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諾拉的小宇宙
-
2 # 發狂小靦腆
很多爸爸媽媽們想要二胎,就是為了讓孩子互相有個伴。雖然是抱著這樣的念頭準備要二胎的,但很多已經生了二胎的小夫妻們,也有著煩惱。生了二胎之後,發現老大跟老二並不親,該如何讓家裡的兩個孩子越來越親呢?家長們應該這樣做!
一、年齡差距要適中
年齡距離對於大寶順利接納二寶也很重要,如果父母可以選擇,最好不要在大寶兩三歲的時候生二寶,這個時期正是孩子獨佔欲很強的時期,不利於大寶順利地接納弟弟妹妹,相反,如果大寶4歲甚至年齡更大以後再生二寶,則已經渴望交往的大寶就比較容易對弟弟妹妹持歡迎態度了,雖然仍然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爭寵”事件,但相對兩三歲的孩子,頻率會小得多。
二、給出心理預期
提前告訴孩子弟弟妹妹出生後可能會發生的變化,讓他有一個大致的預期,而不會到時候落差很大難以接受。
可以多描述一些多子女家庭的生活狀態,讓他覺得家庭中有兩個孩子是很正常的。平時看電視、講故事的過程中,可以調選一些兄弟姐妹相處的有趣故事(比如粉紅小豬),讓他體會到兄弟姐妹會帶來的快樂。媽媽在懷孕期間就可以開始培育老大當“哥哥”的感覺了。例如讓老大唱首歌給肚子裡的“小胖”(為還沒出生的嬰兒取個小名)聽,培養感情(”小胖”聽了你的歌在肚子裡都動了動呢),讓他為自己有的技能驕傲。
三、給與大寶更多的愛
作為享受爸爸媽媽全部愛的大寶,面臨一個要跟他分享一切的二寶,心理存在落差是很正常的存在。家長要正視大寶的心理活動,及時做好疏通工作。
要給比大寶平時更多的關心,並且要把你的愛表達給大寶,比如說告訴他“因為現在弟弟/妹妹,還很小,需要更多的照顧。但是我還是很愛大寶,媽媽永遠愛你。”雖然這種話有些俗氣,但是千萬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而說不出口,這對大Bora說,無異於吃了一個定心丸。只有心裡明確了這一點,有了安全感,才會讓大寶更好地接受二寶。
四、要留出專門的時間給大寶
雖然,小寶的到來讓家長感到非常忙碌,甚至連睡眠時間也少了許多。但是,媽媽們一定要留出單獨陪伴大寶的時間,因為單獨陪伴對於大Bora說非常重要,這能夠讓她感受到,她在媽媽的心目當中依然是獨一無二,無人替代的。慢慢的你會發現,留給大寶的單獨時間越多,他越不會嫉妒你照顧小寶。因為他已經明白,媽媽有時候要照顧小寶,有時候要照顧他,無需嫉妒。
五、讓大寶體驗當大寶的好處
小寶出生後,家長要學會讓大寶體驗有了弟弟/妹妹的好處。
作為大寶,會有權利做許多事情,而小寶因為是小嬰兒,許多事情都不能做。比如,大寶可以自己穿衣吃飯了,可以跟他說“大寶真棒,以後要讓弟弟妹妹跟你學習。”這會激發大寶的自豪感,也會增加他保護弟弟/妹妹的慾望。
六、給二寶樹立規則
雖然規則一般要在2歲以後才建立,但是,為了讓大寶明白,媽媽並不是對她一個人有許多規則方面的要求,可以對當著大寶的面提出對二寶的要求。比如:“小寶,睡覺的時候可不能大聲地哭哦,這樣會影響哥哥/姐姐睡覺的!”當著大寶的面向小寶闡述這些規則,更重要的作用其實是讓大寶明白,媽媽對大寶和小寶其實是公平的,雖然小寶還小,媽媽對他也是有要求的。
如何讓兩個寶寶更親近?
1、給兩個孩子製造親近的機會
想要讓家裡的兩個孩子更加親近,那就要製造寶貝們親近的機會,可以讓大寶貝多抱一抱小寶貝;晚上睡覺之前,幫兩個孩子洗好澡,再讓他們兩個自己在床上瘋玩一會兒;吃飯的時候,讓大寶貝給小寶貝夾菜,並且家長在一旁鼓勵說寶貝做得真棒,這樣漸漸地,大寶貝就會養成習慣,兩個小寶貝之間就越來越親了。
2、幫助大寶貝塑造責任感
中國的傳統家庭文化,一般都是大的要讓著小的,家長們想要讓孩子越來越親近,不妨從這方面出發,讓大寶貝照顧好弟弟/妹妹,大寶貝身上有一種責任感的話,他們便不會排斥弟弟/妹妹了,還會在照顧和與弟弟/妹妹玩耍的過程中拉近彼此的距離。
3、不要忽視大寶貝的感受
很多家裡的老大之所以不喜歡或排斥老二,都是因為感覺自己像被忽視了,感覺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這是爸爸媽媽們需要注意調節的事情。要考慮到大寶貝的感受,讓他知道父母仍然關心疼愛他,也就不會排斥小的了。
另外不僅兒童教育很講究方法,早教識字教育也很講究方法,人們對於畫面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進行練習,比如【貓,小,帥學漢字】是一款採用圖片演化成字型的軟體,讓孩子在好奇快樂中學習漢字,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是一款免費的好軟體。
【貓,小帥,識漢字】中的圖片演化漢字就是一個很好地例子,讓孩子感知世界同時學習知識,這種學習方法 思維能力 對以後繁重學習任務有重大幫助。
-
3 # 小豬佩奇LL20000
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好多父母都憧憬著兩個孩子圍繞身邊的幸福,想象著兩個孩子能夠互相陪伴的手足溫情,可是有了二胎後,事情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每天我們要處在孩子的各種爭執中,尤其是孩子的教育上,要想達到某種平衡真的很難。
在孩子的教育上,與其得到某種平衡,不如先照顧大孩子的情緒為主。
在孩子的教育上,基本出問題的都是老大,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忽然來到的家庭成員必然會搶走本該屬於他一個人的來自父母的愛。及時分配的再均勻,老大也總覺得不公平。這是我們要先以老大的情緒為主,給他適當的安慰,讓他參與到照顧弟弟妹妹的過程中,感受愛別人的快樂。
在家庭中兩個孩子爭吵搶玩具也是常有的事,父母千萬不要去當裁判,給他們把東西分開。不管分的再怎麼均勻,都會受到職責。當兩個孩子發生矛盾時,可以選擇讓兩個孩子一起接受懲罰,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友愛團結的重要性。
另外不僅兒童教育很講究方法,早教識字教育也很講究方法,人們對於畫面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進行練習,比如【貓,小,帥學漢字】是一款採用圖片演化成字型的軟體,讓孩子在好奇快樂中學習漢字,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是一款免費的好軟體。
【貓,小帥,識漢字】中的圖片演化漢字就是一個很好地例子,讓孩子感知世界同時學習知識,這種學習方法 思維能力 對以後繁重學習任務有重大幫助。
回覆列表
自從開放二胎,很多媽媽蠢蠢欲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老大如此天真可愛,冰雪聰明,完美的就像是個小天使!一定要再生一個和Ta一樣完美的小寶貝來相依相愛,這樣的媽媽簡直是——太幼稚了!
生完二胎,才發現自己原來的小天使竟然上演了無間道:在家裡是霸道Quattroporte而在學校是助人為樂小能手。閨蜜說班裡孩子家長普遍都頭疼假期來了怎麼“對付”家裡的孩子,閨蜜就呵呵了,你們才一個就怕了,沒出息,我有兩個呢!閨蜜的兩個孩子,老大是女孩一年級,老二是男孩幼兒園小班。
剛剛結束的學期,老師在家長會結束後,對老大的總結是:積極主動參與班級建設、團結同學、親切禮貌……,打斷您下,您說的是我們家老大?積極主動?團結同學?那我每天領回家的是個假孩子吧?
首先說在學校積極主動參與班級建設,她可能沒理解什麼是“積極主動”,實際在家的表現是這樣滴,家務能不幹就不幹,要是幹了也得問問為什麼只讓她幹,不讓弟弟幹,好,你倆一起幹吧。於是兩人一起把家裡整得更亂,還一言不合就撂挑子。
其次“團結”這個美德在她身上還很難驗證,畢竟弟弟每次大哭,她都是始作俑者,不是眼疾手快搶了弟弟的玩具,就是兩人分享的甜飲她一口氣全乾了,留弟弟原地嚎啕大哭。
最諷刺的就是“親切禮貌”這句評語,一發現家長有調停爭論或者替弟弟講話的由頭,立馬噘嘴扭頭走人。
(弟弟眼中的姐姐——兩幅面孔,交替出現)平時姐弟放學才有機會相見,都能堅持每天拿出至少30分鐘的時間上演“大家來找茬”、“誰動了我的乳酪(零食、玩具、書本)”、甚至“CS(互毆)”。運氣好的時候,只是上演其中一齣劇,如果姐弟倆興趣盎然,就會三出劇輪流上演。閨蜜開始還是拿出溫和的態度來勸解孩子們,不亞於各路育兒專家附體,後來發現他們依然熱衷於每日系列劇,說什麼都不聽,後來就由著他們吧,自己樂得做個佛系家長。不然怎樣,不佛系就得去開降壓藥了。
最誇張的一次,閨蜜躺沙發上美滋滋的睡著了,突然被老大的尖叫驚醒,原來是弟弟用樂高的大塊底板丟中了姐姐的後腦勺,起了個大包。於是姐姐抓住這“一擊制勝”的良方,控訴弟弟是如何對她“痛下殺手”,而她又是如何無辜被害。弟弟也不示弱,訴說不論他拿哪個玩具,姐姐就會馬上過來搶。這比宮鬥劇還精彩啊,她看著哭得滿臉通紅的老大,又看看滿臉委屈,強忍淚水的老二,她突然笑了,將他們兩個摟進懷裡。真是傻孩子,他們還不明白,所謂的爭鬥沒有輸贏,媽媽永遠都愛他們兩個,在這樣雞飛狗跳的時刻,她突然體會到了終極的天倫之樂——兩個孩子不遺餘力的爭奪媽媽的愛。他們還不能明白,媽媽會先一步離開,而他們姐弟倆要互相扶持走得更遠。她這次依然並沒勸解或者責怪任何一方,拉住每人的一隻小手疊在一起,握在自己的雙手之中。從此以後姐弟兩人……繼續愈演愈烈、樂此不疲、花樣翻新地上演宮鬥劇。
有次閨蜜實在煩的厲害,分別將姐弟兩人分別送到爸媽和公婆家生活幾天。有天婆婆說快把你兒子接回去吧,他說想姐姐了,我們帶他找叔叔家的大姐玩,他看到大姐,委屈的和爺奶說“我想要我自己的姐姐”,於是一臉失落,哄了好久都不見笑臉。姐姐在她爸媽家也甚是無聊,整天問,小弟什麼時候回來,整個人都蔫了,也不愛動了,就窩在沙發上哈欠連篇的看動畫片。等兩人再聚首,先是表達想念,基本用一個擁抱開始,然後氣氛急轉直下,立馬進入戒備狀態。再次上演生生不息的姐弟大戰。
為了讓保護兩個小傢伙的身心健康,閨蜜各種學習,包括聽音訊,看書和走訪教育專家。她認為最受用的三個處理二寶紛爭的態度就是:時刻觀察孩子的能量、資訊和物質。
我們借鑑過很多西方的育兒術,但是我們老祖宗的的智慧其實完全可以教育好我們的孩子。總體把握教育方向,遠比遇到問題散點的解決方式更加有效果。
生命的本質是什麼呢?雖然宇宙中的生命形態各異,但這些形態只是表象,背後的實項是——存在。生命的三種狀態是:物質、能量、資訊。不僅僅是生命,宇宙中的一切都是這三種狀態存在。
有的人積極、Sunny、傳遞給周邊的人是積極正形象的感覺;而有的人精神萎靡,給別人的感覺是缺乏生命力、死氣沉沉;有的人熱情豪爽,走到哪裡都容易交到朋友;有的人內向孤僻,讓人難以親近;有的人樂觀豁達,知難而上,有的人消極悲觀,滿滿的負能量。
是什麼導致我們如此不同,生命中蘊含著什麼樣的秘密?這個秘密就是能量與資訊,這是生命的第二種和第三種狀態。
生命的第一種狀態:物質——孩子表現出來的狀態,這是表象,受資訊和能量實項的影響。
生命的第二種狀態:能量——是生命狀態的一種外在體現,有人的氣場很足,說明他的能量很足,不僅能影響到自己的生命狀態,也能影響他人的狀態。
生命的第三種狀態:資訊——生命三態中最抽象和無形的一種。對於資訊的傳遞與吸收,要有意識去挑選的,去吸收正面的資訊,避免負面的資訊,甚至把負面資訊轉化成正面的資訊。這是家長要建立的思維,對孩子生命狀態的影響至關重要!
反例:
接收到資訊:大寶二寶爭吵了,媽媽說“你們怎麼這麼不懂事兒,都不知道互相謙讓,在吵架就別吃晚飯了(或者任何懲罰措施)。”→孩子們接收到這樣的資訊於是減弱了孩子們的能量,因為媽媽的嚴厲批評和威脅,孩子們覺得自己不受媽媽的認可。→最終呈現的“物質”形態就是:我們經常做不好事情,被批評,所以沒什麼自信,總是蔫蔫的樣子。
想想我們那些曾經能量滿滿的孩子,是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缺乏活力,像個小老頭/小老太太,不論做什麼都沒信心也沒興趣。這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家長給出了太多的負面資訊,影響了孩子的能量,最終呈現出萎靡不振。
正例:
接收到資訊:寶寶們怎麼吵架了?是什麼原因,可以和媽媽分享麼?媽媽覺得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你們覺得怎麼處理比較好?→孩子們接收到的資訊是媽媽是關心他們的意見,不會因為爭吵而受責罵。這種做法不損害孩子們的能量,並且知道媽媽尊重並鼓勵他們去表達自己,他們很受重視。→最終呈現的物質:積極自信,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問題會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逃避問題。
閨蜜用第二種方法和孩子們溝通,雖然他們還是經常有矛盾,但兩個人經常會條理清晰的說明自己的想法,講出自己的理解和解決方案。很快吵架就可以翻篇,完全不會打得頭破血流,哭天喊地。
生了二胎才讓我們知道老大曾經人畜無害的樣子只是一面而已,他們終於在實踐中學會了“察言觀色”、“審時度勢”、“見機行事”等生存本領。老二呢,無需特意去學,生來自帶“裝備”。老大老二互相映襯出對方的另一面,家長也重新發現了自己的孩子! 就像稜鏡折射出的光散,生命如此多元和炫美!
最後,姐弟情深最美的句子:姐/弟,你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