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靚哥資訊

    一、《狼圖騰》原著:狼,圖騰,草原文化

    這樣一部電影,必須瞭解原著,再行解讀。《狼圖騰》絕不僅是一段人與狼的軼事,一段知青上山下鄉回憶錄如此簡單。我們從故事的核心向外延,看它究竟說了些什麼。

    核心,是陳陣與狼。簡單地說,小狼與其背後的狼群,象徵著大自然的尊嚴。你可以殺死它,囚禁它,飼餵它,滅絕它。甚至在某些時候,它表現出屈服的模樣。但骨子裡,

    它永遠是驕傲的,無法被馴服的。

    人類無法令有尊嚴的生命真正低頭。你必須懂得敬畏它。

    向外一層,是兩段關係:狼與蒙古人,狼與大草原。

    蒙古人將狼視為騰格里的使者,敬畏它。但他們也與它為敵,驅逐它,殺死它。這種複雜的情緒,源自對於敵人的尊重。敵人比親人更瞭解你。而只有曾擊敗過對手,才能真正贏得尊重。

    蒙古這個民族,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曾深入中原腹地統治漢人的民族。這是我們對其衍生而來草原文化感興趣的原因。《狼圖騰》是一次對草原文化的深入解讀,透過解讀狼,來解讀由之衍生的蒙古文化。(所以蒙古人對待狼的態度,正是歷史上作為戰敗者的漢人對待蒙古人的態度——尊敬,憎恨,警惕,學習,好奇。)

    狼與大草原的關係,則是書本關於自然的樸素思辨。按理說,狼吃肉,殺生靈,是惡的象徵。可它偏成為騰格里的代表。這正是草原文化的樸素之處——草是大命,其他生物是依附於大命的小命。狼群捕食吃草的生物,以維持大命的而平衡,從而保住生態迴圈。

    所以狼群是騰格里的代表。狼群昌盛,說明生態迴圈健康。狼群絕跡,生態崩壞。故事中的幾個橋段:狼群捕獵的黃羊被人類全部取走,於是人類放養的軍馬被捕獵;狼被殺得少了,旱獺就多了,次年蚊蟲肆虐;包順貴們趕走了狼,於是草原也隨之環境惡劣。

    這是對自然、生態圈的樸素思辨:任何一環都是重要的,哪一環被破壞,整個生態圈都隨之崩壞。

    最外層,是故事的走向、情節的衝突。外來的,無知的,缺乏敬畏的汗文化;與舊有的,傳統的,真正懂得草原興衰規律的蒙文化的衝突。前者最終戰勝後者,卻導致草原的毀滅。

    “頭狼” 畢利格阿爸的死去,象徵舊文明的結束,外來文明對草原帶來不可逆的毀壞。這是人類永恆的自我反思:我們愚蠢的,缺乏敬畏的族類,如何犯下無法彌補的錯誤。

    如果要對《狼圖騰》做一番綜述,它是這樣的:以陳陣為代表的知青,見證了草原文化的衰亡,它以畢利格阿爸的死亡為象徵;書本控訴的,是人類對草原生態的毀壞,它以狼群滅絕為代表;書中反思的,是人類因無知與缺乏敬畏,對不同文化、不同環境的毀滅性損傷;最後小狼的死去,代表著以狼為圖騰的草原、草原文化的尊嚴——可以死亡,但絕不被馴服。

    草原文明的時代就此終結。漢人的“文明”,殺進來了。

    二、關於導演和編劇

    看過電影后,我個人所理解的電影故事是“一個人與一條狼的軼事”。與原著思想深度的偏差,是電影最失色的地方。

    可見,文化之間的隔閡並不容易消弭。

    然,想要在不足2小時的時間裡,將原著如此宏大的核心內容盡數囊括,是巨大的困難。但這並不能夠成為本片導演、編劇對劇本以及最後成片表達內容出現偏差的藉口。

    編劇名單中有姜戎的名字,可這真的是他想要的電影《狼圖騰》麼?

    至於片子裡為什麼出現了該死的愛情。難道是西方導演對東方文化潛意識裡的浪漫嚮往?敗筆!

    三、關於語言與敘事節奏

    記得在某個橋段,畢利格阿爸說話時用了成語騎虎難下。在那個時代,那個地區,以當時民眾的文化水準,當地漢語普及程度來考慮,一個蒙古族老人使用“騎虎難下”是不合理的。

    以粗豪著稱的蒙古同胞,說著一口文縐縐的臺詞腔,總令人齣戲。負責臺詞部分的編劇該扣99%的績效!

    而影片最大的硬傷,在於敘事節奏的錯誤。

    以開頭為例,知青上山下鄉並沒有必要花篇幅介紹。直接可以將電影開頭放在包順貴帶領陳陣(馮紹峰飾)、楊克(竇驍飾)見到畢利格阿爸的場景。

    而陳陣對狼的愛來得太突兀。一群遭遇戰,靠著馬鐙驚走狼群,陳陣對於狼群的喜愛就轟然爆發。鋪墊的不到位,令這番喜愛顯得太突兀,太沒有說服力。

    而電影兩處最能展現狼群魅力的圍獵。第一次,捕殺黃羊;第二次,偷襲軍馬,對地形的交代都太遲了。不瞭解地形的情況下,觀眾無法在狼群圍獵的過程中,深切瞭解它們的智慧。

    我認為合適的敘事節奏是這樣的:

    開場,在營地見到畢力格阿爸。知青陳陣、楊克被帶領熟悉牧場,其中包括穿山越嶺地展示風景,畢力格阿爸講述狼群的故事,中間穿插地形講解,對包括騰格里、長生天、白毛風等詞彙的科普,以及陳陣與狼群的遭遇戰。

    情緒鋪墊到位的情況下,陳陣被畢力格阿爸帶領著,多頻次地觀察狼群,目睹圍獵黃羊的震撼,由此宣告正式迷上狼群。影片第一波小高潮到位,全篇的鋪墊也基本完成。

    更多例子就不一一列舉了。影片中太多這樣的場景:沒有進行前情交代呢,事情突然就發生了。就像公車上,身旁座位的人突然蹭地站起,表白說“我愛你”。不論語調如何情真意切,總歸是突兀。

    三、關於風景與配樂

    取景是本片最大亮點之一。

    我曾旅居雲南三年,離開之後,對那兒的風景念念不忘。不必說別的,只是高天長雲,無處不在的令心底陰影消融的Sunny,就足以令人夢牽魂繞。

    這正是造物者的神妙。只有在雲南、內蒙,那些還未被文明過度侵蝕的地方,才有如此純真的草木、雲朵、Sunny。

    影片裡萬物自在地生長執行,譬如潺潺流動的清溪,譬如隨風如波浪般次第起伏的長草,沃野之上舒展的白雲,其下黃綠草原的明暗變化,都令人目眩神迷。

    相形之下,配樂就略令人失望。

    韓磊在《我是歌手》第二季某期介紹胡笳朝爾這個蒙古樂器時,說過大意如此的一番話:這個聲音一出來,年歲就倒退千年百年,所有的高樓水泥都給你推走,耳邊就是草原。

    雖然片子裡出現了馬頭琴,蒙古民歌,還有呼麥,但總地來說有蒙古元素的配樂過少。 管絃樂能營造出宏大敘事的氣氛,與狼群捕獵時的節奏也還算貼切。在其他時候,就顯得出戲了。

    蒙古樂器無法營造出宏大氣氛麼?顯然不是。聽聽杭蓋樂隊就知道了。(《中國好歌曲第二季》第七期 杭蓋樂隊《輪迴》,杭蓋在中國好歌曲24小時極限創作的歌曲《輪迴》,如果《狼圖騰》能找到這樣的配樂…)

    影片中後段,畢利格阿爸帶領組人遷往最後的水草富饒之地途中,配樂短暫換成了蒙古風格。於是一瞬間,風開始吹,叢草次第低頭,牛車緩緩駛過草原,一切如此寧靜祥和,彷彿悠遠蒙古長調。

    草原的東西,就該是馬頭琴,薩滿鼓,胡笳朝爾,伴著狼嚎馬嘶,人聲粗豪與馬奶酒。

    四、狼群演出

    客觀地說,在狼群演出方面,影片的表現是傑出的。偷襲軍馬場、夜襲羊圈兩場戲,尤見馴獸師和鏡頭的功力。

    畢竟,如何調教狼群,讓它們按照劇本所示行動;如何透過鏡頭語言,講述狼群奔跑、圍獵的智慧,並誤導觀眾讓他們將撕咬當真,都是極其需要技術含量的。

    狼群偷襲軍馬場一役,更是亮點中的亮點。等到白毛風鋪天蓋地而來,狼群伺機發動進攻。鋪天蓋地的風雪裡,人類的渺小無助,馬群的驚恐絕望,群狼的智慧狠戾,三者的糾纏、奔跑、廝殺,淋漓盡致。這一幕,過癮。

    還想說另外一事:電影放映前還在杞人憂天影片如何處理善待動物與真實演出之間的矛盾。片子裡黃羊和馬群的死亡,觸目驚心。不知道是特效還是真實場景拍攝。血淋淋的鏡頭令我一方面滿意影片的真實度,一方面也惴惴於動物的死亡。(玻璃心啊玻璃心)

    令人略為遺憾的是掏狼崽拋向騰格里的場景。黃羊和馬群的死亡場景,表達了影片追求真實而不避諱殘酷的態度。既然如此,讓道具師做幾個小狼的屍體並不是難事。事實上原著中被拋上騰格里的,除了狼崽還有狗仔。這對草原人來說,是一件充滿儀式感的事。

    可掏狼崽的場景中,導演並沒有讓小狼屍體出鏡。這,算是我個人的吹毛求疵吧,總覺得要殘酷你就從頭殘酷到尾。

    五、關於選角和小狼

    這就是很個人的看法了。

    飾演楊克的竇驍,基本上是合格的。他身上有那種“土氣”——還停留在青春期的直愣愣的,掩飾不住身上不世故不圓滑的青澀味道。不管是與生俱來的,還是表演出來的,只要有這種土氣,飾演個知青就合格了。

    問題在於馮紹峰(陳陣)。或許因為過於用力,或許因為敘事節奏的不合理,或許因為個人氣質的不吻合,整個片子中馮紹峰的演出總給人齣戲感。莫名其妙地喜歡上狼,莫名其妙地喜歡上噶斯邁,莫名其妙地和楊克屢屢置氣,莫名其妙地被小狼咬了一口又莫名其妙地原諒了它。

    其實這種影片,更該找兩個素面朝天的年輕人,本色演出。說到底,它終究是一部商業電影,要向票房低頭。(雖然我認為這片子肯定不能回本)

    小狼的演出基本到位。倆問題:

    1、骨子裡永遠有隨時發作的兇狠狼性,這一點刻畫略單薄。

    2、原作中小狼的死,不僅是悲劇這麼簡單。前面說了,它昭示生物的尊嚴無法踐踏,以及草原不可避免的衰亡。影片中小狼被放歸自然,檔次低了一級。

    六、關於愛情

    大私貨大私貨。

    我曾愛過一個蒙古姑娘。(在這裡也要感謝她,被我多次提及而從未表達反感。並不是每個姑娘都能忍受這種消費)儘管養尊處優,從小受到文明的教育,但骨子裡的勇敢,有的時候是兇狠,果決,有的時候是莽撞,總而言之一看就是蒙古人的天性的東西,不曾磨滅。

    蒙古姑娘高考時,放棄了南開北航,跑來我們一所二本學校,只為了和男朋友在一起。這不是每個人都在愛情裡如此有種。我只認識這樣一個蒙古姑娘,卻因此認為,所有蒙古姑娘都像趙敏,要愛,就敢背棄一切,不管不顧地跟著眼前的小賊走。

    影片裡的噶斯邁,卻如此不勇敢,情願“現實”地嫁給包順貴的弟弟。啊喂,最後陳陣嘎斯邁只吻了個嘴是幾個意思?像楊克那樣天當被地當床今朝有酒今朝醉一炮解千愁才是符合角色氣質的演出!阿摔!

    最後只吻個嘴,那麼當初深夜狼口奪羊的戲,還用得著玩“噶斯邁只穿貼身衣褲不經意間春光乍洩展示了女性肉體的美與誘惑順帶撩動陳陣隱秘的慾望”這齣戲麼?

    最關鍵的是,將愛情戲刪掉,完!全!不!影!響!情!節!

    請問強插愛情橋段,是西邊來的導演同志對東方文化的慣性YY麼?

    你們問我影片的3D效果?

    忘了這事吧。

  • 2 # 逸叔

    陳陣,巴圖和楊克這三個人物鮮明特色而且人物特點突出。很喜歡的。不過狼圖騰這本書裡“中國病”,從炎黃戰九黎到清王朝覆滅,新中國成立,這上下五千年的時間,狼性和羊性的對立中不斷的轉變發展著,中原地區經歷著遊牧血統到農耕血統再到遊牧血統的輪迴,狼性貫穿著華夏的傳承,儒家思想把那殘存的“狼血”給抽離的點滴不留,我在想,什麼是漢族,或許也就是農耕而已,自古以來,自詡擁有最正統的傳承的漢族,每個朝代的開國之君,卻都是“漢人”嘴裡的蠻夷。這是不是一個巨大的諷刺,就連炎黃也是遊牧過來的。進而到現在,或許,現階段的中國是“披著羊皮的狼”。不過,爭到最後,我們也只是長生天眼裡的孩子,騰格里對一切都是公平的。人類的自私、自利、自以為是都是在得到報復後才會幡然醒悟。我真切的感受到狼要比人比一切的動物都高貴。(第一篇讀後感) 致我愛的《狼圖騰》致高貴的狼,致善良的騰格里。

  • 3 # 講一段有趣的故事

    嗯看了,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們得像狼一樣有團隊意識,充分的信任工作夥伴,各司其職而又互相幫助,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 4 # 韋所欲韋

    書版的《狼圖騰》,我沒有看,我看的是影版馮紹峰、竇驍主演的《狼圖騰》。

    影片講述了陳陣 、楊克下鄉來到內蒙古額輪大草原插隊,開始了多年的放牧生活。在與狼群的接觸下,陳陣萌生了想要自己養一隻小狼的念頭。在養小狼的過程中,陳陣深深的愛上了這隻小狼,並且訓練它,希望有朝一日能把它放回草原上。在這期間,為了保證生產生活,以場部主要包順貴為首的生產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滅狼行動,這讓狼群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劍拔弩張……

    影片以大草原為背景,描繪了狼群在草原上級智的團隊合作精神,體現出狼的智慧與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女人總要減肥?減肥有哪些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