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意詩畫

    趙孟頫和王鐸都是劃時代的書法大家,對書法的貢獻是巨大的,不可泯滅的。

    趙孟頫作為楷書四大家之一,有無數人把趙體作為書法入門範本,從中吸取營養,獲益。作為一個文人他無法左右歷史的風雲變幻,也是可以理解,雖然趙孟頫是宋王室宗親,受忽必烈賞識,卻在元朝做官,為人詬病,有喪氣節。書法與為人並不適宜相提並論,

    王鐸書法,開拓新書風,大幅行草鉅作雄偉奇崛,氣勢綿延,雖是別具一格。書法入古而不拘泥於古,倡導書不入古,便落野俗,用筆凌空取勢,結字欹側,章法搖曳生姿,盡得米芾三昩。明未降清,以二臣為人所不恥,雖有失氣節,也難掩其在書法領域取得的成績,為人們爭相效仿學習。

    藝術的成功,人格的高下,並不正相關,也不能劃等號,就好像不同單位的重量與長度,可以比較換算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可也。

  • 2 # 玉鄉大哥1

    他們都是降臣不假,但他們在前朝是皇上?不是,是能臣?也不是,不過只是徒有所謂的身份和小吏而已,既左右不了政權,又不能迴天,所以是降臣也是降民,不可能為此而死,趙公降元以後,以漢文化為工具,大力漢化大元,不論是書法,繪畫,元曲,無一不精,能潔身自好,這就是貢獻,為了避開元人思宋嫌疑,所以書法上以魏晉為根而大力發展書法藝術,讓漢文化訓服元人,這不也是大智慧嗎?而以氣節說事來打擊他,不過就是找的藉口而已…趙公給後人留下的藝術方面的東西,是一種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而王鐸的情況和趙公也極其相似,面對大清的鐵蹄,降不降啥用也沒有,如果他真的死了,還會有王鐸嗎?倒不如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去改變大清,有何不可?

    倒是顏真卿,書法偉大,死的憋屈,氣節可贊,但也不能求人人都和他一樣,作為後人,我覺得不用太在意這些前人的東西,我們應該學其優點足亦,而那種字如其人的偉大理論也不全靠譜,更不應該用什麼來掩蓋另一個什麼,我覺得沒必要吧,真的趙公王公死了歷史能改變嗎?

  • 3 # 中州耕牛堂主

    藝術成功不能掩蓋氣節!趙孟頫和王鐸的字,就是再好,我也不會學習的!這就是我的立場。

    做人,要有骨氣!

    秦檜的字難道就寫得不好嗎?袁世凱的字也寫得不俗啊,那為什麼沒人把他們的字推出來,讓世人學習呢?這個道理不用多說,大家心裡都明白。

    所以說,趙孟頫和王鐸的字就是再好,我也不會學習的,不但我不學,還要告訴我身邊的人也不要學。

  • 4 # 千千千里馬

    趙孟頫是降臣這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了為什麼今天還在議論?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文化模糊問題。

    假如我們是清朝人,明朝人,元朝人我們說趙孟頫、王鐸是降臣完全有義正言辭的理由。

    但是,今天還在說趙孟頫、王鐸是降臣,這個就是一種無恥了。因為,宋朝的中國,與唐朝的中國與漢朝的中國,就國土來說是不一樣的,元朝與清朝的國土民族,也是不一樣的。

    可以說,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民族最團結統一的一個歷史朝代,這個不僅僅是異族統治“中國”的問題,而是中國自己的發展問題。

    按照你們趙孟頫、王鐸是降臣的說法,那種中國的“降臣”不知要多少了。中國還會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嗎?

    清朝滅亡以後,有一批人還要做清朝的遺老,那麼這些遺老都是漢族人,他們是不是也是“漢奸”了?這其中還有大國學家王國維呢!

    請問,有人批評王國維是“漢奸”的嗎?

    所以,作為我們現代人,我們應該對歷史的糟粕進行批判。

    例如,王國維做清朝的遺老,不是一個漢奸問題。但是,絕對是一個封建郡主專制政治的信仰者,是需要批判的。與王國維同時代的魯迅,胡適,孫中山,包括袁世凱,哪一個不是清朝的臣民?

    有人說袁世凱是“降臣”像嗎?現代政治中的政府更迭,屬於正常的首腦更迭。

    但是,中國古代有一個“不二臣”的政治標準。

    但是,清朝人包括滿族人,他們都融入到中華民國了,因為,這是國家制度的革新,不是從一個國家變成另一個國家。

    那麼,我們回到趙孟頫和王鐸,我們最好還是考察一下他們在自己的時代做了什麼,這才是衡量他們是不是政治上值得尊敬還是批判的基礎。

    趙孟頫的一生,對國家對人民基本都是做了很多好事的文化巨人,所以,歷史上說他仕元是投降,他的書法是柔媚沒有骨氣,這個是與趙孟頫藝術和為人一點關係也沒有的事情。

    至於王鐸,雖無大功也沒有什麼大過。如果他沒有進入清朝就死了,估計也不會有人拿他在清朝為官說事兒。

    畢竟他們與蔡京秦檜的問題不是一回事。因為,蔡京秦檜儘管不是“異族”也不是降臣,但是,他們絕對有人品問題,也有政治問題。

  • 5 # 乾坤堂主

    謝謝千里馬同志邀請!這又是一個藝術與人品糾纏不清的問題!在學習做人上我們老師總是教導我們正直、氣節什麼的,這個沒錯,我們只能說別人怎麼做我們無法反對無法改變,我們對待前賢只學其好的一面,說說都好辦,關鍵在於刀架脖子上,你能否挺住,王羲之也說死生亦大矣,世上無大事,只兩個字"死生"!最後我們再讀一遍陳毅同志的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 6 # 憶江南音樂坊

    我認為評價一位書家的書法成就,要就事論事,不能因為他在某些方面有被人“詬病”的地方,就否定他的書法成就。

    元朝滅宋後,趙孟頫到南方避難,在元朝廷一再催促下,才入朝為官,抑鬱不得志,在書法和佛法中求得解脫。試想一下,如果讓趙孟頫決意守氣節,就是不去為官,讓朝廷殺了他,才認可他嗎?非得讓他做第二個“顏真卿”才好嗎?

    與朋友們共同探討。

  • 7 # 老路書法

    這個問題在大家的嘴裡說來說去,說來說去。歷史已經把他們兩人定格在那裡,他們兩個人都是降臣,是不爭的事實。他們兩人的書法藝術可以光耀千秋,也是不爭的事實。

    當代書法大師啟功曾說過,“覺斯筆力能扛鼎,500年來無此君”說的就是王鐸。

    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也稱,王鐸的草書為懷素之後第一人。

    說到趙孟頫,他是中國書法史上了不起的人物。明代大文豪王世貞曾經說過,中國書法史上有三顆耀眼的明星,分別是王羲之、顏真卿、和趙孟頫。在水星上,以趙孟頫命名的環形山在位於西經22.5度,北緯59度,直徑120公里。

    由此可以看出,他們二人的書法藝術在中國的歷史地位和他們是否是降臣,沒有多大關係。

    所以希望,大家以後也不要再糾纏這種無聊的事情了!

  • 8 # 真空妙有無量壽

    趙孟頫與王鐸,不同朝代,社會遭遇,身世經歷有類似之處。都是前朝人物事後朝,又都是以書法而名世。他們自己有沒有這種心理糾結,不得而知。在他們的同時代,有多大程度的朝野品鑑社會輿論,責其不忠二臣,叛主降敵,現在也不好總結統計。總之,時也命也,趕上了,改朝換代,而且是外族入侵,他二人想洗白自已的政治汙漬,是絕不可能,但是以在下之見,對叛臣降將的定論評價,應看其在歷史改朝換代的轉捩點上,所處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不論什麼社會環境社會階段,對奸惡之人,都適用一個律條:首惡必辦,協從不問。大奸大惡,賣國求榮,引狼入室,都是位尊權重之人。秦檜丶汪精衛之類,那是引領時代潮流的頭羊,實是撥亂朝綱的奸臣,領眾叛國的降將。迎外敵,改國運,江山易主,是這少數人的作用力,大批失國的臣僚,無主的遺民,都得戴上叛逆的帽子,定為二心事敵的不忠之人嗎?這實際是一種很荒謬的觀點理論。

    其實,趙孟頫王鐸那樣的身份地位有必要以死殉國以示忠烈嗎?大家都已進入了新的社會時期,朝廷徵召,有能力而不出來做事,於家於國於民有意義嗎?我們起碼經歷了近百年的新文化運動,大批特批過愚忠愚孝丶烈女守節,怎麼還在糾結趙孟頫王鐸之流的遺臣事新朝的忠二問題?起碼他們這類,並不是在戰亂丶異族入侵未定鼎之際,主動投敵叛國的。如果用封建王朝時的正統觀點說話,大家都彼此,不光趙丶王有這個毛病,所有遺民都不能洗白。

    其實,到現在還以此圬病兩位歷史名人,那說明一是他二位的冤不得伸,二是我們的糊塗無聊。我再追問一句,他二人除了出仕敵朝外,還有沒有可圈可點的政治惡行?

    我最後宣判:趙孟頫丶王鐸二人,叛降變節之罪不成立,除了個人對社會形勢改變的無奈,並無主觀的犯罪動機,亦無於民於國的惡品惡行。王鐸與錢謙益共守江寧,福王已逃跑,明朝已亡,大軍壓境,大局已定,頑抗至死,固然能成就其個人名節,但屠城之殘,是何代價?

    他二人的書法品成就都是影響其當世和後代的一流水準,也不存在以書品掩人品的問題。從品味書法能看出事敵的媚骨,也純屬無稽之談。

  • 9 # 一人筆記

    首先,書法不是“藝術”,不是現在有些書法家口中的那種“藝術”,書法是寫字。

    其次,王鐸和趙孟頫不可相提並論,王鐸與趙孟頫相比差太遠了。

    最後,元清兩朝也是華夏大地中的王朝,王鐸和趙孟頫的氣節評價,現在是有區別的。從區別可以看出,氣節都是文人嫉妒的話語。

    我是一人。這個問題,資訊量非常的大,不要因人廢字。為什麼情緒比較大,因為很多人用根據王鐸的字,創造“書法藝術”。這是在侮辱王鐸和書法。

    書法不是有些書法家口中的“藝術”

    為什麼要特別指出呢,因為提問的人提到王鐸。書法不是現在有些書法家嘴裡的“藝術”。

    看到趙孟頫和趙孟頫的字,說這是“藝術”的不多。

    趙孟頫的字,難道不具有藝術性嗎?看得讓人舒適。

    那麼為什麼王鐸的字,有些書法家一看到就說這是“藝術”,“線條的藝術”。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隨著王鐸的名聲越來越響,書法也開始慢慢的有“表演性質”。王鐸控筆和用筆確實很強,但是有些人學著“墨法”。

    書法中的“墨法”盛行,讓有些書法家創作“書法藝術”,可以完全不會寫字。

    而且王鐸近些年越來越火,是和日本人有關係。

    “后王勝先王”是日本人說的,王鐸不能和趙孟頫相比。

    趙孟頫,元代冠冕。這個稱號說的是畫壇冠冕,畫壇老大。

    而我們現在很多人只把趙孟頫當書法家。元代的畫壇老大都省去了,很多人更在意趙孟頫的字,那是不是說趙孟頫的字是真的太厲害了。

    很多人追捧王鐸,因為“后王勝先王”。

    這句話和“崖山之後無中華”,都是日本人傳過來的。

    當然上面兩個是不好的,日本人有自私想法的。日本也傳來好的話。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這句話也是日本傳來的。

    在日本有些派別,特別推崇王鐸,這些派別普遍,把書法日本化,日本審美話。

    上圖就是日本書展的一幅作品。

    日本叫“書道”,中日文化的差異,有些日本人喜歡王鐸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們中國文化比較系統,中庸和中和極大的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日文化的審美取向是不一樣,現在很多華人,從日本書道取法,回到我們中國搞所謂的創作。

    最近日本卻也越來越重視,我們中國傳統書法。不是僅僅喜歡王鐸這樣的書法,而且在日本王羲之和顏真卿的地位那是極高的。

    日本人喜歡打破傳統經典,尤其是中國的傳統經典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不要再把王鐸和趙孟頫放在一起。

    也不要相信,后王勝先王,崖山之後無中華。等等有些日本人有一定目的和動機的話。

    文人的氣節,還真是不高。

    文人的氣節,歷史中還真的都不是很高。

    著名的柳如是和劉益謙的段子。

    當清軍兵臨城下,妻子柳如是勸錢謙益與自己一起投水殉國,結果,錢以手探水,猶豫良久,最後說:“水冷,奈何?”柳如是“奮身欲沉池水中”,卻被錢謙益拉住(參考《牧齋遺事》)。

    劉益謙投水,嫌水太涼,不跳水。也成了一段傳說。

    秦淮八絕柳如是看上如此一個文人,柳如是是怎樣的人,用女子諷刺劉益謙的氣節,也真是文人之間的日常諷刺的經典案例。

    柳如是在古代女人中是很有才華的,上圖《柳如是》電影。

    水太涼,太經典太好記了。彷彿在一旁看到一樣,文人要諷刺你,那是真的倒黴。

    不要把文人想得非常高尚,非要有特別特別高的道德標準。

    你是趙孟頫,是王鐸,甚至是劉益謙,你可能做得比他們還要“軟”,還要沒有氣節。再說,文人活得舒服鬧的作死的有,活得不舒服還能堅持不享受榮華的真的少。

    一人有感

    書法史也是歷史,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的不要相信文人們的氣節普遍很高。

    明代詩人曹學佺的話: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有一定道理,文人腦子比較活想得多,氣節不會比其他人高的。

    不要用氣節的問題,要求古人。如果你我是趙孟頫就會斷然拒絕慷慨赴死了嗎?

    我們現在還有很多人,非常需要其他國家的認同。

    日本人說的很多話,到了中國反而成了很有影響力的話,本末倒置。我們有些華人,不要再把日本傳過來的話,當成經典了。

  • 10 # 冬醒力群

    強調降臣的人首先把自己抬高了,居高臨下的樣子,不知自己是什麼東東。改朝換代之後仍做臣子的人,不可與漢奸,賣國者等同。要談氣節,改朝換代之後先朝遺民,只要有氣節就都得死,剩下的全是軟骨頭。但事實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國樑跨年夜表示:2019年首先調整教練組,“直通賽”將在春節後恢復。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