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聽說夏天是除溼氣的最佳時間,夏天養生需注意什麼?
7
回覆列表
  • 1 # 品牌網官方

    夏季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尤其是三伏天,更是容易令人心煩氣躁,而且隨著氣溫的不斷攀升,人們的精神和體力也消耗很大,為維持人體機能的正常執行,我們有必要學習一些夏日養生之道。

    1、多喝水

    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夏季天氣炎熱,人體很容易產生缺水現象,從而會加速衰老,所以我們要及時補充水分,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2、補充維生素

    夏天應保證人體維生素需求量比普通標準高一倍或一倍以上,這樣有助於提高人體的耐熱力,並避免體力大量流失。

    3、不宜多吃冷食

    天氣炎熱的時候,很多人會吃大量冷食或冷飲,這種做法其實對健康很不利,雖然有一定的降溫效果,但是容易傷胃。

    4、飲食清淡

    夏天的飲食應該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溼為主,選擇一些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物,比如:西紅柿、蘋果、雞肉、魚肉、牛奶等。

    5、不宜過量飲酒

    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容易積聚溼熱,而溼熱過盛又會誘發皮膚髮生瘡癰腫毒,如果大量飲酒,更是會助熱生溼。

    6、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

    室內外溫差過大容易引起感冒,一般保持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且天氣再熱,也別將空調調到24度以下,晚上睡覺時則不要低於26度。

    7、應時起居

    夏季晝長夜短,應晚睡早起,順應晝夜自然變化,但中午儘可能午睡1至2個小時,這樣才能保證充沛的精神和體力。

    8、切忌冷水衝浴

    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汗孔處於開啟狀態,如果用冷水衝浴,很容易令寒氣入侵身體。

    9、適量運動

    多做有氧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同時也使你保持優美的體型,但要避免過量運動,以免出汗過多,出現脫水現象。

    10、做好防曬措施

    夏季出門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不僅防止曬黑,還避免Sunny中的紫外線對肌膚造成傷害。

    以上十點就是夏季養生小常識了,夏天酷熱難耐,做好正確的防暑工作才能安全清涼一夏天,你們都學會了嗎?

  • 2 # 咕咚健康

    慢性脾胃疾病。

    陽氣是人的動力,隨季節和日月的交替變化而產生一定的波動,夏季陽氣旺盛且常浮躍於外,反易被外邪折傷,如大汗則亡陽。換言之,在炎熱的夏季,一般不宜進行大量運動, 運動之後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物質。

    2、立夏之後,北半球Sunny照射充足,日照時間延長,加之氣溫升高,人的睡眠會減少。有睡眠障礙的人則更易加重,輾轉難眠,或夜臥不安。中醫講夏季宜“早臥早起”,順應節氣。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適當的午休仍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調整。夏季早起進行適度的晨練,是最佳的安排。

    3、當進入盛夏時節,氣溫高且溼度大,給人以悶熱難耐的感覺,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長夏。長夏在五行中屬土,與中醫五臟之脾臟相應,而脾最惡溼喜燥,所以長夏多患脾胃病,出現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脾胃虛弱的人,應及時調理好飲食,營養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負擔,可以少食多餐。夏季動輒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飯前大量飲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飲,反之,極易損傷脾胃,導致“睡前洗腳,勝似補藥。”夏季也不例外。當時雖然感覺有點熱,但事後反而會帶來涼意和舒適。

    4、喝熱茶:冷飲只能暫時解暑,不能持久解熱、解渴,而喝熱茶卻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舒張,體溫反而明顯降低,這是簡便易行的絕妙良方。

    另外,加強耐熱鍛鍊,提高體溫調節功能,熱適應能力增強,不但可增強體質,還可有效地防止中暑和其它熱症發生。[/font][/size][/color]

    夏季養生之道

    根據中醫理論,夏季屬火,而夏季的一個特殊階段稱之為“長夏”,又單屬土。夏季養生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雖然氣溫較高,但仍要顧護人體的陽氣。亦即常說的“春夏養陽”。夏天氣溫接近人體的溫度,人體散熱方式以汗蒸發為主,所以用熱來除熱才是比較好的養生方法。夏天,人的臉面和軀幹難免多汗,及時擦汗可促使面板透氣,但必須用熱毛巾,才能適應人體降溫節律。

    2、洗熱水澡:夏天洗冷水澡會使面板收縮,洗後反覺更熱,而熱水洗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夏天該出汗時出汗,這才是符合自然規律和人體節律的方式。

    3、熱水洗腳:腳有第二心臟之稱,人的腳上分佈有全身的代表區和五臟六腑的反射點。

    古人云:

    1、熱毛巾擦身:

  • 3 # 上海夕陽紅口腔門診

    我們常說養生,但也要有個重點。從我們日常的生活節奏來說,早上、中午、晚上都是養生的重點時間段。

    而在夏季的這三個時段,有三件大事要特別注意,中老年朋友不可不知!

    這三件大事就是:“早養胃,午養心,晚養百脈。”

    針對這三件事,我們來看看大師級的養生心得,照著做,能助你安然度夏,健康少病痛!快來看看吧!

    早上養胃

    現如今,胃疼已成了現代人的“家常便飯”。

    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統計顯示,胃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80%,且正以每年17.43%的速度增長。

    俗話說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

    即使是沒有胃病的人,在生活中也要特別注意對胃的保養。防範於未然,才能健康少病痛!

    早上7:00一杯溫水護胃

    在7點左右喝杯溫開水,可以溼潤口腔、食管、胃黏膜,沖刷附著於黏膜的黏液和膽汁,促進胃腸蠕動,為進餐做好準備。

    還可以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但不宜過多飲水,約100毫升即可,以免沖淡胃酸,影響消化。

    也不宜喝涼水,以免對胃部造成刺激。

    早上7:30吃好早餐養胃

    研究表明,經常不吃早餐引發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的機率高達36%。

    還易導致低血糖、記憶力下降,增加膽結石患病風險。

    一份好早餐應包含穀類、奶類、肉類、豆製品、水果和蔬菜等。

    此外,早餐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在空腹狀態下損傷胃黏膜。

    中午養心

    中醫養生強調“春夏養陽”,夏季在五行中對應“心”,因此夏季養生重在養心。

    炎夏往往是心血管疾病高發期,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如何在高溫季節養護心臟尤為重要。

    刺激心包經:保護心臟

    心主神明,心經和神智有關;心還主血脈,主要與心包經有關。

    而在飯後半小時左右,如果適當地刺激心包經,可以增加心臟供血,有效地保護心臟。這個方法,不但適用於患心臟病的老人,對所有老人來說都是很好的養生妙招。

    方法:

    用一隻手沿對側心包經的路徑,從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內關、極泉等穴重點按揉。

    如果覺得按揉比較麻煩,沿心包經拍打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

    小睡片刻:護心血管,防心臟病

    中醫認為,心為五臟六腑之主宰。

    午睡不但有利於補足睡眠,而且能夠改善冠脈血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

    有資料顯示,午睡還可大大減少冠心病、心絞痛及心肌梗死的發病機會。即使睡不著,閉目養神對身心也是很有好處的。

    晚上養百脈

    不少人會利用晚上的時間鍛鍊或是進行娛樂活動,不過,從21點到23點(也就是晚上9點到晚上11點),就應該靜下心來了。

    因為這個時間段是三焦經當令之時,該經通達身體的五臟六腑,因此,也是增元氣、養百脈的好時機。

    手指梳頭:氣血暢

    俗話說,頭梳千遍,病少一半。

    中醫推拿功法裡有一招叫做“拿五經”,每次梳頭就是在梳五經。

    有疏通頭皮經絡、改善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要想起到保健的作用,晚上用手指梳頭應不少於3分鐘。

    溫水泡腳:補腎臟

    因此,透過經絡也能起到補腎的作用。泡腳有個黃金時間點,晚上9點到11點泡腳最合適。

    而這段時間,也正是晚上養百脈的時間段。需要注意的是,泡腳的水溫一定要適度,不能過熱或過涼。

    晚上捶背:好入睡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擊法兩種方法,均沿脊柱兩側進行。

    拍法用虛掌,擊法用虛拳,透過壓縮空氣而產生震動力;手法均宜輕不宜重,兩側掌根、掌側同時用力,節奏均勻,著力富有彈性。

    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輕拍輕叩,速度以每分鐘60~80下為宜,每次捶背時間以20分鐘為限。

    早養胃,午養心,晚養百脈。夏季養生的這三個黃金時間段,一定要做好對胃、心和百脈的養護。

  • 4 # HHH-Schya

    夏季養生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瘧症,奉收者少。著眼於一個“長”字。

    夏季的特點:炎熱、暑溼、耗心氣、內寒。

    夏季氣候特點簡言之可用一個“熱”字概括。夏三月是指從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滿、忙種、夏至、小暑、大署六個節氣。

    春季已過,木氣已衰,肝氣已微,心陽日上。養生之法,宜晚臥早起,無大怒大洩,以養心火。四月生氣在卯,坐臥宜向東方。《千金月令》:“四月節(立夏)內,宜服暖,宜食羊腎粥。其法以菟絲子一兩,研、煮,取汁一兩,濾淨,和麵切煮。將羊腎一具,切條,蔥炒,作矐食之,補腎,療眼睛赤腫。”

    農曆五月為仲夏,芒種五月節,夏至五月中。夏至者,言陽氣盛極而萬物皆假之以長極也。《禮記·月令》:“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處必掩身,毋躁。止聲色,毋或進。薄滋味,...節嗜慾,定心氣,...可以處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處臺榭。”居處宜清涼,但勿太過;節嗜慾,定心氣,減酸增辛,以補腎氣,要注意精神調養,勿生躁熱。

    農曆六月為季夏,又稱“盛夏”,仍夏天最熱的時候節氣屬小暑、大暑。當此之時,氣溫進一步升高,晝夜溫差縮小,降雨量大而集中,天氣酷熱而蒸悶。這種潮溼悶熱的天氣與前一段的乾熱明顯不同,故中醫學中將農曆六月稱之為“長夏”。

    夏天豔陽普照,雨水充沛,天地之氣交合,是萬物繁榮,茂盛秀美的季節。人們應當晚臥早起,不要厭惡白天太長,氣候炎熱,保持心情愉快,精神飽滿,使人容顏氣色秀美,使體內的陽剛宣發於外,要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感,這就是適應夏季的氣候,保護長養之氣的養生之道。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就會損心傷氣,到了秋天便容易得瘧疾,也就是說,如果夏季長養的基礎差了,必然削弱了人體適應秋天的能力。

    乘車路線與聯絡方式

    路線:武漢出發,動車到十堰站,汽車到丹江口站,飛機到武當山機場

    聯絡方式:固定電話:0719-5078688(辦公室)

    鄭道長:18671669169

    郵箱:[email protected]

    官網:網頁連結

    武館地址:武當山太極湖畔壓火寨

  • 5 # 家庭醫生線上

    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說,45~55歲是養生的黃金時間段,同時也是人生的轉折點,容易出現多種疾病,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必須要保護好身體每個部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防止病情的侵入。

    在夏季要保護好身體哪些部位?

    長時間的久坐低頭、總是吹空調、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會讓頸部肌肉變得僵硬,容易出現頸椎病。雖然頸椎病短期並不會對身體帶來影響,但是如果放任不管,會引起肢體麻木甚至出現癱瘓。

    肝臟也是至關重要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患上肝臟疾病的機率越來越高,比如肝硬化或者肝癌等,導致疾病的主要因素是脾氣暴躁、總是熬夜和酗酒等,對於45歲以上的人群來說,必須要改變此陋習,定期去醫院做肝臟功能檢查。

    另外,也要保護好血管,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也會慢慢的衰退,血液變得粘稠,讓血管受到損傷,減弱了其彈性,管腔會增厚並且變硬,加快動脈硬化的速度,容易形成血栓,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夏季要養成哪些好習慣來養生?

    1、為身體補充足夠的營養

    均衡的為身體攝入營養,避免有挑食和偏食的壞習慣。不能讓身體缺乏不飽和脂肪酸,不然會下降血管的彈性,從而誘發高血脂、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經過研究表明,不飽和脂肪酸能夠溶解身體中的壞膽固醇,同時也會抑制血小板凝聚活化因子,減少血栓的形成,預防腦梗以及心梗。

    2、不能吃宵夜

    到了夏季晚上天氣比較涼爽,部分人群喜歡吃烤串,但是到了中年以後胃動力會下降,如果吃完宵夜立馬入睡,會引起胃食管的反流,不利於食物的消化,長時間下去會誘發胃腸道疾病。另外,中老年人要採取少量多餐的原則,一頓飯吃七分飽即可,以免導致脂肪堆積,出現身體肥胖高血脂以及血管疾病等。戒掉吸菸的壞習慣,因為香菸裡面含有1000多種對身體有害的化合物,容易誘導正常細胞發生突變。

    溫馨提示

    炎熱夏季裡面的情緒會變得波動,情緒和免疫系統以及疾病的發生關係非常的密切,長時間處於低谷情緒時會影響免疫系統,從而誘發疾病。情緒波動過大時會分泌出兒茶酚胺,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增加了肝細胞以及血液裡面的毒素,從而讓肝臟中毒,所以要控制好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美民主黨眾議院稱,不支援特朗普提出的第3輪經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