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醉蝶YI

    自古以來,權利、金錢都是讓人趨之若鶩的。有了權利就會有很多東西。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名利二字就像是刻在骨子裡,一生勞碌也不過是為這兩個字。

    武則天稱帝,首先是因為她有野心,她也有能力,其次更是他的兒子們不爭氣,扛不起江山。

    世人皆追名奪利,為了一點兒蠅頭小利都可以翻臉不認人。更何況是這天下最神聖的位置。操天下人生殺大權,唯我獨尊,何其威風。

    正是有了武則天的榜樣,慈禧才想要做中國第二個女皇帝。只要有了權,就可以滿足她的慾望,“為所欲為”。

  • 2 # 消防卷盤生產

    在中國歷史上,慈禧太后無疑是最具爭議的政治人物,從1860年咸豐皇帝去世到1908年慈禧去世,慈禧從26歲開始掌控搖搖欲墜的清王朝長達48年,她的功績和過失都是非常複雜的,一本英華人巴斯克1910年出版的書《慈禧外傳》(後來的史料證明,此人是英國在華間諜,其寫作目的和內容值得懷疑),這本書虛構的不少情節非常精彩,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於帝王家八卦的好奇心,也讓慈禧的形象在過去的百年間被嚴重歪曲,將其稱為一個只懂享受、不懂朝政、只知打擊對手的人。讓很多華人最記恨慈禧的是,他們認為:慈禧廢除了光緒的《維新變法》,也衝動之下向八國宣戰,引發了最為嚴重的國家危局,她被認為是極端保守勢力的代表,是她讓中國錯失了維新變法救亡圖存的希望,從此就得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時局艱難

    歷史有時是矛盾的,而矛盾的背後必然就是有隱情的。晚清名臣輩出,這既有時勢造英雄的原因,但更與執政者的胸懷與能力密不可分。在慈禧時期,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叛亂,平定西北和西南迴民動亂。在慈禧的大力支援下,左宗棠花了數年和數千萬量白銀收復了新疆,雖然在沙俄的強力干擾下,失去了半個伊犁河谷,但也總算保留下了天山南北的大通道。大膽啟用漢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四大名臣無不在慈禧的提拔下得到重用,更不用提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北洋海軍的丁汝昌,天津小站練兵的袁世凱等眾多的文臣武將。在中國盛唐之後的上千年之中,此種人才輩出都是非常罕見的。在政治成就上,她廢除科舉、禁止女性裹腳、滿漢通婚等一系列重大變革措施,深遠地影響著中國歷史。

    如果說慈禧真的是昏聵無能之輩,只是個將海軍錢挪用建頤和園,愛好玩弄政治權術的政客,可能會有如此密集的名臣武將湧現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發生此種現象,只能說明一點,執政者是個心胸開闊、極具遠見和政治智慧的傑出政治家,歷史的誤判是來源於後世的誤讀以及別有用心人的歪曲與抹黑。

    (1) 戊戌政變

    光緒皇帝無疑是個具有開拓思想的君王,但更是一個過於年輕和缺少磨鍊的君王,他的政治智慧不足,讓他的政治措施有著恢弘的前景卻缺乏足夠的準備。他手下的康有為等人,雖然具有一腔報國熱枕,但是缺乏真正的執政能力與深遠的政治思考。這也就註定了,由光緒皇帝主導,康有為等維新派開展的運動必然失敗。

    維新運動失敗告終

    政治上的維新與改革,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必然需要漸進的過程,政策的實施需要下放到地方落實,官員和老百姓都需要時間接受思想啟蒙運動,每一項改革的背後都具有巨大的改革成本和改革風險,都必將有既得利益群體受損,必須慎重推進。維新變法的措施,毫無疑問是康有為等人借鑑了日本、俄羅斯、美國等很多國家的經驗,然後混合在了一起,而並非有條件分階段的實施。短時間內大面積鋪開深層次改革,國家的財力物力人力都將不能支撐,社會長期積累的各類矛盾必將迅速而集中的爆發,從而越改越亂,明朝的崇禎皇帝便是此例。對比看,在隋唐時期,關隴世家把握著國家政權,唐太宗一度想罷免世家子弟,啟用寒門子弟,但是考慮到科舉制的推行需要時日,社會人才的更迭也需要時間,直到唐高宗時代,以長孫無忌的倒臺才標誌著關隴士族的輝煌結束,開啟了盛唐風采。

    一開始,慈禧太后是非常支援改革的,一度壓制了各種反對聲音。她明白國家必須要改革才能生存與圖強,她也一度淡出舞臺到頤和園養生,不束縛皇帝大展宏圖,她是非常渴望將這副權利的重擔交給光緒這位接班人的,她心中是裝著這個天下的,她是個真正的改革派,從她對於電影、時裝的喜愛,從她1900年開啟的“庚子新政”便可以知道,她將光緒未完成的事業極大的向前推進,甚至做的更加徹底。

    cosplay扮演菩薩的慈禧

    “戊戌政變”具有歷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據史料披露,在政變的前一天,光緒皇帝接見了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當時,其以自由旅遊的名義在中國走訪,然而,作為日本名相,他的目的路人皆知),康有為等人極力支援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的建議,讓眾多西方列強的官員到清朝任要職,以伊藤博文為首給予外國官員極大的權利,團結日本、美國、英國等列強。毫無疑問,這是場外交陰謀,一旦實施,中國將步印度的後塵,成為西洋和東洋的殖民地或者被保護國了。光緒皇帝和康有為等年輕的維新派並沒有懂得其中的厲害,險些將國家帶入深淵,加上光緒皇帝秘密聯絡袁世凱等大臣企圖廢黜太后,慈禧不得已才發動了政變,避免日本等國奸計得逞。慈禧太后對光緒是充滿了姨媽對外甥的疼愛,哪怕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之時,慈禧也不忘帶著光緒走。在1908年,慈禧油盡燈枯之時,她明白光緒的心思,她怕衝動的皇帝將國家帶向不歸路,不得不下令毒殺了光緒皇帝。

    “維新變法”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一次偉大革命,從傳統的“東方中心論”轉向了“向西方全面學習”,是為了應對華夏三千年未有之危局所做出的深遠改革,然而,改革者政治上的不成熟,加上時代的太多無奈,這次改革不得不以失敗告終,直到1900年的“庚子新政”才在一批擁有真正政治家手中實現變革。

    (2) 重金修建頤和園

    圓明園歷經康雍乾三代興建,在1860年毀於英法聯軍手中,清王朝的皇家園林便差不多隻剩下頤和園了,從皇家顏面上看,也是需要重修的,只是在那個多事之秋和存亡之際,這種大興土木工程必然是受到非議的。作為執政多年的慈禧,她能不知道嗎,這背後究竟有多少政治考慮,作為後人,我們是無法窺其全貌的。

    從後來的史料看,當時公佈的修建頤和園的公告中,說明了修建頤和園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解決當時的就業問題,當時因為戰亂,大量流民失業,也構成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修頤和園毫無疑問是那個時候的羅斯福新政。當然,作為政治家的慈禧和李鴻章等人,每一項重大舉措背後都是長遠複雜的政治考量。慈禧太后以修建頤和園名義將權利交給光緒皇帝,表明自己希望安度晚年,讓其放心。作為一個權力慾望極強的人,慈禧也是希望以此方式將財權控制在手,避免光緒皇帝亂花錢,甚至冒失發動戰爭。李鴻章也是支援修建頤和園的,既是為了贏得慈禧太后的支援,也是當時的時局所迫,他希望以為太后祝壽為由,將財政資金轉向修建頤和園,而不是武器購買,他明白和日本的一戰是很可能戰敗的,他得盡力避免這一切的發生,而清流派們往往自認為廉潔正義,對於各種看不慣的事情就極力批評,對於李鴻章也扣上怯戰的帽子,對於修建頤和園和挪用海軍費用一事也是越傳越偏離方向。北洋海軍已經成為歷史記憶,但是頤和園依舊在靜靜地述說時代的滄海桑田。

    (3) 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入侵事件

    義和團運動的發展與壯大,是有著時代的大背景的,在乾隆年間,華人口已經達到數億了,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加上當時西方各類宗教、文化、商品和鴉片入侵,中國社會的矛盾盤根錯節,不是簡單的幾條命令就能解決的,唯有大手術甚至革命才能浴火重生。社會矛盾叢生,舊有的小農經濟大面積凋敝,買辦階級興起,中國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更加嚴重,義和團產生具有必然性,山東河北不僅是人口大省,也是列強幹涉最為嚴重的區域。

    在甲午戰爭之後,帝后矛盾便凸顯,形成了明顯的帝派和後派,維新派和改革派更多是為了區別站隊。戊戌政變後,維新派被打壓排擠,藉助外力變成了他們的選擇,義和團毫無疑問成為了一枚棋子,讓義和團和儘可能的西方列強捲入,將北京的水攪渾。部分反對勢力企圖利用民族和宗教矛盾挑起紛爭,讓慈禧太后難堪甚至失權,從而引發了嚴重的外交危機。如上文所說,西方列強和日本一直嘗試以外交陰謀殖民中國,但以失敗告終,武力入侵變成了必然的趨勢。義和團運動給了他們以絕佳的介面,藉著宗教和人權名義,他們這個時候是不可能因為幾句清政府的退步而妥協罷兵的。也許,在當時的清廷,慈禧李鴻章等人也努力嘗試過外交妥協退讓,但是八個主要的列強已經結為臨時政治同盟,他們不做退讓,可能要求了各種賣國條約。同時,西方列強和國內反對派又放出各類假訊息,逼迫慈禧退位,不得已條件下,慈禧才宣戰,戰可能還有一線希望,不戰就必然要出賣極大主權。作為一個宦海沉浮幾十年的人,如此衝動是很難想象的,可能更多的是表態,同仇敵愾抵禦外辱。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

    (4) 慈禧與武則天差的是一個國運

    慈禧與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兩位真正掌控國家權力多年的女人,卻有著截然不一樣的命運與評價,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武則天處於中國國立急速上升時期,外憂內患都少得多,而慈禧面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是歷史結構性矛盾,不是她個人所能改變的。

    在政治智慧上,慈禧能夠將一個搖搖欲墜的國家支撐48年,還能完成一次偉大的“洋務運動”和“清朝中興”,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武則天更多延續和發展了唐太宗和唐高宗的政策,讓國家更加富強。普通人對於政治家的評價往往是基於當時的國情,晚清的風雲變幻和被壓迫歷史讓很多人將一腔怒火發洩到慈禧身上,更有不少反清人士的杜撰和推波助瀾,慈禧的形象便被黑化了。當慈禧去世時,北京很多老百姓是夾道送別的,這從側面也反映了慈禧被世人所尊敬。

    在為人上,武則天為了權利將親生兒子一個個廢掉甚至殺掉,而慈禧對於兒子外甥弟弟都是非常愛護的,“老佛爺”這個稱呼並不是專門恭維的,在這點上慈禧真有點兒《紅樓夢》中賈母的身影,充滿政治智慧,明白國運家運艱難,也無人可以述說,不得不苦苦支撐,至少不能在自己眼中倒下。某種意義上,慈禧是個可憐的女人,26歲丈夫去世,兒子又不爭氣得病早亡,不得不承擔起歷史的責任,而且一擔就是半個世紀,這恐怕也是她自己想不到的。出生北京普通滿族官宦人家的她,不得不在一次次政治風雲中作出艱難的選擇,不得不在東方與西方做一次次妥協。

  • 3 # 設計師大瑞

    明代思想家李贄,把武則天列為明君。的確在歷史上武則天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同時也是第一位女皇帝,而且還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曾經唐太宗曾誇獎過武則天的志氣,唐太宗有一匹馬,叫做獅子驄,沒裝任性,沒有人能馴服它,而武則天則對唐太宗說:“給我三樣東西,我便能制服它,鐵鞭,鐵棍,匕首我用鐵鞭抽他,如果他不服,用鐵棍敲打他的腦袋又不服,用匕首割斷他的喉嚨,年少的武則天則有如此的志氣又怎會不成大事呢?

    然而對於武則天的評價,還有另一說法,特別是司馬光所編的《資治通鑑》,對武則天則持反對態度,認為武則天陰險毒辣攻於心計,這些也許是源於武則天的第一個女兒安定公主的死因的緣故,王皇后來看過她的女兒之後,她便親手掐死了她的女兒,借而嫁禍給王皇后,因為當時李治深信武則天,便將王皇后打入冷宮。在政治上的武則天比較清明,他提倡科學能夠破格任用人才,他能接受不同人的意見,就像晚年的武則天多情,曾有過多個男寵,生活奢侈腐化,然後經過狄仁傑的勸說,他們開始認真的處理朝政,從這一方面看出她與昏君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然而不得不說武則天,在晚年生活方面還是有很大的過錯的,因為武則天信奉佛教,便大興寺院,導致百姓生活加重勞民傷財。對於武則天陰狠毒辣這一面的確有體現,在打擊政敵的過程中,也不免亂殺無辜,武則天主要針對的物件是反對她的的貴族元老,殺害皇后,王氏,蕭氏,長孫無忌和宰相褚遂良,武則天他濫用酷刑是朝廷內外充滿恐怖氣氛,他多次奪位,用人也反覆無常,常常使忠臣落地不得善終。

    對我來說,我比較崇拜武則天,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期間,無論是在文化上,還是經濟,政治,軍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唐朝也有許多的影響。武則天雖然政今嚴明,刑法嚴峻,但也聽取別人不同的意見,就像諸葛亮給劉禪的那封《出師表》裡所說的“廣開言路,善納進鑑”吧,因此,這對於直言進諫的大臣也是一大好處。對於改革弊政,促進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科舉制,永遠大家都熟悉的一個制度,在中國的影響也很大,科舉制,是在隋朝時被隋煬帝所建立的,但是在武則天的時候擴大仕途,開創殿試擴大制舉,縮短制舉時間,擴大錄取人數,這一制度的實現,無論是對現任管吏,還是平民百姓,都可以毛遂自薦以求進用。

    武則天同時也十分注重農業,她也認為“粟生於農,故先王貴之。……田墾則粟多則人富!”同時武則天也是十分注重新修水利,在武則天執政的半個世紀中經濟發展的也是十分迅速武則天透過不同的改革措施,使得大唐提升,邊疆穩定,武則天重視農業繁榮富足,人民安居樂業,生活穩定,因此從以上種種足以說明,武則天為唐朝的繁榮昌盛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而且在武則天的統治下,經濟繁榮,天下昌盛,為人們做出了無比巨大的貢獻使得她治政15年左右的時間都受到擁護,治政嚴格不揉沙子,留下聖名

    最後個人意見,不喜勿噴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倍介入伊朗石油禁令是給伊朗臺階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