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宛如清揚

    張廷玉文化高於李衛, 雍正在處置弘時的時候, 為何要詢問李衛?

      歷史上的雍正究竟是如何處置自己的親生兒子弘時的,不好定論,在《雍正王朝》裡,雍正對他下了狠手,以保弘曆的順利接位。雍正處理他時,並沒有和以往一樣,去找張廷玉問意見,而是問身邊的李衛,李衛說:“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明明知道八爺他們使壞、使絆子,還要加封他們親王貝勒,這不是,到您這裡麻煩了,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主子了!”之後,雍正下定決心,剷平弘曆上位的一切絆腳石,為什麼他不問智謀極高的張廷玉,而是問李衛呢?

      怎麼說呢,張廷玉肯定是會給他個好主意的,但是是不是雍正要的就不知道了。張廷玉是個老臣,想事情做事情都是以穩健為主,按他步步為營的做法,肯定可以做到八面玲瓏,可是雍正願意等嗎?估計不太願。雍正是怎麼上位的,上位的艱辛,沒有人比他自己更明白其中苦楚,兄弟相爭之慘歷歷在目,偏偏沒有痛快的,就和鈍刀子割肉似的,長年累月的,一言難盡,現在弘時兄弟也出現了這種情況,要怎麼辦?和康熙一樣?或許打心裡不是很願意的,所以,他不問張廷玉,而問李衛。

      張廷玉的處事風格,在這件事上,估計是不太得雍正的意的。同時,雍正後期,張廷玉這樣經歷過太多波譎雲詭的老油條,也慢慢地淡出了雍正的視線。有些國政大事,當然可以問,可是處置兒子這種事,不好找他問。以張廷玉老古董的想法,只有無道昏君才會對親兒子下手,哪怕是為了國家,那也不行,禮教上說不過去。萬一人擰起來,聽還是不聽?聽了不合雍正自己的意,不聽吧,傳出去又被其他臣子說教,麻煩很多。於是,乾脆不問,問問身邊人,說不定給個獨特的視角。果然,長年跟在他身邊的李衛,堅定了他的意思,果斷下手,以絕後患。

  • 2 # 尋根拜祖

    題幹提問的方式,依據應該是按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情節,而不是真是的歷史。不過筆者非常喜歡《雍正王朝》,所以就按電視劇的情節,回答這個問題。

    要按學問來說,用“高於”這個詞形容張廷玉與李衛的差別,太有辱斯文,倆人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文盲,怎麼比?雍正諮詢的問題不是經史子集,而是如何處置弘時,弘時那可是雍正的親兒子,這問題教授未必就有優勢了,甚至說,張廷玉未必有被請教的資格。

    李衛為什麼可以被諮詢這個問題?李衛不一樣,他是雍正皇帝的“親人”,家事,當然問自家人,況且這是一件不能公開的家醜。

    李衛在雍正心目中的地位

    電視劇中李衛的出身,跟歷史有出入,歷史上的李衛是富商之家,他自己沒怎麼讀過書,官是捐來的。在雍正登基前,李衛跟雍正帝就有一定交往。

    《雍正王朝》中,李衛是從小就在雍王府長大的奴才,因為辦事機靈,為人忠誠,深得雍正的信任。

    正因為如此,雍正經常會交給他一些難辦的事,甚至很隱晦的事。因而,李衛其實掌握了不少王府的私密。一般情況下,這種人很難善終,比如劇中的同伴高福,就因一步不慎丟了性命。李衛既能把事情辦好,還能寵信不衰,那就不是簡單的信任了,而是主僕間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基礎。

    李衛沒有文化,這是他的缺點,恰恰又成了他的優勢。雍正皇帝能一眼看透李衛內心的清純,這種清純讓他放心,讓他親切。李衛對雍正的忠心,表達得也非常貼切,不做作,也毫不隱晦,直來直去,率真!

    更難能可貴的是,目不識丁的李衛還是個可造之材,他能按照主子的意圖,把自己改造成為主子衝鋒陷陣的鋼刀。

    這樣的李衛,雍正對他不但倚重,且視其為親人。這在雍正所有心腹中,無人能代替。比如年羹堯,雍正對他很倚重,視之為國之棟樑,但絕不是親人,可以議國事,不可談家務。

    其實張廷玉也一樣,雍正朝離不開張廷玉,但要談個人私交,那是不存在的,他們之間有君臣這條鴻溝,雙方只能隔岸交往。

    為何要處置弘時

    那麼要處置弘時這件事,是一件什麼樣的家事呢?隱私,家庭隱私,或者說家庭醜聞,弘時為了奪位,投靠八阿哥,並行刺弘曆。

    這件事性質很嚴重,既是家事有事國事,當然,也是雍正皇帝說不出口的家醜。雍正的難,就難在不能像對待外人那樣秉公處理,弘時再混蛋,也是他的親兒子;不處理,弘時就是個禍害,早晚會出手傷人。

    這樣的事也不能拿到朝堂上去議論,更不能交給司法機構審理,皇家骨肉相殘,傳出去無疑會讓天下人,對皇室的神聖大倒胃口。尤其是,雍正剛剛用最極端的手段,處置了親兄弟,惹得天下人對他說三道四,親兒子的事情再爆出來,無論雍正怎麼處理,都逃不出輿論的壓力。

    所以,雍正只能打碎牙往肚裡咽,他內心的孤寂無可述說,李衛是他唯一可傾訴的物件。作為家裡人,李衛對弘時弘曆兄弟相殘的事門兒清,不必諱言。事實上,當雍正得知弘時加害弘曆時,他派出,執行對弘曆保護工作的就是李衛,連軍方都沒敢呼叫。

    李衛的答案

    不過,李衛的答覆等於沒有答覆,他說:換做任何一件事,奴才都可以替主子辦,唯有這件事......

    雍正明白了,他沒有怪李衛。其實他也明白,這件事沒有任何人可以幫他的忙,也不敢幫他的忙。恐怕雍正說這話,也就是內心發洩一下,也沒有真的期望,李衛可以幫他拿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李衛的婉拒,其實就是他的聰慧,也是他能被雍正視為親人的法寶。自古疏不間親,李衛明白,他無論有多受寵信,本質上他和雍正是主僕關係,弘時再怎麼讓雍正失望,他們都是血脈相同的父子,這個主意必須皇帝自己拿,誰參與誰找死。

    連李衛都不敢參與建議的家事,張廷玉又怎麼可能參與,雍正既不會去主動諮詢張廷玉,張廷玉也不可能給雍正任何建議,這一點,雍正很清楚。

  • 3 # 唐俊龍55398571

    清朝入關,移風易俗,科舉取士,一切服務於滿清統治,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作為帝國最高教育部長對此洞若觀火,他被康熙任命為《國史》和《一統志》及《政治典訓》等理論鉅著論證大清統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這些學說和歷史典籍成為天下士林學習教材,從思想上統一滿漢蒙藏是康熙文治武功的重要支柱。

    張廷玉在父親張英教導下詩文俱佳且對滿清忠貞不二,張英作為天下讀書人領袖被康熙委以重任,他除了職務工作外承擔起皇子們教育工作,他的學生之一胤禛最後成為康熙繼承人,出於這份情誼,胤禛對張廷玉有一份特殊信任。張廷玉沒有官二代的張揚而是保持謹慎,他善於揣摩胤禛的心思,對於胤禛推行的改革胸有成竹,以至於火耗歸公、改土歸流、攤丁入畝等重大舉措的政令幾乎都有雍正簡單說出想法後張廷玉立刻呈文用璽昭告天下,胤禛把張廷玉安排辦公住宿在宮裡隨時準備令行禁止。

    張廷玉深知伴君如伴虎,他保持孤臣的節操在自己職權範圍內做事,康熙時期公開立儲招致九王奪嫡的政亂,明珠與索額圖的黨爭,幾乎所有公卿都牽涉其中,唯有張廷玉獨善其身。這麼位孤臣並不孤單,冷麵王胤禛跟他攜手同行,張廷玉作為內大臣對於盛世下的巨大隱患痛心疾首,可是晚年康熙無可奈何花落去,一切都留給了雍正。

    雍正皇帝承擔起千瘡百孔的盛世重建責任,他清楚攘外必先安內,胤禩為首的八爺黨是心頭大患,為了穩定政局雍正繼位初就頒佈了“秘密立儲”的聖旨,對王公大臣和天下子民宣示自己選定繼承人已定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秘密立儲是一個好辦法,作為內大臣兼皇帝御用機要秘書張廷玉成為焦點,所有人都認為他知道匾後面的聖旨,於是他更加謹慎起來了。弘時與弘曆是諸皇子中佼佼者,不過弘曆總能得到更多的青睞,皇家無父子兄弟天倫親情,因為皇位的誘惑無人可抵擋。弘時決定先下手為強,乘派著寶親王弘曆江南賑災期間派出殺手,弘曆命大逃過一劫得到兩江總督李衛嚴密保護,機警的李衛覺察到皇權鬥爭開始收集證據,一切矛頭指向弘時。

    秘密建儲,禍起蕭牆,雍正十分擔憂,生性多疑的他決定將八爺黨連根拔起,涉案的皇子弘時也被其過繼給胤禩做兒子,這是對皇子最為嚴厲處罰。二月河為了塑造一個感情昇華的雍正,設計了雍正與張廷玉及李衛的對話討論如何處理弘時,張廷玉奉行君為臣綱的準則不敢擅言,而李衛作為胤禛家奴一心一意忠於主人而不會隱瞞,天子家事連著國事。胤禛得到了李衛的心裡話,他找到了大義滅親的理由,用國法處理了弘時。查閱相關歷史,弘時並沒有被雍正處死而是被圈禁宗人府,乾隆繼位後恢復了他的黃帶子和玉蝶。

  • 4 # 紅雨說歷史

    題主這個問題提的有點無厘頭,比李衛文化高的人多了,張廷玉,馬齊,田文鏡朝廷中那個人物不比李衛的文化程度高,但是雍正都沒有問,所以這件事和文化程度高不高沒有關係。這件事情是關乎皇家顏面的事情,三阿哥的這種行為,康熙時期九子奪嫡大阿哥要“慶父之憂”除去太子還可怕,畢竟大阿哥只是說說,弘時直接派人動手去殺自己的弟弟。

    題主能夠想到張廷玉,主要是因為張廷玉作為兩朝重臣,深得康熙和雍正皇帝的信任。當初太子刑部換死囚案子,被八阿哥和盤托出的時候,康熙皇帝也是連夜找到張廷玉拿著太子的罪責去問這件事。張廷玉看到以後,燒掉了奏摺,因為廢太子關乎國體,這件事必須從長計議。康熙問張廷玉的是要廢太子和給太子定罪的事情,不是說八阿哥胤禩為了自己的奪嫡假傳聖旨,誘審肖國興的事情,畢竟這個時候康熙還不知道八阿哥誘審的事情。包括後來的熱河行宮十四模仿太子筆記假造謀反,康熙最後也是將此事不了了之。張廷玉在旁邊給出了一些提示,主要是因為張廷玉一直陪伴在康熙左右,他整個事情都經歷了清楚了來龍去脈。

    弘時殺弘曆的事情,張廷玉卻壓根不知道,這件事屬於秘密差事,可以說,知曉整個過程的,只有圖理琛,雍正皇帝,李衛最多算上喬引娣。其他人不能知道,即使知道也會說自己不知道。畢竟官場如戰場,這個秘密差事如果知道了,肯定會被皇帝懷疑或者被區別對待,甚至招致殺身之禍。兄弟相殘這關乎皇家臉面的事情,肯定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皇帝肯定也不會自降身份,去把自己的家醜拿出來和外人分享。

    李衛也是外人,雍正為什麼要去問李衛呢?首先因為李衛過圖理琛曉得事情的來龍去脈。第二,李衛被雍正親自任命去護送弘曆回京。第三李衛從11歲就跟在雍正的身邊,與雍正的關係十分親密,可以說既是臣子,又近乎家人。但是李衛也是曉得分寸的,他並沒有回答雍正,而是說了自己什麼事情也可以幫助雍正,但是唯獨這件事情不知道該怎麼說。但是李衛的一句話也斷送了弘時的性命,他說先帝爺太仁慈,把問題都留給了當今皇上,一下子戳中了雍正的心坎,雍正決定不把問題留給弘曆決定,殺死了弘時

  • 5 # 板鴨小桔子

    這個其實就是今天的職場處事技巧。

    處置弘時是雍正的家事,有道是最是無情帝王家,皇帝家的事皇帝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都無情,如果大臣貿然參與議論,說小了是多管閒事,說大了是想篡權,而要是說錯了,那就讓皇帝嫉恨一輩子,九條命都救不回來。

    張廷玉是臣子,說白了就是給你皇家打工的,職位再高,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不過是個臣子。再加上張廷玉行走三朝,是個非常圓滑,懂得看臉的人,不會為了你皇家的事把自己搭進去。

    縱觀電視劇《雍正王朝》,張廷玉並不是沒有干涉過問皇家的事,比如電視劇前半部分,刑部冤獄,牽扯到了太子,八爺審訊的結果出來,張廷玉第一件事是把奏摺燒了——沒這回事。而後來康熙廢太子,立新君,每一步張廷玉都參與了的。

    那麼張廷玉的原則是什麼?

    跟著你皇帝走啊,你說要廢太子那就廢,保太子那就保,你說要立四阿哥那就立,我只是在你意見已定的情況下幫你去落實而已,但是你問我該怎麼辦,我可怎麼給你說得清?

    而在雍正朝,人人都知道雍正心急脾氣大,張廷玉就更加小心翼翼,很多時候雍正心血來潮,十三爺都說不動,自己一個臣,能有多大的能耐?雍正一個激動搞了個科舉,自己弟弟張廷露就搭進去了,一個八王議政,十三爺搭進去了。雍正搞的都是特別抖,過山車一樣的事情,張廷玉自己一把老骨頭了只想順利活到配享太廟,沒事亂提意見是作死,畢竟活下去,才能為你雍正的江山發揮作用嘛。

    但是李衛就不一樣了,《雍正王朝》裡,李衛是雍正從小帶大的家奴,而李衛忠心耿耿,最得雍正喜歡,願意為雍正出頭,雍正也不怕他犯錯,說白了,李衛的地位,相當於雍正的養子。

    雍正王朝裡有兩場皇帝和大臣一張桌子面對面單獨吃飯的情節。

    一個是康熙帝和佟國維,兩個老頭在一頓飯期間,一句明白話沒說,就暗中完成了結盟,選定接班人,唱苦肉計計劃等幾件大事。這足以凸顯兩個人的默契程度。

    第二個就是雍正和李衛兩個人一起吃飯,李衛向雍正述職。這裡有個細節,雍正自己碗裡的飯直接撥給李衛吃。李衛二話不說直接就往嘴裡扒拉。

    這主僕之間是根本不需要任何禮節排場的。而對於雍正來說,自己那些兒子們都沒有李衛聽話,簡單,耿直——弘曆很心機,冠冕堂皇的文章一堆,自己是不會擔責的。弘晝最聰明,但是隻求自保,弘時心眼已經大大的黑了。很多時候雍正的苦心,委屈,連自己的孩子都說不著,宮裡,就一個喬引娣,宮外,就一個李衛,只有這兩個人知道雍正的心,和雍正心貼心。這種關係,不但超越了臣子和雍正的關係,也超越了皇子和雍正的關係。

    當然,這只是電視劇安排,真實歷史上,李衛也是個臣,並沒有可能親近到可以決定雍正殺不殺自己皇子的程度。而在現實之中,Boss家的事,那永遠都是隻有Boss才能決定的,一般人在旁邊也就是打打哈哈就不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貓小說稿費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