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獨釣寒江雪W

    全世界共2000多個民族。這些民族的社會、經濟、 文化分別處於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上。其中,有人口一億以上的民族,也有不足千人的民族。中國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菲律賓棉蘭老島的塔薩代族是人數最少的民族,人口僅24人。據1978年統計,全世界一億以上人口的民族有7個,即漢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堅人、孟加拉人、俄羅斯人、巴西人、日本人;一千萬以上人口的民族有60個,包括比哈爾人、旁遮普人、爪哇人、北韓人、泰米爾人、埃及人、豪薩人、德意志人、義大利人、英格蘭人、法蘭西人、墨西哥人、哥倫比亞人等等;一百萬以上人口的民族有200多個。以上這些民族人口的總數超過了全球人口的96%,而在其餘不到4%的人口中,卻包括著1800多個民族。在世界5大洲,民族人口的分佈極不平衡,亞洲約佔全球人口的58%,非洲佔10.5%,美洲佔14%,歐洲佔17%,大洋洲佔0.5%。

    蒙古族民族文化

    蒙古族民間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和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要吃手扒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回族民族文化

    回族民間節日主要有: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開齋節在回曆每年9月,從見新月到下月見新月終的一個月裡,凡男子在12歲以上,女子9歲以上,都要把齋。即從日出後到日落前,不得進食,直到回曆十月一日開始為開齋,屆時要歡慶3天,家家宰牛、羊等招待親友慶賀,並要做油香、饊子、油餜等多達二、三十種節日食品。回曆十二月十日要過古爾邦節(獻牲節),節日當天不吃早點,到清真寺做過禮拜之後宰牛獻牲。獻牲的牛羊,要體態端正,無缺損,宰後的牲畜按傳統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濟貧,一份送親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西北地區的回族還過阿述拉節,即時要選用當地的五穀雜糧,摻上牛羊雜碎煮熟食用,節日期間宴請客人必備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雞肉做成的各種菜餚。 回族民間的筵席講究各種菜餚的排列,結婚筵席一般都要8—12道菜,忌諱單數,象徵新婚夫婦永遠成雙成對。盛大筵席的菜餚更為講究。如:西北地區的烤全羊,不用盛器不用爐灶,直接架在炭火上燒烤,食用時外焦裡嫩,肥而不膩;再如盛行於寧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羅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等套菜馳名全國。“五羅”是指五種炒菜同時上齊,“四海”是指四種帶湯汁的菜餚一次上桌。“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分別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諡美之詞。甘肅地區的新婚夫婦生頭胎,男方要攜帶油香等禮物去女方父母家及至親家報信,10天內岳母要攜紅糖、米等產婦吃的營養品和小孩穿的衣物來看“小月子”。第15天左右,女方家已婚的姐、妹、至親的嬸嬸、姑姑等結伴送上10個以上每個重約2.5千克的大白麵蒸饃等禮物到男方家賀喜。男方家要設宴款待來客。

    苗族文化習俗

    苗族過去盛行對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較大的節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後舉行一次。鬥牛(牛鬥牛)是苗族人民喜愛的一項活動,每年正月、端陽、火把、中秋等佳節都要舉行鬥牛活動。 苗族的禮儀有: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有的地方還要在寨前擺酒迎接。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裡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還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興。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彝族文化

    彝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用彝文記載的歷史、文學、醫學、曆法等著作中,不乏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獻。《宇宙人文論》用問答形式論述自然觀,是彝族哲學思想史上的重要論著;《西南夷志》對研究彝族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還有被譯為多種文字並在國內外廣為流傳的《梅葛》、《查姆》、《阿魯舉熱》等史詩。流行的民間集體舞是“跳樂”。傳統工藝美術有漆繪、刺繡、銀飾、雕刻、繪畫等。 彝族服飾形式眾多,男子喜穿黑色窄袖左斜襟上衣和多褶寬大長褲,纏包頭,並在包頭右前方扎一細長錐形的“英雄結”;女子喜穿鑲邊或繡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長裙,有的系圍裙和腰帶,纏包頭;男女外出時,喜披“擦爾瓦”,“擦爾瓦”形如斗篷,長可及膝,下端綴以長穗,用羊毛織成,多為黑色。住房有明顯的地方特色,涼山地區多為土木結構,俗稱“瓦板屋”。雲南則平頂土房較多,俗稱“土掌房”。廣西是形似“幹欄”式的住宅。

    布依族節慶、禮儀、祭祀食俗

    布依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過大年(即春節)。從除夕過到十五。除夕前要殺年豬、舂糯米粑粑、備各種蔬菜。雲南的布依族有初一到初三吃素的習慣;四川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或初一都必須吃雞肉稀飯,民間稱血米粥,傳說這種風俗源於清乾隆年間,當時在貴州的部分佈依族為躲避官兵的決心。然後大家把雞切成碎塊,與血米一起煮成稀飯,全村男女老少共進最後一頓團圓飯,便各奔東西,並約定日後伺機相見。能講出吃雞肉稀飯的來歷者,才能認本家。每個姓氏都有不同的飯前儀式,相認的雙方飯前儀式必須完全一致。年節期間還要舉行許多娛樂活動,每年正月初一到二十一要舉行“跳花會”。

    北韓族節日、禮儀食俗

    北韓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節日菜餚品種繁多,並備時令名菜。如“神仙爐”是用牛裡脊肉和各種海鮮燒成的火鍋,味道鮮美,是入冬後一些節日的名菜;“補身爐”又稱補身湯,用狗肉加各種調料燒成的狗肉火鍋,鮮美味辛,滋補強身,是入伏後一些節日裡的名菜。明太魚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菜餚,民間認為,清明節吃明太魚,可保佑一年平安;吃明太魚還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所有的節日菜餚都要有冷盤和生拌。如生拌牛肉、生拌明太魚等。北韓族在製作生拌菜時,要加適量香油和醋用以殺菌。節日的主食除米飯外,還有許多風味麵點和小吃。如先打糕、冷麵等。除了傳統節日外,小兒週歲、結婚、老人六十大壽,都要大擺筵席,宴請賓客。屆時要先在餐桌上擺一隻煮熟的大公雞,公雞的嘴裡還要叼一隻紅辣椒。筵席的傳統菜點不僅花樣繁多,造型也要優美華麗,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鳥獸形。所有禮儀筵席,以祝賀老人六十大壽的“花甲”席最為講究和隆重。

    滿族節日、祭祀、禮儀食俗

    滿族許多節日均與漢族相同。逢年過節,都要殺豬,過年(春節)時每家要殺豬二至三口。農曆臘月八日(臘八節),要用黏高梁、小豆等八樣糧食煮粥,稱為臘八粥。除夕吃餃子,在一個餃子中放一根白線,誰吃著白線就意味著誰能長壽:也有的在一個餃子中放一枚銅錢,吃到便意味著在新的一年裡有錢花。此外還要吃手把肉和特有的點心“薩其瑪”。滿族過去信仰薩滿教,每年都要根據不同的節令祭天、祭神、祭祖先,以豬和豬頭為主要祭品。在大祭時要殺豬,特別是在祭祀祖先時要選用無雜毛的黑豬(有的還必須選黑公豬),宰殺前要往豬耳朵內注酒,如豬的耳朵抖動,則認為神已領受,即可宰殺。此舉俗稱為“領牲”。有的地方要將豬腸和膀胱放入吊斗掛在杆子上,讓烏鴉來吃,如果三天內被吃掉,就為吉利。然後把全豬卸為八塊,按原樣擺在方盤內,供於家裡屋內西山牆的祖宗牌位下,家人按輩份排列免冠叩頭三遍,再將肉切碎入鍋熬煮,全家圍坐,蘸鹽而食。此時如有客至,只要在祖先牌位前叩頭三次,即可坐下同吃,吃完也不必道謝。滿族人家至今還有逢殺豬時請親鄰好友前來品嚐頭頓豬肉的習慣。過去,在莊稼成熟的季節,滿族還有“薦新”祭祀的習慣,如今已被“上場豆腐了場糕”習俗所代替,即在五穀上場時,用新豆子做豆腐吃,打場結束時,用新谷做大黃米飯或豆麵餑餑吃,以慶豐收。滿族男女青年結婚時,新娘必須先在南炕上坐帳,也有稱“坐福”。直到晚上,才在地上放一張桌子,新娘、新郎要手挽手繞桌子三圈後對飲。

    侗族節慶、禮儀食俗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節日飲食常和宴客活動聯絡在一起。特別是生誕婚喪之日,都要進行不同規模的宴客活動。在廣西三江地區的侗族民間,婚後婦女頭胎兒女誕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賀之習。“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生卜後十天內,選其中二個單數日子,如:五、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選單日,生女選雙日),進行祝賀。祝賀時要置辦酒席,特別是要將小孩外祖父母家族的人邀來越宴,筵席上除備有各種魚、肉、菜外,還要備有大量的熟雞蛋和甜酒。敬酒時,主客雙方互持杯交手腕而飲,謂之喝“交杯酒”。若雙方性別不同,男方先飲,若年齡不同,長者先飲。主客之間,以客為尊。酒後大家才一起吃油茶。孩子週歲時,還要喝對周茶(有的吃吃週歲酒);此外,新房蓋成或其他公共事務辦成都要置酒進行慶賀。親朋好友之間往來都舉行婚禮時,新娘只要踏入夫家,第一件事就是打油茶(即製作油茶),名為“新娘茶”。節慶活動中吃油茶比較講究,家裡專門備有吃油茶的小碗,並事先切好姜、辣椒等佐料,供客人自選。家裡來了貴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醃製多年的酸魚、酸肉及各種酸菜進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貴客之說。侗族民間用雞、鴨待客時,首先主人要把雞頭、鴨頭或雞爪、鴨蹼敬給客人。客人應雙手接過,或轉敬給席上的長者,以表示主客之間互相尊重,以誠相待。到侗族家裡做客,食用醃魚時,主人將一堆酸魚塊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塊,以表示“有吃有餘”。

    瑤族節慶、禮儀食俗

    瑤族除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盤王節、祭春節、達努節、耍歌堂、啪嗄節等。節日裡因為人多,飯一般不用鐵鼎鍋煮,而用木甄蒸,這種飯香氣更濃。每逢節日。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餚主要是雞、鴨、魚、豬肉、豆腐、粉絲以及各種蔬菜。五嶺山脈的瑤族,節日裡喜作豆腐圓,包“荷包紮”。盤王節每隔若干年才舉行一次。過去過盤王節時,都要大量宰殺牲畜,進行祭祀。祭春每年都要進行,一般都選在農曆三月,屆時青年男子要上山圍獵,下河捉魚;婦女則要包粽粑,蒸五色糯米飯。花籃瑤在除夕晚上要先以一塊肉和一團粑粑給狗吃,名為祭狗,然後家人才能進餐。他們認為谷種是狗帶來的,先祭狗是預禱五穀豐登。節日菜餚要豐富多彩,除雞肉外,還有河鮮和捕獵的山禽野味及豆腐。 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節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娘,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過“野餐節”時要吃花蛋,製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們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時,小夥子不許偷看,違者還要受罰。耍歌堂是連南排瑤祭祀祖先、慶祝豐收的大型娛樂活動,多在農曆十月十六日以後進行,時間的長短各種不一,約為3—9天。屆時家家備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許多瑤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機會進行擇選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雙方的家長就可透過媒人去說親,並以豬肉和酒為禮品。舉行婚禮時,都要大擺筵席,按傳統習慣,婚宴上必須要請寨老參加,新郎新娘飲交杯酒。

    白族節慶、禮儀、祭祀食俗

    每逢節日,除必備節日食品之外,還要進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動。年節最為隆重。自臘月起家家都要置辦年貨、殺豬、磨豆腐、舂餌塊和糯米粉。除夕時,各家主事人都要帶著飯菜、茶酒用托盤順著天地、大門、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的順八進行祭拜。然後全家人吃團圓飯。隆重的團圓飯在餐桌中央擺一個大的銅火鍋,必上豬頭肉,周圍有八大碗寓意深刻的日菜餚。如:藕有眼寓意開竅通暢;蒜苗白語意“順”寓意萬事通順;燒魚寓意富富有餘等。大年初一早晨要煮湯圓,有的做麵條,都寓意團圓、和順、益壽等美好的祝願。從初一到初五,每天吃什麼都有一定的規範。居住在碧江的白族,過年的方式與其他地區不同,在碧江的白族把一年分成十三個月,年節則在13月的下旬屬豬或屬蛇日進行。除夕晚全家都要先祭樹神,而後全村要一起聚餐。在其他一些節日裡,除要殺豬或宰羊置辦酒席外,還要有應時的食品。如三月街要有各種蒸糕、涼粉;清明節要涼拌什錦;端午節包粽子,喝雄黃酒;栽秧會吃栽秧肉、炒蠶豆;六月二十五日火把節吃甜食和各種糖果;中秋節吃白餅、酥餅;嘗新節吃摻新米飯等。 中元節和祭天是專門祭祀性節日,特別是每年陰曆七月的中元節,是祭祀祖先亡靈的節日,如果是新喪之家祭祀更要隆重,屆時要準備八大碗饌餚祭奠,其中有千張肉、排骨、酥肉、釀茄子、百合、羊肚菌,以及膾魚包肉餡,每道菜不僅用料講究,做工精備,並且要富有觀賞價值。如是直系親屬或姻親戶,在發喪前還要做名為“三滴水”全席來弔唁。所謂“三滴水”全席是指有果品、牲禮(做成鳳魚獅象狀的菜餚)和八大碗三大類。尤其鳳魚獅象四道菜形象逼真,其中的象是用煮熟的豬肚做象身,用一段豬腸做象頭和鼻子,栩栩如生,極富觀常價值。另外還有祭天、拜佛會等祭祀活動;但拜佛會的食品與其他祭祀活動的食品不同,需要吃齋、置辦素席,所有的菜餚都用豆腐、涼粉、芋頭、藕等製作成肉狀菜餚。

  • 2 # 沁心潮閣

    世界上有2000多個民族,擁有不同發展層次的文化,從中國的來看看有56個民族,同樣擁有56種文化,其實再由於地區整合原因還會有多樣的文化,例如漢族還有很多文化,例如閩越文化,粵文化,潮汕文化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乘客電梯一啟動主機噪音大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