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來話文史

    張籍的這首《秋思》,是他在洛陽城居住時的一個秋天所寫,看著陣陣颳起的瑟瑟秋風,想起自己在異鄉孤獨的漂泊,瞬間激起他不可阻擋的思鄉愁緒。這首詩看似平淡似水,沒有波瀾起伏,不過是生活瑣事,實則顯示了詩人高超的寫作手法。

    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這兩句就像普通的聊家常,洛陽城颳起了秋風,想寫封家書但內心卻不能平靜,似乎千言萬語都不能把強烈的鄉思表達清楚。這十四個字,詩人沒有做任何的渲染,淡淡的語句,卻暗藏著無數的愁緒與悵惘。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這兩句與“欲作家書意萬重”相接,因“意萬重”,而最後又擔心,匆忙之中是不是有什麼沒有顧及到的,在信裡沒有寫出來呢。這種不安與忐忑,甚至有些慌亂,表明了詩人對親人深切的思念,最後還是在送信人就要出發的時候,再次開啟信封重新檢查是不是有所疏忽。

    張籍寫下了相當多的經典詩作,為後人喜愛。他對於看似平常的瑣事,卻可以透過敏銳細緻的觀察,發現其不平凡之處,然後經過提煉概括,再用通俗甚至可以說淺顯的語句表現出來,不粉飾不雕琢,原汁原味,卻耐人尋味。

    這首《秋思》同樣如此,全詩用筆極為樸實,平淡無奇,但讀後卻讓人勾起與作者同樣的感受。這種濃濃的鄉思與鄉愁都集聚在了這首短詩裡,顯示了作者於平凡的素材,提煉出不平凡典型的技巧。正如王安石曾評價張籍的詩時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 2 # 詩詞中國

    謝邀!唐代詩人張籍,他的《秋思》寫作思路與馬致遠、范仲淹不同,這首詩構思巧妙,也成為思秋詩當中的名篇,讀來別有一番風味。張籍是蘇州人,是韓愈的學生,與白居易非常的要好,與王建齊名,被稱為張王樂府。他的詩歌顯得非常的樸素自然,語言平實,但是寓意深刻。因此王安石對他非常的讚賞,說他的詩“看是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意思是說看上去非常的普通,但是卻有高深的意境,看起來似乎是信手拈來,其實他是花了很大的心血。

  • 3 # 讀書燈下

    《秋思》是中唐詩人張籍所作的一首思鄉詩,詩歌透過主人公人物寫家書的心理及動作,寓情於事,寫出對家鄉深切的懷念之情。

    秋思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詩人居住在洛陽,見秋風起,由此生起對家鄉的思念。想要寫一封家書,心頭湧起千頭萬緒。寫完後又擔心時間倉促有所疏漏,在送信人即將出發之前又開啟信來再看一遍。

    詩歌語言淺近易懂,沒有用秋季之景渲染悲切情緒,而只是透過寫家書的心理活動和動作描寫來傳達詩人對家鄉和家人的思念。

    詩作季節在於秋天,秋天在詩歌語境中,會給人一種悲涼的感受。而在這個季節,詩人們特別容易生起思鄉情。秋天物候變化,景物蕭條,北雁南歸,且有中秋、重陽兩個佳節,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個季節,在外的遊子對故鄉格外依戀。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李白《靜夜思》、李商隱《夜雨寄北》等詩作都作於秋天。

    在涼風乍起的秋天,詩人的思鄉之情湧上心頭。心中有千言萬語想說,卻又覺得怎麼都寫不盡,而這心中滿溢的情感,又哪裡是一紙一筆能寫得盡的呢?

    張籍透過寫家書這一個小細節,將濃烈的思鄉情傳達出來,這是在外遊子共同的心理感受。

  • 4 # 世間人物

    我認為理解《秋思》這首詩,我們要先從寫作背景,詩詞大意,詩詞內涵三方面來理解。

    一:寫作背景

    《秋思》這首詩大致寫於公元786年的秋天,詩人張籍此時正在遊歷洛陽期間。彼時的詩人,遠離了遠在吳郡的家人,孤身一人前往北方求學,在這期間,詩人他鄉求學,功名無果,恰逢秋風拂過,因而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二:詩詞大意

    秋思原文如下: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我客居在洛陽城中,忽然感受到秋風襲來,不免勾起我淡淡的鄉愁,提筆想要寫一封家書卻不免思緒萬千;匆匆忙忙之中,如何能訴說完我的思鄉之情,信差剛剛上路,卻又被我叫回,開啟家書看看還有沒有遺漏的。

    三:詩詞內涵

    在《秋思》這首詩中,詩人並沒有過多的渲染秋天的蕭瑟悲涼,而只是透過一系列的動作以及心理活動來表達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想念。

    詩人因“見秋風”由而引發詩人的思鄉之情,“意萬重”則說明詩人想要說的很多,但又不知從何說起,由此突出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說不盡”與“又開封”則重點烘托出詩人的思鄉之情。

    總之,張籍的《秋思》以平淡之語訴說著淡淡的相思之情,看似平常的動作卻往往能勾動人們思鄉的情緒,這就是《秋思》這首詩的魅力所在。

  • 5 # 路尋寫作創富

    《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這首詩簡單易懂。先簡單翻譯一下:洛陽城又開始刮秋風了,心中思緒翻湧,想寫封家書以表對家人思戀。又擔心時間匆忙有什麼沒有寫到之處,在送信之人即將出發前有再次開啟信封檢查。

    看似尋常最奇崛

    這首詩寫的是最平常不過的小事,以家書為題材也很常見,但經過張籍這樣的高手加工,便生出無窮的妙境。這首詩乍看起來,似乎平淡無奇,細細吟味,卻有無窮意味。

    正如王安石對張籍之詩的評價:“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這首詩雖然用的是傳統的手法“起興”,以秋風起興,但其中卻包含了豐富的內涵。這樣的好詩創作出來其實也是很浪費腦細胞滴!

    咱們來欣賞下這首詩

    “洛陽城裡見秋風”,是說客居洛陽,又見秋風。

    遊子與秋風本來就有不解之緣,漂泊在外的遊子,見到秋風一般都會勾起一種孤悽的感覺,引發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秋風乍起,接下來就要“欲作家書意萬重”了。想給親人寫家書的時候,一時間萬般思湧上心頭,寫什麼呢?寫什麼呢?好像有說不完的話呢?從哪裡說起呢?是不是作者提筆又無從落筆的形象躍然紙上?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不說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擷取家書就要發出時的一個細節,是不是能引起你的共鳴?是不是很有即視感?

    這就是高手寫詩的技巧!一個細緻入微的動作充滿了畫面感和戲劇性,還能引發讀者的共鳴!牛!

    這哥們如果生活在現代,絕對是文案高手!絕對能把廣告文案寫得令人叫絕!

  • 6 # 文字的二三事

    《秋思》是唐代詩人張籍在異鄉的秋天見秋風乍起而引起的對家鄉的思念,詩人慾以一封家書來傳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然而由於“意萬重”而“說不盡”,因此在臨發時“又開封”,從這些場景和動作的描寫,可見詩人思鄉的情意深重。

    《秋思》的全詩如下: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詩的大意是:

    洛陽城裡見秋風乍起,打算寫一封家書卻思緒萬千。又擔心時間匆忙而一時說不詳盡,信使臨出發前又拆開了信封。

    詩意賞析: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張籍的家鄉在今安徽省,洛陽對其而言是異鄉。詩人客居洛陽,見城內秋風吹起,不知怎麼的想起了遠方的家鄉,於是打算寫一封家書以聊表思鄉之情,然而可能由於思念家鄉的情意太濃,以至於思緒萬千,不知從何寫起。“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往往給人以傷懷之感,對於遠在他鄉的遊子而言,這種傷懷自然是對家鄉的思念了,因此詩人在洛陽城見秋風乍起時,不禁想起了家鄉,才有了“欲作家書意萬重”的後續。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行人”:將要遠行送信的人;“封”:信封。因為詩人在寫信時思緒萬重,不知道該從何寫起,又擔心在匆匆的時間裡把內心的話說不詳盡,所以在送信的人臨出發前,詩人想再次確定一下信中的內容,也有可能是擔心遺漏了某些話,因此又打開了剛封好的信封。

  • 7 # 弄笛聽雪

    《秋思》是唐代詩人張籍所作的一首思鄉七言絕句: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在遠在家鄉之外的洛陽城中見到秋風已起,想要將心中的重重情誼都寫進家書中。又生怕匆匆寫下的信會有什麼遺漏,信差要出發時又開封家書去檢視。

    從題目到詩意都很簡單明瞭,不同於許多思鄉詩詞,張籍沒有在異鄉借景喻情,也沒有直敘鄉愁。而是寓情於事,他摘取了對於遊子來說,生活中一件非常常見又最具有代表性的事表達主旨,那就是寫家書這件事了。在古代時候,沒有電話沒有網際網路,車馬很慢,路很遙遠,遠在異鄉的遊子與家鄉僅有的聯絡就是那彌足珍貴的家書。這首詩更為特別的是,張籍在以家書為主題表達詩意的時候,將思想情切的心理透過細節精到的描寫展現出來。

    秋天有團圓的中秋節,有蕭索的落葉,有南歸的大雁,秋季總是容易讓人鄉愁蔓延的季節。身在異鄉洛陽城,見著瑟瑟的秋風起了,張籍的鄉愁也更濃了。詩人在第一句中將思鄉的愁緒先埋下伏筆,很自然地由第二句起描寫自己寫家書的心理狀態。在後三句中張籍將寫家書的這一事件分別從欲寫、正寫、寫完臨寄三個階段來寫,每一句對應一個階段,將寫家書時的複雜心緒和思鄉之深寫得透徹明白。尤其在最後一句寫出家書臨寄時,從信差手中又開封檢查有何遺漏。這一點睛之筆將人們表付情感的心理活動形象的表達了出來,每一個讀到此句的人都會不禁感嘆:這異鄉客是多麼在乎思念家鄉的親人才會有此舉動啊。

    細微處方見情真,我想這首詩應該是說明這一道理的最佳佐證了。

  • 8 # 妙哉書道

    唐代詩人張籍,他在創作這首詩時正客居洛陽城。那時正是秋季,微涼的秋風勾起了詩人獨在異鄉的悽寂情懷,不知不覺引起了自己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於是創作了這首《秋思》。我們想來看一下這首詩的原文:

    《秋思》

    唐代: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為:洛陽城又開始刮秋風了,陣陣涼風吹起了我心底的萬千思緒,於是想寫封書信以表對家人思戀。但又擔心時間匆忙有什麼沒有寫到之處,於是在送信之人即將出發前又再次開啟信封檢查。

    從譯文中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首思鄉的詩,秋天是一個容易思鄉的季節,古時候人們見到枯黃的落葉、蕭瑟的景象往往會勾起思鄉之情,許多詩人也曾在秋天抒發過自己的思想之情。這首詩不同於大多數思鄉的古詩,其中一點就是這首詩沒有描繪秋天的蕭瑟淒涼的場景,所以讀者自然而然沒有感受到秋天悲涼的氣氛。

    但是這首詩中的幾個動作恰恰表現出詩人的深深思鄉之情。首先詩人觸景生情,見到秋天的景色,不禁想起遠方的家人和故鄉,想要寫一封家書寄回去,但是又因心中有太多的話語,一時之間不能全部寫進信封,於是把自己最想要傾述寫進去。在信將要送出去之前,自己又擔心還有什麼沒有寫進去,於是又拆開信封檢查一遍。

    這幾處心理活動充分表明詩人的思鄉之情,雖然沒有過多蕭瑟的環境襯托,但是幾個動作就直白的描繪出詩人當時的心情。用自己的情緒感染讀者,使得有同樣經歷的人感同身受,真摯的情感不禁讓身在他鄉的遊子引起共鳴,讓人的思緒回到遠在千里的故鄉。

  • 9 # 謝小樓

    張籍的《秋思》,是一首抒寫思念家鄉親人的詩,詩以生活中寫家書的情節,便將詩人的思念寫得絕妙無比,是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詩中妙品。

    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意萬重,即思緒萬千。

    詩人見洛陽城中秋風吹起,便起了思鄉之意,想給家鄉的親人寫封家書,寄託思念,但卻思緒萬千,下筆難言。

    見秋風而思家鄉,是古人詩中常有之意,晉代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張翰傳》)。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行人:指送信的人。開封:把封好的信拆開。

    詩人並沒有繼續說自己怎樣寫家書,怎樣在家書中寄託自己的思念,而是突然轉入送信時的一個細節,便將詩人的思念寫得活靈活現。

    送信的人取了信,即將出傳送信,可詩人卻突然擔心信中還沒有表達完他的意思,臨行又將封折開,想再寫一些。這樣的情態太真實了,幾乎人人都曾有個這樣的情況,但卻沒想過把它入詩,因此張籍一寫出來,便引起了人們的共鳴。

    《唐詩快》中評:家常情事,寫出便成好詩。

    《詩法易簡錄》中評:眼前情事,說來在人人意中,如“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皆是此一種筆墨。

  • 10 # 使用者歲月如歌

    張籍的《秋思》,是一首以日常生活表達思鄉之情的鄉愁詩。

    第一句交待了作者寫家書的原因.(看到樹木落葉,秋風起了)。後面三句,描寫了作書前的“意萬重”,作書後的復恐言未盡,臨開封前的心理活動,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真切、細膩的思念之情!

  • 11 # 陳年往事1222

    張籍《秋思》

    落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洛陽城又吹起陣陣秋風拿起筆來想要寫封家信,內心卻有著千萬重複雜的意念。作者張藉遠居落陽因秋風吹起而勾起鄉愁無限。離鄉背井的人,思鄉情切,內心雖有無數紛雜的意念,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才好。異鄉漂泊的遊子,最容易體會出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滋味。

  • 12 # 瀚墨尋夢

    張籍是中唐詩人,在他之前,在盛唐時的絕句多寓情於景,較少敘事成分,中唐敘事成分增多,日常生活常成為絕句題材,風格由盛唐的雄渾浪漫轉向寫實,張籍這首“秋思"寓情於事,藉助生活中一個片段一寄家書時的行為細節.思想活動,真切細膩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第一句,家住洛陽見秋風,秋風無形,可感而不可見,但秋風蕭殺之氣,給自然界帶來秋色.秋容.秋態,卻處處可見,秋之淒涼之景不可避免引起羈泊異鄉之客對家鄉親人思念之情。

    第二句,欲作家書意萬重,承接見秋風而正面寫思字,晉張翰有句"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菜.鱸魚膾…..逐命駕而歸。″張籍祖藉吳郡,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張翰彷彿,也是見秋風而引起鄉思,但他無法效法張翰"命駕而歸",只好修書一封表達思鄉情感,但千愁萬緒意萬重,不知如何表達。三.四句,剪取家書發出時細節,家書寫好,帶信人要走時,又恐匆忙中無暇細慮,怕漏掉重要內容,將信開封再看一遍。整首詩,看似極本色,平淡,很自然,但卻不是對生活素材簡單的模寫,是對這一平常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正如王安石評張藉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嶇,成如容易卻艱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虧損了,或者到期不能還本,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