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秦始皇在並六合後,就開始巡視天下。為什麼他沒有在統一七國之後殺掉權臣?
8
回覆列表
  • 1 # 銳度何老師

    秦始皇被扣上暴君的帽子已經2000年了,但仔細的看一下歷史,這頂大帽子實際上是很可疑的。

    秦始皇暴君的形象是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被輸灌到我們的認知裡的,然後幾十年來我們也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好像是前幾年,好像是百家講壇,好像是王立群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秦始皇沒殺過功臣。當時我就頓悟了,是啊,秦始皇這個大暴君真的沒殺過功臣啊。

    除了呂不韋稍有爭議,但嬴政確實沒有殺過其他的功臣。

    秦始皇一項比較著名的罪狀是:修長城,濫用民力。但是,秦始皇並不是從無到有的建長城,他是把各個國家的長城連到了一起,而且整個工程只用來三年。我們長春站都快修20年了,嬴政這3年再濫用民力能濫用到哪去?修長城,需要動用民力,問題是當初各國建長城就不動用民力了嗎?

    秦始皇修長城,只是個順水人情,把原本現成的東西整合一下。但它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維護了帝國北方的安全。

    當然了,秦始皇最大的惡名是焚書坑儒,但這是後輩文人的抹黑。秦始皇坑的是方士,也就是老道的前身。他為啥要坑方士,因為方士坑他在先。以徐福為代表,一票方士騙了秦始皇不少錢,然後背地裡瞎BB,說秦始皇壞話,這以嬴政君的脾氣能留著你們過年嗎?挖個坑,全埋了。秦始皇活埋的並不是儒生。所以在這一塊,對文化的損害是不存在的。

    焚書是有的,但燒的是六國的史書,這就叫:欲亡其國必先亡其史。這對文化的損害是毋庸置疑的,讓現在的我們無法瞭解先秦時代的詳細情況。但站在維護帝國統一和穩固的角度,這樣做也是必須的。國家的統一,必然是建立在思想的統一之上的。

    大家可以看看現在的敘利亞和烏克蘭,國家打成廢墟,為什麼?都是因為思想不統一,民間意見有分歧,然後被自私的政客利用,就出現了反對派,然後開打......

    現在自媒體發達,但任何一個平臺都在協議中明令禁止:談政治。站在感情的角度,很鬧挺,但理智的去考慮,還是很有這個必要的。

    而這一點,秦始皇在2000多年前已經看得明明白白。

    我當然不是說秦始皇是個仁君,他的很多世紀大工程確實是靠奴役百姓來完成的,是靠累累白骨堆積起來的,統一戰爭中死的人倒可以理解。

    我認為秦始皇終歸還是個暴君,但他並沒有傳說中的那樣暴,是個小暴君。朱元璋、朱棣這些屬於中等的暴君。但暴君並不妨礙這三位也是明君。他們都是有能力,有手段,有知人之明的,也是能很好駕馭手下的。頂級暴君那得是北齊這種禽獸王朝才有資格擔當的。

    秦始皇的暴,是小暴,而且他的暴是理智的暴,是為了政治理想服務的暴。他對百姓的苛刻是執行的法家思想,並不是自己的私人情緒。秦始皇不把老百姓當人,背後實際上是法家的不把老百姓當人。

    暴秦這個鍋其實還得商鞅來背。

  • 2 # 楊朱學派

    秦始皇是不是暴君?下面詳盡解析。

    一、暴政虐民。

    1、天災連連依舊興兵。

    依據法家思想,有饑荒,國家不能救濟。在《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中,有一則故事:

    秦國大飢,應侯曰:“請發五穀,足以活民。”秦昭王曰:“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賞,有罪而受誅。今發五穀以賞民,無功而賞也。亂國之道也。民生而亂,不如死而治。”

    韓非盛讚秦昭王是明君。因為儒家與法家的治亂完全不同。儒家之治是人民安居樂業,能過上幸福生活;法家之治,是國君能夠牢牢掌握君權,成功駕馭臣民。即使餓殍遍野,也謂之治。

    我們先看嬴政在位之時的自然災害:三年,歲大飢;四年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七年,寒冬;十二年,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十七年,民大飢;十九年,大飢……

    嬴政在位之時,天災不斷。秦朝不但不救濟饑民,還連連用兵:

    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十月,蒙驁攻魏;五年,蒙驁攻魏,取二十城,初置東郡;十三年,桓琦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十五年,大興兵……

    天災連連,秦國依舊大興兵戈。萬民的死活,百姓在法家眼中,就是螻蟻,踩死多少都不足惜。

    2、大興土木。

    嬴政還大興土木。修馳道、阿房宮、驪山陵墓和長城。無數民夫、刑徒、奴隸慘死。對此王立群在《百家講壇》中如是解析:秦始皇大興土木可分為兩類,一是馳道和長城。這屬於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不算罪惡。反而有功。二是阿房宮和陵墓。是為個人,這是應該批判的。對此鄙人不敢苟同。

    【狗奴才王立群】

    修馳道和長城,致使無數人民慘死。顯然是罪惡。作為君主,搞基礎建設,是他的職責,而非功績。就如同一個清潔工掃了一片樹葉一樣。沒什麼可稱讚的。但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那就是罪惡。王立群是個不折不扣的狗奴才。

    再看一下秦始皇陵墓: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發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盡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儒家厚葬久喪雖然勞民傷財,但君主的喪葬有嚴格的標準,不能逾越。秦始皇之厚葬,超過周禮之標準不是十倍、百倍。而是百萬倍。

    3、濫殺無辜。

    嬴政至邯鄲後,殺“有仇怨”者。其實是為掩蓋其身世。這點不在贅述。

    秦始皇為求不死之藥,自謂“真人”,不稱“朕”。行為詭秘,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複道甬道相連,帷賬鐘鼓美人衝之。有言其處者,罪死。有中人告丞相,始皇怒:詔捕中人及在旁者,皆殺之。自是之後,莫知其行所在。

    侯生、盧生得知此事,與人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樂以刑為威,天下畏懼,莫敢盡忠。博士、群臣莫敢言其過。二子稱秦始皇無德,不能長生,無法求仙藥。於是亡去。

    諸生皆議論秦始皇之過,嬴政令於是誅捕諸生四百六十人。皆坑之咸陽。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頌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監軍蒙恬於上郡。

    坑殺諸生之事,起於陰陽五行學派的術士,波及儒生。從扶蘇之言“諸生皆頌法孔子”可知。在四百六十名諸生中,有術士及其他學派弟子,但更多的是儒生。這就是著名的坑儒。

    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盡取其民,誅之。

    鄙人兒時,就聽說過關於秦始皇的傳說:秦始皇殺老百姓,必須殺完殺盡。若殺不盡,官吏就要處死。其下屬官吏殺完人後,就在路旁撒黃金。數日後,拾取黃金時,分毫不差。此地的老百姓被徹底殺乾淨了。歷史傳說有誇大和虛構的成分,但卻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

    秦始皇生時禍害百姓,死後亦然。其陵墓以人的脂肪作蠟燭,工匠為弩機,陵墓修成之後,盡閉之,工匠無復出者。後宮無所出者,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以法家思想治國的秦始皇,視萬民為螻蟻,無論踩死一萬、十萬,還是百萬,都不值一提。

    二、勞民傷財,尋仙求長生。

    始皇二十八年,嬴政遣徐福發童難童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三十二年,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燕人盧生使入海還,得讖言:亡秦者胡也(胡亥)。始皇以為胡人,便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擊胡人,略取河南地。

    盧生說秦始皇:神仙不輕易見人,願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藥可得。於是始皇自謂真人,不稱朕,行動詭秘。使群臣難以相見。前文有言,不再贅述。

    秦始皇此愚蠢與昏庸,王立群如是辯解:今天看來,秦始皇之舉是昏庸,因為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但我們不能以今天的思想和認識對古人的作為進行評價。我們要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的評判秦始皇。

    鄙人就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標準,以先秦時代的思想來評判秦始皇:先秦時代的道家,就有此思想——萬物循道而生,循道而終。所謂“死之於生,一往一返。”,“欲恆其生,止其終。惑於數也。”除了學派外,還先秦時代的君主。

    據《春秋左氏傳》記載:邾文公在其晚年,欲遷都於繹。文公為此占卜,得卦辭“利於民,而不利於君。”邾文公曰:“苟利於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孤必利焉。”左右稱,不遷於繹,“君命可長也。”文公曰:“命在養民。死之短長,時也。民苟利,遷也。莫如吉也。”遂遷都於繹。遷都後不久,邾文公卒。

    荀子謂之: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生君,是為民也。孔子盛讚邾文公——知天命。

    楚昭王生而英名,死也賢德。昭王病重,見“雲如眾赤鳥,夾日以飛”的天象。問太史,太史稱,災禍將應驗在楚王之身,可透過祭祀將禍轉至令尹、司馬。昭王曰:“除君之疾,轉置大夫,何益?有罪受罰,又焉移之?”

    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宜哉!”

    生老病死是無法抗拒的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先秦時代,已經有了這一思想。以先秦時代的視角來看秦始皇,依然是愚蠢和昏庸。

    可見,王立群真是不折不扣的狗奴才——為專制魔王歌功頌德,塗脂抹粉。

    三、弱民。

    《商君書·弱民》有曰:“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治國之道,首在弱民”,“政作民之所惡,民弱,政作民之所樂,民強。”法家之弱民有二:一是使民貧窮,商鞅謂之:農有餘糧,則逸於歲。只有使農民“家無積粟”,農民才會盡力耕種。百姓家無積粟,一旦發生饑荒,政府還不救濟,那只有一個結局——餓死。

    二是禁止人民擁有兵器。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鑄十二金人。嬴政以為民間沒有兵器,就可以長治久安,秦嬴江山就可傳至萬世。陳勝吳廣起義時,只有揭竿而起。照樣推翻秦朝。並且秦朝成為最短命的王朝。

    漢代之後,吸取了秦的經驗教訓。允許民間擁有兵器。任何一個朝代都比秦朝長壽。

    秦始皇必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被後世唾罵。只有被法家思想愚民的行屍走肉和狗奴才們,才會為專制魔王秦始皇歌功頌德。

  • 3 # 東方大狂俠

    答案很肯定:是暴君!

    但是他又是雄才大略的皇帝!

    在戰國紛爭的年代,沒有一個超強的人統一中國,人民始終是處於戰爭狀態,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並統一了文字度量衡制定了統一的律法等,為此後的朝代開創了諸多值得效仿的做法。這是大功!後來的朝代再亂都有人統一,這也是學的秦始皇。統一的思想佔據了華人的心,不僅是統治者的需要,也是絕大多數百姓的希望。所以,統一雖然有戰爭的殘酷,但歸根結底還是對百姓長期的生活安定貢獻更大!以短痛換長治久安既是政治的需要也是百姓的需要!

    秦始皇絕對是暴君。但在那個群雄虎視的年代,無論誰處在他的位置,都會為國家的安定作出一些現在人認為殘暴的事,但如果你處在他的位置,你一定不會認為過分,而是應該!我們認為他殘暴,是因為我們沒處在他的位置,如果處在他的位置,也許比他更殘暴!所以後來出現五代十國吃人的暴君、殘殺功臣的朱元璋,秦始皇可能還會認為自己夠可以夠剋制了!

    其實歷史上沒有幾個開國仁君,因為開國之初不表現狠一點是安定不了剛統一的國家的,所以秦始皇的殘暴從政治角度上看是不奇怪的!作為百姓,沒有處在他的位置,是永遠不懂統治者的需要的。但作為百姓,當然希望仁君出現,為國為民不施暴政!

  • 4 # 秦人談歷史

    對於秦始皇的評價一直眾說紛紜,一直將其視之為暴君的人數不勝數,但是你們真的瞭解秦始皇的貢獻嗎,毛主席曾直接寫詩批評罵秦始皇的郭沫若“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戰國七雄割據期間,百姓苦不堪言,家家戶戶都有人死在了戰場之上,百姓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國度,而憑藉六代之積累,強大的秦國站了出來,遠交近攻的連橫之策幫助嬴政統一了六國,也為六華人民換來了一個安定的時代。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

    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乃至當時世界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也是中國的第一位皇帝,既被稱為秦始皇,他開啟了中國後續兩千年封建帝制的大門,為中國在世界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秦始皇在位期間,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度量衡,這讓原來七國之間互不通暢的交流變得簡單,而開創的郡縣制也是最利於管理和中央集權的制度,而秦始皇最大的功績莫過於修建萬里長城和兵馬俑,世界八大奇蹟秦始皇就此佔據兩個,這也是中國被世界所驚歎的奇蹟。

    然後秦始皇最為人詬病被說成暴君的莫過於“焚書坑儒。”但是歷史上對於焚書坑儒的說法很多,但是我們可以想下,漢朝後儒學發展如此迅速,足以證明這次焚書坑儒並沒有對儒家造成影響,焚書也沒有對歷史有所遺漏,足以證明太多人誇大了焚書坑儒的影響。

    秦始皇兵馬俑世界第八大奇蹟

    由於修築萬里長城,徵集了太多人力,導致民怨沸起,往往很多歷史就是一個矛盾的存在,修築萬里長城是為了保護人民的安居樂業,可偏偏徵集民工卻害得人民不能安居。修築長城又修築兵馬俑,也導致國力空虛,為最終二世而亡埋下了隱患。

    我們不否認秦始皇也存在著過錯,但是沒有完美的當權者,總會有人的利益被侵犯。自始皇以來萬里長城幫助我們抵擋了多少外來入侵,兵馬俑的修建又阻止了多少人的陪葬,這些歷史功績是不能抹去的。

    始皇之功遠遠大於始皇之過,千古一帝絕非虛言,秦始皇所施之之政絕非暴政,而是急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才能唱好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