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張藝謀的《影》就要上映了,他一直受黑澤明電影的影響很深,這次的這部《影》與黑澤明的《影子武士》又幾乎重名,那兩部電影講的是相同的故事嗎?
5
回覆列表
  • 1 # 非日常咧咧

    淺談下《影》,不含劇透。

    張藝謀唯一一次與黑澤明見面,是在戛納影展,那時候張藝謀還沒有多少名氣,而黑澤明已是享譽全球的電影大師。

    《影》和《影子武士》都是講一個關於替身的故事。但不同點很多:

    1、《影子武士》把整部電影放置在“勝賴奪權”和“武田家隕落”等歷史事件下,還原度高過《影》的“荊州會戰”。

    2、著重點不同,一個是歷史大局的轉變,一個是小人物的命運。

    《影子武士》中影武者的悲劇在於迷失了自我,個體的力量與歷史大潮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而張藝謀的《影》,他自己說:

    “這個故事無關帝王將相,而是展現平民在貴族遊戲中掙扎、應變、命運,和他遇到機會與抓住機會的能力。我感興趣的是人,是草根,不是三國。”

    3、《影子武士》中的替身是穩定軍心的傀儡,《影》中真身和替身的性格反差更大,一個外形清瘦但心狠手辣,一個身姿颯爽、不甘當替身而追求自由。

    4、《影子武士》真身與替身之間的對話是透過夢境體現。

    而《影》的真身和替身同存於世,對手戲是現實中的較量。

    5、影子的結局不同:《影子武士》中,替身暴露而且斃命於水中;而鄧超飾演的替身,雖然在夾縫中掙扎求生,但到底是活著,而結局如何,就不劇透了。

    6、《影子武士》的替身,是真身死之後,臨時找的;而《影》中是從8歲就開始囚禁秘密訓練。

    7、色彩的運用:《影》的水墨畫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每一次場景的轉換,都以色調變化和光影變遷去過渡。

    (張藝謀用物質的控制代替後期的褪色處理,所有的服裝、道具、場景儘量呈現黑白化,最終達到像中國水墨畫的感覺,但又不是純黑白色的效果。)

    而《影子武士》更多的是以濃郁的色彩突出角色的慾望、迷茫、痛楚等等,

    8、拍攝風格不同:

    張藝謀以往導演的電影有一個“刻板印象”:喜歡運用高對比度的色彩,展現恢弘大氣的場景”。

    張導在這一影片中對大場面戲沒有太多的拍攝,而是從細節入手,以“陰陽”、“太極”等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承載了動作戲。

    而《影子武士》在1980年耗資25億日元,電影中的大場面動用了大量的群眾演員和道具,“長筱合戰”整場戲被稱為“冷兵器戰爭片的巔峰”。

    關於鄧超一人飾兩角

    從《影》的幕後紀錄片《張藝謀和他的“影”》中可以看出劇組的匠心。

    鄧超在2個月前拍“境州”的戲份,2個月後拍“子虞”的戲份。為了使兩個鄧超的“對手戲”不露破綻,對相機機位、構圖、引數要求絲毫不差。拍攝前,需要量好尺寸,所有間距跟兩個月前一模一樣。

    其實,以當今的電影特效,不“實拍”也可以把一人飾兩角表現完整,而《影》的製作團隊選擇“實拍”,哪怕每個片段需要拍幾十次,依然追求精益求精。

    總之,張藝謀是張藝謀,黑澤明是黑澤明,無論是故事劇情還是表達方式,都不一樣。

  • 2 # 不羈的電影人

    今晚零時,張藝謀導演的最新作品《影》就要與全國廣大觀眾見面了,接受人民的檢閱。相必他和他的團隊是分外緊張的。不知是否會一雪前恥?

    確實提到此片就不得不提到黑澤明的《影子武士》(《影武者》也是另一叫法)。受此啟發,拍攝了中國的關於影子的故事。這一次對中國太極,水墨運用那是如行雲般自在,像流水般灑脫。

    可以肯定的是,導演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別急,電影的前半段確實有點摸不著頭腦,隨著影片的逐漸深入,層次跌進。觀眾會豁然開朗的

    兩個是不同的故事,前者注重歷史風貌,後者著重人物。兩者對於色彩的運用都屬成熟。畢竟後者是新作,各方面技術更為先進,所以有過之而無不及。

    《影》也即將成為眾主演最有力量的代表作,可以名正言順地推廣自己了。

  • 3 # 雨落電影週刊

    張藝謀的《影》是一部水墨電影,集懸疑、愛情、戲劇於一身。

    今年的國慶檔,影片可謂是精彩不斷,其中最值得的好好聊聊的那就是張藝謀有一部佳作《影》,影片歷時四年,它從公佈以來就備受關注,不僅是“微博最受矚目的影片”還被美國《綜藝》雜誌評為“2018最值得期待的20部影片之一”並且還成功的入圍了威尼斯,多倫多兩大含金量極高的陣地。

    那張藝謀的《影》,究竟講了怎樣的故事?

    它講述了一個影子的故事,這個影子是迷茫的,悲哀的,無情的。影子是人與生俱來就有的一個兄弟,它默默無聞,而影片中的影子,它是自己主人的替身,職責就是幫助主人躲避刺殺時的致命一擊,幫主人擋過一命。

    在別人的眼中,它是不存在的,它時常和主人融為一體,彼此不分你我,但卻永遠只能是一個替身,不能取而代之,必要的時候,也要犧牲自己來保全主人的性命。其實這部電影是張藝謀借鑑於黑澤明的名作《影子武士》構思而成。

    《影》是張藝謀多部電影以來,最好的一部作品。在多年留戀於鴻篇鉅製的商業片,這次終於收斂了自己對於這個“大”的痴迷,適可而止的讓影片迴歸到了古典的喜劇傳統,也使得《影》更加貼近他拍電影的藝術本源。

    這次張藝謀放棄了瑰麗色彩和人海戰術,首次在他演繹古典的悲劇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老鐵你怎麼看?喜歡就來個關注唄!

  • 4 # 影視口碑榜

    看了張藝謀的《影》之後,我想起了石英在《生命的吉光》中的一段文字:“他在尺幅紙頁上擺開戰場,楷書為王,行書為將,草書為卒,奮筆疾書如三尖兩刃刀,將當時中國一分為三。酣暢時,詭道眼花繚亂,火攻此起彼伏……”只可惜,老謀子不是書法家。

    國慶檔票房成績出來,張藝謀的《影》總票房居然排在《無雙》與《李茶的姑媽》屁股後。評論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兩極分化就像被罰前後的“豪門”範爺一樣。“愛之深,恨之切”,“愛之慾其生,恨之慾其死”,沒辦法,不要怪消費者無情,這就是現實。

    飯菜要好吃,電影要好看。好看的標準是什麼?除了光影的形式,還要有藝術、思想的內涵。為此,科班出身的張藝謀一開始,就在《影》中使用了一種完全不同於同行的拍攝色調——以黑白灰為影片的主色調,繼而讓水墨丹青的審美脈絡佈滿《影》之始終。

    看吧,從竹木渡船、山水大殿、亭臺樓閣到氤氳的山河畫卷、故國神遊;聽吧,綿綿細雨中倏然而起的竹竿和飛旋的傘花間隙,隨之而來的是凌厲如鋒的琴瑟簫等古樂……

    《影》,就是這樣地“張藝謀”!

    《影》,就是這樣地充滿了獨特的東方美學!

    在這樣的基礎上、氛圍中,那些“皮袍下的‘小’”,也都似乎不再猥瑣;那些陰陽八卦圖中的剛柔纏鬥,都顯得“絕世而獨立”。“這個需要服、化、道、景等方方面面還原水墨味道,而且最重要的是結合現場下雨,得有一點兒溼漉漉的感覺。我們的演員永遠在淋雨吹風,就連室內也大量吹風。就是這樣一點一滴整體呈現出水墨畫風。”張藝謀如是說。

  • 5 # 是甘甘啊

    電影《影》是這麼個故事,電影當中的ACE是一家公司的,A是董事長,C是中層,E是實習生,大學畢業剛剛走向社會,看起來單純無比,直接聽從C的指示。

    還有如果有想看的劇的話

    資源真的超棒,免費無廣告,全網電影綜藝電視劇也能找到。

    故事的起因就是這公司有筆壞賬收不回來了,A說這錢咱不要了,C說不行,事關面子。二人因此產生分歧,不歡而散,A給C一個內部處分,大概意思就是從今天開始停薪留職,回去反省吧。C說,這錢公司不要了,那我自己去要,我自己要你管不著我。

    C上班那麼多年了,比猴都精,一腦袋壞水。這種費力不討好,一點回扣吃不著弄不好再被人家打一頓的事傻逼才去呢。好,那就找個傻逼去吧。誰是傻逼呢?這E就是個實習生,就你去吧。要來錢都是我的功勞,要不來反正那大板子也沒拍在我身上。

    C讓C的媳婦給E培訓點討債技巧,沒想到在這過程中E先給C的媳婦勾引成功了。這E一想,這差事也還行,也不是什麼都落不著,堅定了去要債的決心。

    E最終要債成功,回到這公司,馬上待遇就不一樣了,連平時帶搭不理的辦公室主任都跪下叫爸爸了。A說,那咱開個表彰大會吧,與此同時A找人去殺C。

    表彰大會就是吃吃喝喝唄,A跟E說,兄弟牛逼啊,這樣吧,我把C的媳婦賞給你了,其他的事哥哥都給你擺平了。C非但沒被殺,還把殺手們都殺了,衝進表彰大會現場把A給殺了,心裡還挺高興,心想以後這公司就是我的了,E不就一個傻逼麼,這樣,把媳婦給你,你們倆遠走高飛吧。

    E覺得這樣分配不公平,合著公司分紅跟我毛關係沒有啊,一氣之下給C也殺了。到這就結束了。

    影片還沒有上映之前,片方已經大量曝光鄧超如何為了角色,先增肥20公斤扮演境州,然後又減肥30公斤扮演子虞,鄧超的敬業與專業程度,當然值得讚賞,但是效果如何呢?

    鄧超作為一個典型的體驗派演員,往往會在拍攝前期就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拍攝中使自己沉浸於角色的個性與生活中,拍攝後再逐步脫離角色,迴歸自己的人生軌跡中。這在他以往的作品中都有體現。

    在電影中,子虞和境州,他們的個性、形態、身型、聲線都有極大的不同。一個外表癲狂孱弱而又權謀在心,時時刻刻都在算計與平衡中度過;另一個表面波瀾不驚、以俯首的姿態在側,但從表情和眼神中,卻能看出他的隱忍與心境的轉換。

    這兩個角色的轉換間隔只有短短的二十天。這對於體驗派演員而言,應該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二十天內,需要迅速抽離境州,再置身於子虞中。鄧超所做的工作,不僅僅是超負荷減重,還要壓榨自己重建一個新的“人格”。給予了子虞一套完完整整的角色個體,讓他的形象豐滿起來。

    而且,因為一直在編織故事情節以及相應的各種反轉,影片並沒有留出多少空間去讓這兩個人物表現自己的處境,與境州相比,子虞的戲份更少,觀眾完全無法從表情中捕捉他的內心,而即使是境州,其實電影也沒有給他多少空間讓他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慾望,影片的敘事節奏始終很趕,最終觀眾還是落入到了對情節各種反轉的追逐。

    看完之後,觀眾對於子虞或者境州,都無法產生共情,只會覺得這兩個人物都很空洞,所以,這難道不是鄧超的自我滿足與自我高潮嗎?

  • 6 # 越劇愛好者伴奏分享

    故事的主線是真身和影子之間的生死博弈。在這裡我必須要表揚鄧超。他在這部電影裡證明了自己的演技,一人分飾真身和影子兩個角色,而且完全讓你看到這是兩個人,絕對不會認錯。除了化妝技巧,更多的是他的肢體語言和麵部表情控制的呈現。孫儷也不錯,女人出軌的心理變化,夾在兩個男人之間的那種為難和自責,眉宇間少婦壓抑不住的慾望,這些演出來了。三方博弈,一番浴血撕殺,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心魔而戰。王想著能夠真正掌握朝政,剷除功高蓋主的都督;都督想著收復境州,洗刷被敵將打敗的恥辱,立下不世之功更上一層;影子想得到自由,想回到境州的老家,想回到母親的身邊,享受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和樂趣。這就是一個講人被慾望趨使降格成棋子,然後各種算計和掙扎,最後被慾望吞噬的簡單故事。但是故事本身太單薄,劇情很多地方都顯得生硬。都督受傷,不能示眾,自己藏身於暗室,讓影子代替他出現於人前,去和主公和敵將周旋,下自己的大棋。(可是除開夫人和田戰,已經沒人能證明他的身份。)

      電影裡,孫儷的角色其實最複雜,她是人人羨慕的都督夫人,與丈夫琴瑟和鳴,同時她也是同情下人的善良主母,是一個有著正常慾望,渴望有健壯身軀倚靠的普通女人。她在真身和影子的博弈中應該是最關鍵的人物,可惜電影后段中這個角色有些扁平化了。她能以沛傘悟出破解楊氏刀法的招式,還能親身上陣和丈夫過招,她是有武藝的(至少畫面裡是這樣);都督用影子代替自己這個秘密,一開始就告訴了她,都督把自己對影子的最終安排也告訴了她,也就是說都督府的陰謀算計從不避諱她。她不是天真小白花,作為地位超然的貴婦,她的生活和陰謀緊緊聯絡在一起。在影片最後,大殿裡面,殺戮開始,她抽氣,抽泣,恐懼地縮起身子,和前半段塑造的形象比,這些反應完全不像是夫人這個角色該有的。這個角色最終被扁平化了,變成了一個擺設,淪為男人鬥爭下的一個戰利品。

      女性意識不是讓孫儷簡單的出個軌,不是關曉彤在朝堂上的咋咋呼呼,不是讓她親身上陣殺敵就能證明的。張導以為設定瘋丫頭的長公主角色,並給她一個悲壯的結局,就是女性主義。可是青苹一直重複的,在臨終前還耿耿於懷是讓她作妾這件事,為此決心要用鮮血來洗刷恥辱。可是重點難道不是和親嗎,不是被當作禮物送出去在政治夾縫中求生嗎?她最該恨的難道不是自己的哥哥?不是提議和親的魯大人?這兩個女性角色雖然有大量鏡頭,但她們對故事情節的推動性有限,人物性格不夠立體。

      總之,電影在大量隱喻上花費鏡頭,重複強調,然後在旁枝錯節上用了不少時間呈現,深怕大家不懂深意,人物塑造略扁平,然後,在最關鍵的講故事上囫圇吞棗勉強帶過。電影結尾,孫儷在大門前躊躇,與開篇旁白說‘小艾正面臨一生中最困難的選擇’時的畫面重疊了,懸念的結局還是懸念,大概導演想傳達的意思是:陰謀會無限輪迴。整部電影想傳達的東西,是繁雜的,而故事的感染力並不高,對於人性,有展現,卻缺乏更深層次的剖析,更缺乏對陰謀、對人性之惡背後的反思。看完之後,我覺得作為一個傳統文化宣傳片,影超乎尋常地合格;作為一個劇情片,張導在劇情和人物內心挖掘上還要花花心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價值上億的汝瓷真的可以拿來隨便拍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