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射手座的老王
-
2 # 光學法則
我的器材比較多,在出門的時候也會仔細的考慮一下,因為一個人出門如果都揹著,確實不太現實,如果只是出門隨便簡單旅遊拍攝的話,我會選擇a6300搭配18-105毫米的鏡頭就夠了,它也覆蓋了廣角到長焦。而如果想拍攝一些旅遊吃到的美食的話,我會考慮攜帶全畫幅的微單,搭配24-70毫米的鏡頭。
而如果想要拍攝風光的話,我就會攜帶12毫米和17毫米的移軸鏡頭。
當然了,萬金油的配置就是攜帶兩臺相機,和18-105毫米,24-70毫米,以及70-200毫米的鏡頭,我也曾經這樣攜帶過,但是非常的累。
曾經揹著兩個相機,三個鏡頭,連續三天,每天都走1萬多步,後來頸椎和肩膀疼了一週。
-
3 # 遠方的視像
帶啥器材根據拍攝需要而定。但平常最常用的器材有:
1、手機,這個不必解釋了。
2、長焦數碼:索尼HX400(24-1200mm蔡司鏡頭),從廣角到超長焦段,無所不能拍,非常輕便,是旅遊紀實拍攝所實用的器材。
3、無人機Mavic air,小巧而功能強大的鷹眼,能以不同的視角觀察世界,影象、影片效果令人震撼滿意。
4、小米全景相機,視角獨特,圖片、影片效果誇張有趣,能拍最高檔單反之不能拍,極具可玩性。
以上器材,價值總共一萬三,一個單肩包就可以搞定。當然,因這些器材效能所限,難以拍下畫質優異的圖片和影片,但用於現在的絕大多數媒體需求已足夠。
另外,如果有媒體或合作方需要高畫質的圖片,會帶上單反拍攝。
小米雙鏡頭全景相機。
附圖(地鐵空間)
相關應用App。
-
4 # zhao9ri
兩臺全畫幅相機
三個鏡頭(16-35、24-70、70-200)
鏡片(偏振、灰度、漸變)
三腳架
遙控器
多餘的儲存卡
相機專用揹帶和腰帶
-
5 # 無花無花
看你的拍攝任務是什麼了。如果是有專業的拍攝任務,那麼需要帶的器材挺多的,起碼兩機兩鏡,一個主機,一個備機,最好都是全畫幅專業單反,鏡頭具體型號看你要拍什麼了。另外,備用電池、備用卡、鏡頭筆都要有。三腳架視具體情況看看帶不帶,如果不是很有必要,也可以帶個輕便一點的獨腳架備用。這麼多器材,當然是要用專業的攝影包,最好是雙肩包,力量平衡能省勁一點,還可以靈活的走路爬山。攝影包不要用太大的,要考慮到飛機託運的限制,攝影器材都是精密光學儀器,不要託運。另外,還有各種濾鏡(漸變鏡、偏振鏡、減光鏡)。如果是拍風景的話,是非常有必要的。考慮到防塵防水,可以帶點保鮮膜。如果是拍夜景,需要帶快門線。總之,如果真是專業攝影師,出門還是挺辛苦的。
如果只是普通的出門旅遊,那就沒必要帶這麼多了,要不然這麼沉,怎麼再好好滴玩耍!視情況帶一機一鏡就可以了,一機帶單反,一鏡選變焦範圍大一點的鏡頭。建議帶高階微單,畢竟體積重量都輕巧一些,成像質量也可以保證。如果還覺得沉,那就索尼黑卡,可以放到口袋裡。不過遺憾的是黑卡不能換鏡頭。備用電池備用卡一定帶著。
-
6 # 老馬檢視312
第一,夠用的原則。出門拍攝,首要的原則是輕便。因此,不便攜帶的器材,或者可以用其他替代的器材,都可以放棄。
第二,實用的原則。如果拍風光,就必須帶三腳架。如果拍戶外人像,就必須帶外拍燈和反光板。
第三,好用的原則。根據拍攝任務帶最適用的相機,而且是就高不就低。好相機有好相機的道理。
第四,備用的原則。比如說電池至少應當帶兩塊,鏡頭至少有兩個。因為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有備無患。
以上只是說的原則,還有根據具體的拍攝任務和客人的具體要求做決定。
-
7 # 濟南攝影師麥兜
作為生態攝影師,出門即便是不拍生態也要為拍生態準備著,一般外出拍攝需要帶的器材如下
第一 兩臺單反相機,一般攝影師都有一臺備用機或者可以說為了最快的時間拍攝,一般一臺單反配一個長焦鏡頭另一臺單反配一個廣角鏡頭,這樣遇到好的風光或者其他美景就不用再更換鏡頭拍攝了。
第二 三腳架 如果是確定本次拍攝要用到三腳架,那就必須帶上,尤其是在拍夜景時候或者拍攝慢門的片子,防止快門速度過低而拍攝模糊的照片。
第三 快門線或者定時快門線,這個也是和拍攝夜景有關的,尤其是拍星軌 車軌等長時間曝光的照片需要用到快門線,雖然有三腳架的支撐輔助防止照片模糊,但是不可避免的在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有輕微的晃動,所以一條快門線可以解決問題。
第四 UV鏡或者中漸變灰濾鏡,UV鏡現在是為了更好的保護鏡頭,中漸變灰濾鏡在拍攝日出夕陽的時候能夠更好的襯托美景。
第五 最基本的攝影包,一個好的攝影包能夠很好的保護你的單反,攝影包厚重,底部加厚,防止意外跌落或者直接放在地面時對鏡頭和其他附件造成損壞。
一般外出就這幾個附件器材,閃光燈基本不會攜帶,用的不多。
-
8 # 汀葞央央
那得看拍什麼了,要根據自己的拍攝計劃來。
平時我愛拍攝風光一類,也會偶爾掃掃街。
因此,掃街拍人文的時候與我拍風光所攜帶的器材是不一樣的。
拍人文自從有相機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會帶著我那臺笨重的單反,掛一個35mm 定焦頭出去逛街,逛到哪拍到哪,不拍的時候就將相機塞進揹包裡。
現在換了個更小更輕的相機,掛一個等效60mm的鏡頭掃街。相機小到什麼程度呢?口袋大一點都能塞進口袋了。非常方便,拿在手上也不會覺得累。
因此,拍人文、掃街基本上一機一鏡就解決了我拍攝的需求。
拍風光準備拍攝風光時,需要的器材就比較多了。
以我自身拍攝習慣來說,
首先相機必備一支廣角鏡頭,應對大場景風光(比如銀河)。然後會根據是否需要到長焦鏡頭,再備一支長焦鏡頭。
接下來還有準備濾鏡系統,以防止用到。
三腳架、快門線也是必需的,因為我拍風光很多時候都會慢門長曝光。
還有揹負效能好的相機包一個,在我長時間行走的時候減緩對腰部的壓力。
拍下面這張的時候,就需要開車到山腳下,然後攜帶裝備步行上山,進入山谷後再下行到瀑布底部,好的揹包這時候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希望對您有幫助噢!
點進頭像可以看到更多回答噢!
-
9 # Bearie
風光拍攝
如果我出門是專門為了拍攝風光,那麼我會這樣選擇器材。(說明:我機身為佳能5D4,無論哪種拍攝我都是會攜帶這個機身,後面就不再陳述了。)
1. 鏡頭
我絕大多數情況都是會佳能16-35以及70-200這兩支鏡頭的,一長一廣的搭配非常合適,讓我既能夠拍攝廣角具有氣勢的大片,也能拍攝長焦具有壓縮感的小景。
拿城市風光舉例,我用廣角可以拍攝這樣的照片。
而我換用長焦則可以拍攝不一樣的建築。
而對於體力比較好的朋友來說,可以根據情況帶上24-70這一支鏡頭,因為在有些少數情況下還是會用的到。
2. 附件
(1)三腳架
這個是我風光拍攝出行必須要帶的,無論是白天慢門,大光比曝光合成,夜景拍攝還是星空拍攝都是需要的。
(2)濾鏡
這個我大多數情況下也會攜帶,我會選用ND8 ND64 ND1000三片濾鏡。
(3)快門線
這個是長曝伴侶,可以保證照片不會因為用手按快門的震動而模糊,也不會因為等待2s倒計時而錯過精彩瞬間。
以上就是我的有點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
10 # 捕捉者說
出門拍攝應該分兩種,一是專門去攝影的,一是旅遊攝影。我覺得不管哪一種裝備一樣不能少。
那麼,都要帶哪些單反裝備呢?我僅談談我自己外出旅遊必帶的裝備:
單反相機一臺、鏡頭16---35mm+24---70mm、三腳架、快門線、濾鏡架、濾鏡(漸變鏡片、減光鏡片若干)、 頭燈(早晚去拍照用得上,也可以用於應急)、清潔工具、相機備用電池、充電器、 儲存卡(全部帶上。否則就帶筆記本、讀卡器、行動硬碟,或者攝影專業儲存硬碟,例如,“大嘴盤”)、 電源排插(有的賓館插座很少,我們又是相機電池、又是手機要充電,因此,帶個排插是明智的)、可能的話再帶個微單。微單和單反+24-70mm還能抓拍一些人文、掃掃街。
總之,不要怕累、怕麻煩,累、麻煩比後悔好解決。以上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本人是自由攝影師,平時有拍攝業務。我自己愛好拍攝風光,有時也會出去旅行拍攝。每一次拍攝所帶器材肯定會有區別,主要看你拍攝的目的和手頭的裝備。
比如我是去拍攝活動,會帶上全畫幅單反相機,鏡頭,閃光燈。基本會帶兩個機身,以防萬一,一個機身出問題至少能備用。鏡頭偏向於變焦鏡頭,因為拍攝活動過程中,換鏡頭不是那麼方便。當然有兩個機身,也可以裝不同焦段的鏡頭。如果拍人像,可能偏向於定焦鏡頭,大光圈虛化背景更突出表現人物。
如果我是去拍風光,除了相機,鏡頭,還需要帶上三腳架,濾鏡。要拍風光的最好時間是日出日落前後,光線最好,但也最弱,所以需要三腳架來穩定相機。濾鏡如漸變鏡、偏振鏡、減光鏡都是拍攝好風光的利器。其他附件如快門線、手電筒之類非必要,但有時也能起到很大作用。
我有時也會掃街,這時可能就只帶個微單出門。畢竟單反還是重啊,而且端著單反還是比較能吸引路人目光的,會對街拍有一定影響特別是想拍人的時候。微單畫質可能不如單反,但勝在小巧輕便,掃街多半也夠了。
沒有純粹拍攝目的的時候,不帶任何相機,隻手機傍身。碰到好的場景好的光線,也能拍到不錯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