發展是何等的重要。

    要正確引導孩子價值觀的建立,前提是父母要有正確的價值觀,父母的價值觀直接影響孩子價值觀的建立,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多學習,不斷認知事物的本質,做到明辨是非,知美醜,知善惡,知真偽。同時,父母也要經常性地給孩子灌輸做人做事的原則和道理,做一個有遠大理想,有堅定信念,有責任擔當的人。父母要言傳身教,不斷把正確價值觀的思想傳遞給孩子,孩子耳濡目染,最後以行動實踐,並不斷總結和完善,最終父母對孩子正確價值觀建立的引導得以實現。

    02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的問題

    性格就是對人、對事在態度和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個性。我們都強調,一個人應該要有自己的個性,要做一個有個性的人,但這裡的個性應是積極健康向上的,是其他人樂於接受的。

    一個人的性格有先天和後天因素共同決定的。所以,良好性格的塑造要從娃娃抓起。父母要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前提是要了解孩子,這就要求父母要和孩子多交流。父母常常說孩子性格內向,孩子性格暴躁,孩子性格孤僻等等,其實造成孩子性格不好是有原因的,父母要改善孩子的性格,就要找到病根,然後對症下藥。儘量多陪陪孩子,讓孩子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多帶孩子與外面的世界接觸,多一些鼓勵,幫助孩子建立克服自我的信心。

    03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的問題

    一個人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將受益一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的培養,同樣也要從娃娃抓起。父母要注重孩子一日生活和學習制度的養成,包括孩子按時起床和睡覺的習慣,孩子規律合理的飲食習慣,孩子健康科學的學習習慣,當然也包括孩子平時的言語和行為舉止,比如孩子的坐姿,走姿、用眼和運動習慣等等。

    在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時,父母特別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做到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底線思維,要堅持原則,讓孩子明白無規矩不成方圓,人就是要守規矩,講原則,以後出入社會更是如此,要自覺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斷強化孩子懂規矩、講原則的意識和永遠保持一顆對規矩和原則的敬畏之心。

    04孩子情感認知的教育的問題

    孩子也是有情感的,但不像成人那樣複雜和豐富。孩子天真無邪,對於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父母對孩子情感認知教育也是提升孩子情商的一種途徑。父母對孩子情感認知教育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建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弘揚尊老愛幼的家風、家教,還有最常說的"孩子的父親愛孩子的母親是對孩子最好的情感教育",方式方法很多,但歸根結底是要引導孩子做一個真善美的人,做一個懂得愛別人和關心別人的人。

    在孩子的教育道路上,有這些問題不可怕,關鍵是父母要正確面對,提高認識,轉變思想。從問題出發,提升教育孩子的的科學水平,讓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措施能擲地有聲,效果明顯。

  • 2 # 德誠科教

    感謝受邀,我來回答下您的問題。

    首先,得看您的孩子是多大呢?孩子年齡不同,父母頭疼的問題也不一樣,下面我來分類談一談。

    一、幼兒孩子(0-6歲)

    (一)營養保健篇。父母最頭疼的是,比如孩子吃飯要人喂,挑食、不願意刷牙、洗澡、不願意起床這類。

    (二)習慣養成篇。父母頭疼孩子總是喜歡看動畫片、完電子遊戲、飯前飯後不洗手這類。

    (三)安全教育篇。父母頭疼是孩子喜歡玩水、總是受傷、還容易等。

    (四)人際交往篇。孩子認生,經常講髒話,被人欺負等。

    (五)情緒管理。孩子容易哭,孩子是小霸王,悶悶不樂等。

    (六)智慧開發。孩子說話晚、孩子學是什麼都記不住,容易注意力分散。

    二、小學孩子(7-12歲)

    (一)身體健康篇。孩子不吃早餐、自尊心太強等

    (二)生命教育篇。私自游泳,發脾氣大小動物,愛和同學吵架等

    (三)獨立自主篇。喜歡拖拉、任性、不聽話等

    (四)勤儉節約。不愛做家務、總是要零花錢、喜歡攀比。

    (五)為人處世篇。孩子不喜歡幫助別人,不遵守公共秩序,自我中心等

    (六)快樂學習篇。學習不專心,不敢問老師,不喜歡任課老師等

    三、中學孩子(12-18歲)

    (一)性別教育篇。青春期來了,有戀愛跡象,喜歡老師等

    (二)道德修養。孩子花錢沒有截止,接觸毒品,自殺傾向等

    (三)自我意識篇。孩子經常煩惱,不敢面對挫折,責任感弱。

    (四)學會學習篇。缺乏學習興趣,沒計劃,考試焦慮

    (五)親子關係篇。不願意住宿,不願意和父母交流,頂撞父母。

    (六)理想規劃篇。缺乏人生奮鬥目標,職業理想模糊。

  • 3 # 池慶聖

    孩子能否健康成長,人格能否完善發展。逃課厭學,考試壓力,親子衝突,離家出走,網路成癮,就業困惑,社交障礙,等教育問題

  • 4 # 作文島

    1、為什麼控制孩子玩手機這麼難?2、為什麼孩子有什麼心裡話不願意和我們做父母的交流?3、為什麼孩子總說我們嘮叨?4、孩子回家不愛寫作業,總是邊寫邊玩,每天拖拖拉拉寫到睡覺前,我該怎麼辦…我想這幾個疑問應該是充斥在大多數家長心中的疑團和困惑。

  • 5 # 文藝喬喬

    不能成大才,不危害社會也是我教育有方啦。

    我經常對自己的兒子說,一個博採多學的人品行不端只能危害社會,而一個平凡的人多做善事卻可以倍受社會尊重就是這個道理。

    能力的培養方面,最重要的應該是學習的能力,社會不斷的發展和進步日益月新,人在不斷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理念,只有活到老學到老……什麼事情都是要從小來培養的,只抓學習不去動手,將來只會是一個書呆子。希望你的孩子從就養成動腦動手的好習慣,將來成為複合型的人才。

    人的智商分很多種,多元智慧理論告訴我們,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的成長只要不分亂七八糟的叉,就是好苗子!哪一個智慧突出,以後就是哪方面的專家!但是為人,一定要有高尚的人品,自強,自立,無論身居何處,都要知道自己去誰?!知道自己人生到底怎麼走才能不一般些!

  • 6 # 小小周老師正義之聲

    1:做數學題的粗心問題。

    2:字跡潦草、不工整。

    3:寫作業拖拉,隨意,不仔細審題。

    4:週末家庭作業拖到週日下午,晚上才寫。

    5:沉溺打遊戲,玩手機,看電視。

    6:消極對待家長佈置的作業,瞎寫應付。

    7:學習生活不積極,不樂觀。

    8:頂撞父母,耍性子。

    9:不懂得感恩,不懂禮貌。

    10:不主動提問,思考,被動式無效式學習。

  • 7 # 少年心靈寫作

    一、幼兒孩子(0-6歲)

    (一)營養保健篇。父母最頭疼的是,比如孩子吃飯要人喂,挑食、不願意刷牙、洗澡、不願意起床這類。

    (二)習慣養成篇。父母頭疼孩子總是喜歡看動畫片、完電子遊戲、飯前飯後不洗手這類。

    (三)安全教育篇。父母頭疼是孩子喜歡玩水、總是受傷、還容易等。

    (四)人際交往篇。孩子認生,經常講髒話,被人欺負等。

    (五)情緒管理。孩子容易哭,孩子是小霸王,悶悶不樂等。

    (六)智慧開發。孩子說話晚、孩子學是什麼都記不住,容易注意力分散。

    二、小學孩子(7-12歲)

    (一)身體健康篇。孩子不吃早餐、自尊心太強等

    (二)生命教育篇。私自游泳,發脾氣大小動物,愛和同學吵架等

    (三)獨立自主篇。喜歡拖拉、任性、不聽話等

    (四)勤儉節約。不愛做家務、總是要零花錢、喜歡攀比。

    (五)為人處世篇。孩子不喜歡幫助別人,不遵守公共秩序,自我中心等。

    我經常對自己的兒子說,一個博採多學的人品行不端只能危害社會,而一個平凡的人多做善事卻可以倍受社會尊重就是這個道理。

    能力的培養方面,最重要的應該是學習的能力,社會不斷的發展和進步日益月新,人在不斷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理念,只有活到老學到老……什麼事情都是要從小來培養的,只抓學習不去動手,將來只會是一個書呆子。希望你的孩子從就養成動腦動手的好習慣,將來成為複合型的人才。

    人的智商分很多種,多元智慧理論告訴我們,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的成長只要不分亂七八糟的叉,就是好苗子!哪一個智慧突出,以後就是哪方面的專家!但是為人,一定要有高尚的人品,自強,自立,無論身居何處,都要知道自己去誰?!知道自己人生到底怎麼走才能不一般些!

  • 8 # Jennifer1128700

    作為家長,最關心或者最令人頭疼的教育問題有哪些?筆者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出發,認為主要包括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建設,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以及孩子情感認知的教育。

    01

    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建設問題

    孩子價值觀的建設是孩子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孩子"人生第一課"的核心任務。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價值觀的建立。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

    現在有不少的孩子由於不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沉迷於網路,金錢,燈紅酒綠之中,無法自拔,逐漸荒廢了自己的學業或事業,給自己和家庭都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痛。所以,正確價值觀的建立對於一個人的學習和發展是何等的重要。

    要正確引導孩子價值觀的建立,前提是父母要有正確的價值觀,父母的價值觀直接影響孩子價值觀的建立,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多學習,不斷認知事物的本質,做到明辨是非,知美醜,知善惡,知真偽。同時,父母也要經常性地給孩子灌輸做人做事的原則和道理,做一個有遠大理想,有堅定信念,有責任擔當的人。父母要言傳身教,不斷把正確價值觀的思想傳遞給孩子,孩子耳濡目染,最後以行動實踐,並不斷總結和完善,最終父母對孩子正確價值觀建立的引導得以實現。

    02

    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的問題

    性格就是對人、對事在態度和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個性。我們都強調,一個人應該要有自己的個性,要做一個有個性的人,但這裡的個性應是積極健康向上的,是其他人樂於接受的。

    一個人的性格有先天和後天因素共同決定的。所以,良好性格的塑造要從娃娃抓起。父母要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前提是要了解孩子,這就要求父母要和孩子多交流。父母常常說孩子性格內向,孩子性格暴躁,孩子性格孤僻等等,其實造成孩子性格不好是有原因的,父母要改善孩子的性格,就要找到病根,然後對症下藥。儘量多陪陪孩子,讓孩子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多帶孩子與外面的世界接觸,多一些鼓勵,幫助孩子建立克服自我的信心。

    03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的問題

    一個人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將受益一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的培養,同樣也要從娃娃抓起。父母要注重孩子一日生活和學習制度的養成,包括孩子按時起床和睡覺的習慣,孩子規律合理的飲食習慣,孩子健康科學的學習習慣,當然也包括孩子平時的言語和行為舉止,比如孩子的坐姿,走姿、用眼和運動習慣等等。

    在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時,父母特別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做到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底線思維,要堅持原則,讓孩子明白無規矩不成方圓,人就是要守規矩,講原則,以後出入社會更是如此,要自覺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斷強化孩子懂規矩、講原則的意識和永遠保持一顆對規矩和原則的敬畏之心。

    04

    孩子情感認知的教育的問題

    孩子也是有情感的,但不像成人那樣複雜和豐富。孩子天真無邪,對於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父母對孩子情感認知教育也是提升孩子情商的一種途徑。父母對孩子情感認知教育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建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弘揚尊老愛幼的家風、家教,還有最常說的"孩子的父親愛孩子的母親是對孩子最好的情感教育",方式方法很多,但歸根結底是要引導孩子做一個真善美的人,做一個懂得愛別人和關心別人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陸地上恐龍那麼大,而海里的反不及藍鯨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