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浪漫星空81808118
-
2 # 觀史以明智
吳三桂想做孝子,可惜沒有機會,他又想做忠臣,可是康熙皇帝不相信他啊,如果到這時候他壽終正寢,可能就不會有這麼多罵名了,可能連老天都看不下去了,讓他活的好好的,這下,吳三桂只能哀嘆一聲,我實在裝不下去了啊。
他想做孝子,可是為什麼沒有給他機會呢?原來,李自成殺入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吳三桂也順勢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都走出山海關了,結果到半路,不走了,他反悔了。但自己老父親還在北京呢,怎麼辦呢,吳三桂就寫了一封絕交信,表明自己和父親斷絕關係,想著都斷絕關係了,李自成應該不會把父親怎麼樣。可沒成想,李自成卻當了真,你不是為了反叛連父親都不要了麼,那行,既然你不認他當你父親了,我留著也沒什麼用,拉出去砍了。這一下,吳三桂是想做孝子也沒機會了,父親都被殺了,還怎麼做孝子啊。
後來,吳三桂投靠清朝,幫清朝打天下,因功受封雲南王。到了康熙這,他覺得朝廷每年花那麼多銀子養著吳三桂他們,又不幹事,實在沒有必要,而且你們要那麼多軍隊,我也不放心啊,決定撤藩。吳三桂一看,連忙表忠心,說皇上你放心,我絕對是你的忠臣,只要你下令,我絕對聽懂你的指示,本來吳三桂想著自己表表忠心,康熙就會就坡下驢,收回撤藩。沒成想康熙真是就坡下驢,直接說既然你自己都同意,那就撤藩,你到京城來養老吧。吳三桂傻眼了,只能起兵叛亂。
吳三桂一想既然做不了大清的忠臣,那我還繼續做大明的忠臣,像天下宣佈,我要反清復明,我要當明朝的忠臣。可清朝也不含糊,直接拿出了當年吳三桂奏請殺南明永曆皇帝的奏摺,並且說你們明朝的永曆皇帝,就是吳三桂殺的,結果吳三桂大失人心。吳三桂連忙辯解,大家不要相信清朝,那是騙你們的,我吳三桂是心向大明的,我投降清朝那是臥底,我那是不得已的,我現在就是大明的臣子,我要找到崇禎皇帝的後代,立他做皇帝。還別說,吳三桂演技不錯,還是有不少人相信他是明朝的忠臣,為他賣命的。
結果最後吳三桂雖然演技好,但實在裝不下去了,自己登基做了皇帝。這一下,罵聲無數,天下所有人都在罵吳三桂。哦,你不是說你是明朝的臥底麼,你不是說自己要反清復明,做大明的忠臣麼,怎麼到頭來是你自個當了皇帝,合著你說的都是騙人的鬼話,忽悠人呢。
所以,吳三桂這忠臣孝子沒做成,不是他演技不好,實在是最後沒忍住,自己做了皇帝,惹來一片千古罵名。為什麼呢,如果他選擇找個朱元璋的後代來擁立,至少表面上看還是明朝的忠臣。他這一沒忍住,壞了,他成三姓家奴了。張飛罵呂布說三姓家奴,吳三桂比呂布可壞多了,人家呂布只換了三次老闆。吳三桂,先是明朝,後是李自成,後來清朝,後來又自己宣佈,明朝是自己老闆,這來來回回的,罵聲能少麼。
-
3 # 啊是你吧
單純以我所知道的現狀來判斷的話,如果當年我是吳三桂,估計也會這麼做。我的頂頭上司袁崇煥在北京保衛戰成功之後就給殺掉了。(而且還是凌遲處死。)皇帝老二那個地方大把的東林黨(說白了,就是現在的一幫鍵盤俠嘴炮。…吹牛逼的時候,一個比一個厲害,講狗屎大道理,一有什麼事兒全跑光了,沒可能撐得住了。偶爾出來個能打得撐得住的,就會被這幫人給弄死或者奪權(袁將軍可是個文官啊!沒人上他上了!歷史上說整天上城頭盯著戰況!穿兩三層甲!經常身上插著被射中的箭回營!),
北京城裡全都是皇帝身邊的吸血蟲……要亡國了…崇禎讓大臣們捐錢抗清都哭窮……(亡國後都給滿清抄家了…)…皇帝也是個二愣子,自己的親衛隊,什麼東廠西廠魏忠賢啥的給宦官也給弄死了,手底下連權都沒有了,結果就是給一幫無能嘴炮控制著,正史野史最後崇禎自殺時候身邊就一太監跟著,嘴炮們跑的一個不剩的事兒大家都知道),就算是我轉生成吳三桂說實話我也很絕望啊。要不然就衝進去搶了皇帝老兒的江山?(可是外面清兵一邊虎視眈眈的,又不敢。為國捐軀吧,估計也會和自己老大一樣,落個不得好死+千古罵名!那可是真不得好死!刮上百刀!!!!不得好活+不得好死……)!!當年整個京城,讓嘴炮鍵盤俠忽悠的。老百姓們都覺得,袁崇煥通敵賣國!!!袁崇煥被剮的時候,周圍人山人海…!!紛紛去討袁將軍的血饅頭吃!!這可不是現代的比喻!真血饅頭………………你要是不帶科技轉生到吳三桂放清軍入關的前一年……不…前兩年也行。你能力挽狂瀾麼?
-
4 # 孫子李兵解讀
明朝末年北京軍區的司令員吳三桂,關鍵時刻開啟山海關大門,和清軍裡應外合搞掂了黑社會頭子李闖王,成了清政府的開國元勳,應該說建立了一番偉大事業,可是為什麼後人對他只貶不褒呢?
吳三桂他之所以投靠清軍,並不是他識時務,而是李闖王憑他的恐怖勢力泡了他的情人陳圓圓。
闖王大哥也真是的,你把崇禎皇帝都逼得上吊了,皇帝座位轉手可得,三宮六院指日可待,你偏要採野花,偏要強拿綠帽子給人家吳三桂戴;三桂老兄雖然不是英雄,但也兒女情長,他多少也是一個軍區司令員,一怒之下,把關外的清軍放進來,強強聯手,你李闖王不就只有死翹翹的份。
所以說吳三桂能名垂清史,主要緣自桃色事件,凡是因為桃色事件成名的人,別人一般都會瞧不起,何況那些想靠炒作桃色新聞來成名的人,外人就更是嗤之以鼻了!
-
5 # 歷史隨談
提到吳三桂,很多人一定會想到他“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可能很多人會說,他之所以揹負千古罵名是因為陳圓圓,但是真實的情況真的是這樣嗎?顯然不是!
吳三桂為錦州總兵吳襄之子,又高中武舉。有父親的庇護,加上個人能力突出,仕途一片坦蕩,接連升遷。受到崇禎賞識,在28歲那年已經官至遼寧總兵。如果按照這個劇本走下去,那麼他的人生不說多麼精彩,最起碼不會留下那些遭人唾棄的惡名。可是歷史沒有如果, 他註定要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大名!
明末動亂的時代,成為吳三桂展現能力的舞臺,他在關外招兵買馬,很快就組建了一支三萬人的精兵,戰鬥力不容小覷。
1640年皇太極發動松錦大戰,戰爭歷時兩年,明清兩軍共投入十幾萬兵力,到1642年戰爭結束。明軍慘敗,國家精銳損失殆盡,只剩下在吳三桂帶領下逃跑的三萬人。因為及時逃跑(小腿真快)吳三桂的軍隊幾乎沒有什麼損失。
而事後,臨陣脫逃的吳三桂不但沒有受到處罰,反而升官了,他被任命為遼東總督,管理整個戰區的軍隊。為什麼呢?因為此時的吳三桂幾乎可以說是崇禎唯一的依仗了,崇禎的手中已經無兵可用。
此時的明朝內憂外困,國內有李自成,張獻忠(沒錯,就是沉銀的那個)等農民起義軍,關外還有滿清軍隊虎視眈眈。此時的明朝好似風中殘燭,熄滅只是時間問題。
1643年,清軍南下,吳三桂入關勤王,成功驅逐了清軍,而後回到寧遠。可是剛回到寧遠,屁股還沒焐熱。1644年3月李自成的大順軍已經兵臨北京城下,崇禎再次讓吳三桂入關勤王。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很快闖王大軍攻破北京城,崇禎走投無路在煤山自殺。
吳三桂在勤王途中等到崇禎自縊的訊息,馬上命令部隊掉頭返回山海關。吳三桂並不是愚忠之人,他明白大明已亡,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他現在的要為自己找一個新主人了。
起初它是想要歸順李自成的,李自成也多次派人前來勸降,吳三桂本想就坡下驢歸順李自成,可是在回城途中他卻收到訊息,自己的家人被扣了起來,連最寵愛的小妾陳圓圓也被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霸佔了。這就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由來。
吳三桂很生氣,但是自己的兵力又不足以打敗李自成,怎麼辦,他想到一個好辦法——做漢奸!他給大清攝政王多爾袞寫信,邀清軍入關,多爾袞哪裡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這簡直是天賜良機。馬上答應了吳三桂。
李自成聽說吳三桂投降清廷,感到不妙,立馬出兵山海關攻打吳三桂,不久吳三桂部漸感不支,此時多爾袞率軍前來,很快戰局扭轉,李自成敗逃。多爾袞命吳三桂追擊,自己領清兵入關,自此開始了清朝近三百年的統治!
後來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在雲南做了土皇帝,勢力極大。可是很不幸他遇到了康熙,康熙想要削藩,加強中央集權,吳三桂自然不滿。於是又一次舉起反旗,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先後響應,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亂”。可是由於準備不足,人心不齊,以及一些錯綜複雜的原因,很快就失敗了。而他本人也在與清廷周旋的過程中得病去世。
縱觀吳三桂的一生,青年是春風得意,仕途通達,而後降清,將自己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晚年又舉起反清大旗,最終身死族滅。
他的一生就是被歷史洪流裹挾的一生,不管他願不願意,那些事——他做了,那些路——他走了!!!
-
6 # 史無止境
“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講的是明末清初蘇州名妓陳圓圓,母親早亡,從姨父姓陳。能歌善舞,色藝冠時,時稱“江南八豔”之一。崇禎時外戚周奎欲給皇帝尋求美女,以解上憂,後來田畹將陳圓圓獻給崇禎。其時戰亂頻仍,崇禎無心逸樂。陳圓圓又回到田府,後被吳三桂納為妾。相傳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遂引清軍入關。詩人吳梅村為她作《圓圓曲》:“慟哭六軍俱素,衝冠一怒為紅顏。”今人普遍認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之時已經投降了清朝。
但也有一些人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後北方大的政治軍事勢力有三支,分別是李自成農民軍、清王朝和吳三桂明軍,其中吳三桂的力量最弱,而且吳三桂所率明軍被夾在中間,因此吳三桂要麼聯合農民軍抵抗清軍,要麼聯合清軍鎮壓農民軍,由於吳三桂的父親被農民軍關進大牢、愛妾被農民軍的將領劉宗敏霸佔,為報此仇,吳三桂選擇了聯合清朝的道路,但這並不能說明他投降了清朝。而且以下幾點也可以作為佐證。
首先,在李自成起義軍攻進北京城之前,吳三桂堅持抗清。明天啟末年吳三桂曾帶二十餘名家丁救其父於四萬滿洲人之中孝勇之舉遍聞天下,有“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美譽。1641年松錦之戰後,明朝在遼東的將士損失殆盡,洪承疇、祖大壽被迫投降,驍將曹變蛟被殺,只剩下吳三桂一支軍隊在山海關一線英勇抵抗清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吳三桂克服困難,重新組織起一支接近萬人的邊防勁旅。承擔起防守山海關,抵抗清軍的重任。為了開啟山海關這道屏障,清廷曾多次派祖大壽和洪承疇等人招降吳三桂。但是吳三桂始終不為所動,堅持抗清。
其次,吳三桂的一系列書信也反映他只是求援而並沒有投降。為陳圓圓之事吳三桂與農民軍決裂之後,吳三桂就宣揚“周命未改,漢德可思”,“試看赤縣之歸心,仍是朱家之正統”。在寫給多爾袞的求援信中,吳三桂以大明國平西伯自稱,他提出:“中國與大清通好二百餘年,今我無故而遭國難,大清理應助之。”“王以蓋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機誠難再得之時,念之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吾朝酬報大清相助,豈惟財帛,將裂地以酬,不敢食言。”可以看出吳三桂是以明朝臣子的身份向清朝求援,請兵之目的是“滅流寇”,並使明朝得以“中興”,而不是讓清入主中原。多爾袞也說:“你們願為故主復仇,大義可嘉,我領兵前來成全這一美事。先帝(崇禎)時事,在今日不必說,也不忍心說。但昔為敵國,今為一家。我兵進關,若動人一株草、一顆糧,定以軍法處死。你們可以通告大小官員百姓,勿須驚慌。”
吳三桂還提出了多爾袞率兵入關的條件和報答,一是尋找到崇禎的太子,在南京重建大明政權;二是以黃河為界,以北歸清,以南歸大明,兩國通好,互不侵犯;三是,清兵入北京,但不得侵犯明歷朝皇帝陵寢,也不得傷害百姓。如果多爾袞不同意,那麼他只有自己拼死一戰。山海關戰後,吳三桂又到處散發傳單,大造復辟輿論,他提出“約自成回軍,速離京城,吾將奉太子即位”,又“傳帖至今,言義兵不日入城,凡我臣民為先帝服喪,整備迎候東宮”。老謀深算的多爾袞擔心吳三桂入城後擁立新君萬民歸附自己則成了客人,於是“命其西行追賊”。吳三桂因其勢力太弱,不敢與多爾袞決裂,只得聽從了多爾袞。後來,吳三桂對清朝的反叛似乎也可證明吳三桂未降。但是,也有人認為清兵入關之時,已經以對待降將的態度來對待吳三桂,而且吳三桂入關後的所作所為也表明他已真心降清,吳三桂雖然打著為明王朝復仇的旗號引清入關,但是卻拒絕了南明政權的拉攏。《明季稗史彙編》記錄:福王的侍郎左第“謁三桂,出銀幣且致福藩意”時,吳三桂說“時勢如此,我何敢受賜,唯有閉門束甲以俟後命耳”。之後的幾個南明政權統治者也都拉攏過吳三桂,可是他始終沒有表態。
相反,順治十四年(1657年)12月,吳三桂被清廷任命為“平西大將軍”,出兵貴州征討李定國擁戴的桂王政權。桂王政權由於不敵清軍而節節敗退至昆明。當時南明政權內部派系林立,永曆帝無力解決殘明勢力與李定國等大西軍的矛盾,更無力消除大西軍內部的爭鬥,被吳三桂的數十萬大軍逼逃至緬甸境內。吳三桂陳兵緬甸邊境威逼緬王交出永曆帝,帶回昆明。永曆帝父子被押回昆明後,關在篦子坡頭金禪寺內,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吳三桂為斷絕後患,斷絕尚有兵力的李定國以永曆帝為號召來反清,與他對抗,在金禪寺裡用弓弦勒死永曆帝父子。至此,朱明王朝徹底滅亡。
可以看出,不管當初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是基於何種考慮,在清廷取得了北京政權後,吳三桂倒向清廷的懷抱是不爭的事實,而前明政權這個幌子也已經被他徹底扔掉了。
回覆列表
吳三桂勒死南明永曆皇帝,親手殺死待自己不薄的老主子,畜生不如,這種人就是新主子也有點懼怕,找個機會就會收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