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幾天醒了就要找姥姥,看不到就哭,我媽出去送個人也哭,就是聽到出去就哭,快氣死我了,怎麼辦?
7
回覆列表
  • 1 # 三城一郭

    寶寶1歲半到2歲多的階段,就是喜歡哭,動不動就哭,什麼事都要透過哭來表達。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由於孩子各方面認知提高了,但是語言跟不上無法表達,所以只能透過哭來表達需求。

    寶寶很委屈,但寶寶不說,寶寶就會哭。

    寶寶哭的原因:

    要引起父母的注意

    寶寶的注意力短暫而集中,他想要的東西或者他想要做的事情,他會努力集中注意力去做,這時候他不會表達,也是透過哭來爭得大人的迴應。

    比如:在飯桌上他想吃那個東西的時候夠不著,也會哭。她要一個玩具的時候拿不到也會哭,這時候的苦也許只會哭一聲,讓父母看到他的需求,父母有積極的迴應便不再哭了。

    如果他出去玩兒,不會表達,那麼媽媽還在玩手機的話,他會很長時間的哭來磨蹭媽媽滿足他的需求。

    採取原則:父母要有必備的技能就是要正確的關注孩子。放下手裡的一切事物和他心平氣和的溝通,而不是看寶寶大哭大腦就開始慌亂不耐煩發脾氣。有時候你在和寶寶說話,但在忙別的事情,寶寶會覺得沒有吸引到你的注意力,他內心依然沒有得到滿足,所以一定要放下手中的事來和寶寶正面表達。蹲在寶寶面前贏得他百分百的注意力,和寶寶溝通,讓他感受到你足夠重視他,並且給他講一些原則。如果寶寶感覺到了父母對他的重視,那麼其實他也會聽父母的話,願意配合父母。這是一個長久的習慣。平時生活中沒有原則,溺愛太多的孩子,更容易哭。

    尤其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帶的寶寶,特別的溺愛孩子,在生活當中一味地滿足孩子的需求,錯了還要依著孩子,沒有給孩子建立起原則,所以孩子只要有一丁點兒的不順心,她就會大哭大鬧。

    而且溺愛多的孩子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為焦點,一旦別人有什麼事離去,他就會受不了,而大哭大鬧。

    自己的東西也從來不讓其他人動。別人的東西他就會直接搶過來,如果不成就會使勁的哭。

    父母必備技能就是要延遲滿足。如果因為以上的原因寶寶而哭鬧的話,那麼父母一定要冷靜,等待、延遲滿足。千萬不要認為旁邊有人不好意思或者想快速解決問題,而一味的滿足孩子,那樣就成了孩子要挾父母的致勝法寶。其實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有原則。受父母的影響如果寶寶生活在一個發脾氣的家庭環境當中,那麼寶寶就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一有不如意的事情就會發脾氣。這一點,很常見,也太關鍵,所以父母一定要改變自己。

    如果父母雙方管教不一致的話,一個管教一個溺愛袒護,那麼寶寶就會在其中鑽空子,所以他就會傾向溺愛他的一方,而且在大人面前毫無顧忌,動不動哭鬧就會成為家常便飯。

    父母必備技能就是要控制情緒。孩子就是上天給予雕刻父母的一把小刀。父母之前的不完美、瑕疵,在生了孩子以後就會讓你痛心的去改變。如果父母有什麼難處,壓力、焦慮、緊張、憤怒等,有一些情緒表達儘量要避開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而且也要疏通自己不要透過發脾氣來解決事情,來發洩情緒。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一定要合一,採取一致的態度與寶寶溝通,當然前提是這個原則一定要正確,誰也不是完美的,都是在逐漸摸索完善。寶寶逃避責任而哭泣父母平時給寶寶講的一些原則,有時候不一定是在口頭上執行,一定要在行為上堅持到底。

    光跟寶寶說,寶寶有的時候是不會聽的,他還還會因逃避責任而哭泣,這樣來轉移父母的注意力,避免受到責罰。

    父母必備技能就是態度堅決而冷靜。其實孩子是沒有是非觀的,即便你在之前一直跟孩子講述,但是孩子還是很難建立起是非觀。因為孩的探索心理驅使,所以犯錯是難免的,所以父母要理解孩子,在這個時候不要一味的強化錯誤,而是要引導孩子做正確的事。寶寶收到傷害或者感到恐懼的時候會哭泣如果父母沒有注意到孩子的心裡感受,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其實是很對孩子有極大傷害的,因為大人習以為常的事情在寶寶面前如果是第一次接觸的話,他就會因害怕而哭泣。父母必備技能就是要細心觀察孩子。細心的父母總會看到孩子最美好的一面,童趣、純真、以及一些極細微的想法,比如恐懼、害怕,害羞等等。所以父母一定要細心觀察孩子,發現孩子與眾不同的地方,以及它的優點、缺點,弱項等,要特別的關注孩子,不要忽視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受傷多了,便不再會透過哭泣來向父母表達,就會憋在心裡長久下去會形成孩子性格扭曲。

    父母正確地看待寶寶每一個階段成長的特性,就不會覺得孩子不懂事,或者故意跟大人對著幹,而是要考慮客觀因素來理解孩子,以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

    孩子始終是孩子,需要父母的細心陪伴和引導,父母潛意識裡不要以大人的方式來要求孩子。

    或許你會想:“這是個什麼事兒呀,動不動就哭?”

    “至於嗎?你不會說嗎?這也要哭。”

    “你煩不煩呀?總是哭。”等等

    父母一定要接納孩子,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階段,孩子就是孩子,不要按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父母要在這個階段正確的引導孩子過度,如果父母沒有正確的引導,這種性格習慣會遺傳到以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2 # 雙寶老媽

    我是雙寶老媽,我家小寶現在一歲半也有這種情況。不過他是比較粘我看到我走就會哭。

    具體分析了一下孩子為什麼會比較粘我,這是因為我帶他的時間比較多,像你家這種情況應該是老人帶孩子的時間更多。

    這個階段的孩子不知道用語言表達,所以他只能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情感,他看到自己親近的人離開,卻沒有帶著自己肯定會焦慮,想要和他一起去,所以哭鬧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

    其實你只要換位思考一下,就不會覺得孩子在無理取鬧,就不會無法容忍孩子的哭鬧行為了。看到這張圖片,就會感覺莫名的心酸,我家大寶現在六歲,馬上就要上一年級,因為照顧小寶的原因,現在對大寶有一些疏忽,早上起床大寶已經上學。下午放學還有作業,真正與孩子呆在一起的高效陪伴時間不足半小時。所以說在孩子小的時候,請珍惜每一刻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高效陪伴,不錯過孩子成長的每一刻,過了這幾年你想要多陪伴孩子都是不可能的了。

    再有就是要想辦法改變這樣的情況,緩解孩子的焦慮

    建議你有時間多陪伴孩子,並不是你坐在旁邊玩著手機,孩子在你面前玩著玩具這樣的陪伴。

    而是要放下手機,全心全意的去與孩子玩耍,與孩子溝通。最好是你單獨帶孩子出去玩。

    其實孩子的天性都是更親近自己的母親而不是家裡的老人,家裡的老人帶一個月才會有如此親近的反應,而你只需三天就可以把孩子拉回你的身邊,下次就換你出門的時候她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了。

  • 3 # 春暖花開燕飛舞

    每個寶寶都有這麼一個階段,有的粘媽媽,有的粘奶奶或姥姥,不要生氣,以後寶寶成長的路上會有很多不聽話,你生再大的氣寶寶也不完全懂。多講道理多誇獎,比如和他喜歡的玩具或小朋友比,就說看看誰乘,媽媽或姥姥更喜歡誰,找個參照物。

    就說在他不哭鬧時讓姥姥給他說,越哭鬧姥姥越不來,而且也不喜歡他,只有他聽話不哭鬧,姥姥才能來的更快。平時小哭鬧也別很理他,你越理他他越鬧,過一段時間,等再大大就好了。

  • 4 # 萱萱柔柔的媽媽

    現在很多小孩子都會有時候哭鬧不止,一不順心大哭大鬧,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應該首先冷靜,處理好自己情緒,應該等小朋友不哭了,可以和孩子好好講道理,必要時也可以走開處理,看小朋友會怎麼樣。

  • 5 # 港姐育兒鳳咖秀

    寶寶粘人是安全感缺失的表現。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1.鼓勵和讚賞寶寶。給寶寶找一些對比的物件,鼓勵他像其他寶寶一樣乖巧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玩,如果孩子有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

    2.玩玩分離遊戲。第一步可以和寶寶玩捉迷藏的遊戲,讓寶寶可以暫時離開父母。第二步,父母可以找機會離開,在離開之前可以對寶寶說,我要出去一會,希望寶寶乖乖聽話。不管寶寶怎麼哭都要狠心離開,但要馬上回來,讓寶寶對父母產生信賴感。此遊戲可以多玩幾次,每次玩的離開時間慢慢增加。

  • 6 # 暖心秋媽

    每個寶寶都會經歷這個階段,所以題主不必過於憂慮。

    當孩子對家裡的人過分依賴的時候,其實就是他缺乏安全感,才會粘著一個人不放。畢竟那是一直帶著孩子的姥姥。

    現在正是孩子們暑假的時候,我偶爾也需要去學習。前幾天我家孩子還說要跟著我一起去,他保證不會吵著我學習。因為長期以來,都是我自己在帶孩子,孩子過分依賴我,他害怕我去學習的時間長。他可能覺得爸爸太嚴肅,太嚴格要求了,爸爸也少於陪孩子玩、與孩子各種互動,所以才會造成孩子一直粘著我。

    當孩子對家庭成員中某一人依賴感非常強的時候,其他人與寶寶的互動真心欠缺不是一般的少。這個時候,其他人可以這樣做:

    一、多與孩子互動,重新建立與孩子的親密關係。

    孩子會依賴那個一直對他好的人,要吸引孩子的眼球,當爸媽的肯定需要付出行動。比如陪孩子做遊戲,陪孩子玩耍。不要一邊拿手機一邊哼哼幾句,這樣的行為,根本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反而讓孩子感覺到敷衍。

    家庭成員之間多與孩子互動,孩子才不會經常粘著一個人。

    二、分離之前,與孩子說明情況,讓孩子的分離焦慮感降低。

    在我這裡,我常常可以看見很多人與孩子分開時,都是用騙的方式。

    “寶貝,我現在上個廁所,一會兒就回來。”結果,這個一會兒一直是延期的,久不回來,讓孩子心裡認為下次要好好看著,不然又會不回來。

    “寶貝,我就是去拿個東西,很快回來的。”

    “乖孫,我到門口一會兒,你乖乖,我很快回來的。”

    ……

    所有以騙的方式離開的大人,其實加重孩子下一次更依賴的機會。因為他怕大人下次還會“一會兒”很久也不見人影。這樣的騙,是不可取的。要離開做某些事情,直接對孩子說明,別以為孩子小不懂,其實他心裡明白著。不然也不會因為大人的離開而哭鬧。

    分離焦慮的事,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不必太憂傷,多與孩子互動,建立親子親密感情才是正確的做法。

  • 7 # lovewinter7788

    這其實很正常,小孩子誰對他好,誰陪伴他的時間長,誰更能理解照顧他,自然就喜歡粘著誰。

    1到3歲這個期間是小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時候,誰給與的關注與關心更多,他就會喜歡粘著誰。小孩粘姥姥,證明平時姥姥陪伴和照顧他更多。家中其他人日常是不是很少抽出時間,認真的迴應寶寶的需求,及時滿足寶寶的生活需要和情感需要。如果平時什麼都沒有做到,那寶寶自然就會粘著照顧他最多的人。

    多抽出時間,多點關注,全身心的陪寶寶玩耍,陪他笑,陪他瘋,傷心難過委屈及時給與擁抱與安慰.對於他的需求給與迴應並且有效解決。知道他為什麼笑,為什麼哭,為什麼難過,為什麼委屈,什麼時候餓了、渴了,冷了。多給與擁抱與身體碰觸,讓寶寶明白其他人也是一樣的愛他,那時就不會太粘著一個人了。

  • 8 # jingfang

    寶寶是隻在姥姥離開身邊的時候哭?還是其他跟他在一起生活的親人離開一下,他都會哭鬧呢?

    如果只是姥姥離開身邊,他就哭,並且不肯接受其他親人的安撫。寶寶是不是受到了什麼刺激?覺得姥姥要離開自己?他覺得沒有安全感?所以,就會害怕的哭鬧。

    若是這樣的話,要讓姥姥重新給到寶寶安全感,讓寶寶知道,姥姥並不是不要他了,並不會離開他,只是做其他事情而不在他身邊,一會兒,做完事了,就會回到他身邊的。

    如果寶寶是在身邊的人離開他身邊,都哭鬧,有可能是寶寶的情緒不好,或者是受到了驚嚇,也可能是非常的沒有安全感。

    對於哭鬧的寶寶,不要打罵,而是要耐心點,先給寶寶安撫,例如,抱一抱,讓寶寶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詢問寶寶哭鬧的理由,最後,和寶寶說說道理。

    這樣幾次後,寶寶可能就會不再這樣哭鬧了,也可能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大人再做出相應的迴應,寶寶哭鬧的次數就會減少和降低了的。

  • 9 # 海綿寶寶的夏天

    寶寶只有1、2歲粘人是很正常的,這個階段年齡的寶寶正是在建立安全感的時候。當寶寶6到9個月出現第一個分離焦慮期,你就應該經常陪伴她,抱抱她,親親她。給她足夠的安全感,讓她知道,媽媽是愛她的。當寶寶,1-2歲,就像第二個分離焦慮期。這時候的寶寶心智,肯定比才幾個月的寶寶成熟了,這時她就會哭鬧粘人來試探最親近的人(平時陪伴最多的人)是不是愛她的。

    這個時期的寶寶,剛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像想自己吃飯,自己穿鞋子。但是她又沒有自己去做的那個能力,吃飯吃得滿桌子都是,穿鞋子穿的左右相反……這時家長不能去打擊他,哪怕是她做的不好也應該鼓勵他,讚許她和認同她。讓她放心大膽地接觸這個剛剛認識的世界,她就不會時時刻刻的想黏著家長。

    帶寶寶的家長應該給她高質量的陪伴,讓她認為她不是被忽略的。哪怕是家長有時候不能陪著寶寶,也應該跟寶寶打招呼。交代清楚自己要去哪裡,要去做什麼事,還有什麼時候回來。不要讓寶寶認為家長去了就不回來了。那樣子,寶寶心裡會產生莫名的害怕,他就會時時刻刻的想跟著家長,生怕一不小心,家長就會不見。

    當寶寶開始黏人時,家長不要刻意表現出,不耐煩或者厭惡的情緒。那樣只會讓寶寶加深記憶,更加害怕,家長會不理他。寶寶開始粘人,說明寶寶心裡已經有了不安全感。這時家長應該,多點陪著寶寶,帶領他去做一些有趣的事。像帶他出去玩或者做遊戲,做手工……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平時應該讓寶寶多點接觸外界新鮮事物,開闊寶寶的眼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杏子跟李子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