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度工場
-
2 # 喵喵次元
日本二戰時期的入侵別國的坦克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基本沒有敵手是因為,一、日本擁有制空制海權。二、對手多數是像中國、泰國、菲律賓那樣的落後的農業國家。但是日本坦克面對美國和蘇聯卻是不堪一擊,很容易就被美蘇坦克擊敗。為什麼?
圖為日本97式CHI-HA坦克
日本是亞洲尤其是亞洲東部唯一的發達國家,但是日本那狹小的領土和貧瘠短缺的自然資源,因此,在設計坦克和生產坦克能力上是遠遠不如美蘇的,在戰鬥中美國、蘇聯坦克對上日本坦克往往是摧枯拉朽。
舉個例子,97式中型坦克是日本二戰中產量最多,15噸的重量其實在那時完全已經淪為輕型坦克了,主炮口徑57mm,25mm裝甲厚度,哪怕是蘇聯在蘇德戰爭初期淘汰的那些坦克都可以將其擊穿,更別說蘇聯的主力坦克了。57mm主炮,火力也是十分弱小,美蘇坦克主炮口徑都在70mm以上,所以日本坦克可以在中國耀武揚威,但遇到美蘇坦克立刻就成了廢物。
圖為蘇聯的T-34
蘇聯T-34坦克25噸重量,76.2mm主炮,後期型更是換裝85mm主炮,正面45mm傾斜裝甲,美國的M4謝爾曼坦克是75/76mm,裝甲厚度在50mm以上。同樣都是中型坦克,噸位、火力、防護能力、續航力卻都不是一個級別的。
圖為美軍MN4謝爾曼坦克
到了戰爭後期,日本在中國深深陷入無法掙脫,太平洋上美軍一摧枯拉朽之勢向日本本土攻去,那時,美蘇坦克各方面效能都更先進,數量質量大大提高,日本那挖掘殆盡的戰爭潛力加上接連不斷的失敗無法從外部獲取資源,日本坦克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被美國和蘇聯碾壓。所以,1945年8月蘇聯進攻日本關東軍,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結束了戰鬥。
所以,日本主動發起戰爭才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
3 # 憤怒的子彈
因為日本和美蘇相比,作戰需要、戰略戰術等都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其工業水平都不在一個水平,因此日本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坦克也就很好理解了。
二戰中日本的主要作戰目標就是中國等亞洲國家,而當時包括中國等國家,軍隊的發展情況很不好,僅僅相當於一戰之前水平的西方軍隊,主要還是依靠輕武器,火炮等數量稀少,戰艦、戰機等更是少得可憐,難以起到作用。
而此時的日本,已經發展起來,不僅具有強大的海軍,還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航空作戰力量(但並不是空軍,日軍的戰機分屬海軍和陸軍),而當時日本軍隊對機械化作戰並不是十分重視,就更不用說建造新式坦克等這些裝備了。而當時日本的資源並不是不能建造更先進的坦克等裝備,除了之前的戰術思想等問題,就是運輸、部署等細節問題了。
像大型坦克裝甲車輛等,需要專門的運輸船才能將其運往別的地區,而即使是運輸到了,在作戰中還會受到地形的影響,比如中國當時的道路通行條件很差,僅適合輕型坦克的使用,而且南方地區水網密佈、佈滿山地,對坦克裝甲部隊作戰而言很不適合。
而像蘇聯,當時就已經有大縱深戰略理論等機械化戰爭理論支援,而且在技術、資源等方面也沒有阻礙,而且蘇聯所在地區主要是平原,十分適合坦克這種武器的使用。因此發展較快,在戰爭末期已經完全碾壓日軍坦克了。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主要發展的就是輕型坦克。不過後來日本也感到了研製重型坦克以及中型坦克的必要性,但是等其研製的新式坦克出現時,已經太晚了,日本已經瀕臨戰敗。而且就是想生產,也已經沒有足夠的資源進行生產了。
-
4 # 紫龍防務觀察
在人們的印象裡,二戰日本坦克一向都是脆弱的代名詞,在其他列強的坦克面前不堪一擊。那究竟是原因什麼造成了二戰日本坦克效能低下的印象呢?
其實,在1939年二戰剛開始的時候,日本的坦克並不比其他列強坦克差。雖然當時日本的坦克都是一堆小豆丁,但當時其他列強的坦克也強不到哪兒去,也是一堆小豆丁。德國還在大量使用一號和二號輕型坦克;英國裝備的絕大部分坦克還是維克斯超輕型坦克,美國裝備的基本上是M2輕型坦克;而蘇聯還在大量裝備T26和BT系列輕型坦克。相比之下,當時日本最新的97式坦克並不上面這些坦克差,甚至在某些方面還略勝一籌。
只是,當其他列強的坦克都在二戰中飛速發展的時候,日本的坦克卻在原地踏步。在戰爭進行到1944年的時候,蘇聯人拿出T34,美華人拿出了謝爾曼,英華人拿出了克倫威爾和丘吉爾,德華人拿出了虎式、豹式、四號。可日本的坦克還是那些小豆丁。對比產生差距,人們自然就產生了二戰日本坦克不堪一擊的印象。
-
5 # 國平軍史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裝備的所謂坦克,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叫有炮的裝甲車,似乎更合適一些,都是薄皮餡子,所以不堪一擊。
由於日本是個島國,礦藏等資源非常有限,所以傾其國力發展海軍,沒有獨立的空軍,空軍只是依附在海軍和陸軍中,稱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
而日本陸軍的裝備技術有限,未能徹底實現機械化,作戰時基本上騾馬化開進,擁有極少量的輕型坦克和汽車等。
日軍部強調刺刀見紅精神,所以陸軍裝備了大量的栓動步槍,衝鋒槍都不裝備,認為百發一種,太浪費子彈。
太平洋戰爭爆發,殘酷的奪島戰中,日海軍陸戰隊和守島陸軍吃足了美軍衝鋒槍和自動步槍強大火力的苦頭,再來生產百式衝鋒槍時,戰爭已接近尾聲了。
對機械化大兵團作戰,日軍部歷來不重視,再則條件也不具備,更無視裝甲兵的作用,其生產的坦克不僅數量有限,基本上全都是輕型坦克,坦克炮僅37毫米,能有多大的穿甲威力,薄皮坦克即使用37毫米戰防炮,都能一炮轟翻,徹底打趴下。
太平洋奪島戰役中,日本有限的輕型坦克,都經不住美步兵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的一擊,更不要說是美海軍大口徑艦炮和榴彈炮的毀滅性打擊了,日軍的薄皮小坦克焉有不被打爆的道理。
諾門罕戰役,日軍的小坦克在蘇軍佈設鐵絲網面前,都寸步難行,成了日軍小坦克的噩夢,被纏住輪子不會動了,更不要說是蘇軍天上飛機轟炸,地面火炮打擊,和坦克叢集衝鋒了,日軍的小坦克如何經得住此番打擊。
總之,二戰時期,由於日本資源有限,有限的國力重點發展海軍作戰裝備,導致陸軍裝備是極大地落後於美蘇德英等強國,不重視坦克生產和裝甲作戰,更強調士兵的個體精神,即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因此日陸軍只裝備了數量很少的輕型坦克,且運輸還極端依賴於騾馬,有限的坦克也經不起美蘇軍隊猛烈打擊。整個二戰期間,日本都沒有拿得出手,效能可於美蘇坦克一搏的坦克。
-
6 # 前沿陣地
其實二戰早期日本的坦克並不落後,甚至有些還要強於美蘇德的坦克,比如1939年時,日軍的97式中型坦克,就給在諾門罕給蘇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而此時美華人還在搞只有機槍的M2輕型坦克,德軍坦克的主力還是1號和2號坦克,3號坦克還只是少數。
但是由於戰術戰略以及資源等問題,日本坦克的發展基本停止在這個階段。日本陸軍的戰術非常陳舊,包括其步兵武器裝備,裝甲兵兵器以及相關戰術,基本還是一戰時期的水平,再加上日軍現有的坦克基本能滿足作戰需要(比如中國戰場當時的交通條件就很不利於中型坦克使用,而輕型坦克基本能滿足需要),所以就沒有大力發展坦克這種兵器。
還有就是資源了。日本一直缺乏鋼鐵等資源,而且日本是島國,因此更重視海軍的發展,所以後來日本海軍一直擁有世界一流的大中型戰艦,但是陸軍後來卻鮮有一流的坦克。
不過日本其實有少量試驗性新式坦克,但是基本都沒有大量生產使用,比如三式中戰車(總產量不到200輛),四式中戰車(僅完成6輛)等,於是真正作為主力的還是95式97式坦克,這樣的坦克面對美蘇等國戰爭中期發展起來M4、T34等自然難以應對了。
-
7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那得看什麼時候了,早期的日本坦克效能並不是很差,甚至還算是中等偏上,日本是比較早將坦克運用到實戰中的國家,所以在使用坦克時日本也發現了坦克使用汽油機的問題,所以它還是最早為坦克換裝柴油發動機的國家,哪怕是到了1939年日蘇諾門坎戰役時日本坦克的效能甚至比蘇聯坦克還要好。
說到坦克大家不是想到德國的虎豹,就是蘇聯的T-34,在不濟也搭上美國的謝爾曼,說到日本坦克的形象就是小豆丁,這其實是誤解。在1940年之前世界各國用的坦克效能都差不多一樣矬。蘇聯坦克在針對諾門坎戰役的表現整出的T-34前裝甲首上裝甲依然是45毫米,而在蘇德戰爭中遭遇T-34危機時德國的各種坦克才開始將裝甲加厚、炮管加粗,而這時也差不多進入了1943年。蘇聯的BT-7坦克,效能還沒有日本的97式坦克好,但是它的數量多啊,不過參戰400多輛就被日本人報廢了200多輛
而在1939年德國閃擊西歐時的主力也是2號和3號這種薄皮大餡的輕型坦克,日本在1940年之前對華戰爭擁有著絕對的優勢,沒有對手的日本哪怕使用裝甲車中國軍隊都沒有有效的反制武器,所以日本沒有對手就沒有必要去發展重型坦克,而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主力是海軍,而且當面對擁有有效的反坦克裝備的美軍,那些曾經對付中國軍隊堪用的坦克變得不堪用,但是到了1944年這時日本已經沒有更多的資源再去發展坦克了。在中國戰場上的日軍89式坦克
-
8 # 齊仙紳
日本什麼情況大家都知道,一個人口稠密,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這麼樣一個國家,這一點很多方面都能表現出來,比如二戰期間,日本的自動武器和火炮裝備的數量完全不像歐洲戰場敞開了用,在軍艦製造上越到戰爭後期越吃力。而坦克也是一個一身鋼鐵的傢伙,不僅消耗鋼材也消耗油料,所以查查日本二戰時的坦克不僅少而且小。
二戰日本日本最有名的坦克當屬九七式了,雖然一直被稱為中型坦克,但是連後來的改進型都算上也離二十噸很遠,而中型坦克的標準是二十到四十噸。九七式坦克前前後後總共生產了一千五百輛,這個數字對於同時期日本的其它型號的坦克來說,可能多出幾倍都都不止。
以小見大,瞭解完九七式坦克就知道為什麼日本坦克不是蘇聯美國坦克對手了,就拿蘇聯舉例子,蘇聯是個工業大國,而且在歐洲主要打坦克戰。1942年蘇聯T-34生產了一萬兩千五百輛,1943年T34/76坦克生產了一萬五千八百輛,日本可能都沒見過這麼多坦克,而且T34三十二噸的作戰全重相當於兩輛九七式,是名副其實的中型坦克。
蘇聯坦克有比T34更大的坦克,日本沒有再比九七式大的了,九五式、九八式,還有重量僅三噸多的豆戰車,所以說在玩坦克這方面日本和美蘇就不在一個重量級和數量級上。而且看外形就知道,日本的坦克炮短粗的,這是典型的支援步兵的火炮,而專門打坦克戰的火炮是細長的,這樣穿甲能力更強,日本坦克的主要作戰環境是亞洲,欺負的就是很多國家沒坦克。
美蘇不一樣啊,美國和蘇聯的坦克都是為了在北非或者歐洲和德國打坦克戰的,生產改進和作戰都是奔著那個方向去的,在日本手裡,坦克就是移動的裝甲火炮,在美蘇手裡坦克才是坦克。如果日本坦克面對美蘇坦克,被打得很慘是很正常的。
-
9 # lzwsp
1.坦克在二戰時期,還屬於一種昂貴的兵器,以謝爾曼為例,基本是當時各類戰鬥機價格二到三倍。
2.除了面對自顧不暇的蘇聯,還真沒有急需坦克的戰鬥環境。而且,飛機明顯要比坦克的戰場通用性強。
回覆列表
有網友問二戰日軍坦克為何在美蘇面前不堪一擊?這是一個設計思想的問題。蘇軍的戰場就是中歐和烏克蘭大平原,對手是德軍這樣的裝甲大國。那麼,蘇聯軍隊就非常重視坦克的發展。
美國要到歐洲大陸打擊德軍,又要在太平洋擊敗日軍,而且美國還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跨洋運輸重型和中型坦克的國家。並且,也是二戰時期,工程機械遙遙領先的國家。
日本不同於蘇聯,日本的主戰場是太平洋,最需要的是飛機和船。而日軍的戰場是太平洋小島礁,亞熱帶山區,還有中國的水網地帶,丘陵山地。而日本又沒有美國那麼發達的工程機械力量。
並且,日本也沒有足夠數量可以運輸18噸以上坦克,自備重型起重機,甲板加固型運輸船。也就是說,日本就是製造1000輛30噸以上坦克,也沒有能力部署到海外戰場,說到底還是工業能力和國力不行,雖然天天自稱大日本帝國,但是實力還有很大差距。
在二戰只有美國有這樣的能力,蘇聯和德國也沒有這樣的大規模坦克部隊跨洋海外長期部署和保障後勤供應的能力。在這種條件下,日本坦克的主要功能其實就是協助步兵,打擊對方的機槍陣地,發起追擊戰。
如果是這樣的需求,16噸以下就足夠使用了。但是,這樣的坦克是不具備反坦克能力的。日本後來研發3號,4號和5號坦克這些中型坦克的原因是進行本土決戰。
可以說在需要的時候,日本有能力造中型坦克,比如44年年底,日本匆忙開發的5式坦克,就達到了35噸全重,的最大速度45千米/時,行程200千米。原計劃使用日產88毫米炮和自動裝彈機,但是,時間緊迫,最後還是安裝了75炮。但是時間,已經不夠了,到45年只完成了1輛樣車製造。
為什麼3、4、5式坦克可以製造的更重呢?因為,到了本土決戰的時候,日本就不需要把坦克部署到海外了,全部都部署在本土抵抗美軍登陸就可以了。日本本土鐵路也具備,因此,日本也就可以把坦克造的重一些,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