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流心影視

    《黑鏡》是一集講述了一個關於未來的科幻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未來科技發達之後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伴隨著它所產生的新的問題呈現給我們。 《黑鏡》是由英國電視4臺和美國NetFlix公司共同出品的一個迷你電視劇,製片人是查理布洛克,這是一部劇情,喜劇,科幻,驚悚,恐怖,諷刺於一體的電視劇,但是每一集又是一個獨立的故事。 每一集都是不同的演員,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故事背景,不同的社會。 科技一方面來說就是給人類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逐漸讓人類失去了自己生活的自然的生活方式,這也是對未來世界的一種預警,讓人們有提前的心理準備。

  • 2 # 慘淡少年

    《黑鏡》的獨特和動人之處在於,它不是沿著技術的可能性獵奇式勾畫未來世界的宏大場景,而是將技術的可能性細緻地融入對未來日常生活基本倫理變化的思考,始終將技術問題置於日常生活的場景的背後,從屬於對生活的嚴肅思考。

  • 3 # 百樂影視匯

    英華人的《黑鏡》確是驚世駭俗之作。這部只有三集的迷你劇蘊含著對人類當今社會無比強大的諷喻力量,可能更誇張一些,未來人類的進步之路,必然要先跨過《黑鏡》給我們設下的檻:當科技在我們生活中發展到越來越不可或缺的情況下,人性在此時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黑鏡》的情境設定在離我們不遠的將來,三部劇除了《一千五百萬的價值》給我們的感覺更加“科幻”一些,《國歌》和《你的全部歷史》完完全全是我們可以想象到的“不遠的將來”的樣子。這樣如此“貼近生活”的科幻確是能給觀眾更加形象化的思考,而英華人所擅長的冷峻的畫面和節奏,更加給這部劇增添了“睿智”感,觀眾的共鳴自然是少不了的。

    《國歌》涉及的一樁“醜聞”,是對英國皇室以及英政府的極度蔑視和侮辱。面對綁匪的一次次威逼,皇室毫無風度的“強硬”以及英首相欲哭無淚的“妥協”,的確能看出它對英國政體的一次嘲弄。然而,繞過這不很明顯的諷刺,從這場鬧劇中我們又能看到什麼呢? 當首相在電視直播網路上做著indecent的舉動時,描述圍在電視機前翹首企盼的人群和“死一般寂靜的街道”的鏡頭意味著什麼? 這是不是有點像魯迅筆下的圍觀砍頭的華人的意思?百年來人類圍觀的本性依然存在骨子裡,廉價的娛樂和群眾的癲狂式的“狂歡”已然沖淡了我們對善惡的甄選。的確,人性本無善惡,但是當骨子裡的“小惡”在群體中得到認同時,我們彷彿已經沒有了區分善惡的必要了。從眾依然是人性的一道坎,而在娛樂社會中,這種現象則更加明顯,因為消費娛樂的代價實在太低了,“惡”的代價太低了··· 《國歌》中,首相本以為自己的犧牲挽救了皇室的體面,殊不知他實是一個娛樂的棋子,他被所有人“出賣”了。

    《一千五百萬的價值》又像極了魯迅筆下的“鐵屋子”。不同的是,英華人比魯迅還要悲觀:魯迅對率先清醒的人們打破“鐵屋子”還是抱有希望的,《一千五百萬的價值》中那些清醒過來的人卻不幸地再次被催眠。人性的懶惰懦弱以及貪圖安逸在這裡更加被藝術化地諷刺:當未來的科技可以代替人做幾乎所有事情的時候,我們是否還需要有獨立的人格?我們是否需要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人類千百年來引以為傲的“靈魂”在物質極大豐富的情況下該何去何從?男主角抱著純潔的願望去幫助一個天使般的女子,沒想到那姑娘在即將脫離“鐵屋子”的最後一刻精神失守,被“鐵屋子”招安。憤怒的主人公想要跟體制抗爭,卻戲劇性的重蹈覆轍。《一千五百萬》以荒誕的劇情對人類這個物種提出終極拷問。我們也許看不到那一天,我們也許沒有到必須要考慮這個問題的那一步,但是我們誰也不能保證那一天來到的時候我們還有力氣,還有思想去做出選擇,去抗爭我們的命運。很可能你我就像劇中主角一樣,在醉生夢死中忘記了最初的勇氣。“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魯迅對當時的人們是樂觀的,就像我們對現在我們是樂觀的一樣,科技前行的腳步遠比人類發展的速度快,只有當下做好準備才可能應對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這可能是《一千五百萬的價值》對我們的警告。

    《你的全部歷史》可能對現時的人們觸動最大。劇中的“回放”科技我們完全可以想像的到:我們每天經歷的事情都被腦中的晶片所記錄,這晶片就成了我們回顧歷史,以及政府調查嫌犯的完美工具。然而,當我們所有的一切都透明化的同時,我們人性中是不是有一部分東西會缺失?當我們對某一件事情不確定時,按下“回放”鍵及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然而,但所有問題都可以被“回放”所證明時,“信任”這個東西應該被放在我們心裡的哪個部位?當你像劇中主人公一樣懷疑妻子“出軌”時,你是不是不假思索的以強硬的態度要求另一半“回放”她的記憶?當你可以以任何理由去質疑別人的時候,我們整個社會的關係應該用什麼來維繫?難道就用這一小片“晶片”?試想沒有了信任的世界是否還是人類世界:當公交車上來一位孕婦的時候,我們是否要讓她證明自己道德上的完美無暇來換取被別人讓座的權利?如果此孕婦背後的情史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清白的話,她是否就應該遭到精神上或者肉體上的鞭撻?當一個社會缺少了信任作為粘合劑的時候,所有人就成了毫無感情的機器,人類文明也許就要劃上休止符,而《你的全部歷史》即將成為《人性的全部歷史》。

    《黑鏡》是一部極其有前瞻性且憂患意識極強的諷刺現實的劇集。這部用心雕琢的作品可能需要我們用更多時間去進行反思,而越去深入反思,我們可能就越害怕。總有一天,科技和人性會針鋒相對,直面彼此。而我們現在能做的,也許就是努力保證到那個時候我們有勇氣做出正確的選擇。然而,對於未來,誰都保證不了,人心太複雜,像無底洞,永遠不會有堅實的觸腳點。《黑鏡》對它自己所敘述的故事並沒有申明對錯,所以它對人性的刻畫既是犀利,又是茫然。這正印證了它的劇名——“黑鏡”。站在鏡子前的我們看到的,也許就是一片漆黑,誰都不知道,裡面的是哪個自己。

  • 4 # 希咿

    看完了black mirror的第二集,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神作”。

    將已經播出的兩集連起來看,終於明白這是一部怎樣的劇,用充滿政治、社會和文化隱喻的一個個離奇的故事,給觀眾揭示一個陰暗的世界,對現代社會技術和消費主義文化的恐懼是其主線。

    第二集裡描繪了一個美麗新世界般的現實,一群群衣著相同、身體健康的人在高科技和娛樂媒體及社交網路包圍的世界裡,日復一日地重複著騎單車的枯燥活動,我們可以輕易看出這是對現代社會中下層民眾機械勞作的一種隱喻:他們每天重複地做同樣的、沒有任何意義的工作,為的只是供給電能和賺取足夠的金錢滿足自己的生存,而剩下的時間和金錢全部貢獻給了低俗無聊但製作光鮮的電視娛樂節目——電影、音樂、真人秀、遊戲……主人公是劇中唯一對現實生活具有懷疑和反叛精神的人,也是唯一一個深受此折磨的人。他對這種科技和媒體構建起來的虛擬環境有天然的牴觸,而劇中,蘋果這一意象的反覆出現,以及主人公騎單車時總是選擇的林蔭路,正是暗示了其內心對自然真實的渴望。後來他遇見了女主角。

    這是一個讓他心動的女子,從她進入電梯的第一刻起,那掛在臉上的笑容跟周圍毫無表情的人們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立即就抓住了主人公的心。而後,在聽到她唱歌后,主人公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義:他要幫助她實現自己的夢想,他終於找到了一件“真實”的東西。在這裡,女主角疊的那個紙企鵝是她自己才華的物化表現,一種不同於周圍鋼鐵塑膠和電子構成環境的物體,一個代表人類直接創造的樸素的符號。

    後來他們去了舞臺,這彷彿是整個世界最受人矚目的一個地方,活在下層的每一個人都渴望著成為舞臺上的主角,然後一舉成名,擺脫現實枯燥無味的生活,虛擬的角色由自己設定,每個人坐在自己家裡,虛幻地共享著娛樂經驗,匯成了一片烏合之眾的海洋,全然被三位評委所操縱著思想。結果一個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女主角的嗓音博得了觀眾的熱淚,但是那三位象徵著權威——消費主義文化代言人——的評委,威逼利誘地向她提出了AV女優的工作,在不知所措中,“她”在消費主義市場中,用自己的肉體換取了那種一直渴望的——名聲、地位和金錢。

    看到這一幕的男主憤怒、絕望,壓抑的他由於幫助她花光了自己的每一分錢,最後不得不被迫看了女主角表演的“作品”。在絕望中,他想用利器把那塊象徵恥辱的標記去掉,就在這時,他聽到了呻吟中女主唱起的那首曾讓他無比著迷的歌,他決定重返那個舞臺,改變這一切。

    兩個月的奮鬥換來了登臺的機會,在臺上,他發瘋似地宣洩著對體制的不滿,以自己的生命相威脅,然而最最讓人拍案叫絕的事情發生了,評委被他的“表演”折服了,提出要給他一個自己的評論節目!面對著可以衝出底層生活的誘惑,他放棄了跟體制的對抗,接受了招安,接受了這個工作。

    結果是一樣的,女主角出賣了自己的身體,在電視上被人“上”著,其實就是被這個體制、這個消費主義物慾橫流的文化所“上”了;而男主角出則是賣了自己的靈魂,他對現實的強烈不滿也變成了一種商品,成為了這個體制和文化的一部分,而他虔誠地把那片用來自殺玻璃的裝在了精美的盒子裡(反叛精神被消費主義所安置),喝著高階飲料——橙汁(注意已經不是曾經喜歡的天然的蘋果),看著假企鵝(對應之前的紙企鵝),住在更大的房子裡,用著更大的窗戶欣賞著窗外電子虛擬的無盡森林,全然忘卻了自己的仇恨和苦痛,他也被“上”了。

    物慾橫流的消費主義最終取得了勝利。

  • 5 # 歸客惹塵緣

    個人感覺黑鏡的精華就是前兩集了。尤其對第一集感觸最深,諷刺現實最辛辣也最殘酷。我甚至覺得,看過第一集以後,後面的故事都不夠勁兒……好吧,重點說第一集。從故事中的隱喻說起。仔細想想不難發現,故事中每個推動劇情發展的力量,在現實生活裡都能找到對應。1、圍觀首相與豬做愛的群氓肯定是最多的。他們離核心事件最遠,但出於好奇、熱心、正義感或無聊,都會發表自己微不足道的意見,或多或少影響事件的最終進展。最重要的一點是,群氓無法理性思考,強烈的感官衝擊(如斷指)會瞬間讓民意發生180°轉向,且裹挾著更多易從眾的人們加劇一邊倒的民意。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無外乎兩點:其一,遠離核心事件的群氓,任何言論和行動都不必為事件最終結果承擔任何責任;其二,感性是群氓的弱點,這個弱點在社交網路中被無限放大了。值得警惕的是,群氓在現實中離你我並不遙遠,因為你我自知與不自知之間,正是群氓中的一員。這一點毫無疑問。也是這個故事最值得每個人都反思的一點。

    2、被社交媒體中的民意綁架的首相政府等權威的代表,在現實中也不會在少數。他們的利益在群氓民意中顯得微不足道,哪怕這些權威的利益是正當合法的。故事中,首相的象徵意義很微妙,他並非只是一個十足不幸的政客,他可憐的命運其實象徵著網路暴力下迷失的整個社會的道德、尊嚴和正義感。與其說他在綁匪的操縱下被豬強暴了,不如說他被綁匪成功操縱的、不自知間遺失良心的群氓們強暴了。

    3、那麼,現實中,誰會是那位綁架公主的行為藝術家呢?這是非常值得人尋味的一個角色。回想首相最終不得不與豬做愛這個悲劇得以發生,行為藝術家只是給了一個契機,真正讓悲劇發生的是群氓。公主早在3點半就被釋放了,因為行為藝術家篤信,在一切如他要求的那樣進展時,無知無良的群氓們都會在室內圍在電視機前等著看這場鬧劇(悲劇)發生。故事中給了很多鏡頭來展現大街上空無一人的悲涼,誰會注意一個被灌了藥的跌跌撞撞的公主呢?如果,群氓中有那麼一定數量的人,良心發現,在首相不得不做出如此犧牲來救公主的情況下,自覺拒絕觀看這段荒唐的現場直播,走出房門到大街上,以這種方式表達對這種犧牲的尊重時,他們很有機會盡早發現已被釋放!

  • 6 # 小飛妹影視

    當初看《黑鏡》還是上大學的時候,一看就停不下來,一季短到離譜,只有三集,兩季加起來也只有6集,想想幾百集的韓劇,英華人真是出名的“摳貨”。

    但這部劇在英國電視臺Channel4一經播出,真是引起軒然大波,電視臺的信件堆積如山(首播集曾收到322封投訴信),但即便如此,《黑鏡》每集的收視約210萬觀眾捧場《黑鏡》以未來科技和黑暗色調,講述一系列揭露社會現實、揭穿人性弱點、一環套一環的故事,腦洞大開到貫穿你的五臟六腑直通大腸治好便秘。真真是一秒都不能眨眼睛!

    前兩季播出之後,很多觀眾表示:

    “令人震驚的好,過程中常常令人不安。”“每集都讓你大吃一驚。”“黑暗諷刺色彩,區別於目前大多數的美劇。”皇室公主被綁架,綁匪要求首相在當天下午四點,全球直播跟一頭豬發生關係。綁匪將綁架影片放上油管,很快在網路上就飛速傳播起來。僅過一小時,已經上了推特熱門話題。

    首相為了保全地位,策劃“替身”演員來演這場戲。諷刺的是,網友們很快就發現了“替身”的事實,把那個拍情色片出身的演員照片發到了推特上。然後網友就明白了。

    很快,綁匪也知道了,寄了斷指威脅。這樣“歡快”自由又毫無底線的網路社交媒體似乎已經無法阻止。還給使用者提出反饋意見——86%參與者認為應該滿足綁匪的要求。

    除了聚焦網路,首相,也是另一主角。他是這場“鬧劇”的核心人物,也是開始反思網路媒體雙刃劍的那一方。一開始以為自己是“計劃通”。

    後來輿論一邊倒,超半數網友希望他為了自身安全還是去跟豬交配吧,忍忍就過了。

    最後毫無辦法陷入絕望困境。

    最諷刺的在故事結尾,公主早在直播前就被釋放,而首相毫不知情,不得不與豬發生神奇交配。

    沒錯,這就是《黑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辨別鋁合金門窗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