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ianchi

    唉,該怎麼說呢?

    如果把卑斯麥號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就會成為海上無敵的國家,只要將卑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姊妹姐並排擺在海上,英、法、美艦隊就不敢越雷池一步。

    只可惜時過境遷,進入二戰也等於進入了航空母艦時代,可希特勒的頭腦還停留在一戰的大艦巨炮時代,希特勒一上臺,便迫不及待的建造了卑斯麥號和皮爾提茨號兩艘巨型戰列艦,但大艦巨炮已經是昨日黃花。

    結果呢?卑斯麥號處女航擊沉英國胡德號巡洋艦返航途中,就被英國航母追上,從航母起飛的魚雷攻擊機只空投了不多幾枚魚雷,便打壞了卑斯麥號的轉向柁,不能轉向的卑斯麥號便成為了海上的一口巨型鐵棺材,不得已自沉於大海之中。

    提爾皮茨號嚇的連海港都不敢出,但還是被英國轟炸機投下的高腳櫃炸彈炸沉於港灣內。

    現在一些國家熱衷於航母,其實今天的航母就如二戰中的戰列艦一樣,也是和平時期開出去嚇唬嚇唬人而已,真趕上未來的戰爭,任何一艘航母都經不住一次精確制導導彈的飽和攻擊。

  • 2 # 響寶寶改二甲

    那你要看放在什麼時期了

    如果放在剛下水那會,俾斯麥的確是全歐洲範圍內甚至是全球範圍內最先進的戰列艦

    俾斯麥級的誕生旨在對抗全球海軍進入擴張時代時候,德國最大的潛在對手——法國的新式戰列艦建造計劃

    這期間涉及到一系列的艦級比較,最開始是英德海軍條約的簽訂,使得德華人最終選擇283MM SKC/34作為沙恩霍斯特級的主炮(最開始設計時希望使用的是俾斯麥級使用的380MM主炮)

    法華人認為已經服役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擁有和沙恩霍斯特級對抗的能力,應該無須建造新的更大的戰列艦來對抗,但同為法國的對手的義大利認為敦刻爾克級影響到了義大利在地中海的地位

    因而決定研發維托里奧·維內託級戰列艦反制,迫使法國重新思考是否該研發新戰列艦。1934年5月26日,貝尼託·墨索里尼宣佈義大利將使用海軍限制條約中授予的權利來建造新戰列艦。幾天後,斯泰法尼通訊社釋出義大利將建造兩艘35,000長噸(35,562公噸)級戰列艦[,該級艦將裝備9門381毫米(15.0英寸)口徑火炮。

    為了因應新情勢,法國海軍除了在1934年716日開始建造敦刻爾克級二號艦斯特拉斯堡號以外,也重啟1929年時擱置的37,000公噸(36,416長噸)級設計方案。為了加速研發時程,新戰列艦的設計幾乎延伸自敦刻爾克級,最終的產物就是黎塞留級戰列艦

    而德華人也沒閒著,對於法國的新式戰列艦建造計劃,德華人也同樣開始開發新式戰列艦來應對,由於法國的海軍擴張計劃,法國已經被德國認為是超越英國的對於德國最大的威脅,而這個新式戰列艦的建造計劃的產物就是俾斯麥級戰列艦

    但就結果來看,這三個國家所設計建造的新式戰列艦,俾斯麥的確是裡面最大最重的

    俾斯麥級,黎塞留級和維內託級戰列艦橫向對比來看,三級艦在火力方面相差不大,由於主炮口徑相同,所以即使因為艦炮技術導致火力會有一定的區別,也不會大到誇張,而且維內託級雖然主炮火力異常的高,但那是以犧牲炮管壽命換來的,而並非在艦炮技術上有著什麼領先的地方

    而三艦在裝甲防護方面也只能說是各有特色,並沒有明顯的優劣勢,以黎塞留級為標準來說,與義大利維托里奧·維內託級戰列艦綜合相比,黎塞留級的裝甲帶厚度雖然較維內託級薄,但其他方面的裝甲防護卻優於維內託級。與德國俾斯麥級綜合相比,黎塞留級的主炮塔裝甲、裝甲帶厚度勝過俾斯麥級,但司令塔裝甲厚度則是俾斯麥級較優

    但俾斯麥級戰列艦並沒有使用在其他國家上比較常見的All or Nothing式裝甲佈局【集中防禦】,即將裝甲集中佈置在要害區域,非要害區域則使用輕量裝甲甚至是無裝甲防護

    在設計俾斯麥級時,德國設計師沿用的還是1913年德帝國海軍巴伐利亞級戰列艦的裝甲佈局,裝甲重量像擀麵團一樣均勻分佈於全艦,總體而言,雖然俾斯麥級的裝甲總重達18,700噸(僅次於大和級戰列艦的22,895噸),佔全艦重量達40%,高居二戰戰列艦之首,但由於沒有采用集中防禦設計,導致主裝甲帶、水線、甲板、炮塔等要害處的裝甲等效厚度均低於同期英國的英王喬治五世級或法國的黎塞留級。不過,俾斯麥級的副炮防護力卻比競爭對手更強。150毫米炮塔的頂部、側面和正面裝甲分別有35毫米、40毫米和100毫米厚;105毫米炮則有20毫米厚的炮盾

    (在丹麥海峽海戰後,從歐根親王號上見到的俾斯麥號)

    扯遠了

    實際上上面提到的三級艦,服役時間都差的不多,黎塞留級的建造時間最久,而且由於法國在戰爭中的其他表現導致其歸屬一度發生變化

    不過如果要說歷史上最均衡的戰列艦

    那應該還是衣阿華級更加適合這個名號

    為什麼是衣阿華級而不是大和級這樣的怪物呢?

    其實很簡單,關鍵就在均衡二字上

    (衣阿華級的4艘同型艦,由近到遠分別是衣阿華號、威斯康星號、密蘇里號以及紐澤西號,照片攝於1954年6月7日弗吉尼亞對開海域)

    衣阿華級不論是火力,裝甲,防空,機動性還是其他的任何方面,都十分的均衡,可能衣阿華級的很多指標都沒法說是最強的,但卻一定是最均衡的

    動力

    該級戰列艦在保持南達科他級防護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提高航速,搭載更大功率的動力裝置。巴布科克 & 威爾科克斯企業的M型鍋爐可提供每平方英寸600磅的壓力(4,137 kPa; 42 kgf/平方公分)、過熱器提供最高溫度華氏875度(攝氏468度),衣阿華級的高壓鍋爐輸出的動力效益與穩定度是二戰戰列艦中之首,在平常狀態僅需4具鍋爐便可達到27節航速,全功率下航速高達33節,是歷史上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戰列艦。

    船體

    為了能夠透過巴拿馬運河船閘,便於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快速調動,採用限制船體最大寬度,拉長艦體的措施,細長的艦艏曲線與日本海軍的大和級戰列艦相似。艦長達到270.4米,艦體長寬比8.18:1,水線長寬比7.96:1,而當時其它戰列艦的長寬比大多不足7。但長艦體在有效提高航速時亦會影響適航性能,尤其是在主炮齊射時,船身穩定性問題尤為突出。(巴拿馬運河最高只能透過33米寬,是造成衣阿華級戰列艦長寬比過大的主要原因)

    這實際上導致了衣阿華級最大的問題,也就是穩定性問題,在後續的蒙大拿級設計時取消了最大船寬限制,因為已經準備建造更大的船閘來通過蒙大拿級戰列艦,所以蒙大拿級就沒有長寬比過大的問題。

    武備

    武裝方面,安裝3座三聯裝主炮塔,艦橋前呈揹負式安裝兩座,艦橋後安裝一座。採用Mk 7型50倍口徑406毫米主炮,發射的穿甲彈為Mk 8型,在14.5海里的距離上可穿透381毫米的垂直裝甲。該炮射速為2發/分,高於當時大多數戰列艦主炮。高炮為10座雙聯裝38倍口徑5英寸(127毫米)高平兩用炮,配備無線電近炸引信,對空射程6海里。此外裝備大量盟軍制式的56倍口徑40毫米“博福斯”和70倍口徑20毫米“厄利孔”高射機炮。

    1980年代的改造中,4艘同型艦裝備上SPG-55F型127毫米炮瞄準雷達、8座4聯裝“戰斧”巡航導彈發射器、SLQ-32型電子戰系統、衛星通訊系統、4座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發射器、4座密集陣近防系統等新武器配備。至於舊有武裝,3座三聯裝406毫米主炮全數保留,拆除4座雙聯裝5英寸兩用炮與所有40毫米、20毫米機炮

    原來的水上飛機起重機及停放支架被拆除,換裝上無人駕駛飛機彈射器以裝備5架以色列生產的“先鋒”型無人駕駛飛機;新增直升機起降平臺,可停放4架直升機。

    以戰後改裝的標準來對比舊式戰列艦未免過於不公平,但從戰後測試的結果來看,衣阿華級所使用的的MK7型主炮的口徑雖然只是406MM,小於大和級的460MM以及英華人曾經使用過的BL 18英寸炮,但穿甲能力卻並不弱於大和級的460MM炮,實際上MK7型艦炮是現存的威力最大的艦炮,而且也是歷史上曾出現過的威力最大的艦炮之一

    衣阿華級的防空火力也十分出眾,這一點和日本戰列艦就相差巨大,由於美華人的技術先進而且更注重對空防禦,艦上不但配備了10門127MM高平兩用炮輔以近炸引信作為遠端防空火力,而且還有大量的40MM博福斯對空機炮以及20MM厄利孔高射機槍,縱觀整個戰列艦的歷史,也鮮有任何一級戰列艦的防空火力能與之相比,或許前衛號戰列艦依靠其優秀的火控還能與之一戰

    裝甲

    裝甲也是衣阿華為數不多的落後於同時期戰列艦的方面

    與大部分人所想的不同的是,衣阿華級的主裝甲帶厚度僅為307MM,不但弱於之前的北卡羅來納級和南達科他級的335MM,甚至弱於俾斯麥級的320MM

    不過厚度並不能完全判定其裝甲防護弱,實際上由於複合裝甲和傾斜裝甲的使用,衣阿華級的主裝甲帶在19,000碼處的等效厚度可以達到439MM

    不過總體而言,衣阿華級的防護能力只能說不錯,相較於大和這種防護怪物來說還是要弱了一截,不過衣阿華級在水平防護上下了十分大的功夫,由於航空穿甲彈的廣泛使用,衣阿華級也考慮到了水平防護的問題,所以其水平防護水平相對於大部分戰列艦來說可以說相當的好,再輔以強大的防空能力,整體效果在歷史上也是數一數二的

    整體而言,在歷史上實際上被建造出來的戰列艦中

    沒有任何一級戰列艦有著衣阿華級如此強大的綜合能力,當然這並不意味這衣阿華級在所有指標上都是歷史最強,但有比衣阿華級強的地方,就必然有比衣阿華級弱的地方,但衣阿華級雖然也有各種各樣的弱點,不過整體優秀的綜合性補全了衣阿華上的一些弱點(比如船隻穩定性造成的散佈問題,就以先進的火控系統來補全)而其他的戰列艦,或多或少都有根源上的問題,這不是簡單的優勢補全劣勢就能夠說得明白的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俾斯麥肯定不是最先進的戰列艦,畢竟也是1936年就已經開工建造了的,只要是比它更遲建造的戰列艦在技術先進方面還是後面的更加先進。而在均衡方面也不算均衡,二戰時期的德系戰列艦是在一戰時期的戰列艦技術基礎上改進發展而來的,所以秉持了一戰時期德系戰列艦防禦性能好的特點。所以德國在二戰中的沙恩霍斯特級和俾斯麥級戰列艦防禦夠是夠了,但是火力和其噸位並不相匹配,主炮口徑顯得稍小。

    但這並不能怪德國,由於一戰之後歐洲各國都在各個方面限制德國軍事技的發展,特別是在俾斯麥上,它的火炮技術是在一戰時期巴伐利亞級戰列艦上的380艦炮改進而來的,而德國的大口徑艦炮技術本來就沒掌握多少,所以退而求其次,為了保持穩定而選用了技術相對成熟的380口徑艦炮。而早在20年代美英日三國的戰列艦主炮口徑就已經到16英寸了。所以俾斯麥的火力其實還是落後的。

    而在防禦上,很多人都說俾斯麥使用的穹甲防護落伍,雖然當時已經流行重點防護,全面防護和穹甲防護看似浪費噸位,但卻帶來更強的防禦,這對於德國海軍來說可能是最好選擇,因為是要到遠洋進行破交戰,一旦受傷就很難回國修理,所以需要自身擁有強大的防護能力。而俾斯麥也的確擁有很強的防護能力,而這一點也同樣出現在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上。

    總體上講,俾斯麥的武器裝置是當時德國最先進的,在誕生的同時期也的確是世界先進的戰列艦,雖然在效能上比義大利維內託號差一點,但由於義大利人的戰鬥力,維內託效能再好也成戰五渣,而隨著後來美日效能更先進的戰列艦服役下水,俾斯麥與這些後生相比技術就不在先進,至少在火力上就差了一大截。但在它誕生的時候的確是最先進的戰列艦之一,當時的對手英國的先進戰列艦喬治英王五世級在火力上至少弱於德國俾斯麥。義大利的維內託級戰列艦,擁有最強的15寸艦炮,效能威力堪比美國衣阿華級的16寸艦炮,但由於義大利的操作,明顯顯示不錯這款被稱為“歐洲最先進戰艦”的美名。

  • 4 # 戰術鋼板UMP45

    德棍最喜歡的就是吹俾斯麥,最喜歡黑的就是喬五

    這樣吧,第一張是俾斯麥的裝甲圖,第二張右邊是喬五的裝甲圖,高下立判

    你俾斯麥上裝的大天窗和孱弱的水下防禦還有的洗嗎?丹麥海峽是怎麼漏油的?至於跟德棍臉皮一樣厚的穹甲,連羅德尼奶油炮的16寸直擊都扛不住,要你何用?

    第三張維內託,第四張黎塞留,歐洲哪個新銳的防護不比你俾斯麥好?別出來丟人了行不行?

    至於綜合性能,誰比鴨滑強呢?你大德棍的手垃圾還是歇歇吧,105副炮規格還不統一,也就你最奇葩了,是不是?

  • 5 # 貓爪鋒利

    放在40年剛入役那會兒,綜合實力可以保2爭1(僅在VV之後,Vv有嗑藥炮管壽命跟航程問題,未必綜合實力穩勝BSM),炮戰鬥獸可以保4爭3或者第3(在Vv,長門,納爾遜之後,跟納爾遜基本55開,排納爾遜前面也未嘗不可)。放眼整個二戰結束前入役的戰列艦,俾斯麥差的還是有點遠,比綜合,在鴨滑,大和,南達,黎塞留,北卡,維內託之後,排第7,比鬥獸,在大和,鴨滑,南達,Vv,黎塞留,北卡,長門之後,排第8,納爾遜是個強有力的挑戰對手,最終版KGⅤ也不好惹。最先進,最均衡,談不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叫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