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心匠道

    娶妻娶淑,納妾納色,盛唐時期有條件的人家,妻子還有一個傳統,到了一定年齡,規勸夫君或者自己張羅,幫自己夫君納妾。

    而這個時候,有一些夫君比較放心的,即便都是頭也不抬一下,說:交給你辦吧!。如果是夫妻感情一般的,估計就會自己張羅著找了,當然也有一些是意外出現,遇上妻子不同意,最後很慚愧的放棄納妾念頭,元代趙孟頫他的妻子叫管道,據說是管仲的後人,不但是個美女,還是個文藝大咖,琴棋書畫啥都精通。

    可是即便是妻子如此完美,天天吃鮑魚魚翅的趙孟頫也有點膩了,一次看中了一女子,就起了一個納妾的念頭,就填詞來試探妻子:我聽說王學士有桃葉、桃根,蘇東坡有朝雲、暮雲?我多幾個吳姬、越女應該不算無分吧。況且你也四十多了,你只管做把持好家務即可。

    可是這管道也不是省油的燈,按一般的古代妻子來說,要不就是一哭二鬧的,要不就是算著順從,她卻很文藝的寫了一首《我儂詞》:裡面大概意思就是,你和我兩人都已經你儂我儂,兩個人如一個人一樣,怎麼都分不開彼此,生死相依。其中含義就是不能再參合第三者進來,這趙孟頫就很慚愧啊,妻子對我這麼好,我怎麼可以這樣做呢,便是大消了娶妾的念頭

    不過趙孟頫的遭遇在宋代、元代、明代也是偶爾一例,大部分有能力和條件計程車人,都會有個三妻四妾的,當時看來這才是比較正常的做法,如果是隻有一個妻子計程車人,倒是讓人感覺很奇怪,成了奇聞,例如相傳王安石只有一位妻子,後來他官至了丞相後,妻子還幫他納了一個小妾,可是這王安石卻不聲不響的將小妾放了回去,讓她好好的和丈夫過日子,原來這婦人的丈夫是個運糧的官員,因為一時疏忽,無奈只好將妻子給了王府,沒想到王安石倒是如此大義,確實不愧為唐宋八大家的稱號,後來據說他妻子過世,他納了個小妾叫做嬌娘,可是王安石這人不懂風月,天天非常忙碌,年輕的嬌娘就和王府中一個僕人有私情,一次在月下被王安石撞破了,王安石氣憤的用竹竿捅了烏鴉窩。

    第二天晚上,王安石安排了嬌娘陪著自己賞月,期間提起一首詩,其中就有“竹竿捅了烏鴉窩”,這嬌娘也只知道什麼意思,就非常機智的跪下說,“宰相肚子能撐船”,這倒是讓王安石不好下臺了,想想自己也都老大不小了,不要耽誤人家孩子的青春,便是出於善心,給了一些安家費將嬌娘和僕人一起放了回老家,

    聊完趙孟頫和王安石這些人物,就輪到聊一下非常支援納妾文人墨客了,大家都知道蘇東坡的正妻是王弗,兩人也非常的恩愛,後來王弗早亡,蘇東坡還為其寫了一首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首詞很多人誤會以為寫寫給他的小妾朝雲的,其實他是寫給妻子的,十九歲的蘇東坡,娶了十六歲的眉州青神人王弗,兩人恩愛的度過了十一年時光,她先一步就走了。可是這期間蘇東坡並沒有說因對妻子的愛,沒有納妾,可以所蘇東坡納妾是出了名的,他一生納的妾很多,並且因為他名氣大,文采好,當時的許多女孩子都是她的迷妹,即便是宋朝後宮的三位主子,也是她的粉絲,而他的小妾中,王朝雲最有名氣的,也是最懂蘇東坡的,王朝雲陪伴他一路貶到了海南,是一路跟著吃苦的小妾之一,在這段日子中,深蘇東坡寵愛的的美妾樊素,悄悄不告而別,王朝雲成為了堅持下來最後一人,她唯一的願望是成為蘇東坡的妻子,可是即便是在她因為在產下蘇東坡蘇過病逝後,蘇東坡都無法給朝雲妻子的名義,因為在當地看來,妾的身份是無法成為妻子的。

    或者是天道可憐王朝雲的遭遇,在王朝雲下葬後三天,蘇東坡過來祭奠的時候,發現了五個巨大的腳印,為之震驚後,在幫我設了道場祭奠,後來為了紀念這位紅顏知己,還寫下了不少的名編大作,如《朝雲墓誌銘》、《惠州薦朝雲疏》,《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題棲禪院》都是紀念朝雲寫的,可是朝雲終歸還是妾,不能成為蘇東坡的妻子,而蘇東坡一生的其他妾就沒朝雲運氣好,

    據說蘇東坡的納妾很多,由於他的被貶到其他地方,在經濟上是養不起那麼多小妾,只好將一些小妾送人或者是讓她們回家,而其中一些送人的,因為他的眼光獨到,他的妾都是琴棋書畫都俱佳的女子,所以同僚們也很喜歡,其中一些還有身孕的,可是同僚們雖然喜當爹也很開心,還堂而皇之的告訴還是,你老爸就是蘇東坡。所以後來北宋大宦官梁師成還有北宋的翰林學士孫覿,都公開表態自己是蘇東坡的後人,都是蘇東坡當年送出去小妾所生的骨肉,這個連他兒子蘇過都是預設的,而最可憐的一個女子,就是蘇東坡一時興起,直接將她送人了,一點面子都不給,如商品一樣的交易了出去,這個女子叫春娘,當時文人之間相互相送的習慣,蘇東坡帶著一幫人送朋友遠門,朋友看中了春娘,願意用一片白馬來交換,蘇東坡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這個時候春娘可是非常的氣憤,把我當什麼了,但是無法改變這個現實啊,怎麼辦,就一氣之下當場羞愧而走了,讓蘇東坡非常的尷尬,也成為了歷史上一直詬病他的一個故事,不過這個歷史上沒有記載,當野史故事看即可。

    可是蘇東坡身邊幾位的妾,我們看到當時的妾,即便還是如王朝雲一樣的努力,也改變不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妾和妻子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而後來的兩個妾更看出來,即便是大文豪蘇東坡,也難以免俗,對待女子確實不如王安石的一般的想的周全,可這也是當時大部分人的想法,妻子和妾本身就是不同,因為妻子是娶回來的,而妾是納回來的。

    那麼娶和納有何不同,為何身份地位差距如此之大呢?

    這個和古代婚姻制度有關係,這需要提到一個鮮少人之的“媵制”,在遠古部落結婚時,就出現了一個規矩,就是部落只見通婚,男子透過明媒正娶以後,女方會有一些女子進行陪嫁,這就是所謂的“媵制”,而這些一起嫁過去的女子,並不能作為妻子,要扶正需要經過正妻的點頭,她們過去的最大任務就是勞動人民,為部落發展而發展。

    後來周朝建立了一套制度,就是一夫一妻的制度,這套制度規定男人透過六禮後,明媒正娶的妻子只有一位,但是沒有規定妾多少,而周禮規定天子可以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子,諸侯王不能亂來,建立了一套非常標準周制婚禮,其中規定很繁瑣,雙方結婚要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婚前禮,包括就是我們熟悉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等等,這個風俗很多地方還有保留下來,大家結婚的也都知道怎麼回事,雙方都合適以後,就到了正婚禮,現在的風俗就是擺喜酒了,古代還有三拜天地等等,最後婚後禮,其作用就是讓新婦知道家裡的那個是舅舅,那個是舅媽,反正就是跟親戚都認識後,開始融入到大家庭,因為古代可是家族聚居的,即便是現在也是一個村裡都是親戚,這道禮儀還是非常重要的,要不你也不認識六歲的小朋友竟然是你舅公,大家有衝突就麻煩了。

    而男女雙方經過如此盛大的結婚後,才算是對公佈自己完婚,而這個風俗一直保持了幾千年,沒有怎麼變化過,到了現在這結婚的禮儀某些地方,依然保持的非常完整,妻子在古代的分量可是特別的重要的,娶妻那麼多禮儀,來源是妻子將來是夫君的助力,也可以說是丈夫的另外一半,男人的成敗除了靠自己,妻子也有很大關係,比如隋文帝楊堅就是出了名的怕妻子的獨孤伽羅的,可是獨孤伽羅的家族和能力又幫他獲得了江山,而李世民得到了妻子長孫皇后的幫助,同樣玄武門之變才下定決心,開創了大唐的貞觀之治。

    所以古代妻子有一句老話,叫做“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這句典故來自東漢劉秀的一個大臣宋弘,這年劉秀的姐姐新寡,看中了非常帥氣的宋弘,劉秀當然懂姐姐啥意思,就藉故叫來了宋弘,讓姐姐躲在了屏風後面偷聽,劉秀就問宋弘,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這宋弘可是知道啥意思,立刻就回了這一句千古名言,糟糠之妻不下堂,讓劉秀的沒有辦法,畢竟人家夫妻恩愛,不好下旨將人家妻子給休了,自己姐姐不能做小妾啊,所以這是就沒下文了。

    可以看出古人看待妻子的角色,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外要給夫君給合理建議和規勸,對內要管理好家頭事務,還是自己道德楷模的代表,在古代可好多名臣都是對妻子很恭敬的,不如“醋罈子”的來源,房玄齡的妻子就是一例,唐太宗可是賜給了房玄齡兩美人,可是卻被房玄齡退了回來,理由是妻子不同意,這下可難道了李世民,就想了一個辦法,讓一碗醋變成“毒酒”,讓房玄齡喝了就不再讓他納妾,可他妻子二話不說的就喝了,唐太宗見著玩笑開不下去,也就算了,自此以後就有了妻子吃醋的說法。

    可以看到即便是皇上要賜妻子,也的經過大臣和對方妻子的同意,古代妻子的名分就那麼大,所以用娶字,娶甲骨文已經有這個字,是部落之間的一種禮儀,大約就是取得女子的意思,這取需要的是男子必須用勇氣和毅力,得到了對方女子的青睞,或者有勇氣和魅力將其征服,要不是取不來的,所以取有點類似於部落的成人禮,需要一定的努力付出。

    而納字卻是不同,納字的意思古代繳納和貢獻的意思,可以說納妾只是古代的一種買賣過程,也可以說是“媵制”的有一種延伸,而妾的地位無法與妻子相比,即便是妾受到了夫君的寵愛,其地位依然還是妾,必須多妻子很尊重,按定義來分,古代的媵比妾地位還高一點,但是到了後來也沒有什麼區分了,

    但是妾不是說什麼人都可以娶,納多少個都可以,古代還是有嚴格的規定的,不如漢朝時候,平民老百姓是不能納妾的,而有一定功勞的大臣可以納八名,普通有點地位的,可以是一妻二妾,這是當時的規定,這個規定到了明朝時候還保留著,就是普通老百姓,只能是一夫一妻的制度,不過後來當然是隨著經濟發展,大家能養活更多的人的時候,民間也就越來越不遵守這個規定了,而士大夫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自己也那樣。

    但是妻子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而妻子為何主動為丈夫納妾,其原因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來源還是因為當時一些妻子無法生育,所以為了延續夫家的燈火,必須去幫夫君選女子納妾,當然也遇上一些丈夫,特別的喜歡妻子,堅決不納妾的,比如北宋的一股清流司馬光就是,這司馬光就是砸缸那一位,他雖然堅決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可是他和王安石一樣,是宋朝士大夫們納妾成風的一股清流,唯一一個妻子不能生育,還堅決不納妾的名臣,就算妻子幫他找了一位小妾,他也不為所動,還趕走了人家,讓這個女子懷疑人生,自己就那麼醜嗎?後來司馬光一生沒有子女,可千古留名,也算是一段佳話。

    而除此以外,北宋計程車大夫們可是對納妾情有獨鍾,到了元朝時期,妻子的地位更無法撼動,即便是妻子有汙點,姐妹也要對她畢恭畢敬的,比如鐵木真的妻子孛兒帖,雖然給人搶走了一段時間,還生下了來歷不明的朮赤,可是依然鐵木真對他很好,即便是後來的幾位寵妃,都是其他部落貢獻過來的美女,也都要乖乖聽她的話,這就妻子的地位。

    到明朝,雖然洪武帝朱元璋為了明朝的發展,一早就規定了一夫一妻的制度,可是呢,到晚明時期,明朝就控制不住,窮苦的老百姓可沒問題,但是有錢的土豪,可不管這個規定,基本上是妻妾成群,發展到了清朝,這個規定就是等於虛的,這一點在曹雪芹《紅樓夢》中可見一斑。

    而納妾古代的手段很多,因為本身只是一個交易,或者是贖一些歌姬,或者是民間女子收納,或者是別人贈送,或者是自己看中了想辦法得手,反正古代這故事就非常多了,特別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更多這些故事,這不多說了。

    但是在《聊齋志異》中蒲松齡透過好幾個故事告訴我們,妻子地位是妾無法撼動的,除非是特殊也原因,妾才能成為妻子,一是妻子的扶正,二是妻子過世,丈夫透過特殊的方法續絃,這其中還需要許多的流程,特別的麻煩,如果不是真愛,妾要扶正做妻子,確實非常的難。

    而妻子的孩子地位與妾生的孩子地位相比,明顯是妻子的地位高很多,也就是常說的大房的子女通常都是接管家產的,而其他的偏房最多是分一杯羹。

    古代妻和妾制度是有嚴格的制度區分的,因為妻子是按照完整的婚嫁禮儀,加上雙方父母的點頭認可才可娶回家,這樣娶回家的妻子,被家族是認可的一份子,也可以說是以後丈夫的助力,家族發展的未來支持者,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而許多成功者後面都是和自己妻子支援有莫大關係,所以妻子地位非常高,對外幫助妻子,對內要管理好家務,可以說地位非常的重要,可妾不同,不需要透過禮儀,也不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納回來,在家族裡面妾,不為家族人接受,即便是生了孩子,也無法和正妻的孩子相比,如果到失去了寵愛,還可以送人和讓她們回家,所以再寵愛的妾也很難成為妻子。

    新中國成立以後,取消了古代的三妻四妾的舊俗,人民堅定的支援一夫一妻制度,婦女的地位也越來越高,特別是三八紅旗手為社會做出了豐功偉績,而隨著人民的意識提高,古老的妻妾制度也隨知成為了過去,更多的女子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的為未來,為中國迎來偉大的復興做出貢獻。

  • 2 # 多才性格密碼

    中國古代是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喜迎正妻、正房叫“娶”;喜迎小妾、偏房叫“納”。不同的兩個字,道出的是中國古代基本倫理和社會等級觀。

    那麼,“娶”妻、“納”妾中的兩個字,顛倒過來使用可以嗎?答案是:不能!為什麼呢?

    1、從“娶”的本意說起

    “娶”由“取”、“女”兩個字組成。

    “取”的古意是指在戰爭勝利後,獲勝者割下對手的左側耳朵,交回軍營以獲軍功。甲骨文更是形象地表達了這個含義。由此,引申出來的含義是接取、獲得、獲取等。

    這個含義與“女”字組合起來,意思就是接取女子、獲取女子。根據《說文》的解釋:“娶,取婦也。”通俗講就是指迎接女子進門成婚,並延伸出娶親、娶妻、娶妻生子、娶媳婦等詞語。

    2、從“納”的本意說起

    “納”由“絲”、“內”兩個字組成。

    這是一個會意字,所表達的意思是絲被水浸溼,水分慢慢浸入絲中。由此,引申出來的含義是收進、收歸、接收等,並延伸出納交、納入、納受、納士招賢等詞語。

    古代曾廣泛存在“納女”現象。這裡的納女是指,把美麗的女子致獻給君王、士大夫。

    對此《禮記》記載:“納女,於天子曰備百姓;於國君曰備酒漿;於大夫曰備掃灑。”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古之士大夫以納女後宮為恥,今人則以為榮矣!”

    3、娶妻、納妾的區別

    在中國古代,無論是納女還是納妾,與娶妻絕對是不可混用的。因為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娶”妻是男子成家、而後立業的人生大事,講究的是明媒正娶,代表了一種正式婚姻關係。

    按照周禮的規定,兩者首先從程式上就不一樣。娶妻講究“三書六禮四聘五金八抬大轎十里紅妝”——

    先是出錢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送禮、求婚;

    得到女方家首肯,媒人要來女方名字和生辰八字(過去這是嚴格保密的),男方進行卜問吉凶(現代男女談戀愛替代以查對方星座了)。還要問清女子生母姓氏,藉此區分是嫡女還是庶女,至於門第、財產、相貌、健康等也多在卜問範圍裡;

    男方合過八字、問過吉凶,一切如意的話就要送重禮訂婚;

    訂婚送聘禮是非常隆重的儀式,聘禮裝在大轎裡,鑼鼓開道,陣式和規模僅次於迎親;

    送下聘禮後男方可擇定婚期,在大紅紙箋上寫明男女雙方名字、生辰八字,由媒人送給女方;

    婚期當日,新郎親自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

    上述“六禮”缺一不可,否則就不算明娶正娶。

    納妾當然就不需要這麼麻煩,“女為人妾,妾不娉也”只要“兌為妾”——就是說女子被納為妾,不需要男方搞三書六禮那一套,只要給夠錢就可以。最為關鍵的是,丈夫納妾事先要徵得妻子同意,如果強行納妾,女方可以告官。

    同時,妻子不允許被降為妾,只能休掉,而休妻的理由要足夠多和硬氣,否則女方也可以告官。即使准許了休妻,也有一套嚴格流程。納妾同樣不需要這麼麻煩,甚至可以相互買賣,只要有足夠多的錢就行。

    另外,家族對妻、妾所生的子女也有不同待遇,妻所生的子女是“嫡出”,妾所生的子女是“庶出”,嫡出子女有家庭財產繼承權,庶出子女則沒有。

    現在,很多人誤認為古代中國是“一夫多妻制”,其實是錯誤的!

    正確的說法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和妾的身份不允許互換,這種地位、等級的嚴格區別,從最初進入男方家就被界定了:一個是娶、一個是納。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在近代隨著千年等級制度的瓦解,社會上出現了“先納妾後娶妻”、妾被男方家轉正等現象。

    但是不管怎樣,男子迎正妻叫“娶”,迎小妾叫“納”,這個規矩始終沒有改變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域異能者帶什麼裝備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