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邊絲雨11
-
2 # 君姐怪談
三國志《先主傳》注引《英雄紀》:備軍在廣陵,飢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遂使吏請降布。也就是說,如果王粲這個大文豪、建安七子之一,沒有說瞎話的話,那麼劉備確實是在極度困難的時候,吃過人肉的。只不過這樣寫到小說裡,未免影響劉備的正面形象,所以在書裡,寫成了劉安自願殺妻給劉備吃。
-
3 # 讀書寫心
羅貫中還是在讚譽劉備。
二是吃人在當時算不上什麼大事。越窮越亂,越亂越窮,“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沒東西吃了只有吃人。
-
4 # 一貳一橙
《三國演義》除了宏大的歷史觀之外,裡面還包含了不少小情節。羅貫中安排“劉安殺妻”這個情節要表現什麼呢?細細看來似乎也是那個時代的潮流。
我認為“劉安殺妻”情節主要是要表現出兩個方面。
第一:亂世裡底層人的悲哀劉安的身份是獵戶,家中並不富裕,有個老母,有個妻子,而且最近也好像很久都沒開張了,“欲尋野味供食,一時不能得”。獵戶是以山為食的,家裡不可能連一兩隻打好的“野味”都沒有。總不能臨時抱佛腳,等到要吃要用了再去打獵?不可能的。
我認為這是要表現出當時戰爭對底層人民的影響之大,一個獵戶都沒法去打獵了。為啥?獵物都跑光,死光了唄。劉安也知道這樣下去是沒活路的,所以他必須捉住機會往上爬,劉備的到來就讓他預感到機會來了。
“但到處,聞劉豫州,皆爭進飲食”,可見當時村民並不是連口吃的都沒有,只不過味道和質量都不太好罷了。可劉安就偏偏要以“野味”款待劉備,就是想要討好劉備,在他心裡留下個好印象,還欺騙劉備說這是“狼肉”。之後劉安也說了:“本欲相隨使君,因老母在堂,未敢遠行”。因為要前程就可以把老婆當畜生一樣殺了給陌生人吃,可悲的劉安!
劉備不但不怪劉安,還在曹操面前說盡了劉安的好話,劉安殺妻卻交好了劉備,還得到了“金百兩”,總算是達到目的了。
曹操和劉備似乎也對這事見怪不怪,在亂世裡,死一個人已經不算什麼事了,他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呢!曹操眾人讚賞了“慷慨”的劉安,卻對那個做出了最大“貢獻”的劉安妻子選擇性地忽略了。
-
5 # 萬里長空夜未央
毛宗崗曾經對《三國演義》中出現的夫妻關係現象作了精確的歸納:
“呂布戀妻,劉備棄妻,劉安殺妻”。
其中呂布和劉備,本來就是小說中的重要角色,毛宗崗為何把劉安與他們並列呢?
劉安這個普通的獵戶,能夠在小說980多位有姓名的人物中脫穎而出,與呂、劉並列,是因為他作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殺妻獻食於劉備。
這段文字,現代人讀來不亞於體驗一部恐怖小說。
劉安殺妻,源於《三國演義》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原文如下:且說玄德匹馬逃難,正行間,背後一人趕至,視之乃孫乾也。玄德曰:“吾今兩弟不知 存亡,妻小失散,為之奈何?”孫乾曰:“不若且投曹操,以圖後計。”玄德依言,尋小路 投許都。途次絕糧,嘗往村中求食。但到處,聞劉豫州,皆爭進飲食。一日,到一家投宿, 其家一少年出拜,問其姓名,乃獵戶劉安也。當下劉安聞豫州牧至,欲尋野味供食,一時不 能得,乃殺其妻以食之。玄值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飽食了一頓,天晚就宿。至曉將去,往後院取馬,忽見一婦人殺於廚下,臂上肉已都割去。玄德 驚問,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玄德不勝傷感,灑淚上馬。劉安告玄德曰:“本欲相隨使君,因老母在堂,未敢遠行。”玄德稱謝而別,取路出梁城。忽見塵頭蔽日,一彪大軍 來到。玄德知是曹操之軍,同孫乾徑至中軍旗下,與曹操相見,具說失沛城、散二弟、陷妻 小之事。操亦為之下淚。又說劉安殺妻為食之事,操乃令孫乾以金百兩往賜之。對此,毛宗崗不無鄙夷:“劉安得此金,又可娶一妻矣,但恐無人肯嫁之耳。何也? 恐其又把作野味請客也。”
(注:毛宗崗(1632年-1709年),字序始,號子庵,茂苑(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代崇禎五年,清代初年文學批評家。)
那麼,羅貫中為什麼要在書中加上這一段描寫呢?
讓我們來看一下《三國演義》的誕生背景作者羅貫中(一說是與其老師施耐庵合著,本文暫按作者是羅貫中的說法),是元末明初的文人,曾任張士誠的幕僚。因此,他又不是一位普通計程車人,而是對戰爭,對霸業爭奪有著自己的理解的人。
注:明人王圻在《稗史彙編》中,稱他是一位“有志圖王者,乃遇真主”。羅貫中的生平並未體現出自己有問鼎天下的痕跡,因此這一點存疑。圖一:中國古代第一寫手羅貫中
《三國演義》這一部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內容中以劉備蜀漢集團為正面描寫為主,對曹魏和孫吳集團則多以反面描寫或是簡單帶過;態度上體現出當時作者所在時代中民間的思想傾向:尊劉反曹鄙吳;思想上則透過宣傳皇朝正統思想,來表達對漢家復興的希望。
基於尊劉的思想,羅貫中極力想表現百姓簞食瓢漿迎王者的場景(但到處,聞劉豫州,皆爭進飲食),但僅僅這樣,羅貫中還覺得不足以體現百姓對劉備的愛戴之情,怎麼辦?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係,謂之五倫,是自古以來的言行準則和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處理原則。
孟子認為: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故應忠;父子之間有尊卑之序,故應孝,兄弟手足之間乃骨肉至親,故應悌;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外有別,故應忍;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故應善。
劉安殺妻,這不僅僅是因為古代社會中的女性地位低下,可以隨時犧牲;其中關係到五倫的序列,因此有更深刻的含意。
羅貫中的理解應該是這樣的:劉安視劉備為君,當執臣禮以盡忠,這時破壞夫妻之間的人倫關係,去滿足君臣之間的人倫關係,是一種值得稱讚的表現(操乃令孫乾以金百兩往賜之)。
此外,劉安事母盡孝(本欲相隨使君,因老母在堂,未敢遠行。),也算是滿足了封建思想意識中忠孝之士的標準,至於其他三倫,都是需要服從於忠和孝的。
同樣地,劉備和曹操對劉安行為的讚許,也體現了對這種人倫序列的認可。
對於食人的行為,羅貫中很可能是把元末的社會現實對映到東漢末年的亂世場景中。史書記載:
元惠宗至正年間,大飢,“淮右軍”軍隊開始吃人,“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軍嗜食人,以小兒為上,婦女次之,男子又次之。或使坐兩缸間,外逼以火。或於鐵架上生炙。或縛其手足,先用沸湯澆潑,卻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夾袋中,入巨鍋活煮。或卦作事件而淹之。或男子則止斷其雙腿,婦女則特剜其雙乳。酷毒萬狀,不可具言。總名曰“想肉”,以為食之而使人想之也。”羅貫中生活在中國歷史上最紛亂的時代之一,民族間的鬥爭,武裝集團間的競爭,使得整個社會動盪不安,人民生活無以為繼。他就算沒有親身經歷食人的行為,也肯定耳濡目染許多。因此他在寫作過程中,聯想到東漢末年也有人相食的慘事,於是把這種行為寫進書中,也有增加小說生動性、真實性的意思在內。
-
6 # 農夫看天下
羅貫中為什麼要安排劉安殺妻劉備吃人肉這個情節呢?
這是一個令人感到毛骨悚然而又使人覺得義憤填膺、忍無可忍、咬牙切齒的故事。每一個人看到這個故事後都會掩卷悲痛不已、氣憤得毛髮倒豎。
在《三國演義》裡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殞命”之中,有這麼一小段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文字:
且說玄德匹馬逃難,正行間,背後一人趕至,視之,乃孫乾也。玄德曰:“吾今兩弟不知存亡,妻小失散,為之奈何?”孫乾曰:“不若且投曹操,以圖後計。”玄德依言,尋小路投許都。途次絕糧,嘗往村中求食。但到處,聞劉豫州,皆爭進飲食。一日,到一家投宿,其家一少年出拜,問其姓名,乃獵戶劉安也。當下劉安聞豫州牧至。欲尋野味供食,一時不能得,乃殺其妻以食之。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飽食了一頓,天晚就宿。至曉將去,往後院取馬,忽見一婦人殺於廚下,臂上肉已都割去。玄德驚問,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玄德不勝傷感,灑淚上馬。劉安告玄德曰:“本欲相隨使君,因老母在堂,未敢遠行。”那麼當時劉備為什麼會淪落到沿村乞食的地步呢?原來呂布聞知劉備投降了曹操,雷霆大怒之下命令張遼、高順領兵擊劉備。曹操得知後派馬上派了夏侯惇、夏侯淵、李典領兵相救,不料夏侯惇卻被呂布手下曹性使用暗箭射中眼睛,曹軍大敗。
於是呂布引著手下張遼、高順諸將,驅動大軍乘勝分別圍攻劉備、關羽、張飛三個分寨,劉備所部大敗,三兄弟分散了,因此劉備獨自一人逃亡。後來孫乾隨後追上了他。
劉備一路飢渴難耐,隨後劉備在肚飢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了劉安煮好的,他的妻子身上的肉。當得知吃過的是人肉後,劉備知情時,也僅僅是不勝傷感,灑淚上馬而已。
可見劉備認為“人”是可以吃的!原來劉備還不止一次吃過人,《三國演義》裡還有一句:
“飢餓困蹙,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可見劉備已經好幾次吃過“人”。而且劉安殺人也沒有任何罪過,後來劉備投靠了曹操,把情況告訴了曹操。曹操也是不勝傷感,命令孫乾拿著“百金”賞賜給劉安。
“劉安得此金,又可娶一妻矣。但恐無人肯嫁之耳。何也?恐其又把作野味請客也。”那麼羅貫中為什麼要安排這麼恐怖的故事情節呢?
難道真的只是為了他創作這本書,而宣揚的“尊劉抑曹”思想的需要嗎?難道只是為了表現當時的老百姓如何愛戴劉備的需要嗎?
不!我認為羅貫中寫這個故事並不是僅僅為了宣揚劉備如何得人心那麼簡單。劉備常常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是什麼呢?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那個殺人的劉安自然也是認為:
“使君如神明,妻子如祭品。”
那個劉安是不是為了榮華富貴、升官發財呢?有這個嫌疑,從劉備臨走時他說的一句話可以看出:
“本欲相隨使君,因老母在堂,未敢遠行。”
這個劉安是因為老母在堂所以沒有跟隨劉備去的。可見他僅僅只是為了巴結劉備而已,然而這個理由就可以殺掉妻子了,可見舊社會女人的地位是多麼的低下,是和家養的牲畜差不多的。
魯迅先生就無比憤慨地說道:
“中國的吃人,何止是精神上的吃人,也有肉體上的吃肉,一吃吃不出骨頭,只吃出個不勝傷感!”古時侯婦女的社會地位是極其低下的。她們無產依附於男性,沒有任何財產權利。腳被纏成“三寸金蓮”,要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還有“三從四德,猶如泰山壓頂”。男人可以決定婦女的全部命運。
我認為羅貫中將這個故事寫入書中是為了揭露封建社會飄渺的面紗之下吃人的本質;是為了表現出戰爭動亂年代給老百姓所帶來痛苦和災難;
是為了揭露以曹操、劉備為代表的統治階級吃人的本性;是在鞭撻封建禮教對女性摧殘和迫害。作者羅貫中是以隱晦的“講故事”手法,在振聾發聵地拼命吶喊“救救女性!”
-
7 # 析魷君
就是反映劉備仁義、受百姓愛戴而已,沒必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其它回答有點過度解讀、太陰暗了。
就好比,我說“今天是個晴天,真好”。
正常的解讀是:我在說今天天氣好。
陰暗的解讀是:我在歧視陰天。
顯然,後者是站不住腳的。
-
8 # 難忘歷史的改變
劉安殺妻接待劉備,純粹是為了拍馬屁。因為堂上有母,劉安才沒隨劉備而去,同時也是作者發出挽救婦女的吶喊片段!
-
9 # 李治亞文史部落格
其一,讓人感覺到劉備的仁慈,感到大家都對劉備發自肺腑的欣賞感動。劉安因為心中知道劉備的仁德,自己沒有糧食,可以供心中的偶像吃上一頓飯,居然把自己的妻子給殺了。可見劉備在劉安心中的位置。
其二,那時候女子地位的低賤。正如劉備所說兄弟情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對劉安來說,殺了妻子給脫掉一件衣服一樣簡單。
-
10 # 畫詩人生
三國演義是以劉備為尊,忠義,正統集於一身。其忠義名聲深入民間,劉安殺妻款待劉備吃肉,是為了更深一步證明劉備在民間佔據了多大的威望。
但鑑於歷史的真相,作者如何尊劉,歷史就擺在那,這是誰地無法憾動向歷史真相。
安說劉備孤身逃難,身於偏避之地的獵劉安。都已知道劉備忠義正統的聲名,從而殺妻獻肉與劉備。也進一步反應三國亂世民間到了怎樣的一種地步。幾十年的戰爭動亂,已把中華大地恿卻到了怎樣的地步。民間最大的呼聲,就是出一個真正的名君,快速結束這一切不幸的源頭,掃平四海,建立一個平安國家。
想想,一個家庭中的夫妻二人,一起度過的歲月。忽然有一天,被一個逃難而來的陌生人徹底打斷生活的規跡。鑑於家的貧窮,為了心中敬若神明的英雄。從而上演劉安殺妻款待於劉備,多麼血腥的一個姑事。
若是劉備在三國中,真達到作者表現的這一理念。我想劉備就能登高一呼,天下可定。根本就沒有三國演義的戰爭風雲了。
歷史就擺在那,再怎麼尊劉,三國依然是三國。這也是任何的文筆生花變動不了的歷史。
回覆列表
我覺得更多的事體現劉備的人望,至於樓上說的虛偽,不以為然,本書本就是尊劉抑曹,作者怎麼會自己去貶低劉備呢,而劉備是否虛偽,不過是後世無聊學者各種分析得出來的。一個人能虛偽一輩子,就不是真的虛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