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實用的就是移動支付功能,如超市、商場、飯店、地鐵、公交等需要結賬的時候,拿手機刷一下,拍屁股走人了就。還有能幹什麼?
16
回覆列表
  • 1 # 酷玩小新

    本文切入要點:

    ● 什麼是NFC?

    ● NFC有哪幾種工作模式

    ● NFC在手機上,可以實現哪些功能?

    ● NFC前景

    ◆◆◆ 什麼是NFC

    關於NFC 你到底瞭解多少

    NFC,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種短距高頻的無線電技術,這個技術由非接觸式射頻識別(RFID)演變而來,由飛利浦半導體(現恩智浦半導體公司)、諾基亞和索尼共同研製開發。可以在單一晶片上結合感應式讀卡器、感應式卡片和點對點的功能,能在短距離內與相容裝置進行識別和資料交換。

    ◆◆◆ NFC的工作模式

    簡單地說NFC有兩種工作模式:卡模式與點對點模式

    關於NFC 你到底瞭解多少

    卡模式:這種模式其實就是相當於一張採用RFID技術的IC卡,簡單點:如帶有NFC功能的手機,我們可以透過手機繫結銀行卡、公交卡,這樣一來可以替代大量的IC卡,間接的透過手機在商場刷卡消費、刷公交卡等。此種方式下,有一個極大的優點,一部寄主裝置(手機)就可以代替很多IC卡,使用也很是方便。

    關於NFC 你到底瞭解多少

    點對點模式: 這種模式有點類似幾年前功能機時代配備的紅外線功能,用於資料交換,與藍芽一樣都可作為點對點的資料傳輸,比如音樂、圖片、聯絡人等等,還可連線耳機(音箱)、手環等外設硬體。但其傳輸距離較短(10釐米距離內),而且最高傳輸速度僅為424kb/s,這與藍芽4.0最快的3mb/s速度也相插甚遠,所以除了簡單的交換名片、交換資料外,實用性並不大。

    ◆◆◆ NFC在手機上,可以實現哪些功能?

    現在越來越多的智慧手機都開始標配NFC功能,如小米6、小米5、努比亞Z17、一加5等機型,看似很牛X的功能,在NFC功能應用方面,小米做的是最好的,下面就小米5的NFC功能簡單的聊一聊:

    關於NFC 你到底瞭解多少

    手機就是銀行卡:小米基於NFC功能開發了自己的移動支付平臺--Mi Pay,而且小米支付(Mi Pay)與中國銀聯、各銀行積極的對接,現已支援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郵政等31家銀行,且Mi Pay為小米與中國銀聯合作推出的雲閃付產品,使用時,無須亮屏或解鎖,拿著手機靠近具有“銀聯雲閃付”標識的POS機,驗證指紋,即可輕鬆完成支付。不管我們平時逛超市、商場、飯店等,需要結賬時拿出手機刷一下,裝X成功,走人。

    關於NFC 你到底瞭解多少

    手機也是公交卡:基於NFC功能的小米5可以模擬公交卡id,在獲得公交公司授權後可以模擬出一張公交卡,目前小米公交支援北京、杭州、武漢等九個城市,使用起來也很方便,我們也可以實時的為公交卡充值,體驗與使用很是方便。期待小米公交支援更多的城市。

    關於NFC 你到底瞭解多少

    手機也是門禁卡:自己是小米5手機的使用者,當然也體驗、感受了NFC的方便,出門再也不用因充值公交卡而排長長的隊啦!基於NFC我們還可以模擬門禁卡(部分),實現門禁透過功能,需要知道一點:實現這一功能需要你的手機root(解鎖system),然後透過第三軟體(NFC Emulator)進行模擬、寫入,這樣一來進門時刷一下手機,即可開啟。

    當然,我們也可以透過裝配有NFC的手機兩者進行資料傳輸功能,如傳輸圖片、交換通訊錄,因其傳輸速率較低(最高傳輸速度僅為424kb/s),比較雞肋。當然,還可以瀏覽資訊、識別智慧標籤等。

    ◆◆◆ NFC 前景暢談

    隨著智慧產品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多具備NFC功能的手機、穿戴裝置等普及,以及使用者對智慧場景的應用,此時需要的市場的對接。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聊一聊NFC還可以為我們帶來哪些極佳的體驗:

    關於NFC 你到底瞭解多少

    a. 提升購物體驗:透過帶有NFC功能的手機,可以獲取貨架貼有NFC標籤的商品,獲得關於該商品更加個性化的資訊;

    c. 賦予下一代門禁卡:NFC晶片具有模擬、讀取功能,我堅信NFC手機的讀卡功能會被越來越多用於建築門禁系統,無需roo,在進自家小區時,自動識別、自動為你開門;

    d. 身份識別:基於NFC可以進行一對一識別,建立自己獨有的資訊可以用於考勤打卡、安全登陸等等,其實上面談到的“賦予下一代門禁卡”也屬於身份識別。

    小結:簡單而又廉價的方式,成本節約、流程簡單、回饋消費者忠誠度、減少排隊現象等等,這些都是具備NFC的智慧裝置的諸多優勢,此外得益於NFC,我想移動支付會更進一步發展。

  • 2 # 鮮棗課堂

    大家好,我是小棗君。

    文章是寫過的了,偷個懶,修改下,放在這裡也合適:

    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是NFC。

    對於它,我相信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作為一項便捷的通訊技術,NFC已經為大家默默服務了很多年。

    在我們生活中,時不時會看到它的身影。

    例如地鐵、公交:

    移動支付:

    但是,NFC到底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發明的?究竟是基於什麼技術?有什麼優點和缺點?相信大部分同學都說不清楚。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說說——

    NFC的誕生

    NFC,全稱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場通訊”,也叫“近距離無線通訊”。

    它誕生於2003年,由飛利浦索尼這兩個移動裝置巨頭聯合研發。

    當時,飛利浦派了一個團隊到日本,和SONY工程師一起閉關三個月,憋出了這麼一個大招,就是NFC。

    2004年,兩大巨頭與諾基亞一起,建立NFC論壇,開始推廣NFC的應用。

    自此,NFC作為一個嬰兒,就開始了他艱難的成長曆程。

    NFC到底是什麼技術

    NFC是一種短距離高頻無線通訊技術,允許電子裝置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資料傳輸。

    注意到這幾個關鍵詞了不? 短距離、高頻、非接觸式、點對點

    說到NFC,就不得不談談它的大哥,也就是RFID。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又名電子標籤。

    顧名思義,RFID的工作原理就是給一件件物品上貼上一個包含RFID射頻部分和天線環路的RFID電路。

    攜帶該標籤的物品進入人為設定的特定磁場後,會發出特定頻率的訊號,閱讀器就可獲得之前該物品被寫入的資訊。

    這有點像工作人員脖子上掛的胸牌,而你就是他的主管,當他進入你的視線,你就可以知道他的姓名職業等資訊,還可以改寫他胸牌的內容。

    如果說RFID是一個人戴著胸牌方便別人瞭解他,那麼NFC就是兩個人都戴著胸牌,而且他們可以在看到對方後任意更改胸牌上的內容,改變對方接收到的資訊。

    NFC與RFID在物理層面看上去很相似,但實際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因為RFID本質上屬於識別技術,而NFC屬於通訊技術

    NFC誕生之初,就相容了索尼公司的FeliCaTM標準,以及ISO14443 A,B,也就是飛利浦的MIFARE標準。在業界簡稱為Type A,Type B和Type F,其中A,B為Mifare標準,F為Felica標準。

    NFC有三種工作模式:

    1.主動模式

    在主動模式下NFC終端可以作為一個讀卡器,發出射頻場去識別和讀/寫別的NFC裝置資訊。

    主動通訊模式

    2.被動模式

    這個模式正好和主動模式相反,此時NFC終端則被模擬成一張卡,它只在其他裝置發出的射頻場中被動響應,被讀/寫資訊。

    被動通訊模式

    3.雙向模式

    在此模式下NFC終端雙方都主動發出射頻場來建立點對點的通訊。相當於兩個NFC裝置都處於主動模式。

    以被動模式為例:

    啟動NFC通訊的裝置,也稱為NFC發起裝置,在整個通訊過程中提供射頻場(RF-field)。它可以選擇106kbps、212kbps或424kbps其中一種傳輸速度,將資料傳送到另一臺裝置。

    另一臺裝置稱為NFC目標裝置,不必產生射頻場,而使用負載調製(load modulation)技術,即可以相同的速度將資料傳回發起裝置。

    兩者即實現了通訊。

    移動裝置主要以被動模式操作,可以大幅降低功耗,並延長電池壽命。

    NFC的發展

    釋出NFC後,兩大巨頭可以說是信心滿滿,相信這又是一款可以改變世界的產品。

    畢竟,NFC與藍芽(bluetooth)相比,不僅更加安全,而且建立連線只需要0.1秒不到。更不用提NFC的卡模擬功能,讓手機同時成為公交卡、門禁卡甚至銀行卡,可以說NFC全方面碾壓藍芽。

    但是事實上,NFC連推廣的那一步都沒邁出去。

    雖說NFC更加方便安全,而且成本相較於藍芽更低,但必須近距離甚至接觸的建立連線方式是它的一塊短板。

    而且,在檔案傳輸速度上,NFC也不盡人意。NFC在傳輸速度上理論上最快只能達到 868 Kbps,而藍芽卻可以達到 2.1 Mbps。

    日本可能說是NFC的孃家了,也是NFC早期最主要的推廣地區。

    在手機廠商,商家,運營商乃至銀行的聯合推廣下,日本的手機早已集成了公交卡和銀行卡功能。

    但在日本以外,NFC一片慘淡,特別是在歐洲,由於諾基亞高昂的授權及伺服器費用,缺少諾基亞的技術支援,導致眾多開發者對於NFC敬而遠之。

    NFC主要在亞洲推廣較為普遍

    儘管諾基亞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NFC產品——諾基亞3220,並且幾乎將NFC作為了手機標配。但由於沒什麼真正實用的功能,NFC也只能作為一個噱頭,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Nokia 3220

    NFC的新生

    如今,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NFC這項技術重新進入了各大手機廠商的視線。

    相比於現在的掃碼—付款模式,NFC的接觸付款模式顯然更加快捷和安全,NFC技術也終於不再是屠龍之技。

    現在NFC主要有以下兩大應用方面:

    卡模擬

    這是NFC最早的功能之一。

    讓手機可以作為公交卡和銀行卡使用,可以大大減少現在出行所需要攜帶卡片的數量。但是,由於軟體問題,這個功能在早期始終無法普及。

    現在該功能終於得到了足夠的軟體支援,小米、華為、三星、努比亞、一加、魅族等手機廠商紛紛推出了可以模擬公交卡的專屬APP。遺憾的是,該功能只能在幾個一線城市使用,普及還需要時間。

    至於銀行卡模擬,目前只有支付寶,Samsung Pay,Mi Pay,華為錢包等幾個APP支援。

    檔案傳輸

    類似於手機藍芽,在兩臺手機都將NFC功能開啟後,將手機靠近即可建立連線,之後就可選擇傳輸或接收檔案。

    但是,正如前文提到的,NFC遠不如藍芽快捷,但NFC可以作為藍芽的預連結使用。

    現在很多相機、照片印表機,也透過NFC進行圖片快速傳輸,畢竟非常方便快捷。

    相機的NFC功能

    印表機的NFC功能

    除此以外,越來越多的NFC應用被不斷髮掘出來。例如,現在火爆的共享單車。

    摩拜和ofo兩大共享單車也釋出了支援NFC的新車型,使用者可以跳過掃碼步驟,直接將手機靠近智慧鎖即可解鎖,讓使用者的使用體驗更好,但目前該功能仍有一定的侷限性。

    三星Note8開啟摩拜智慧鎖

    受制於基礎設施和產業鏈的極不完善,NFC目前遠遠不能發揮它的全部功能。

    例如NFC名片,透過NFC標籤撥打電話,訪問網址,甚至透過NFC標籤來獲取商品資訊等等,很多功能都還在研發階段,沒有走進我們的生活。

    讓我們再給它一點時間,也許不久的將來,它會迎來自己的春天。

    喜歡回答,就關注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斑羚飛渡》讀後感選取什麼事例來聯絡生活實際點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