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詩宋詞品鑑

    我覺得這只是一個源頭的問題,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所以人們在評價的時候就已經“偏心”了,潛意識的!就像說美國總統一樣,首先讚揚華盛頓

  • 2 # 小倩鑑寶

    首先孔子的弟子首先有72賢,再次是因為《論語》位於四書之首,孔子對於傳統文化的地位更自不用多說了。

    再來說一說孟子與孔子的關係,孟子是孔子的徒孫,雖然於孔子並稱孔孟,但其實孟子實則是現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才得以擁有如此的成就,個人認為有一部分的功勞依舊得益於孔子的儒家思想。

    至於荀子確實有韓非子和李斯兩名眾所周知的徒弟,但由於秦皇嬴政焚書坑儒之後起大部分思想未能廣泛的為後人所知曉和理解,所以起成就的最高峰也應該是在先秦時期。

    最後說明一個通俗的心理學道理,叫自我服務偏見,就是人總是自我感覺良好,由於後代都是收到儒家思想的引導,自然對於自己所學的事物感覺是更好的,當時創立此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更偉大。希望採納!

  • 3 # 文史包袱鋪

    孔子的學生比孟子和荀子的學生更厲害。

    如果您拿到這個題目,就開始懷疑題目的邏輯問題。

    那麼,恭喜你,你可以當孟子的學生。

    因為邏輯能力最強的是孟子,號稱戰國最佳辯手。

    君不見,《孟子》開篇就在舌戰梁惠王,中篇又戰齊宣王,篇內還戰弟子公孫丑、萬章,其結果就是:凡是跟老孟辯論過的,都被k.o!

    那你如果按孟子的辯論術,這個題目的邏輯問題,首先就在於,難道孟子和荀子不是孔子的學生嗎?

    你當然可以說,NO!

    歷史記載,人家孟子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弟子,屬於嫡傳。荀子呢,則沒有人說的清楚師承的是孔子學生的哪一派。

    因為孔子死後,孔子門下的十位學生(顏子、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游、子夏),根據自己的特長分為十個派別,歷史上稱為孔門十哲。

    這十個人是按照"德行"、"政事"、"言語"、"文學"四類別,來劃分彼此後來建立的派別。

    這其實也是孔子自己的提法,清楚地記載在《論語。先進》,"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子路;文學:子游、子夏。""

    翻譯成大白話,這段話就是孔子晚年的時候,回憶自己多年前曾經流浪在陳國和蔡國之時,跟隨著他一起建立儒家教育品牌的幾個大弟子們,他們各有各的特長。

    當然,孔子這不是搞內部分裂,而是幫弟子們做一次學術總結。

    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教學成果,做一次總結。

    後來,時間又過了一百多年,從春秋來到了戰國,儒家內部分化而形成的八個學派。

    這八個學派的說法,最早見於《韓非子》的《顯學》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

    這裡,我們還是有必要知道一下,這八個學派中的“子張之儒”的子張,是孔子晚年的弟子,“子思之儒”的子思是孔子的孫子(孟子的老師),“顏氏之儒”的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學派的最主要特點就是安貧樂道,“孟氏之儒”是以孟子為代表,“漆雕氏之儒” 以漆雕開為代表,"仲良氏之儒"是仲樑子為代表,"孫氏之儒"就是以荀子為代表的一派,"樂正氏之儒"為曾子弟子樂正子春,傳曾子之學。

    這種學派的劃分,首先在孟子和荀子那裡,就不可能見到。

    孟子的學生都是誰?樂正克,萬章,公孫丑,浩生不害,孟仲子,陳臻,充虞,屋廬連,徐闢,陳代,彭更,公都子,鹹丘蒙,高子,桃應,盆成括,滕更,一共17位。

    但是,很抱歉,真的讓人印象不深。

    說起孔子的學生,以上孔門十哲,以及儒學八分中的一些徒子徒孫們,連孟子和荀子都是他隔代學生,僅憑這點,孟子和荀子都沒辦法跟孔子比。

    根據孟子自己的說法,其實他更多的學問,還是自己從孔子的思想那裡獲得,而不是從子思那裡獲得。用他的話說,叫做“私淑孔子”,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我私下裡偷偷看孔子的書學的。

    而孟子的弟子,似乎沒有見到多少出名的。至少不會再出現像孟子自己那麼出名的儒學集大成者,更多的是儒學繼承著和傳播者。

    荀子呢?

    他的學生倒是很厲害,典型代表是法家開創者韓非子與秦國名相李斯。

    這一對歷史上有名的同學,也是冤家。

    此二人都屬於儒家開創出的法家之惡果。

    同學相害,手段之狠毒,令人唏噓。

    他們的故事都被司馬遷寫在了《史記》之《老子韓非列傳》、《李斯列傳》裡。

    所以,咱們從孔子學生的成就、規模、擅長學科、後世影響等角度看,那“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的教學記錄,是無法被打破的。

    當然,孟子和荀子本身就是孔子弟子的弟子,學生的學生。

    可惜,無法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吊櫃的是,儒家卻從荀子這一抹藍中,開出了其它色彩——法家。

    造成了後世王朝統治的同一性——外儒內法!

    給儒治天下,披上了虛偽的外衣。

    一句話,這世界很多事,出發點都是好的,走著走著,就歪了。

    這又哪裡是老師所能決定的呢?

  • 4 # 小瓜婦愛歷史

    1,孔子開創了儒家學派,提出了該學派的一系列思想,孟子和荀子繼承和發展了這一派的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中,各個派別的創始人都是很牛的,他的弟子或者傳人最多和創始人齊名而已。像道家,老子和莊子,墨家,墨翟最出名。孔子比孟子、荀子出名,首先就是自身文化素養,以及個人理念個人認為要勝出一籌。

    2,對文化的貢獻。孔子除了《論語》外(弟子記錄),還著有《春秋》,刪減《詩經》,對文化的貢獻也特別大,為他加分。這就相當於有現代的兩個大師,一位除了教學外,還有很多影響深遠的理論著作,肯定更出名一些。

    3,教育史上的地位。孔子之前的教育,都是官方辦學,一般人是不能上學的。孔子開辦了私學,讓更多的人都可以上學校學習,這一點影響深遠。現在的教師節,有很多人就建議改成孔子的誕辰。在教育史上,孔子要比孟子、荀子出名。

    4,教學方法上。孔子教學不拘一格,因材施教。不同的弟子問“孝”,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孔子上學時,有時還會有弟子彈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有個人家的牛丟了,子路找到了,還接受了人家的饋贈,這被孔子表揚了。而他的弟子子貢,經常自己掏錢買下奴隸,也不去找國家報銷,別人都稱讚子貢,但是孔子卻批評了。《論語》中有很多這樣教育方面的故事,值得我們深思。

    5,教學光度上,孔子教學內容更廣泛。孔子本人箭術是很好的,而且上課時還有伴奏。因此,孔子上課時,不僅教儒家的仁、禮,還有武、樂、詩等方面。而孟子,可能只教儒家的仁義等,反倒是荀子還不錯,還培養了兩個法家思想的學生,說明講課時不僅以儒家知識為主。

    6,教學效果上。常說: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如果七十二數不過來,還有孔門十哲。孔子不僅教出了好學生,而且他的學生還可以教的好。曾皙教出了兒子曾參,儒家的宗聖。子思教出了孟子。這說明孔子的教學效果非常顯著。再來看孟子,他的弟子是誰呢?樂正克,萬章,公孫丑,浩生不害,孟仲子,陳臻,充虞,屋廬連,徐闢,陳代,彭更,公都子,鹹丘蒙,高子,桃應,盆成括,滕更。這些沒有一位出名的。相比較而言,荀子的弟子還不錯,一個李斯,一個韓非子,兩個人都比較有能耐,但是學生成才的數量上遠遠沒法和孔子比。而且李斯人品還大大的有問題,不僅害死同學韓非子,還搞垮了秦國,而孔子的學生絕對不會這樣。

    從以上各個方面看,在教書方面,孔子要比孟子、荀子有名的多。

  • 5 # 歷史趣哪

    孔子的弟子比孟子、荀子的弟子都有名?真的嗎?

    就拿孔子和荀子的學生來比較吧?

    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的說法。其實在歷史上留下名來的還不止72個,常說的比較有出息的孔子學生有這麼一些?

    閔損(子騫)、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冉求(子有) 、仲由(子路)、宰予(子我)、端木賜(子貢)、言偃(子游)、卜商(子夏)、顓孫師(子張)、曾參(子輿)、澹臺滅明(子羽)、宓不齊(子賤)、原憲(子思)、公冶長(子長)、南宮括(子容)、公皙哀(季次)、曾蒧(皙)、顏無繇(路)、商瞿(子木)、高柴(子羔)、漆雕開(子開)、公伯繚(子周)、司馬耕(子牛)、樊須(子遲)、有若(子有)、公西赤(子華)、巫馬施(子旗)、梁鱣(叔魚)、冉孺(子魯)、曹恤(子循)、伯虔(子析)、冉季(子產)、公祖句茲(子之)、秦祖(子南)、漆雕哆(子斂)、顏高(子驕)、壤駟赤(子徒)、漆雕徒父(子文)、商澤(子秀)、石作蜀(子明)、任不齊(選)、公良孺(子正)、後處(子裡)、秦冉(開)、公夏首(乘)、奚容箴(子皙)、公肩定(子中)、顏祖(襄)、鄡單(子家)、句井疆(子疆)、罕父黑(子索)、秦商(子丕)、申黨(周)、顏之僕(叔)、榮旗(子祈)、縣成(子祺)、左人郢(行)、燕伋(思)、鄭邦(子徒)、秦非(子之)、施之常(子恆)、顏噲(子聲)、步叔乘(子車)、原亢籍(籍)、樂欬(子聲)、廉絜(庸)、叔仲會(子期)、顏何(冉)、狄黑(皙)、邦巽(子斂)、孔忠(子蔑)、公西輿如(子上) 、顏淵(回)

    荀子的學生留下名的就比孔子少了許多:在我所知的範圍內,也就只能找到四個名人,韓非子、李斯、張蒼、浮丘伯。

    請問,孔子的這些學生大家熟悉嗎?恐怕大家都會一臉懵比。

    請問,荀子的這幾個學生大家熟悉嗎?張蒼、浮丘伯我不能保證大家熟悉,但李斯、韓非子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詳,即便不喜歡看歷史書的,也能透過影視劇一次又一次的聽聞他們的故事。

    孔子的這批學生除了在反映孔子言行的《論語》、《孔子家語》中有零星簡短記載外,在歷史書上,估計也就只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的記載最權威、最詳細了。其中對於子貢、子路的記載著墨最多,除了道德楷模顏回和儒學宗師曾參之外,子貢、子路應該是孔子弟子中最出名的了。

    但即便是被《史記》重點關照的子路、子貢在名氣上只怕也是遠遠比不過韓非子和李斯。

    在我看來,孔子的這批學生之所以能夠留下名來還是因為沾了孔子的光。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整個中國封建社會,儒家學說地位空前,而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儒學祖師、儒學正宗,歷史上就對孔子一次次的加封,直到封孔子為王爵(文宣王),還把孔子作為神靈一樣供奉在孔廟裡。華人都喜歡熱鬧,供奉神靈或者是英雄偶像,也喜歡找一些“陪客”,供奉上那些與“主賓”志同道合並且關係密切的人,所以才有了孔子的學生配享孔廟的制度。孔子被一次又一次的加封,弟子們也先後被封為國公、列候(顏回就被封為兗國公),陪著孔子一起被供在孔廟裡。所以他們能留下名來,靠的是儒家學說和孔子在封建社會的中國至高無上的地位。

    但荀子的學生就不一樣了,荀子那幾個留下名的學生,還真靠的不是荀子,而是自己的本事。韓非子是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著有《韓非子》,自成一家,歷史和學術地位跟老師平起平坐。李斯則輔佐秦始皇統一中國,並且力排眾議,廢止分封制,推行郡國制,同時撰寫標準漢字,統一全國文字書寫。

    韓非、李斯大家太熟悉,我們不展開論述,至於張蒼在《史記》則有專門一卷《張丞相列傳》,他在漢高祖時就做了三公九卿中的三公之一“御史大夫”,在漢文帝時又長期擔任丞相;當然我們不能搞官本位。張蒼出名,最關鍵的還是他的博學多才:張蒼增補過《九章算術》,完善了全國度量衡,制定了音律規章,完善了曆法,司馬遷甚至對他有“蒼本好書,無所不觀,無所不通”的評價。

    而浮丘伯大家可能相對陌生,但這也是一個狠角色。劉邦四兄弟中,劉邦與四弟劉交的關係最好,劉邦幹革命時,他就投奔哥哥參加了革命工作。而這個劉交就是浮丘伯的得意弟子。劉交後來被封為楚王,並在楚國大力推行儒家學說,並且註釋《詩經》,號稱《元王詩》。浮丘伯還有另外一名有名的學生申培,他是西漢詩經四大學派(齊詩、魯詩、韓詩、毛詩)中魯詩的開山祖師。至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浮丘伯絕對是碩果累累的。

    但為什麼在封建社會,荀子學生的地位就比不上孔子的學生呢。原因很簡單,其實荀子既成就了學生,也“拖累”了學生。荀子繼承了孔子的思想,又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比如他不一味強調禮義教化,而強調要禮、法並重,“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 特別強調政法制度的懲罰作用;同時他還鑽研帝王之術,說白了就是研究如何駕馭臣子,如何集中權力,如何統治百姓。所以總感覺荀子有一點儒家、法家大雜燴的意思,因此他的兩個得意門生成為法家代表人物也就不奇怪了。

    儒家學說雖然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學說,但實際上法家的那一套理論皇帝們都還在用。但法家總讓人覺得殘暴無情,並且秦朝因為法家而興,也因為法家而亡,歷朝都強調要吸取秦亡教訓。所以說大家都忌諱法家,雖然法家很好用,但就是上不了檯面。自然韓非、李斯這兩個荀子的得意門生也就不可能被宣傳部門大力宣揚了。在西漢以後的歷朝歷代中,官方地位就要比孔子那些先進事蹟並不怎麼典型的學生們低很多很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婆如何對付刁蠻兒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