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後弦月003
-
2 # 為中國點贊
看起來你很想以打的方式教訓和教育孩子,讓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求助也說明你對孩子是非常上心想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的。不過在行動之前,或許瞭解孩子的困難比簡單粗暴的方式給她可能更重要。是孩子學習困難,聽不懂不會做,還是存在生理上智力的問題比如注意力記憶力等,或者對某個老師有敵對情緒,還是說透過不寫來表達某種反抗的情緒。
同一個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不同的,比如一個拼命工作的人,可能背後的動機是不同的,有可能想掙錢,有可能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有可能是為了得到領導的認可,有可能是為了逃避充滿爭吵的家庭,也有可能忙碌起來內心的孤獨就感覺不到了等等。如果把看到孩子的行為解讀為不聽話,不愛學習,沒有規矩,那可能是先入為主,也會讓父母非常挫敗,好像激起了身為父母的無能感,也失去了瞭解孩子,幫助孩子的機會。
建議先多瞭解一下孩子的原因,不要急著批評或者打壓,理解和體諒的基礎上慢慢循序漸進。
“寫作業的問題”似乎已經成了眾多家長的魔咒,不管不行,管了也未必有用,陷在這種兩難的煎熬裡。從家長的字裡行間裡能看到一些困惑或認知的不足:
1.“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很多原因,這只是一個表現,就像感冒症狀一樣,但原因未必真的只是感冒。這需要家長了解,瞭解的話就需要溝通,去看到她的困難、情緒、學習方法等。但似乎家長還不是很瞭解如何與孩子建立溝通關係。
2.建立溝通關係前,家長更多地需要先處理各自的情緒,當你火冒三丈時,需要讓自己平息,再去引導孩子的情緒、聽她是怎麼想的,是學習上的困難、人際關係的不如意、老師的態度、自律的問題、還是某個事件影響了她。
3.”打“。有時候是很有效的,但現在明顯是沒什麼作用。”打“時已經沒有在處理”問題了“,而是在處理家長自己的情緒,這個情緒又會轉介到孩子身上。
4.不要輕易貼標籤。貼了個”叛逆心“,家長好像找到了個“理由”:哦,原來我女兒開始進入叛逆期了,有叛逆心的孩子真是不好打交道。這樣容易讓家長看不到到問題的根源。
5.溝通的問題離不開:聽和說,給機會讓孩子說,家長負責聽,減少評判。
好媽媽的標準是“能聽懂孩子的哭聲”
孩子不想寫作業本身可能有很多原因,小時候會透過哭,長大了會透過很多別的方式。打她只會加重她的心理壓力,在面對作業的時候更抗拒。還有其他更多的問題,涉及到親子關係方面,一個人從小和父母的關係可能會影響到他們長大的方方面面。
最好是嘗試和孩子交流——為了瞭解她這邊到底發生了什麼,她正體會著什麼。而不是作為讓她聽話的方法。
也可以學習育兒相關的知識。叛逆,代表她懂得了什麼是自己的,學習保護自己。是人格發展的重要部分,不可隨意對待。
另外,父母對孩子共情的能力也會受到自己早年被對待的方式影響,也可能會因為自己創傷,而在某些情況下和孩子產生情感方面的隔離。
女兒不能完成作業,需要考慮很多因素?是女兒太懶不願意完成?還是功課太難完不成任務?還是作業量太重完不成?還是女兒已經產生了厭學的情緒?
如果在學習上懲罰孩子,帶來的是孩子更加厭惡學習,因為讓她有了新的想象連結,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如果想改變孩子不做作業的行為,需要了解背後的原因?瞭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和行為模式?對於孩子來說,學習興趣的培養要遠遠勝於作業量的完成與否?當然以上分析僅供參考,如果想獲得更有效的幫助,或許需要考慮專業的諮詢?結合具體詳細的資料給與針對性的家教策略?感覺是在用動物園訓練動物的方式管教孩子,沒把她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跟70後、80後不一樣了,這下樣去不只是會叛逆,心理上也很可能出問題甚至有極端行為,關鍵是她以後可能一輩子都很難過得幸福。
我女兒一直像個“夢遊者”,班上兩個同學在教室裡打架,其中一個頭都被打破了,班主任老師送孩子去醫院,課程都改了,別人家的孩子起因經過結果描述得明明白白,我家這個來一句“啊?有人打架了?”神奇的是,當時她也是在教室的……二年級的時候她說聽不懂老師上課在講什麼,what?二年級的內容好高深的麼?二年級就聽不懂…… 聽不懂作業怎麼做呢?據說是按自己理解得來……
現在三年級,老師還專門給我發訊息說,作業沒按要求來,一問,果然是根本不知道作業要求是啥,考慮到教室裡都打破頭了她也不知道,沒聽到老師講作業要求真不算啥……
神奇的是,她自己對此還有感覺,她說她感覺自己是班級以外的人,別人在裡面,她沒有進去,這種覺察能力和夢遊的狀態真是不大匹配……
她在學業上的表現也是一時榆木腦袋一時火花四濺,關鍵是什麼時候行什麼時候不行也沒有什麼規律和線索。總體感覺就是別的孩子已經醒了,她還在半夢半醒中……
我自己從小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生出來這個風格的女兒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所有能想到的方法也都試了,效果有一些,但總體感覺像《冰雪奇緣》裡面石頭精靈唱的歌“人的天性是改不掉……”講完經歷,再跟你說下我在這方面的體會:
首先,瞭解孩子的真實能力,而不是將我們的能力降一檔作為孩子的標準。
瞭解孩子的真實能力從兩個方面進行,一個是自己對孩子進行細緻的觀察,比如說要了解她的數學程度,就要看她解題或運算的節奏,在哪裡有停頓,那裡就是薄弱的地方,她使用什麼樣的思路完成題目,是有思考的還是套題型還是說不出來所以然反正就是這麼做,這都是完全不同的狀態,雖然一時看起來都是題目完成了,但後面的進度差距會非常大。
瞭解孩子真實能力的另一個方面是多跟孩子的老師交流,這個交流不是問老師孩子在學校表現怎麼樣啊課堂紀律如何啊,而是請老師判斷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水平在這個年紀的孩子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重點關注明顯落後的方面,老師見過的孩子很多,給出的判斷一般比較準確。其次,接納孩子的真實能力,以孩子的真實能力作為出發點,同時調整期望值。
在我們透過自己的觀察和同老師的交流對孩子的能力形成一定了解後,無論發現孩子的真實能力是什麼樣的,都要接納這是孩子的真實狀態,切不要說班上40個孩子39個都能完成你怎麼就不行?
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辦法解決,有問題我們當然要努力去改善,但是一定要注意,過程可以盡力而為,結果一定要接受順其自然。
關於九歲的孩子,還有三個客觀的不一樣:
第一,三四年級和一二年級不一樣。
一二年級的功課聽話認真就行,有沒有思考從成績上看不出來區別,三四年級開始,有思考和沒思考就有差距了,完全不懂如何去思考的,還有可能會跟不上。
第二,九歲和八歲不一樣。
八歲還在模仿成年人的行為模式,九歲開始“自作主張”,這是這個階段的發展特點,發展規律這東西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雖然看起來不如從前“可愛”了,但這恰恰是成長。
第三,知道和做到不一樣。
這一點其實直到成年都一樣,因為意識比身體跑得快,所以總有一個階段是意識到了身體還沒跟上,這個階段需要對身體進行訓練,比如彈琴的時候學一個新指法,腦子裡很快知道該怎麼彈了,手上動作就做不到位,需要反覆練習才行,反覆練習就是對身體的訓練。其他方面也一樣,在身體跟不上的階段,反覆強調意識是沒有用的,因為問題沒有出在意識上。
另外,關於“問她為什麼,她只說我明天改”:回答為什麼是需要邏輯能力支撐的,小朋友可能還沒有能力準確理解你想問的是什麼,更不知道該如何捋清自己的狀況。
想了解小朋友的狀況,讓她多描述,家長自己組織出來其中的邏輯,這樣是比較可行的。
打是肯定沒有用的,而且9歲是叛逆期。你也知道的,她說改也只是說說而已,不會真的因為被打了而改,這是她和你的溝通方式(就只是希望儘快結束眼前這件事情)。可能需要多溝通,多關心她的學校生活,多給些幫助,少一些指責,可以一起去完成一些任務,幫助她獲得提高。
當下有一個家庭的難題,你願意放下“我的錯造成的”還是“孩子的錯造成的”這樣的判斷嗎?然後試著站在支援孩子的角色中,一起尋求解決方案。
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學習是優秀的。當放棄優秀的時候,一定是有一些困難在哪裡阻礙了自己去實現這個部分。站在孩子身邊支援孩子,來替代,造成這個結果,要不是我錯了,要麼是你錯了。因為,尋找到原因之後,要不自責,要不責怪孩子,對當下的困難並沒有益處。
-
3 # 羈絆1888
養孩子學習興趣,這裡給你一些思路:
1、發揮父母的榜樣作用。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熱愛學習是最大的鼓勵。在學習氣氛濃厚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家長和孩子一同學習。初入學的孩子自我約束力差,家長可陪讀一段,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瞭解孩子的作業情況,並及時幫助改正錯誤。
2、設法提高孩子成績。提高孩子成績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家長應設法提高孩子學習成績,哪怕是某一科的成績。用過速讀記憶訓練的朋友都知道,對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閱讀能力、思維等都有很好的幫助,詳細學習資料你可以到《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網站》下載軟體練習。
3、從孩子的某一特長出發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家長可以透過孩子的優點、特長和興趣與學習給合。我的小孩在很小的時候學習就有主動性。女兒在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去航天局實驗室工作了兩年, 現在在加州念博士學位, 兒子在麻省理工學院念四年級, 準備留在學校念研究所。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歸功於下面幾點:
1)從小我們就帶他們上圖書館, 還替他們辦了一張屬於他們自己的圖書卡。提高他們的自尊心, 他們很珍惜那張卡, 也常常去看書, 借書。
2)從小(五歲以前)我們每天晚上給他們講床邊故事。同樣的故事我們會用不同的方式(角色調換或是時間順序調換)來說給他們聽。讓他們瞭解事情有不同的看法,選擇以及後果。所以他們很小就知道, 自己不主動學習或是表現自己, 可能的後果是什麼。
3)我們也嘗試勉強他們學習我們要他們學習的。有的成功(背九九乘法表),有的失敗(背三字經)。 有的需要一段時間他們自覺了,才肯學習。
4)在他們小的時候,他們經常帶他們出去旅行或是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寓教於樂。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不過要按照他們的年齡來計劃。我在另外的一個百度回答裡面有提到。你不妨也看看作為參考。基本上是:
3~5 歲, 動物園, 社群公園
5~7 歲, 兒童樂園, 兒童博物館, 社群公園
8~11 歲, 植物園, 科學博物館, 風景名勝, 歷史古蹟 (跟著他們歷史教科書的材料走)
12~15 歲, 藝術館, 音樂廳,
每次遊玩回來,我們都會問他們那裡最好玩, 學習到什麼。甚至有時候在無意當中反過來問他們為什麼這個 為什麼那個, 訓練他們的思考能力。 也刺激他們認真地去找那些為什麼的答案。 這個也幫助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在博物館的學習是沒有考試的,是沒有壓力的, 是很好玩的, 是有冰激凌吃的,。。。)
5)他們進入初中以後, 我們每個週末會去書店泡一個晚上。讓他們沉浸在書香氣氛當中也是很有幫助。但是花費就比在圖書館貴多了。美國的書是很貴的。9歲孩子學習上很多問題都源於學習習慣不好,這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家裡邊不要看電視玩手機打麻將之類的活動,陪孩子一起學習,就算不用盯著他也可以自己那本書看,保持家裡的穩定氣氛,在孩子的學習上多陪伴,不好的學習習慣要立即糾正,並持續觀察,這個階段孩子一旦養成好習慣,成績自然就上去了,而且會受益終生。
-
4 # 家有璞玉
我個人真的不認為上補習班是孩子們的必選項!!!
除非孩子課堂知識全部都會了,有餘力學習更多更深的知識,而且孩子還願意去報補習班,我才會支援鼓勵
如果9歲的寶貝其他都方面都很正常,唯獨學習上可能不夠認真,我想或許作為家長可以認真思考了解一下,是不是孩子上課注意不夠集中,學習生活習慣養成的不夠好。
家長在平時有沒有經常越位干涉孩子的學習事務,把孩子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來焦慮了。
結論是,作為家長我們嚴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把孩子的事,尤其學習和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都交給孩子自己去負責。
一旦孩子有了責任心,專注力,學校課上的知識都掌握了,就一定很優秀了,還可以多出來運動和娛樂的時間,會成長的更好。
女兒9歲,上四年級,最近比較抗拒課外補習。我跟她說別人都在補,她反問:“那他們開心嗎?一個童年都不開心的人,你保證他長大就能開心嗎?學這麼多有什麼用,我連煮飯都不會!”。請問,我應該怎樣引導和教育她?謝謝!
回覆列表
先弄清楚孩子的問題在哪裡,再去補習。如果孩子不願意的話,效果也不好。
①如果孩子覺得自己沒必要補習的話,那家長就可以給他一段時間讓他自己學習,制定一個目標如果說他自學達不到這個目標的話,那麼,就得幫他找老師補習。
②如果孩子成績不好,對學習沒有興趣而不願意補習,這種情況的話就要先激發他的學習興趣。對學習沒有興趣,往往是因為成績不好,在學校受到老師的打擊,同學的嘲笑,所以就對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那麼我們就要跟他溝通清楚,幫他找個老師是幫他提升成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