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老胡說三農

    白銀在明清年間,是一種“法定貨幣”。但是,官方發行的白銀貨幣叫做“銀錠”。“銀錠”一般個頭較大。碰上日常的小額交易,就需要剪開使用,於是就有了“散碎銀子”一說。

    那麼,散碎銀子是怎麼稱重的呢?

    在明清年間,商業店鋪裡的夥計,通常都練就一種“手藝”---用手稱重。一般情況下,一塊散碎銀子在夥計的手裡掂量一下就能知道斤兩,準確度非常之高。作為普通老百姓,在出門購物交易時,也常常將用來稱散碎銀使用的“戥子”(學名戥秤,是宋代劉承矽所發明的一種衡量物質輕重的器具)帶在身上。“戥子”屬於一種袖珍型的桿秤,很容易攜帶,其測量精度為一釐,凡是五兩以下的散碎銀子都能精確稱量。所以,老百姓就用“戥子”將散碎銀子稱重。

  • 2 # 人已醉夢難醒

    這個問題我以前就聽爺爺說起過,那個時候我爺爺收藏著他爺爺留下來的一個小物件,爺爺告訴我說這個東西叫戥子,是他爺爺在當鋪裡當學徒時用過的東西,專門用來稱銀子的。

    其實銀子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是從明清年代才開始的,但是那個時候有銀子的人是極少數的達官貴人,一般的老百姓是花不起這個的,即使有幾量散碎銀子也會在需要時換成當時的銅錢出去花,哪些拿著大塊大塊散碎銀子出門花的只是小說中或者戲文中才有的。

  • 3 # 愛萌小包

    從電視劇中可以瞭解到,古代用於買賣之間的流通媒介多數都是銅錢!銀子用於大買賣之間!

    那怎麼判斷碎銀子的重量?明清年間有經驗的店鋪夥計,通常都練出這手藝,一塊碎銀子拿到手裡,掂量一下就知道斤兩。普通老百姓身上,也常帶著稱碎銀專用的戥子,這是一種袖珍的小秤。測量精度為一釐,五兩以下的碎銀都能精確稱量。甚至藥鋪買藥時,也通常用它來稱量藥材重量。是為明清年間老百姓常用器具。 不過,放在明清年間,白銀到底還是貴重物品,特別是到了清代中期時,白銀價格更是飆升。一般用銀子,都是有錢人家!

  • 4 # 農村大媽談農村

    見過中藥店稱中草藥的工具嗎?象個桿秤,就是個兒小點兒,並且精確度高。它有個專用名稱“戥子”,古代確定碎銀子的重量就用它。幾兩幾錢幾分幾釐都稱得出來,不過那是大戶人家用的,一般老百姓家不會有這東西。

    古代流通最多的還是銅錢,也叫制錢,或者通寶,外圓內方串成一串,每千錢稱為一貫。

    至於銀子,官方或者錢莊都會築成固定重量的銀錠、銀元寶、銀錁子,前兩者大宗交易才會使用,為的是攜帶方便。平常商戶,散碎銀子攢多了,也會築成大錠。這個問題在古代小說裡常見的,不用多說了吧。

  • 5 # 情感中轉站

    首先有必要梳理一下:

    中國最早的貨幣是:海貝!這一產自南方暖海的遠方外來交換品,是美麗珍貴的裝飾品,到了商周時已為流通中的主要貨幣,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商業的發達和手工業的興盛,貝幣滿足不了市場的行情了,就有了一些替代幣。

    大秦帝國推廣的法定貨幣為:方孔半兩錢,兩漢沿襲此幣但允許民間自鑄。

    隋朝發行標準的五銖錢,而唐朝貨幣則為開元通寶並沿襲了三百多年,宋代貨幣以銅錢為主,值得一提的是北宋年間,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在現在的四川誕生了。

    元代,紙幣已成為流通貨幣,而白銀的流通量開始放大,到了明代,白銀成了法定的流通貨幣,大額交易用銀兩,小額交易則用銅錢,清朝則主要以白銀為主,小額交易還是以銅錢為主。

    其實,銀子作為貨幣,並不像電視裡那樣,那種袖子裡藏著或腰上掛著的畢竟是少數有點錢的人,大部分老百姓還是使用銅錢,稍微大宗一點的交易,走的不是銀票,就是錢莊,而到了清代,銀子其實還有虛實之變。

    對於是碎銀,行家裡手掂量掂量也就知道個大概了,更何況買賣都有天平、戥子稱重,實在超額的,還有專門的鉗子等工具來削剪。

  • 6 # 哎黎斯唐

    近代銀幣倒是方便很多,其實不管是金也好,銀也好,都是大戶人家才會用到,流通起來並沒有制錢,還有銅子兒那麼廣泛,小老百姓即使手裡有了銀子,不是存起來就是換成銅子兒和制錢使用。

    老話說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據查清道光年間鴉片戰爭時期金銀銅大概的進位制應該是一兩白銀能換制錢一千六七百文,8—10兩白銀能換一兩黃金。

    所以說散碎銀子的重量在古代基本靠手估個大差不離,畢竟流通少,當然肯定是有專門的稱量工具,跟天平稱差不多樣子,只是更小而精確,叫做戥子(等子),專門用於稱量金銀及珍貴藥品。

  • 7 # 田家九月

    碎銀是針對大錠鑄銀使用一種特製的夾鉗臺剪來剪開。 剪銀子需要一定的技巧,有時候,店家對客人支付的大錠銀子懷疑有夾鉛造假等情形,也會當眾剪開銀錠來驗證。

    一個銀錠經過多次夾剪之後,就變成黃豆、花生大小的碎銀塊了。 民間男女老少對碎銀的重量、成色鑑定普遍有經驗,而店鋪夥計能透過各種辦法判定一小塊碎銀的重量、成色並迅速估算出當時的市值,往往很準確(與用稱稱量的結果非常接近,甚至一樣;但店家收銀,一般而言都會稱量之後再入賬)。

    古人是用類似中藥房裡面稱藥那種“戥子稱”稱量碎銀子,實際上市面流通的碎銀子成色不一,還要逐一換算成色——當然付錢的消費者如果信不過店家,還可以找公估局作中介人評鑑銀子成色。

  • 8 # 小林妙招坊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 從而可見南宋初40萬貫銅錢,相當於10萬兩銀子和5000兩金子,基本在數量級上符合上面的這個假設。 古代商鋪裡會準備天平,和戥子,就是小秤。還有鉗子,剪開碎銀子用。錢莊還承接碎銀子熔鑄大元寶,整銀換碎銀等業務。金銀銅錢當然有官方規定或者約定俗稱互相商議的兌換價格。

  • 9 # 楊老帥

    在古代怎麼確定散碎銀子的重量?

    這確實是一個讓許多現代人感興趣的【冷知識】。用戥子去稱,這個只要對過去歷史稍微瞭解一點的人可能都知道。戥子可以稱碎銀子,但你總不能如同現代社會人手一機吧,懷揣把小戥子,隨時掏出就稱。恐怕不可能吧。

    那麼這個擔負稱碎銀子的相關單位是什麼?根據許多古書記載,這個部門多數為【當舖】【錢莊】,用戥子稱銀子叫【約】,一般買賣雙方進入這種相關部門都會打聲招呼“老闆,幫忙約一約這點碎銀子”。一般都要收取手續費,俗稱【抽水】,當然這類機構同時也有著鑑定銀子成,色好壞的權威與定位的作用。所以,直到現在仍有人將小額錢鈔稱為”碎銀子”。

  • 10 # 物理佬75957

    古代如何確定碎銀子的重量?

    1,估

    有經驗的銀店鋪夥計,將碎銀子放在手裡掂一下,就能估出個八九不離十來。

    2,秤

    有一種專門稱碎銀專用的秤,叫戥子,即是一種袖珍的小秤。測量精度可精確到一釐。銀錠分割成碎銀子,割銀子的工具有切銀子的銀刀,剪刀,錘子,鑿子,還有稱銀子的天平等。

    3,量

    使用專用的容器可以測量碎銀子。就好像中國農村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農村量米的米鬥,米升,米筒等,你們見過嗎?原理相同。

    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緊張就手抖,一手抖就寫不了字,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