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天居士

    鎮元子

    地仙之祖

    牛魔王

    牛在八卦為地為地

    都是地

    一正一邪

    鎮元子之法力應與他們相當

    或更厲害

    因他是地之祖.

  • 2 # 三口釘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回答另一個問題。

    什麼是地仙?

    通俗來講,就是地上的神仙與地仙對應的,則是天上的神仙,也就是天仙。

    整個西遊記,是天庭領導下的神話世界,玉帝之下,有三清四御五方五老六司七元八級九耀十幽十二元辰二十八星宿等,這些都算是天仙。

    天仙與地仙的區別,就是公務員與民間高手的區別,一個有編制,一個無編制。

    大部分情況下,地仙是不如天仙的,畢竟人家是有編制的,天庭認證的。

    但是,鎮元子號稱“地仙之祖”,卻又不不是一般的神仙。

    五莊觀門前的對聯“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五莊觀童子的原話:“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

    鎮元子的人參果,堪比玉帝的蟠桃,天下獨一份;

    可見,鎮元子在神仙界圈子,與三清平級,資歷非常老!

    但是,資歷老不代表實力就高!

    鎮元子去元始天尊的上清天彌羅宮聽混元道果(注意,是聽,不是講),可見,鎮元子的道行是不及三清的。

    當福祿壽三仙(鎮元子晚輩)為了人參果之事來五莊觀時,鎮元子降階奉迎,可見,鎮元子雖然比福祿壽三仙高,卻也高不了多少。

    可見,菩薩雖讓鎮元子三分,但無論是地位還是實力都不輸鎮元子,甚至鎮元子還對菩薩的到來十分歡喜。

    另一方面,鎮元子救不了人參果,菩薩卻可以,更加說明鎮元子實力不如菩薩。

    綜上來說,對於鎮元子,給出兩點結論:

    1、鎮元子的資歷非常老,但在西遊的神仙體系中,地位並不算高(畢竟是個沒編制的,別人只是敬他的資歷)

  • 3 # 道和洪荒

    鎮元子,地祖,當然對應的是天帝,法力也是對應天帝。鎮元子有人參果樹,天帝有蟠桃樹,以此對比,鎮元子與天帝法力相當。

  • 4 # 帝子周

    鎮元子是三清四御的故人,說明他們應該是同一時期的人物,實力即使不如他們也不會相差太多,三清四御已經修成天仙成為天尊、大帝。他卻一直還是地仙,作為老牌地仙他的實力絕對要強於大部分天仙。

  • 5 # 我就是竹韻

    問題:西遊記裡鎮元子法力處於什麼水平?道童自述,地位顯赫,比肩三清。

    鎮元子弟子解釋:

    “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

    鎮元子只將“天地”二字侍奉香火,為此其弟子還說:

    “這兩個字,上頭的禮上還當;下邊的還受不了我們的香火。是家師謅佞出來的。”

    鎮元子是地仙之祖,他在道家的位置與玉清、上清、太清平列,至少在“三清候補”之級,如果功夫相差太遠,還怎麼論道交朋友。他的觀內有人參果樹,乃是唯一媲美玉帝天庭蟠桃樹的長生樹。

    功夫表現,接近如來,高於悟空。

    通篇鎮元子只露了一招袖裡乾坤,和如來神掌一樣強悍,把孫悟空等四人困在一個小天地內無法外出。鎮元子和菩提祖師一樣教書育人,徒子徒孫成仙者眾多,他不可能只會這一招頂級仙術,只是沒有顯露罷了。

    鎮元子的道觀名叫五莊觀,其人參果與五行相生相剋、媲美玉帝的仙桃,其實就是暗示,鎮元大仙已經參透五行和長生之終極奧秘,乃道家終極高手之一。

    觀音自述,讓他三分,實力相當。

    人參果樹乃天地之靈根,可謂是天地間極品重寶,孫悟空推到後,鎮元子救不活他,因為他沒有相應的法寶—善治得仙樹靈苗的甘露水,只得求助於觀音菩薩,觀音能救不見得實力高多少,只因為觀音是佛家高層代理人,法寶眾多。

  • 6 # 漫步世界遺產

    謝謝題主的提問。住在西牛賀洲五莊觀的鎮元子,道術深厚精深。探討他的法力處於何種水平,找幾位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物作為參照,不失為一種簡便而又可行的方法。找誰呢?孫悟空與觀世音菩薩算是比較理想的參照“人物”了。因為這兩位與鎮元子都有直接的交集。

    其次,鎮元子的法力不及觀世音菩薩。《西遊記》記述,“卻說那觀裡大仙與三老正然清話,忽見孫大聖按落雲頭,叫道:‘菩薩來了,快接快接!’慌得那三星與鎮元子共三藏師徒,一齊迎出寶殿。菩薩才住了祥雲,先與鎮元子陪了話,後與三星作禮。大仙躬身謝菩薩道:‘小可的勾當,怎麼敢勞菩薩下降?’”。雖說觀世音菩薩“也要讓他(鎮元子)三分”,但這句話本身就恰恰說明觀世音菩薩的地位和法力均在鎮元子之上。而且根據之後的描寫也證明鎮元子法力的確不及連玉皇大帝都要“降階相迎”的觀世音菩薩。

  • 7 # 小楊西遊

    偷吃人參果這段,電視劇的劇情基本跟原著差不多,只是鎮元子要孫悟空賠果樹,孫悟空並沒有找過菩提祖師,去的是海外三島:蓬萊方丈瀛洲。我們知道這三島是神仙住的地方。找的分別是蓬萊福祿壽三星,方丈東華帝君,瀛洲九老。最後來到南海找到觀音救活了果樹。

    不過這段故事有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出來鎮元子的法力比孫悟空高太多。他對孫悟空簡直就是秒殺,總共只打了兩三個回合就收了。就算兄弟三人一塊上,也是不到半個時辰就又收了。他的絕技是袖裡乾坤,豬八戒想用九齒釘耙把袖子打個窟窿,結果根本就無濟於事,那袖子“比鐵還硬”。西遊記裡能秒孫悟空的也有幾個,可是並不是很多。比如菩提,如來,太上老君,太乙天尊的坐騎九靈元聖等等。(九靈元聖是妖怪咱姑且不論)由此可見,鎮元子就算沒有菩提厲害,最起碼倆人也在一個量級上,法力是差不了太多的。觀音都不敢說能秒了孫悟空。她降服孫悟空靠的是如來給她的緊箍咒,當然就算沒有緊箍咒觀音能制服悟空也是肯定的,只是能不能秒的問題。大鬧天宮的時候,孫悟空和二郎神打的差不多了,觀音想用玉淨瓶助二郎神一臂之力,太上老君說:“你這瓶是個瓷器,準打著他便好;如打不著他的頭,或撞著他的鐵棒,卻不打碎了?”

    鎮元子除了法力高強,還有人參果樹這樣的資源。西遊記裡能長生不老的東西就那麼幾樣,王母娘娘的蟠桃,太上老君的仙丹,唐僧肉(但唐僧肉到底能不能讓人長生還是個問題,因為誰也沒有吃過),再有就是鎮元子的人參果。而能不能成仙的一個最關鍵標準就是能不能長生不老。孫悟空最初拜師學藝不就是想圖個長生不老嗎?可見人參果樹的分量。

    那問題就來了。鎮元子本事這麼大,資歷這麼老(號稱地仙之祖,與世同君),又掌握著如此稀缺的優質資源。可他的勢力範圍僅僅就一座萬壽山,還不敢說整座山都是他的。手下僅有四十八個徒弟,而且從清風明月和其他徒弟的表現來看,這些人本事小的不能再小了,跟凡人差不多。困住孫悟空的方式竟然是鎖門!孫悟空下油鍋的時候二十個人才抬動他!

    再看看如來,老君都是什麼地位,什麼勢力。太上老君是道祖,他來到天宮連玉帝都要出迎,如來是佛祖,勢力範圍天下四分獨佔其一——西牛賀洲,還要與道教搶奪地盤。連觀音還有觀音寺,黑水河這樣的勢力範圍呢,沒事還收編個野勢力(黑熊怪,紅孩兒)什麼的。相比之下作為地仙之祖的鎮元子就有點寒酸了。

    那鎮元子平時都幹嘛呢?書上說唐僧師徒來到五莊觀,鎮元子應元始天尊的邀請上天聽混元道果去了,混元道果估計就是談經論道的意思吧。而他認識唐僧的前世金蟬子是在盂蘭盆會上,盂蘭盆會就是佛教的鬼節。你看他平時的活動就是沒事跟朋友聚聚會,聊聊天。這就是他的工作。等到人參果熟了,給朋友們分分,大家一塊長生不老,然後繼續聚聚會,聊聊天。恐怕西遊記裡沒有比他更自在,更舒服的了。福祿壽三星說“我們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指人參果),就可與天齊壽;我們還要養精、煉氣、存神,調和龍虎,捉坎填離,不知費多少工夫”。

    這到底是咋回事呢?或者說作者安排鎮元子這麼個人物的深意是什麼呢。

    原著第二十六回開頭有一段詩,我覺得說的就是偷吃人參果這一難的深意:

    處世須存心上刃,

    修身切記寸邊而。

    常言刃字為生意,

    但要三思戒怒欺。

    上士無爭傳亙古,

    聖人懷德繼當時。

    剛強更有剛強輩,

    究竟終成空與非。

    心上刃,是個“忍”字,寸邊而,個“耐”字。合起來就是忍耐。孫悟空之所以會有這一劫難,就是因為你偷了人家的人參果本來已經錯了,可人家罵你兩句你就憤怒了,一不做二不休推到了人家的果樹。所以這一難的深意其實是說人遇事要忍耐,不能跟二踢腳似的一點就著,否則會有禍事。

    長生不老神仙府,

    與天同壽道人家。

    立刻不以為然:“這道士說大話唬人。我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在那太上老君門首,也不曾見有此話說。”見到五莊觀只供奉“天地”二字,聽了鎮元子的身份,又立刻不以為然:“只講老孫會搗鬼,原來這道童會捆風”。聽說鎮元子被元始天尊邀請,又立刻不以為然:“這個臊道童!人也不認得,你在那個面前搗鬼?扯什麼空心架子?那彌羅宮有誰是太乙天仙?請你這潑牛蹄子去講甚麼?”他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只是井底的一隻蛙。那作者為什麼要描寫孫悟空這三個不以為然呢?其實孫悟空的自負很好的解釋了他之後的憤怒:自視甚高的人在受到別人詆譭的時候是最容易憤怒的。所以,名著就是名著,它能流傳幾百年依然經久不衰是有道理的。每個看似不經意的安排都不是隨便來的,都有它的作用。

    我們再看看鎮元子的表現,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典型的大師風範。從天上講課回來後聽到事情原委,他的表現是“笑道”“更不惱怒”。還安慰徒弟:“莫哭!莫哭!你不知那姓孫的,也是個太乙散仙,也曾大鬧天宮,神通廣大。既然打倒了寶樹,你可認得那些和尚?”命根子都讓別人推到了還能理智行事,難得。事實上整個事件裡鎮元子可笑過多次。

    而且做事相當有分寸,追上唐僧師徒後沒有馬上動手,而是再次確認事實後方才使出袖裡乾坤。懲罰唐僧的方式也很得體“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槍,不可加斧鉞,且與我取出皮鞭來,打他一頓,與我人參果出氣!”都這時候了還知道按理行事。

    氣出完了,他道出了自己的的底線那就是救活果樹,當然要救活,這是人家的命根子啊,沒有果樹怎麼長生不老。可是難得的是隻要能救活,我既往不咎,並且還跟你八拜為交,結為兄弟,而且到場的福祿壽三星,觀音,唐僧師徒四人每個人都給個人參果吃。

    到這裡,鎮元子的形象就差不多了——有曹操的本事卻甘心過著陶淵明的生活。他可能沒有另立朝廷的能力,但像如來一樣做一個稱霸一方的諸侯應該是沒問題的。這就是鎮元子的淡漠名利了。可不要小瞧這樣的人。他們是真正看破紅塵的人,甚至比如來,觀音這些忙忙碌碌,野心滿滿的人活得更明白。而這樣的人度量是最大的,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用他教育孫悟空學習忍耐是再合適不過了。我甚至懷疑鎮元子老早之前曾經也是個激情澎湃的野心家,也做出了一番功業。只是斗轉星移,塵埃落定,終於大徹大悟,過起與世無爭的生活。天知道他都經歷過什麼。當然這只是瞎猜測。綜上所述可得出作者安排這一難的目的是教人遇事忍耐,因為西遊的整個過程可以說就是一個心路磨鍊的過程。比如黑熊怪那段說的是人不要貪婪,四聖試禪心那段說的是人不要好色等等。而安排鎮元子這樣一個大仙的目的是找個度量大的正面典型與孫悟空形成鮮明的對比。

    那孫悟空吸取這次教訓了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標誌就是兩人結為兄弟,“情投意合,決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連住了五六日。”能結為兄弟者必定是相互認同,甚至相互欣賞的。也就是說孫悟空最後對鎮元子是服氣的。而對鎮元子來講, 能與孫悟空結為兄弟再次說明他的大度。所以下一難三打白骨精,孫悟空打死妖怪,本來事情做對了,可唐僧那麼誤會他,他都沒有惱怒。我覺得這就是作者最後安排兩人結拜的深意,那就是孫悟空學會了忍耐。說到這,順便說說西遊記裡的朋友關係。作者可以說是用心良苦。比如給黑熊怪安排了蛇怪和狼怪兩個朋友。意思就是貪心的人往往都是心狠手辣,野心勃勃的。這個問題本人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吳承恩寫黑熊怪的深意是什麼。有興趣可以看兩眼。再比如孫悟空和牛魔王這對朋友,大鬧天宮的時候兩人情投意合,孫悟空被如來收編之後兩人的關係就註定破裂,因為他們已經屬於不同的陣營,一個在編人員,一個地方豪強。

    說一個題外話,限定孫悟空三天找到救樹仙方的人不是鎮元子而是唐僧,三天不回,他就要念緊箍咒了。福祿壽三星之所以來到五莊觀是為了向唐僧求情寬限時日而不是向鎮元子。鎮元子根本就沒限定日期。事實上整個事件裡,唐僧不止一次的抱怨孫悟空連累了自己:

    那長老淚眼雙垂,怨他三個徒弟道:“你等闖出禍來,卻帶累我在此受罪,這是怎的起?”行者道:“且休報怨,打便先打我。你又不曾吃打,倒轉嗟呀怎的?”唐僧道:“雖然不曾打,卻也綁得身上疼哩。”這也為下一難他趕走孫悟空埋下伏筆,他早就對孫悟空心懷不滿了:看看你闖了多少禍,觀音寺賣弄寶袈裟,五莊觀偷吃人參果,白虎嶺連傷三條命。又不聽話,沒事還老跟我抬槓,而且我現在還有八戒沙僧二人保護,要你何用?所以三打白骨精之後兩人矛盾徹底爆發,唐僧開除了孫悟空。其實這隻能說明唐僧還沒有認識到孫悟空的真正價值,直到碰到黃袍怪才如夢初醒:原來沒有行者是真不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勇士火箭會師西決,火箭如何限制杜蘭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