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故人論江湖

    我是陸仁葭,我來回答!

    在我看來,專業作家與業餘作家沒有誰更厲害一說,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寫作跟其他行業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並非專心致志就一定能夠寫出優秀的作品,也並不是業餘作家就不能寫出驚世駭俗的文章,這裡面涉及一個詞——靈感。

    我們先不說古代業餘詩人、作家有多麼厲害,我們聊聊大家較為熟悉的“村上春樹”吧。我相信很多文學愛好者一定閱讀過“村上春樹”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成名作《且聽風吟》問世時,真可謂一文激起千層浪。但他這部作品是專心致志寫出來的嗎?顯然不是,而是在自己小店裡的陽臺、廚房、書房等地熬夜手寫而成。大多都是白天看店工作,晚上凌晨寫文。

    那麼,從某種程度來說,他也是一個業餘作家,可業餘作家第一本作品就問鼎文壇,足可見其作品的影響力。所以,作品的好壞與作家的職業,年齡,是否專一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如果說一定有影響的話,那就是時間上的差距了。但是,只要熱愛寫作,用心寫作,無論多忙的人也一定會交出優秀的作品。

    其次,上文中我們有講到,一部好的作品,作者的靈感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一個專業的作者,無論他怎樣的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如果沒有合適的靈感激發大腦的學識,那也是很難寫出優秀的作品。同理,如果一個普通人,或者業餘作家,在生活與工作中,學會去發現和探索,不經意間冒出的某個靈感,就很有可能影響一整部作品。

    再有,專業的作家之所以創作作品是因為跟平臺簽約,有創作的時限和壓力,然業餘作家則不同。業餘作家完全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進行創作,對作品也並不會有太高的期待,就是這樣一種平常心,往往能夠收穫更多的驚喜。

    最後,為什麼古代的詩人,作家都是業餘的,為什麼寫出那麼多好作品呢?其實這一點我剛剛已經講過了,古代的文人學子普遍心高氣傲,沒有太大的功利心,只願行走在天地間,過閒雲野鶴、隱士般的日子,正是這樣的心境,成全了他們的作品。

    作者簡介:文學愛好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萬字文!

  • 2 # 可食中國

    若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

    專業作家有專業作家的好處,業餘作家有業餘作家的優勢,專業作家優秀者不計其數,如莫言、賈平凹等等,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也獲得了無數的榮譽,這裡不多說。業餘的我們知道的如馮唐以前是個婦科大夫創作了很多好的作品,海巖以前還是一家企業的高管,《三體》、《流浪地球》的作者劉慈欣更是一個電力工程師。但是往往這兩者的身份是可以轉換的。專業作家由於生活所迫或者其他事情去經營其他事物成了業餘作家,比如韓寒郭敬明算是專業作家現在都投入到拍電影當中來,業餘作家在作品的創作中就成了專業作家。以上馮唐、海巖、劉慈欣三個業餘作家現在基本上成了專業的作家。但不得不說相對而與專業作家業餘作家在作品創作上更有充分的時間。總體而與專業作家比業餘作家厲害。

    其實古代的詩人很多的是透過科舉為官的官員(也有部分受限不能參加科舉的),受到有很深的教育,文化修養很高,能寫詩撰文自然不在話下,儒家要求胸懷天下,一旦仕途不順或者有什麼開心的事都願意寫詩表達自己的心情,經過成百上千年的沉澱,好的作品自然會流傳下來。

  • 3 # 起鳯先生

    古代應該沒有專業詩人作家這一說。古代文人的主業方向基本上是從政,沒有科舉制時代就遊說傳播自己的政治見解和治國方略,有了科舉制就力求考取功名,平步青雲。寫詩填詞作賦只是政治生活需要和業餘情趣所致。

    在位時寫點東西歌頌下帝王社稷的偉大,抒發下自己的政治胸懷和個人才情;落魄時深吟人生遭遇、心中哀怨和世態炎涼,就是寫點“金瓶梅”、“紅樓夢”這樣的諷刺小說也能理解(因為沒事幹,心情也不爽啊)。說件有意思的事,大家知道為什麼西安向南15公里的秦嶺終南山段古代多出隱居名士嗎?除了跟秦嶺終南山段自然景觀奇特,佛學道場文化淵源深厚以外,據說還有個重要原因。眾所周知,西安(古稱長安)作為13朝古都(有點爭議沒關係),始於秦漢,盛極於大唐,在那些時代是中國絕對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即使後來有了東都洛陽,長安同時也被稱為西京。當時的官員如果不幸被貶下課,許多有情懷的名士就跑到終南山修間茅草屋住下(生活成本也低),一來可以放鬆下心情讀書問佛盤道,二來如果等到朝廷要重新啟用自己時,便可一日抵達長安,快速上位。你要是跑到江南名山大川去隱居,等朝廷找到你趕回長安恐怕黃花菜都涼了。這樣的事件屢見不鮮,終南山名氣也就逐漸大了起來,成了修福貴之地。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慢慢的,許多還未入仕的知識分子,也會到終南山裡“修煉”一番,沾沾“仙氣”,求個好功名。終南山出過哪些名士,大家可以百度下查詢。

    回到正題,現代專業作家,自然是社會文化發展需要和社會分工的共同產物。每個時代都會產生偉大的詩人、作家,他們的創作源泉都要來源於工作和生活。當下人們沒有注意到或不認為是偉大的人和作品,在接下來的若干時代裡可能會被人們高度推崇和膜拜。時間永遠會創造偉大。所以,我倒認為專業和業餘,偉大和渺小很多時候都是相對的(沒說全部是相對的奧)。譬如,這些年火爆的“三體”系列,作者劉慈欣先生可謂是業餘作家,也沒妨礙人家牛b,並拿雨果獎。

    縱觀科學、哲學及藝術在人類歷史中的發展軌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恐怕也有侷限性,時間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好意思!引出這麼個開放的沒有上限的命題。

    淺顯和謬誤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4 # 塞北閒人大羊

    凡屬文學範疇創作者現代泛稱作家,作家原意只分業餘作家和職業作家,並沒有專業作家之一說,業餘作家專業素養並不一定比職業作家差,國內外文學史上很多優秀創作都是來自業餘作家,因為各種原因這些人並不需要以賣字為生,而且在各自從事的領域內也是很有建樹的專家或權威,見識廣博,專業知識積累豐厚,這些先天條件都是職業作家無可比擬的,所以一些優秀的富含文學以外專業知識的文學創作大多是來源於這部分業餘作家,職業作家除了在純文學創作上具有一定優勢以外,其它方面和業餘作家相較不具備任何優勢。下面咱們再談談專業作家;所謂專業作家,就是老百姓對那些享用國家補貼的那部分職業作家的統稱。業餘作家職業作家和專業作家的根本區別在於,前兩者都是以自我生存為前提的獨立個體。在創作上具有相當的獨立性和自由性。而專業作家則是由國家或團體經過一定程式稽核透過吸收成為本組織專屬簽約創作成員的。享受國家一定的待遇,在創作上必須遵循更基本的原則和規定。嚴格意義上來說,以前並沒有什麼專業作家!

  • 5 # 一笑貫長天

    古今相若,唯不遇之士,方可成不世之詩,華千秋之文!

    專業近於豢養,錦衣玉食,頤指氣使,豈能懸樑,那堪刺骨!

    而今之博教,摘句之功傲世,尋章之能罕匹,古人書卷,洋洋千言,前賢經典,華彩遮顏,宣道講經,置身無我,駁說辯論,奧語誨言,豈能趾而不高,氣而不揚乎!

    君不見,太白之流,靴冗墨淡,忠脫士硏,天命旨使,酒仙拒船,雖才橫百世,憔悴長安,亦難免折軀樊籠,殘喘飄零!

    又不見,耆卿之輩,堪及御封,滿志躊躇,淺唱一曲,卿相白衣,雖詞志千古,歌澈俗俚,亦未脫流連紅塵,埋骨姬妓!

    故,索教莫求專餘,利己之藝即成,求學不在廟湖助吾之言則可!

    唯志宦遊,奢豪者不然,無攀附之能,少阿奉之才,才不堪,能不就,妄履登堂,非也!

  • 6 # 浮石散人

    業餘作家與專業作家誰更厲害些,這很難一言以斷之。

    古代沒有作家這個稱謂,更沒有業餘與專業之分。大凡文章做得好,詩歌寫得好的人,人們便稱之為詩人,也有後來被冠以散文學家、小說家的。

    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社會分工的需要,出現了專門以寫作為職業和謀生手段的文人,被人們稱之為專業作家。而那些另有其他職業,只是把寫作作為業餘愛好的作者,則被稱為業餘作家。

    無論是專業還是業餘作家,衡量其優劣,都應以作品為檢驗標準。醫生治人病,作家治社會病。好的作品以有無社會擔當,能否倡導正能量,同時是否又具備深刻的洞察力和高超的表達技巧,以及文字駕馭能力而見功底,不以是否"專業"論高下。

  • 7 # 一文幾值

    無論作家詩人都要有敏銳的感知力和卓越的表達能力,當然生活閱歷也必不可少。那些空洞,泛泛而談,無法引起共鳴的作品儼然不會突圍而出,更談不上自成體系。一個好作家的誕生,周圍應該有相對寬鬆的環境,國家提倡文藝自由,像焚書坑儒,文字獄這一套的存在,對文學絕對是很大的傷害。

    為了更好的服務作家創作,出現了諸如作協之類的機構,當然,這為現代作家解決了某些後顧之憂,可以安心創作。但另一方面,閉門造車式的寫作少了該有的靈性,少了生活閱歷地浸染,靠在書桌前的意淫很難讓讀者心有同感,這也是某些專業作家共有的通病。

    作為業餘寫手,在沒有成名,沒有得到光環之前,往往會傾盡全力,試圖透過作品證明自己。一旦名譽加身,失去了前行的動力,下筆有了禁忌,文筆有了約束,成就不如之前也屬常態。有些作家最好的作品大多誕生在生活不如意之時,這倒不是說苦難的生活才能成就偉大的作品,而是人在沒有受外界干擾之前,心地純粹,感悟人生的能力會有所不同。站在高處,有很多事情你會不得不考慮,迎來送往,觥籌交錯,創作的心態已被改變。

  • 8 # 萬方談人生

    在中國古代,不但是詩歌,還有散文,都是以業餘創作者為主。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柳永、辛棄疾等詩人,他們的主業還是為官為宦,做詩填詞只是他們的副業。又比如散文大家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也都是業餘創作者。只有發展到後來的戲曲和小說的創作者大多是專業人士:比如湯顯祖、馮夢龍、淩濛初、曹雪芹等。

    這裡有幾個問題:

    1, 由於古代實行科舉制,取士本來就是以文取士的,就是沒有科舉的朝代,一般都還是崇尚文學的,比如三國時的魏國曹氏父子多有詩文傳於世。在古代有很多官宦他們的文化寫作能力大多都比較強的。

    2, 還有一個錢的問題,古代可能是沒有稿費這個說法,要為官為宦解決吃飯的問題。比如詩歌散文這種耗時不多的作品可以業餘做一做。好的時候可以賺一些潤筆費,如果沒有潤筆費也可作一種消遣,同時也可抬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3, 作為戲曲和小說的耗時太多,非要專業化,一般就由一些在官場失意的文人來充當這方面的創作者。比如湯顯祖本身就是進士出身,開始做官為宦,當過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縣令等職務,因受排擠辭官專門從事戲劇寫作的。蒲松齡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才專業寫出《聊齋志異》。又比如曹雪芹,本來出生於官宦之家,由於家族鉅變,才專業寫作了《紅樓夢》。

    4, 詩文貴在有感而發,最忌無病呻吟。古人之詩大多是有感而發,因為有感而發,就有可能與讀者產生共鳴,才會流傳下來。

  • 9 # 紅塵彌勒

    題主所謂的專業作家和業餘作家哪個厲害的劃分,又是走進了一個誤區,且還一個很容易造成誤導的誤區。

    我們普遍認識的所謂專業作家,是指那些專一從事文學創作的作者,文學創作就是他的主業,也是他賴以維持生計的主項工作。

    而業餘作家,則是一個兼職的作者。他還有其他的工作作為主項內容,文學創作只是他的一個業餘習慣。

    首先要說的是,專業作家和業餘作家並沒有高下之分,更沒有什麼所謂的誰厲害、誰草包的定論。他們之所以被後世稱道和尊崇,僅僅是他們的作品本身,而不是人為的劃定什麼專業或業餘。

    理論上來講,專業作家更具創作優勢,就是因為他完全擯棄了其他選項,可以一心一意的從事文學創作,更容易踏下心來,也更容易出成績,被人們認可的機會也就會無形中上升了幾分。

    但是不得不說,專業也好業餘也罷,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而最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這個作者的自身文學造詣和文學修為,也可以看成是每一個個體作者的文學稟賦,或者叫文學天資。

    能否寫出備受矚目和稱頌的作品,完全由一個作者的自身文學高度決定的,而不是專業或業餘之分。

    就如題主所言,古時候很少有專一從事文學創作的專業作家,那時候也沒有作家協會這樣的組織機構,更沒有誰會拋卻衣食住行的飯碗去單純的搞文學創作。當然那些家資萬貫、無需忙碌的富足人家除外。

    甭管是專業還是業餘,其實針對的都是文學創作本體,只要拿出自己認可、他人稱道的作品就是了,而不需要考慮什麼所謂的專業或者業餘。

  • 10 # 當代寫作

    記得當年還是碩士的時候吧,認識了一些學寫作專業的朋友,當時很好奇,問他們到底是在搞什麼,天天寫東西嗎?他們告訴我這是一種誤解,其實他們基本很少做原創寫作,而更多研究現當代文學的發展,寫評論更多一點(不是那種普通的評論,而是要發在期刊上的專業性評論文章),同時他們兼事普通文學作品的創作,但這就是個人業餘愛好了,量不多,影響力也一般。

    雖然他們很少受過科班寫作教育,但是寫作量相當大,經驗豐富,目前主流文學期刊上上稿最多的作家裡這種型別的佔一半以上,同時不乏知名作家是以這種方式出身的。反觀專業作家,寫作數量不多,找到自己的風格或闖出名頭的可能性就小了,這就是業務的也能勝過科班出身的原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綠帽子是身份的象徵,為何到現代就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