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洞庭清水塘

    養殖水體出現倒藻現象該如何應對

    倒藻,這是很多水產養殖戶都害怕出現的情況,因為出現倒藻後如果處理不及時、處理方法不對頭就會引起水體變質,水產大量死亡的嚴重情況。

    出現倒藻通常出現在兩種情況:

    一是水體營養過於豐富,造成藻類瘋長,當水體中的藻類數量龐大時候,藻類產生的溶氧不足以支撐晚上呼吸所需要的氧氣量時就會出現藻類窒息死亡,死亡的藻類腐爛消耗大量氧氣,繼而造成水體缺氧,然後發生連鎖反應繼續導致其他藻類死亡,從而出現倒藻現象。這是水體表層會出現很多飄浮的死了的藻類植物,有很多氣泡。

    另外一種是天氣突變,導致水溫變化大,藻類來不及適應溫度的變化而出現死亡。

    出現倒藻後,如果是在熱天,池塘很快就會出現嚴重的缺氧問題,水產浮頭、上岸,水體氨氮超標,因為藻類腐爛而水色變深等情況。在天冷天出現倒藻,水體透明度會迅速變大,青苔很快就會滋生出來。

    對於出現倒藻的池塘,首先要做的就是換水,透過換水把死亡的藻類排出大部分,以降低池塘裡有機質的含量。

    另外,針對池塘情況進行淨化處理,比如水體變黑的可以採用過硫酸氫鉀來淨化水體,同時達到殺菌的目的,最後還要使用EM菌進行底改,以促進沉入池塘底部的死了的藻類快速分解掉。如果是秋冬天出現倒藻的,水體透明度會很快變大,這時候需要預防青苔滋生,一方面要做好肥水、培藻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底改,分解沉入池塘底部的藻類。

  • 2 # 水產養殖工程師

    “倒藻”是水產養殖過程中危害最為嚴重狀況之一!幾乎所有養殖品種對倒藻都是難以抵抗,甚至大部分魚蝦蟹等品種在倒藻情況下能出現極端的“暴塘”現象。

    “倒藻”的準確定義是指池塘裡所有藻類在短時間內大量或全部死亡這一現象。(目前還有很多業界人士把單一或少數藻類的急性死亡也定義為倒藻,這其實是不準確的)倒藻的持續時間通常在1天左右。倒藻的過程雖然短暫,但倒藻後的影響卻能持續一週到數週之久。

    那麼究竟什麼原因會導致的倒藻呢?

    在不同的養殖池塘原因是不同的,通常可能原因有如下:

    1.池塘缺氧,缺氧會造成所有的生物的急性死亡,當然此處也包括藻類。尤其在夏季悶熱天氣出現機率很高。

    2.用藥,水產養殖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或是滅藻劑殺藻劑的使用不慎可以直接造成倒藻;也可能造成某一類藻類的急性死亡後,死亡藻類大量釋放藻毒素引起其他藻類一起死亡。比如人為殺滅藍藻過程。這一點是最為常見的池塘倒藻原因。

    3.大量換水,池塘的突然大量換水,會造成水體應激,尤其是外源水質比較差的情況下,倒藻的可能性很大。

    4.雨水,尤其在夏季大雨或暴雨之後會造成池塘水體應激出現倒藻。

    那麼出現倒藻之後有哪些危害呢?我們簡單歸納以下幾點:

    1.藻類大量死亡,釋放藻毒素。對於養殖品種來講很多藻類都是有毒的,如藍藻、金藻、甲藻等。這些藻類大量死亡後,細胞裂解,藻毒素大量釋放到水體,瞬時藻毒素達到峰值,可以直接危害養殖品種、水草、以及其他正常的藻類。

    2.缺氧,藻類大量死亡,變成還原性的有機質或碎屑,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氧氣來氧化。堆積在池塘底部加重底層負擔。短時間內池塘溶氧甚至會降到0!這會造成養殖品種的急性“暴塘”現象。

    3.影響光照,藻類急性死亡後的水體通常呈暗黑色或暗紅色,藻類屍體密佈在水體中,水體透明度急劇下降,影響水草、底層生物的生長。

    那麼,出現“倒藻”現象後,該如何應對呢?出現倒藻一定要沉著冷靜,按照科學的處理步驟才能把損失降低到最低。

    第一步:迅速開啟池塘增氧裝置,進行緊急增氧。

    第二步:大量換水,通常天明開始向外排水,天暗向內加註乾淨的新水。(緊急情況下不論時間,可以池塘一頭加水另一頭排水)

    第三步:幹撒氧丹等過碳酸類的急救增氧藥,尤其沿池塘邊多撒。

    第四步:施用多元有機酸、Vc,進行解毒抗應激。

    第五步:使用季磷鹽類、過硫類分解底改、氧化增氧底改混合滿池幹撒,改良底部環境。

    “倒藻”的當天必須做好以上步驟,當然對於缺氧嚴重的,3、4、5步可以重複使用,尤其第3步,應是不計代價急救養殖物件。進入第2天及以後,應視池塘狀況採取如下步驟:

    第六步:補充EM菌、不耗氧的芽孢桿菌等進一步分解池塘殘留有機質。

    第七步:補充矽藻、小球藻等有益藻種,重新培植池塘藻類種群。

    第八步:經歷過池塘低氧環境,厭氧細菌繁殖數量增多,應適當做一次消毒工作,可以考慮使用碘值制或蛭弧菌。

    第九步:倒藻過程對養殖品種也造成了一段時間的巨大影響,此時因堅持內服多維、泛酸鈣、免疫增強劑等營養品。拌料內服一週左右,調理好內環境。

    最後,提醒看客,“倒藻”是水產養殖過程中非常嚴重的事件。一定要加強池塘管理,做好防範工作,養殖才能順風順水。

  • 3 # 踏火逍遙說魚

    做水產的朋友在水產養殖過的程中一定遇到過,因天氣的異常(如降溫、長時間降雨、長期高溫等),或由於水體某些營養元素的缺乏,造成水體中藻類突然出現大規模死亡的現象。這種現象我們通常稱之為"倒藻"。那麼倒藻對水產養殖有什麼影響,我們又該如何去應對呢?

    倒藻對水產養殖有什麼影響(危害)

    1、在養殖初期發生倒藻後,水體會變清,透明度大,並導致青苔、泥皮生長;在養殖中後期發生倒藻則會導致水體渾濁,變紅髮黑從而嚴重影響水質和魚的健康。

    2、倒藻會造成溶解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這是因為倒藻後,導致水中缺乏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而且大量死藻的分解也會消耗大量氧氣,從而使pH值迅速下降,而有毒物質(如氨氮、亞硝酸鹽、硫化物等)迅速上升,從而嚴重影響水產動物的血液的攜氧力,從而給魚的健康留下隱患。

    3、死亡的藻類會釋放出大量的藻毒,導致導致水產品可能會中毒或是影響其肝腎功能等,一些小的魚類(如泥鰍、小的魚苗等)還有可能直接吞食死藻,這一情況會如果吞食過多會直接出現死亡。

    4、倒藻造成氨氮和亞硝酸鹽增加,特別是遇上陰雨天時更明顯。這是因為倒藻造成的死藻分解產生大量的氨氮和亞硝酸鹽,而池塘本身的自淨能力主要就是依賴藻類在氨氮迴圈中吸收、利用氨氮,而出現倒藻後不僅水體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減少了,而且死藻分解也會消耗水中的氧氣,進而致水體的氨氮與亞硝酸鹽不斷升高,嚴重影響魚的健康。

    已經講到了倒藻的危害,那麼我們在養殖過程中如何去預防和應對呢?

    1、一但出現倒藻,當天大換水,稀釋水體中的藻毒素及死藻的成分;把浮在水面死藻及時撈出塘口,踏火的懶方法是將水加到一定量後,將排水管的管口與水面持平,然後一邊加水一邊讓水從排水管管口流走,如果排水管在下風口的話效果會很好。

    2、開增氧機,因為這時水體極易出現缺氧,這時白天開增氧機不光能增加水體的氧氧還能將水體中一些有害物質暴出來,以減少對魚的危害。

    3、情節嚴重的可用一些氧化型的底改藥物改良底質,同時也能殺滅水底中的病雜菌、提高水底的氧化還原反應,第二天再一些水體解毒藥品,以除水體中的藻毒素及一些其他毒素、重金屬。同時下一些益生菌,用以補充水體中的菌相從而穩定水質。

    4、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一點,平時做好水質管理,及時加、換水,保持水質的肥、活、嫩、爽,同時做到合理投餵,不要讓過多的殘餌去汙染水質,這才是防止倒藻發生之關鍵。

  • 4 # 農墾好小夥兒

    你好!針對倒澡這一話題,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倒藻”是我們水產養殖戶們一種通俗的叫法,主要就是是指由於養殖水體突然缺氧,藻類突然性大量死亡或者全部,導致水體變清或者變混。這種情況多在水體藻類繁殖過旺,又遇到天氣驟變時發生。發生倒藻的池塘往往水面上會漂浮一層死藻,一般呈黃色漂浮物狀,或在池塘下風口形成一層油膜,水體稠度增大,泡沫多且長時間不易散,有些甚至泡沫呈比較髒的土黃色。

    倒藻的危害是巨大的,因為它的偶發性和影響持續性,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搶救很容易引起水產養殖品種等我大量缺氧,嚴重的甚至大量死亡。發生後養殖水體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調解也會逐漸引起水產動物的大量死亡。對這兩方面我來談談自己的觀點。

    1,偶發性

    養殖水體千變萬化,想要精確預判某些事件很難,倒藻就算一件。前期調好水質,加強巡塘工作,經常檢測水體的理化指標,提前提前干預,防止藻類過量繁殖。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在天氣突變前做好應對倒藻措施,如加換水或開增氧機等,避免突發性倒藻。

    2,影響的持續性

    倒藻後水體缺氧嚴重,氨氮亞硝酸鹽增大,死藻分解又需要消耗大量氧氣,大量的死藻,有機碎屑沉積底部,腐敗、發黑、發臭,底部有機物、腐敗物質累積加上水體的氧氣特別是底部氧氣不足,容易引起底部大量厭氧型、厭養型有害細菌大量繁殖,很有可能引起池塘翻底。因此倒藻後,及時處理水體和池底問題,增氧,換水,解毒,改底,降氨氮。

    水產養殖在疾病處理上一定是一預防為主,治療為輔。日常加強巡查檢測,發病後科學正確的治療是挽回損失的有效手段。

  • 5 # 珠海禾蟲哥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會有各種水色的變化情況,其中有一種是大家都不願意見到的,那就是“倒藻”,這種現象是水體的一種劇烈變化,對於水質指標以及養殖生物會產生巨大影響。

    “倒藻”是什麼?“倒藻”是藻類在極短的時間內大量死亡,使水體變清的一種現象。倒藻發生會對水體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白天溶解氧會降低,池塘底質會變差,氨氮亞鹽等會升高,養殖魚類會產生應激反應甚至會引起死亡。倒藻發生的原因

    倒藻發生的原因很多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是有一些確實人為造成的。

    1.天氣突變。天氣變化是莫測不定的,特別是夏天中午可能烈日當頭,下午就會疾風暴雨,這很容易造成水溫劇烈變化造成藻類死亡。

    2.人為消毒過量。很多時候我們在對水體進行消毒的時候,由於不同消毒劑對藻類的殺滅作用不同,很容易造成藻類被大量殺死,進而導致倒藻的發生。

    3.水體缺乏足夠營養。在養殖後期,我們投餵大量的飼料,造成藻類大量繁殖,那麼其生長有一個高峰期,當藻類繁殖達到高峰而營養物質不足時候,極易發生倒藻。

    如何處理在倒藻發生以後,我們一定要及時處理,無論是對水質還是養殖生物,都要採取一定措施。

    1.換水。換水我們是第一步需要做的,而且要換掉底層水,藻類死亡以後會沉積在底部,透過抽底水的方法緩解死藻耗氧及產生毒素。

    2.改底。雖然一直一來我不推薦目前所用的潑灑改底劑方式改底,但是對於應急效果還是有一點的。

    3.增強溶解氧。藻類死亡以後,就變成純粹的耗氧了,因此要多開幾臺增氧機,加強對水體的增氧能力。

    4.防應激。養殖生物對水體變化反應是比較大的,因此要潑灑一些有機酸,維生素等抗應激產品,降低養殖生物的應激反應。

    5.適當肥水。藻類死亡以後,要適當施肥及時將藻類培起來,維持水體一定的藻色。

  • 6 # 農事隨談

    水產養殖過程中,時常會出現倒藻的現象,倒藻,就是長期陰雨天氣,造成水體溶氧不足,水生植物缺乏光合作用,有益微藻死亡。水體顏色發生變化,呈現渾濁或是紅黑色的水色,引起養殖動物的中毒和疾病發生。

    倒藻產生的危害池塘發生倒藻以後,能夠產生光合作用的植物減少,大量的藻類死亡以後被分解,會消耗水中的氧氣,形成惡性迴圈,二氧化碳增加,氧氣減少,PH值也會下降,會破壞水體環境。微藻類的生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死亡之後在水中發生化學反應,形成亞硝酸鹽,會影響養殖動物的正常發育和生長。倒藻以後,水中的懸浮物增加,水體就容易渾濁,透明度降低。遇到高溫的季節,水體會發生物理性變化,水淺的時候容易滋生青苔,水質惡化以後會導致水產品缺氧、生長緩慢。倒藻的處理措施發現有倒藻的跡象,要及時補充藻類營養,根據藻類生長的規律針對性的供肥。養殖前期,飼料投餵的量比較少,需要適當增加氮、磷、碳源等營養元素,促進藻類吸收。掌握好補肥的時間,過早容易水肥,過晚容易缺肥,一般情況下,水質的透明度在40釐米左右時追肥比較適宜。定期使用微生物製劑調節水質,如光合細菌、芽孢桿菌是使用很廣泛的製劑,不會存在副作用。不要隨意使用化學性的殺蟲劑、消毒劑等,這些化學物質會打破水體生態平衡。大量的死藻和有機物沉積在池塘底部,使池塘的溶氧急劇下降。有機物快速分解,影響水體流通,遇到惡劣的氣候,就有泛塘的風險。此時需要用氧化型的方式進行改底,儘量開啟增氧裝置增加水中的溶氧,還要使用多元的有機酸進行解毒和抗應激處理。

    倒藻現象發生,和水質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往往到了高溫的季節,忽視了水體的管理,藻類吸收不到營養出現死亡。池塘有機物增多,消耗更多的溶氧,嚴重影響養殖水產品的正常生長,在倒藻前期的時候就要採取措施改善,避免倒藻繼續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令紋填充如何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