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攝影手冊

    為什麼手機不斷增加鏡頭數量和畫素數量,但畫質仍然不及相機。下面我分別來說一下。

    為什麼手機鏡頭數量會越來越多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為什麼廠商們都在增加手機鏡頭數量。

    我們知道很多手機的鏡頭都是凸出機身的,主要就是為了增強鏡頭的畫質。但是,由於手機機身尺寸的制約,留給鏡頭的物理空間也是及其有限的,鏡頭又不能無限向外延長。所以,用更多的鏡頭來突破手機拍照質素的瓶頸就成了手機廠商當前的一條出路。

    目前大部分手機品牌都具備了雙鏡頭手機,華為p20pro還擁有了三鏡頭。據說三星的新款手機是四鏡頭設計。

    近日還流出了幾張諾基亞新手機的諜照,照片裡顯示該手機重新啟用蔡司鏡頭,共有5個後置鏡頭。

    看來今後手機鏡頭的數量是會越來越多了,希望你沒有密集恐懼症。

    畫素數量的提高對照片的影響

    其實照片畫質的好壞和畫素的多少沒有太多直接關係。畫素的多少更多的是決定照片列印尺寸的大小。決定照片品質的是單個畫素的大小,所以說如果CMOS面積沒有增加,只是提升畫素數量的話,單個畫素的面積反而會降低。

    當初的諾基亞808和現在華為p20畫質的提升也不是因為畫素的數量,主要是cmos面積增加了。

    不過高畫素有一樣好處就是後期裁切空間會大一些。

    總結

    手機增加鏡頭數量,更多的還是為了豐富鏡頭焦距、改變景深以及其他一些特效的拍攝。主要是為了豐富手機攝影的可玩性,對於畫質的提升比較有限。

    這就好比幼兒園的小孩想摔倒一個成年人,是不可能的。不管是一個孩子還是5個孩子,即便是50個也沒戲。

    至於提升畫素對照片畫質的影響就更低了,畢竟手機CMOS面積太小。

    所以,手機想要和相機比畫質,還是沒有可比性。即便是被逐漸淘汰的卡片機,都比大部分手機畫質高。單反相機就更不用說了。

  • 2 # 太平洋電腦網

    你以為攝像頭的數量多就好了,相機一個鏡頭就能完爆你幾個鏡頭好嗎?

    你以為畫素增大就夠了,人家的畫素比你還大好嗎?

    說實話,你看看現在的手機,能有多大?6英寸多一點就是主流,而且是全面屏的,尺寸的就跟以前的5.5英寸差不多。而且還非常輕薄。

    這是一臺智慧手機,拍照的只不過是一個功能而已,通訊功能,娛樂功能才是它的重點。你看看,螢幕佔據了多少?相機能夠佔據多少?

    但是,相機,尤其是單反相機。體積比手機大多,更加可怕的是整臺相機都是為了拍照服務的,其他功能基本上不怎麼佔地方。更加可怕的是,單反能夠外接很多的長槍短炮一樣的鏡頭。這些鏡頭隨時隨時都比手機大。

    不開玩笑,手機鏡頭這麼小,根本不可能餵飽手機上的畫素,更不要說拿專業相機的來對比了。

    手機和入門級的相機比一比就行,跟專業的根本無法比。

    術業有專攻,不要拿愛好懟別人吃飯的本領,不要手機的拍照功能機去懟專業的相機,不然隨時被教做人。

  • 3 # 張書樂

    手機廠商的戰爭,早就從跑分跳到更加直觀的攝像頭大戰之中。

    單攝、雙攝,似乎都還正常。

    儘管單反相機至今依然是單反。

    直到華為推出了名為“矩陣三攝像頭”的佈局,並順勢讓自家2018年的旗艦機Mate 20快速達成了銷售“封神”後,攝像頭大戰的火焰也就再難停止。

    諾基亞9的“後置五攝”的設計,很快就在2018年末完成了用蓮蓬頭造型的美學完勝;據說一些雜牌手機已經在進階七八攝的“蜂窩煤”式設定……

    以至於,圈內忍不住開啟了群嘲模式。

    從一餅到九餅的麻將牌用完後,手機攝像頭將要抄襲誰:加特林機關炮還是蜜蜂的複眼——來自 Light 旗下的一款手機突破性的塞進了16顆攝像頭元器件,已經打破了“麻將”的承載極限。

    或許,這種攝像頭的軍備競賽,每一個參戰方也未必真醉心於此。

    拍照功能拯救手機!你還記得美圖嗎?

    大多數使用者真的是為了拍照而買手機的嗎?答案或許在使用者處是否定,可在廠商那裡卻是肯定。

    在嘲諷完蘋果春季釋出會沒有任何硬體的寸進,並用“感謝暖場,大戲正式開場”為自家第二天的釋出會張本後,3月26日,華為準時在法國巴黎釋出了P30系列。

    和蘋果全程推應用的節奏神似,這一波華為上新,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將70%的時間用來介紹P30的拍照功能,甚至直接與專業相機佳能 5D mark 4進行比較。

    他還用了一些特別誇張的詞彙,如“超越人類視覺”,稱得上是“手機中的望遠鏡”,可以在漆黑夜裡仍舊拍得分毫畢現等。

    結果,釋出會結束後,這款手機就直接被群嘲為了“一部能打電話的相機”。

    還好,P30在攝像頭的造型上比較規矩,只是鏡頭上採取潛望式結構,達成了5倍光學變焦,10倍混合變焦以及50倍數碼變焦這般在單反相機看來,都頗有些變態的成就。

    變態到可以輕鬆拍月亮,在入門級單反的變焦能力上,都已調整到部分碾壓模式。

    似乎,手機只要攝像頭足夠強,就可以制霸全場?

    可就在一百多天前,2018年11月,美圖將手機業務“託管”給了小米。

    至此,曾一度以自拍神器獲得並不太多女性使用者青睞的美圖手機,落下帷幕。

    在劇終之前,據美圖公佈的資料顯示,2018年上半年美圖智慧手機銷量僅有53萬臺,與2017年同期的84萬臺同比下降了37%。

    可資對比的是華為、小米等中國產手機頭部勢力,銷量早已半年動輒過億。

    美圖做錯了什麼?

    或者說,錯在一味的噱頭,而缺少了必要的軟硬體支撐。光靠在PC時代傻瓜式的一鍵美圖,來極簡PS的路數,已經控不住場了。

    只需要在拍照或影片應用裡有一個小外掛就能達成的任務,何須一個手機來加持。

    可華為、小米為何又能仗著攝像頭,成功對陣蘋果、三星等行業巨頭呢?

    無顛覆時代!攝像頭是最直觀的“寸勁”

    詠春拳裡,有一門功夫叫寸勁。

    即在近距離攻擊對手時,看似動作完成,卻突然加速收縮肌肉而發出短促、剛脆的爆發力量。

    攝像頭戰爭,就是“寸勁”,而非“寸進”。

    按照大多數調研的排序,消費者重視的手機功能排序,大多是外觀設計、螢幕大小、電池續航,其後才是攝像頭。

    之所以會如此,並非使用者不重視細節上的體驗,比如跑分、晶片或其他。

    非不為、實不能也。非測評系的使用者,大多能真正直觀感受和給出具體評價的,無外乎這些極易察覺的狀態。

    於是,在iPhone設定的智慧手機整體形態不易顛覆的狀態下,除了大屏時代當道外,水滴屏、穿孔屏乃至在MWC2019上大放異彩卻又被普遍視為雞肋的摺疊屏們,紛至沓來。

    至於續航能力,就偏向於仁者見仁了。

    至少,蘋果就一直有偷偷的透過升級來縮短續航時間,來隱形推動使用者迭代機型的嫌疑。敢於如此,也略顯了使用者的關心度並不在此。

    攝像頭於是成為了一個更加直接的視覺衝擊和體驗維繫。

    顛覆相機只要一個的概念,雙攝時代之後,開啟了手機廠商想象力的營銷課。

    如果一部售價數千的智慧機,能夠達成起步價6千、入門級2萬+的單反相機的水準,使用者是否會心動呢?

    顯然,在不能顛覆本行業的大前提下,去跨界打劫相關領域,是一門好生意。

    不是組裝!中國產手機玩的是組合

    但手機廠商也吃過虧。

    上一輪攝像頭營銷是畫素大戰,第一代 iPhone 的後置攝像頭畫素只有200萬,而在2011年到2015年的畫素大戰中,更是擊破了單反的畫素傳奇。

    其中尤以2012年諾基亞純景808手機的推出最為驚人,4100萬畫素的攝像頭,直接碾壓當時的主流單反相機。

    然而,諾基亞的境遇,並沒有透過這一輪碾壓有半點好轉。

    在攝影攝像上,需要複雜光學結構搭建的大炮筒,才是終極。

    手機這小身板,怎麼也裝不下。

    在鏡頭無論如何達不成單挑能力的瓶頸之下,中國產手機廠商分了兩步,達成了這一不可能的任務。

    第一步是演算法攻略。

    最早,美圖手機就利用機器深度學習拆解臉部細微特徵,以匹配合適的美顏效果。

    之後,華為、小米、OPPO們也有類似玩法。

    2017年,華為P9上採用了徠卡認證的雙鏡頭,並透過拍兩張不同焦距或彩色的照片,再透過演算法生成一張類似背景虛化的“大光圈效果”照片,結果一舉賣出1200萬臺。

    浴霸、蓮蓬頭、蜂窩煤等設定,大體都是這樣演算法加持下,更多不同功能鏡頭相互疊加的產物。

    第二步才是硬體攻略。

    疊加攝像頭不過是方便圍觀的小道。大道則是硬體的深度配合以達成無限接近於單反的戰力。OPPO殺回第一陣營的歷程,或許頗能說明問題。

    2017年,OPPO釋出了5倍無損變焦技術,而達成這一技術的底色,基於其推出的業界首款潛望式雙攝鏡頭;單反的光學變焦大炮筒,被OPPO以簡約版的方式硬塞進了手機小身板中。

    2019年2月,先華為一步,OPPO進一步推出了10倍混合光學變焦技術,而這種技術“寸勁”的背後,據稱是超過200名研發人員,佈局了100多項研發專利,從馬達、稜鏡、模組、演算法等各方面進行不斷驗證的結果。

    在體驗上,或許只是達成了一個不復雜的小套路:單反相機做不到、不想或不屑做的,我們來做。單反相機做得到的,我們盡力去接近和傻瓜化。

    畢竟,標準的單反使用者極其垂直,更多消費者要得只是夠接近、夠簡便就好。

    更關鍵的還在於,在智慧手機沒有核心技術突破和關鍵顛覆發生的當下,中國產手機廠商真正能“寸勁”的點,暫時不是晶片、電池,而是技術空間延伸彈性更強的攝像頭,而且沒太多技術堆積層。

    當然,攝像頭本身還是要靠賣賣賣。

    只是這一波,買回來玩的是組合,而不是組裝。軟硬混搭的技術流組裝,成功擊破了將攝像頭戰力作為一大賣點的蘋果。

    但逆襲的寸勁,在爆發之後,就失去了破擊力,下一步該如何?

    別拿攝像頭去拍照!新希望

    無限接近於單反,但總歸不是單反。

    演算法的最佳化升級,也會遇到技術瓶頸和使用者逆反。美化一切生活的結果,不過是和一鍵美圖一般,最終流於常態和無差別。

    何況,使用者也未必樂於為美圖買單。

    如2018年蘋果的旗艦機iPhoneXS,就被“投訴”攝像頭自帶美顏,對此歐美市場還掀起了一波反對高潮。

    但中國產手機廠商,依然很有必要繼續在攝像頭上下苦工,練出新的“寸勁”來。

    無他,攝像頭真的不是單純為拍照和美圖而生,在才是其存在於手機之上、差異於單反相機的關鍵所在。

    包括正在迴歸到內容供應商定位的蘋果,也在嘗試升級攝像頭。

    2月,一直在負責iPhone營銷的弗蘭克·卡薩諾瓦被調任為AR專案負責人,並有傳聞稱蘋果將在2020年推出3D AR攝像頭的iPhone和iPad。

    這裡面大有文章。

    從單一的拍照場景,變成場景連線的關鍵,才是“寸勁”發力點。

    更多的場景正在解鎖中,如手機前置攝像頭被用作更安全的虹膜解鎖、臉部識別,儘管當下已經普及,但人工智慧有時候表現出來的人工智障,也挺讓人無語。

    此處,必須有需要更好的演算法、更特別佈局的攝像頭來達成安全屬性,並進而串聯到更多於安全有關的場景之中。

    包括遊戲行業在內的泛娛樂領域,也亟待攝像頭來進行更深層次的場景連線。

    如早前一度大熱的《精靈寶可夢Go》。

    任天堂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利用現有手機攝像頭即可達成AR遊戲效果的釋放。

    但很快降溫的結局,也在說明現有手機攝像頭所能呈現的“特效”太過有限,以至於“寸勁”之後,爆發了一陣,也就沒了後續。

    非不能、實不為也。

    更多AR和VR的場景釋放,都需要攝像頭來創造可能,包括3D。

    而對於手機廠商來說,爆發“寸勁”的套路還是和之前一致:單個攝像頭,可以無視其光學、數碼機理的複雜,依然採取買買買的採購策略;如何安裝組合、佈局設計以及新增更多為場景而生的技術設定和創新,才是它們需要考量的關鍵所在。

    更何況,這場戰爭包括中國產手機廠商在內的各路諸侯也都不得不戰:儘管下一輪智慧手機顛覆式創新的路徑依然不明,但包括攝像頭在內的技術堆積必須完成。

    就好像昔日戰列艦大戰一樣:拿到了無畏艦的設計圖,掌握了船型的顛覆式玩法,卻可能在水密艙、火炮口徑、自動裝填、裝甲冶煉等各個環節遇到致命的瓶頸。

    唯有長期做技術堆積的英德兩國,才真正在大同小異的軍備競賽中,保持了不落後。

    也只有做到“不落後”,才有機會在各種可能下,打出“寸勁”。

    刊載於《創意世界》2019年6月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民起義政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