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後一支多巴胺

    學醫之後,我的生活有了什麼改變?

    最大的改變就是對待生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待人生也有了更深刻的領悟。

    我們恐懼死亡,是因為我們眷戀這個世界,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將魂歸何處,更是因為我會害怕失去什麼,畏懼同死亡抗爭的過程。

    我們迷茫人生,蹉跎歲月,沒有追求的目標或者在奮鬥的途中半途而廢。但是,我們卻很少知道自己浪費的今天正是別人渴望而不得的明天。

    在我學醫之前,面對因為癌症晚期垂死掙扎的爺爺,突發腦出血而死亡的奶奶,我深深的害怕,並且立志學醫,以解救更多類似爺爺奶奶這樣的病人。

    學醫之後,做了一名急診醫生之後,我每日都需要同死神相抗爭,每日都要去面對那些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無論我願意還是不願意,都必須要面對。

    學醫之後,最直觀的改變就是自己被牢牢的固定在了這份光榮的工作崗位上。

    不用說沒有修過婚假/陪產假,就算是公休假也幾乎沒有修過,更不用說常常沒有固定時間的免費加班。

    但我並沒有過多的抱怨過,因為這是職業屬性使然,這也是內心那朵白蓮花盛開的必然條件。

  • 2 # 成都下水道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祝福學子們超水平發揮。

    高考季,流行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果真如此嗎?

    我的老家位於四川省鄰水縣的一個小鎮,家境貧寒,父親從小就教育我們:高考是改變寒門子弟未來的最公平方式。大抵我還算天資聰穎,30年前參加高考,沒費太大勁,考上了中國的五所醫科名校之一,同濟醫科大學。

    父親認為,不管從事什麼職業,醫生不會失業。父親戲謔:不管金飯碗銀飯碗,醫生屬於橡皮飯碗,永遠摔不壞,永遠餓不死。

    妹妹也步我後塵,考入了同濟醫科大學。

    畢業後做了一名外科醫生,雖然是健康行業,生活、工作卻極其不健康。

    無休無止的手術,無休無止的夜班,無休無止的熬夜。

    20多年過去了,我已經成為網路上最有影響力的醫生之一。妹妹是深圳市知名產科專家,倍受病人信賴。

    學醫以後帶給我的變化~

    1、見慣生死,更加呵護生命,有聲有色的活著,就是有滋有味的痛過。

    2、醫院是社會矛盾的集中爆發地,而殘酷人性的展露尤其讓人唏噓,柏拉圖說得好:人類的本性傾向於貪婪與自私、逃避痛苦、追求快樂而無任何理性。雖然大多數人善良、溫暖。

    3:成功治癒病人的成就感用金錢無法代替。

    4:為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家裡兩個醫生,讓年逾古稀的父母身體良好、精神矍鑠。父親九年前患肺癌,我們兄妹的接力賽成功驅逐了襲擊父親的病魔。

    5:網路上堅持傳播靠譜的醫學知識,讓數以千萬計的百姓受益,避免百姓被忽悠,被欺騙。與各種醫療騙局的博弈中,我像一名永不言敗的勇士。

    我是醫生我自豪!

  • 3 # 菊花使者林國樂醫生

    源於對親人被疾病困擾的無奈,我懷著救死扶傷的初心,踏上了醫學這條漫長而又艱辛的道路。1994年我成為一名幸運兒從浙江醫科大學被選送到青磚綠瓦的醫學殿堂--北京協和醫院實習,1995年畢業以後又有幸留在了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工作。一路上受到協和文化的薰陶、協和人的關愛和兩位恩師的悉心培養,一路成長,從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一直到現在的主任醫師。

    轉眼間我已經從醫二十三年,現如今作為一名基本外科結直腸專業的醫生,我最樂於看到的就是飽受折磨的患者在我們醫生和護士的幫助下重新獲得健康。自打從醫以來,每天問診、查房、手術,二十多年下來,我已診治過成千上萬的患者,在臨床上摸爬滾打,加上前輩和師長的悉心指導以及同事們的無私幫助,我也練就了一些本領,比較擅長腹腔鏡結直腸手術和經肛門內鏡顯微手術(TEM)。我可以自豪地說,運用這兩項微創技術我們的團隊已為許多結直腸腫瘤患者減輕了痛苦。

    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與傳統的開腹手術相比,術後患者疼痛輕、恢復快、併發症少、住院時間短、效果滿意。而經肛門內鏡顯微手術(TEM)是我2005年受邱輝忠教授的委派專門赴香港廣華醫院師從蒙家興教授學習三個月,回來以後在內地率先開展的。這種微創手術方法兼備了內鏡、腹腔鏡和顯微手術的優點,有較低的併發症發生率和較短的術後住院時間,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施行腸造口術。“十年磨一劍”,由於在TEM手術規範和適應證進展方面付出的努力,我們榮獲了北京協和醫院2016年度醫療成果三等獎。

    從“腸”計議,志在“腸”遠,微創護“菊”,保命保肛!這是我們都願意看到的結果,因此我們結直腸外科醫生也經常被戲稱為“菊花使者”。隨著雙吻合技術的普及和進步,低位直腸癌保肛率明顯提高,但仍有20~30%低位直腸癌患者需要行腹會陰聯合切除、永久性乙狀結腸造口,即“人工肛門”,以及一部分行直腸癌低位前切術實施了預防性腸造口術。其他一些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息肉病等術後也常需要行腸造口。全球每年由於結直腸癌、外傷、炎症、先天性畸形而需行腸造口達數十萬人之多。為了消除腸造口患者的自卑心理,我們賦予他們一個好聽的名字--“玫瑰人”。

    腸造口是結直腸手術的一種重要術式,而“玫瑰人”也需要更多的關愛和更加精心的護理。腸造口的護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自然排便法,簡單方便,但是大便不受控制。另一種是造口灌洗法。灌洗能明顯減少排便次數,消除或減輕人工肛門的氣味,減少腸道積氣,降低造口周圍面板刺激反應的發生率,患者的心理負擔也明顯減輕。

    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有時候腸造口患者沒時間堅持灌洗,但是自然排便又會給生活帶來不便,遇到正式的場合若是控制不住排便,會讓患者很尷尬。而且造口會有一些常見的併發症,比如造口狹窄、造口回縮、造口平齊或低於面板表面、造口水腫、造口脫垂、造口面板粘膜分離、造口旁疝、糞水性皮炎、機械性損傷、過敏性皮炎等,護理起來很麻煩。但我們結直腸外科的醫生和護士一如既往、任勞任怨。我們有專門的造口師,還專門成立了造口專科門診,更好地服務廣大腸造口患者。

    提到腸造口術,那麼這位姓柴的患者,不得不提,因為他的智慧,不僅幫助了自己,還給數十萬腸造口患者帶來了福音。這位姓柴的患者,因直腸癌做了腸造口手術。為了防止造口旁邊出疝氣(醫學上稱“造口旁疝”),他自己設計了一套造口腹帶,非常實用,後來還申請到了發明專利,造口袋以他的名字命名(本來要帶上我的名字,被我婉拒了),在他女兒的大力支援下,專利變成了產品,在市場上進行銷售,造福廣大腸造口患者。雖然後來很遺憾,他由於直腸癌術後復發去世了,但他發明的造口腹帶現在還在幫助腸造口患者。他由己及人,造福社會,這般無私奉獻的精神如何讓人不感動!

    美國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裡寫著這樣一句話:“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安慰,總是去幫助。”醫生是患者的“健康所繫,性命相托”,有時候,患者何嘗不是醫生的老師呢?也許每天的工作大多平淡無奇,但在紛紛攘攘的人和事之間,總有一些美好的相遇,會在心裡泛起漣漪。這種美好的相遇,或許發生在診室,或許發生在病房,又或許發生在我們的一次手術中,甚至只是發生在某一次短暫的視線交匯中,他們總會帶給我驚喜和感動。

    記得有一天上午我出門診,一位衣服髒兮兮的外地中年婦女來到診室撲通就給我跪下了,眼淚汪汪的,著實嚇我一跳。趕緊扶她起來,耐心傾聽她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訴。原來她是一位產傷導致的直腸陰道瘻患者,一年前我和整形外科合作給她做了瘻口修補及臨時性橫結腸造口術,2周前曾來我門診複診,很幸運瘻口已癒合,準備做造口回納術,當時就給她開了住院證,告知準備1萬5千的住院押金,等住院大概需要2周。沒想到她大老遠一個人從老家來的時候就帶了1萬5千多塊錢,她把必需的押金放到貼身處,用剩下的一點點錢在北京等住院,不住旅館,吃住就在火車站候車廳,聽說2周來沒洗澡沒換衣服,用泡麵、餅乾度日......結果2周過去了,還沒接到住院通知,她就快崩潰了。不過,聽了她的述說以後,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她,在上手術前我還專門交代手下大夫無論如何今天要把她收住院,為了她的堅守和信任!

    有一次出特需門診的時候,一位已經做完手術一年多的患者的家屬送來一份小禮物,當時我沒太在意,只聽到她說:“林大夫,謝謝你,我老頭做完手術挺好的,天氣冷,我親手給你家人織了幾雙地板鞋,不介意的話就穿吧。” 太有心了,我推脫不過,趕緊說不介意,謝謝! 過兩天我開啟一看驚呆了,三雙針織的地板鞋,顏色鮮豔,好漂亮,也好感動……

    曾有一位已經出院的患者來找我,說住院期間看我每天中午都沒正兒八經吃過飯,所以特意送來擀好的麵皮和剁好的餡,說只要包好放蒸鍋上蒸7-8分鐘就能吃。我當時沒多想,覺得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情,卻受到了患者的牽掛和關懷,但當看到一個個精緻的麵皮和一碗散發著香味的餡兒,我的心瞬間被擊中,一股暖流蔓延全身。

    在我辦公桌的玻璃板底下,現在還壓著一位已出院的患者給我留下的字條,上面用工工整整的字型寫著自己術後的恢復情況。這是一位80多歲的老年直腸癌患者,已術後康復出院多日,不過他每隔幾天總會將自己的恢復情況寫到一張紙條上,託家屬帶給我並向我諮詢相關注意事項。

    這樣的患者還有很多。這種患者對醫生的高度信任,不僅僅基於我們的醫術,更源於醫生對患者的盡力而為的關愛。在對患者的診療上,我從不會只單純站在醫學角度去考慮問題,而是首先思考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患者生存質量。在全面分析和討論的基礎上,我才會為患者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最近,我還把一些臨床上遇到的病例結合醫學知識寫了一本科普書,書名叫做《肛剛好—協和醫生細聊腸道健康》,我想把他們記錄下來,為自己人生珍藏一份美好的回憶,更重要的是給患者一份溫暖。其實,真正吸引患者的是信任,然後才是技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關懷”和“照顧”,這才是醫療的本質。

    令我最開心的是,在我的個人網站上,收到了患者這樣的評價:“醫術精湛,細緻溫和,杏林楷模,林醫生是我有生以來遇到的最好最棒的醫生。”還有患者給我留言說:“林醫生的手術很多,每天的工作強度自不必說,還能做到每天都親力親為的看望患者的術後情況,在林醫生的身上我看到了醫者父母心。”

    作為醫生,我只是盡我所能地給患者幫助,他們把我當做神聖的存在和天使的化身,還給我千百倍的感動。我喜歡醫院的味道,醫院的安靜,每天坐在門診或是站在手術檯上,我都特別的安心。從患者蒼白的臉上,我看到的是求生的渴望,那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深深感動著我。是他們讓我相信,奇蹟在下一秒會發生。我會繼續前行,秉承著“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協和精神,努力做一名好醫生。

  • 4 # 塵埃也霸天

    沒了節假日沒了時間陪孩子老婆沒時間沒朋友聚會沒時間陪父母看病,自己累的走路都費勁,一天忙的焦頭爛額,就這樣,再就是膽戰心驚,一不小心捲入一場糾紛就可能家破人亡,一個系列你做對了,但法律認為你做的有缺陷,輕的賠錢,重的就進去了,不走法律的更現實要不賠的傾家蕩產要不打死你,這在地方經常見,醫生本來就掙那麼倆錢,一年碰上一個估計這一年白乾

  • 5 # 局局外人

    我想過,如果給我再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會學醫嗎?

    我現在的回答是會。學醫的過程雖然很苦,但也給了我不少的改變和收穫。

    1.付出不一定有回報

    我們所相信的一分努力一分耕耘,在醫學方面沒有用。努力學習,可能還能夠得到高分,可是努力工作,卻並不一定能夠獲得成功,作為醫護人員,不僅要面臨緊張的醫護關係,還要處理好同事之間的關係,更要好好處理與上級的關係。而這些並不是努力就能夠得到的。

    所以反過來,只要透過努力就能得到和解決的事情,相比起來真的再簡單不過了。經歷過學醫的苦,也更加能夠抵禦其他的風和雨。有了這一層經歷,在面對未來的任何挑戰都擁有勇敢面臨的勇氣。

    2.生命的重點並不是死亡,而是疾病

    死亡並不是我們生命的終點,實際上在忍受疾病的痛苦和折磨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已經結束了。在生命末期的時候,是選擇去醫院接受無望而痛苦的治療,還是選擇回家享受生命的最後時光,大多數人選擇的是前者。

    但是很多醫務工作者在面臨死亡的時候,並沒有選擇繼續接受治療,而是拒絕。因為長期在臨床上工作,耳濡目染之下對生命也就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學會正確看待死亡,並不僅僅是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才能學會的事情,而是每個普通人都應該學會認真思考。

    3.除死生外無大事

    生活中總會處理許多雞毛蒜皮的小事,東家的雞被偷啦,西家的狗沒打狂犬疫苗啦,工作中同事之間的各種矛盾啦,孩子這次考試又沒考好啦,這些看似的小事,實際上會耗費掉我們的大部分精力,而忘記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像《夏洛特煩惱》之類的電影一樣,總要等到失去後才知道後悔,而生活不像電影,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沒有了就是沒有了。當我們困於生活裡的雞毛蒜皮時,去醫院看看,看清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其他的也就不會再那麼在意了,心境會寬闊很多,也會將自己這唯一的一次生命過好。

    學醫讓我能夠理智地看待生命,特別是自己的生命,而在面臨生活中的各種選擇的時候,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做出決定。

  • 6 # 最後一支多巴胺

    學醫之後,我的生活有了什麼改變?

    最大的改變就是對待生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待人生也有了更深刻的領悟。

    我們恐懼死亡,是因為我們眷戀這個世界,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將魂歸何處,更是因為我會害怕失去什麼,畏懼同死亡抗爭的過程。

    我們迷茫人生,蹉跎歲月,沒有追求的目標或者在奮鬥的途中半途而廢。但是,我們卻很少知道自己浪費的今天正是別人渴望而不得的明天。

    在我學醫之前,面對因為癌症晚期垂死掙扎的爺爺,突發腦出血而死亡的奶奶,我深深的害怕,並且立志學醫,以解救更多類似爺爺奶奶這樣的病人。

    學醫之後,做了一名急診醫生之後,我每日都需要同死神相抗爭,每日都要去面對那些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無論我願意還是不願意,都必須要面對。

    學醫之後,最直觀的改變就是自己被牢牢的固定在了這份光榮的工作崗位上。

    不用說沒有修過婚假/陪產假,就算是公休假也幾乎沒有修過,更不用說常常沒有固定時間的免費加班。

    但我並沒有過多的抱怨過,因為這是職業屬性使然,這也是內心那朵白蓮花盛開的必然條件。

  • 7 # 成都下水道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祝福學子們超水平發揮。

    高考季,流行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果真如此嗎?

    我的老家位於四川省鄰水縣的一個小鎮,家境貧寒,父親從小就教育我們:高考是改變寒門子弟未來的最公平方式。大抵我還算天資聰穎,30年前參加高考,沒費太大勁,考上了中國的五所醫科名校之一,同濟醫科大學。

    父親認為,不管從事什麼職業,醫生不會失業。父親戲謔:不管金飯碗銀飯碗,醫生屬於橡皮飯碗,永遠摔不壞,永遠餓不死。

    妹妹也步我後塵,考入了同濟醫科大學。

    畢業後做了一名外科醫生,雖然是健康行業,生活、工作卻極其不健康。

    無休無止的手術,無休無止的夜班,無休無止的熬夜。

    20多年過去了,我已經成為網路上最有影響力的醫生之一。妹妹是深圳市知名產科專家,倍受病人信賴。

    學醫以後帶給我的變化~

    1、見慣生死,更加呵護生命,有聲有色的活著,就是有滋有味的痛過。

    2、醫院是社會矛盾的集中爆發地,而殘酷人性的展露尤其讓人唏噓,柏拉圖說得好:人類的本性傾向於貪婪與自私、逃避痛苦、追求快樂而無任何理性。雖然大多數人善良、溫暖。

    3:成功治癒病人的成就感用金錢無法代替。

    4:為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家裡兩個醫生,讓年逾古稀的父母身體良好、精神矍鑠。父親九年前患肺癌,我們兄妹的接力賽成功驅逐了襲擊父親的病魔。

    5:網路上堅持傳播靠譜的醫學知識,讓數以千萬計的百姓受益,避免百姓被忽悠,被欺騙。與各種醫療騙局的博弈中,我像一名永不言敗的勇士。

    我是醫生我自豪!

  • 8 # 菊花使者林國樂醫生

    源於對親人被疾病困擾的無奈,我懷著救死扶傷的初心,踏上了醫學這條漫長而又艱辛的道路。1994年我成為一名幸運兒從浙江醫科大學被選送到青磚綠瓦的醫學殿堂--北京協和醫院實習,1995年畢業以後又有幸留在了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工作。一路上受到協和文化的薰陶、協和人的關愛和兩位恩師的悉心培養,一路成長,從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一直到現在的主任醫師。

    轉眼間我已經從醫二十三年,現如今作為一名基本外科結直腸專業的醫生,我最樂於看到的就是飽受折磨的患者在我們醫生和護士的幫助下重新獲得健康。自打從醫以來,每天問診、查房、手術,二十多年下來,我已診治過成千上萬的患者,在臨床上摸爬滾打,加上前輩和師長的悉心指導以及同事們的無私幫助,我也練就了一些本領,比較擅長腹腔鏡結直腸手術和經肛門內鏡顯微手術(TEM)。我可以自豪地說,運用這兩項微創技術我們的團隊已為許多結直腸腫瘤患者減輕了痛苦。

    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與傳統的開腹手術相比,術後患者疼痛輕、恢復快、併發症少、住院時間短、效果滿意。而經肛門內鏡顯微手術(TEM)是我2005年受邱輝忠教授的委派專門赴香港廣華醫院師從蒙家興教授學習三個月,回來以後在內地率先開展的。這種微創手術方法兼備了內鏡、腹腔鏡和顯微手術的優點,有較低的併發症發生率和較短的術後住院時間,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施行腸造口術。“十年磨一劍”,由於在TEM手術規範和適應證進展方面付出的努力,我們榮獲了北京協和醫院2016年度醫療成果三等獎。

    從“腸”計議,志在“腸”遠,微創護“菊”,保命保肛!這是我們都願意看到的結果,因此我們結直腸外科醫生也經常被戲稱為“菊花使者”。隨著雙吻合技術的普及和進步,低位直腸癌保肛率明顯提高,但仍有20~30%低位直腸癌患者需要行腹會陰聯合切除、永久性乙狀結腸造口,即“人工肛門”,以及一部分行直腸癌低位前切術實施了預防性腸造口術。其他一些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息肉病等術後也常需要行腸造口。全球每年由於結直腸癌、外傷、炎症、先天性畸形而需行腸造口達數十萬人之多。為了消除腸造口患者的自卑心理,我們賦予他們一個好聽的名字--“玫瑰人”。

    腸造口是結直腸手術的一種重要術式,而“玫瑰人”也需要更多的關愛和更加精心的護理。腸造口的護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自然排便法,簡單方便,但是大便不受控制。另一種是造口灌洗法。灌洗能明顯減少排便次數,消除或減輕人工肛門的氣味,減少腸道積氣,降低造口周圍面板刺激反應的發生率,患者的心理負擔也明顯減輕。

    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有時候腸造口患者沒時間堅持灌洗,但是自然排便又會給生活帶來不便,遇到正式的場合若是控制不住排便,會讓患者很尷尬。而且造口會有一些常見的併發症,比如造口狹窄、造口回縮、造口平齊或低於面板表面、造口水腫、造口脫垂、造口面板粘膜分離、造口旁疝、糞水性皮炎、機械性損傷、過敏性皮炎等,護理起來很麻煩。但我們結直腸外科的醫生和護士一如既往、任勞任怨。我們有專門的造口師,還專門成立了造口專科門診,更好地服務廣大腸造口患者。

    提到腸造口術,那麼這位姓柴的患者,不得不提,因為他的智慧,不僅幫助了自己,還給數十萬腸造口患者帶來了福音。這位姓柴的患者,因直腸癌做了腸造口手術。為了防止造口旁邊出疝氣(醫學上稱“造口旁疝”),他自己設計了一套造口腹帶,非常實用,後來還申請到了發明專利,造口袋以他的名字命名(本來要帶上我的名字,被我婉拒了),在他女兒的大力支援下,專利變成了產品,在市場上進行銷售,造福廣大腸造口患者。雖然後來很遺憾,他由於直腸癌術後復發去世了,但他發明的造口腹帶現在還在幫助腸造口患者。他由己及人,造福社會,這般無私奉獻的精神如何讓人不感動!

    美國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裡寫著這樣一句話:“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安慰,總是去幫助。”醫生是患者的“健康所繫,性命相托”,有時候,患者何嘗不是醫生的老師呢?也許每天的工作大多平淡無奇,但在紛紛攘攘的人和事之間,總有一些美好的相遇,會在心裡泛起漣漪。這種美好的相遇,或許發生在診室,或許發生在病房,又或許發生在我們的一次手術中,甚至只是發生在某一次短暫的視線交匯中,他們總會帶給我驚喜和感動。

    記得有一天上午我出門診,一位衣服髒兮兮的外地中年婦女來到診室撲通就給我跪下了,眼淚汪汪的,著實嚇我一跳。趕緊扶她起來,耐心傾聽她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訴。原來她是一位產傷導致的直腸陰道瘻患者,一年前我和整形外科合作給她做了瘻口修補及臨時性橫結腸造口術,2周前曾來我門診複診,很幸運瘻口已癒合,準備做造口回納術,當時就給她開了住院證,告知準備1萬5千的住院押金,等住院大概需要2周。沒想到她大老遠一個人從老家來的時候就帶了1萬5千多塊錢,她把必需的押金放到貼身處,用剩下的一點點錢在北京等住院,不住旅館,吃住就在火車站候車廳,聽說2周來沒洗澡沒換衣服,用泡麵、餅乾度日......結果2周過去了,還沒接到住院通知,她就快崩潰了。不過,聽了她的述說以後,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她,在上手術前我還專門交代手下大夫無論如何今天要把她收住院,為了她的堅守和信任!

    有一次出特需門診的時候,一位已經做完手術一年多的患者的家屬送來一份小禮物,當時我沒太在意,只聽到她說:“林大夫,謝謝你,我老頭做完手術挺好的,天氣冷,我親手給你家人織了幾雙地板鞋,不介意的話就穿吧。” 太有心了,我推脫不過,趕緊說不介意,謝謝! 過兩天我開啟一看驚呆了,三雙針織的地板鞋,顏色鮮豔,好漂亮,也好感動……

    曾有一位已經出院的患者來找我,說住院期間看我每天中午都沒正兒八經吃過飯,所以特意送來擀好的麵皮和剁好的餡,說只要包好放蒸鍋上蒸7-8分鐘就能吃。我當時沒多想,覺得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情,卻受到了患者的牽掛和關懷,但當看到一個個精緻的麵皮和一碗散發著香味的餡兒,我的心瞬間被擊中,一股暖流蔓延全身。

    在我辦公桌的玻璃板底下,現在還壓著一位已出院的患者給我留下的字條,上面用工工整整的字型寫著自己術後的恢復情況。這是一位80多歲的老年直腸癌患者,已術後康復出院多日,不過他每隔幾天總會將自己的恢復情況寫到一張紙條上,託家屬帶給我並向我諮詢相關注意事項。

    這樣的患者還有很多。這種患者對醫生的高度信任,不僅僅基於我們的醫術,更源於醫生對患者的盡力而為的關愛。在對患者的診療上,我從不會只單純站在醫學角度去考慮問題,而是首先思考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患者生存質量。在全面分析和討論的基礎上,我才會為患者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最近,我還把一些臨床上遇到的病例結合醫學知識寫了一本科普書,書名叫做《肛剛好—協和醫生細聊腸道健康》,我想把他們記錄下來,為自己人生珍藏一份美好的回憶,更重要的是給患者一份溫暖。其實,真正吸引患者的是信任,然後才是技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關懷”和“照顧”,這才是醫療的本質。

    令我最開心的是,在我的個人網站上,收到了患者這樣的評價:“醫術精湛,細緻溫和,杏林楷模,林醫生是我有生以來遇到的最好最棒的醫生。”還有患者給我留言說:“林醫生的手術很多,每天的工作強度自不必說,還能做到每天都親力親為的看望患者的術後情況,在林醫生的身上我看到了醫者父母心。”

    作為醫生,我只是盡我所能地給患者幫助,他們把我當做神聖的存在和天使的化身,還給我千百倍的感動。我喜歡醫院的味道,醫院的安靜,每天坐在門診或是站在手術檯上,我都特別的安心。從患者蒼白的臉上,我看到的是求生的渴望,那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深深感動著我。是他們讓我相信,奇蹟在下一秒會發生。我會繼續前行,秉承著“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協和精神,努力做一名好醫生。

  • 9 # 塵埃也霸天

    沒了節假日沒了時間陪孩子老婆沒時間沒朋友聚會沒時間陪父母看病,自己累的走路都費勁,一天忙的焦頭爛額,就這樣,再就是膽戰心驚,一不小心捲入一場糾紛就可能家破人亡,一個系列你做對了,但法律認為你做的有缺陷,輕的賠錢,重的就進去了,不走法律的更現實要不賠的傾家蕩產要不打死你,這在地方經常見,醫生本來就掙那麼倆錢,一年碰上一個估計這一年白乾

  • 10 # 局局外人

    我想過,如果給我再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會學醫嗎?

    我現在的回答是會。學醫的過程雖然很苦,但也給了我不少的改變和收穫。

    1.付出不一定有回報

    我們所相信的一分努力一分耕耘,在醫學方面沒有用。努力學習,可能還能夠得到高分,可是努力工作,卻並不一定能夠獲得成功,作為醫護人員,不僅要面臨緊張的醫護關係,還要處理好同事之間的關係,更要好好處理與上級的關係。而這些並不是努力就能夠得到的。

    所以反過來,只要透過努力就能得到和解決的事情,相比起來真的再簡單不過了。經歷過學醫的苦,也更加能夠抵禦其他的風和雨。有了這一層經歷,在面對未來的任何挑戰都擁有勇敢面臨的勇氣。

    2.生命的重點並不是死亡,而是疾病

    死亡並不是我們生命的終點,實際上在忍受疾病的痛苦和折磨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已經結束了。在生命末期的時候,是選擇去醫院接受無望而痛苦的治療,還是選擇回家享受生命的最後時光,大多數人選擇的是前者。

    但是很多醫務工作者在面臨死亡的時候,並沒有選擇繼續接受治療,而是拒絕。因為長期在臨床上工作,耳濡目染之下對生命也就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學會正確看待死亡,並不僅僅是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才能學會的事情,而是每個普通人都應該學會認真思考。

    3.除死生外無大事

    生活中總會處理許多雞毛蒜皮的小事,東家的雞被偷啦,西家的狗沒打狂犬疫苗啦,工作中同事之間的各種矛盾啦,孩子這次考試又沒考好啦,這些看似的小事,實際上會耗費掉我們的大部分精力,而忘記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像《夏洛特煩惱》之類的電影一樣,總要等到失去後才知道後悔,而生活不像電影,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沒有了就是沒有了。當我們困於生活裡的雞毛蒜皮時,去醫院看看,看清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其他的也就不會再那麼在意了,心境會寬闊很多,也會將自己這唯一的一次生命過好。

    學醫讓我能夠理智地看待生命,特別是自己的生命,而在面臨生活中的各種選擇的時候,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做出決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法國留學一年生活費用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