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馮桂清8247480773239
-
2 # 流年戲夢
抱怨作為一時的情緒調節,可以理解;但一旦成為一種習慣,就給讓人籠罩一層陰影。
我記得於丹在一次訪談中聊過抱怨,她認為抱怨的根源是對於現狀的不滿意,而我們對於不滿意的事情一般就兩種方法一是接受,二是改變。而現實往往是不願意接受,卻又無力改變,那就只有抱怨。
而抱怨其實是一種內心虛弱的表現,你在抱怨的同時,其實就喪失了改變的勇氣。抱怨是一種語言,而不是一種行動,我們想要改變,那麼語言是肯定不夠的。習慣抱怨的人總是看到事情的負面,遇到事情總是處於一種等待別人的幫助或者憐憫,往往只是看到別人在事件中主導地位,希望別人能怎樣做成自己希望的模樣卻往往放棄了自己去努力改變的機會,所以一個經常抱怨的人,他其實是會越來越弱,越來越無力去改變現狀,越來越會抱怨,如此惡性迴圈。
我們經常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個真正厲害的人是要敢於去面對這十之八九,去接受這十之八九,然後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這十之八九,而不是去逃避,去推卸責任,去抱怨。當一個人學會了拒絕抱怨,他的心態就已經是樂觀、積極、堅強的,他的風貌也一定是一個自信、大氣、上進的。這樣的人自己足夠努力,身邊的朋友也樂於幫助,那麼還有什麼困難能夠擊倒他呢?
-
3 # 警惕有情商內心的戾氣
不認同,說出來才舒服一點嘛,從而更容易放得下不愉快的事,就說幾分鐘,就能讓人重新恢復心理平衡,當然不能肆意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要有理有節,心裡面裝多了垃圾情緒,不叫成熟,那叫沉重。所以抱怨一下也好,輕裝上陣,有益身心,工作也會更順暢。
-
4 # 隨遇而安SSQ
當今社會,變化之快,我們大多數人永遠踩不到時代的節拍,總會慢幾拍,畢竟像馬雲這樣具備前瞻性的人實屬鳳毛麟角,500年出一個,不可複製。
大多數人還是打工一族,拼盡全力,也只是活成普通人的樣子。他手裡的資源,人脈,背景,少的可憐,只能透過自己辛勤的勞作,去供養父母哺育子女。
一個成熟的成年人,沒有時間去抱怨,面對生活的重負,只能打碎牙齒和血吞,因為他是家庭的柱子,要承擔起所有的苦難和責任。
他們深知抱怨沒有任何作用,誰也幫助不了自己,抱怨多了,會形成更多得負能量,有損自己的鬥志,唯有咬緊牙關默默前行,亦步亦趨,靠自己的雙手去給家庭打造幸福。
不是不抱怨,而是沒有時間,沒有傾訴物件,也許幾杯酒下肚,會勾起他們滿腹的委屈和心酸,甚至會趴在你的肩頭嚎啕大哭。酒醒之後,依舊邁開雙腿,去艱難的跋涉人生!
成人的世界從來不相信眼淚,
-
5 # 親子思維訓練營
非常認同,成熟的人經歷過風雨,他們內心堅定執著,困難和痛苦是成功路上絆腳石,只要我們在路上,就必須跨越困難和痛苦,勇敢去戰勝它,任何成功的人都是經歷99%的失敗,堅持自律到最後的1%才成功。如果你想成功,必須拋開普通人的思維和行為,對當下自己的困境和前途做全面分析,找到自己最愛的興趣點,那麼你在執行的路上遇到困難,你會用內心的力量戰勝它,遇到再大再多的麻煩,你都會想辦法去攻克它。因此在你認知世界中,抱怨解決不了問題,只會拖延你到達成功目的地。
-
6 # 白玉萍
不是從不抱怨。相對而言,不抱怨的情況會多一些,偶爾也會抱怨。
這是因為:成年人正是人生向上努力奮鬥階段,家庭、事業的雙重壓力讓成年人忙碌,沒有時間、也不容他去抱怨。即使抱怨也無意義,所以不如用抱怨的時間來做實事兒。
另外一種是偶爾會抱怨,因為家庭和事業當多方面帶來的壓力,有時也會煩躁,會有抱怨來發洩。不過,抱怨後依然會去努力。
因此,作為成年人要敢於面對當下,有擔當、有責任感,與其抱怨不如努力奮鬥。
-
7 # 默默豬三
該罵就罵,該抱怨就抱怨,只是時間不能長,以半小時為限吧。不抱怨不要憋出內傷的啊,抱怨的多也會讓自己不開心。所以抱怨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吧
-
8 # 小爺亂糟糟的生活呀
認同。
抱怨是什麼,就是以為付出就會有回報,以為上帝是公平的,以為自己可以改變社會,別鬧了,大家都挺忙的。
成長,就是知道自己需要適應社會,還可以保留內心的初衷,懂的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而不是怨天尤人。
-
9 # 白月光128054388
以前的自己每天都會有怨氣,看什麼都不順眼,心中的委屈有18層樓那麼高,自從有一天一個朋友對我說:“你這樣簡直就是個怨婦,天天天天的你不煩別人都煩了,誰想擁有你這樣負能量的朋友,好的心情也被你給整成壞的了。”看著一個兩個三個朋友的遠離,我慢慢的檢討自己……
以前人人見我說我像開心果,現在人人怕我,遠離我。我是不是學著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就這樣,我慢慢的改變和調整自己的心態,慢慢的學會放下,讓自己勇敢的接受這個社會帶來的不公平,也讓自己去學習去進步,慢慢的自己也放開了,對待事物不再偏激,學會從另一方面去看待,去接受。
-
10 # 至尚學邦
“父親愛說髒話,情緒不穩定,總愛抱怨,動不動就發脾氣,生氣罵人用詞非常低俗惡毒。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我時常在耳邊響起父親的髒話,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內容、語氣、神態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我感到一股寒意從脊背上竄上來,深深的無奈與悲哀,終身難忘”
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許多父母習慣了抱怨、或者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哪怕在孩子面前,也不懂得收斂。
動不動發脾氣,不僅會讓孩子淪為無辜的承受者,破壞他的安全感,也很容易被孩子模仿,遇到一點不順心就埋怨、責備別人,發一些無謂的脾氣。
咋改?
在孩子面前父母儘量剋制自己的情緒,就算有再大的事,一定要避開孩子去解決。平時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和諧,祥和的生活環境,不能因為自己的一些行為影響了孩子一輩子。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能夠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是因為你覺得你可以做得更好。這沒有關係的,我相信下次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當家長善於共情,並且能夠懂得安撫孩子的情緒,她自然會感覺好受些;
我們也要告訴孩子:亂髮脾氣是不好的行為,千萬不要把糟糕的情緒留給自己最親近的人,否則很影響親子之間的感情。
回覆列表
我認同這句話。人的一生難免不受到委屈,不經歷風雨,那能見彩虹。從不抱怨開始,沒有天大的委屈,哪有天大的胸懷。走自己的路50年不變,不經歷風雨,怎能厚德載物。奮鬥不息,堅持走,永遠走下去,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