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那年花開月正圓》的陝西美食,其中蘊含著哪些民俗小知識呢?
6
回覆列表
  • 1 # 鐵齒銅牙

    必須是.《民間提壺方大廚》

    雖然不是地域特色,但真的很誘人,全劇從頭吃到尾啊。

    男主角最常說的就是:娘子,我們今天吃什麼啊。

    娘子,好吃啊。

    簡直就是個吃貨加妻奴。

    此劇播出後,流行出來一句話,娶妻當娶方一勺。

  • 2 # 小胖聊食物

    比較老的一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的乾隆吃的廣西荔浦芋頭,那時候真是沒見過這種東西,看著乾隆張國立吃的好香,有沒有一樣的舉個爪

  • 3 # 偶像手冊

    一看到這個話題就想到了家有兒女裡劉梅做的飯菜和武林外傳裡的李大嘴做的飯菜,這兩部劇是我們小時候的經典呀!

  • 4 # 姒莞萱

    劇情引入:

    剛被從死牢帶出的張小敬臭氣熏天,衝了個澡,換身衣服,還沒開始捉狼,路經美食攤一頓猛吃。

    畢竟在那個暗無天日的牢房裡待了許久,沒想到還能出來,還能見到這麼多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哪怕前途茫茫,哪怕他只能活這一天,也不能做一個餓死鬼咯,再說吃飽了才有力氣抓狼,解救長安危機。

    於是他撿了路邊一個攤點,坐下來大口吃肉、大口喝湯。那一段表現簡直就是一吃貨的“吃播”打卡,劇中的水晶柿子、水盆羊肉、手抓羊肉、胡餅都是他的點名要的美食。

    劇中開篇不可錯過的四大美食

    隨著劇的火爆,這些長安美食也火了,我們選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個美食一起來看看這些美食走過歷史以及背後的相關故事吧!

    胡餅

    陝西著名小吃,葉城“胡麻餅”,是劇中首個出場的美食。喧嚷的長安街,沿街小販們掀開蓋布,露出了累得整整齊齊的胡餅。

    胡餅並不是唐朝才出現的,在漢代的時候,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了中原地區的,所以稱得上是一種“洋貨”了。

    歷史上最先喜歡吃胡餅的是漢靈帝,當時王公大臣跟風也搶著吃,就為了討他開心,這在《後漢書》中有記載的。另一個就是大書法家王羲之了,據說當年太尉郗鑑給自己家的女兒選夫君,在場的備選十幾個王氏子弟他都沒看上,竟然看上了在東邊的床上脫衣服吃津津有味吃胡餅的王羲之了。

    到了唐朝以後,胡餅經過了發展和改良,出現了有陷無陷兩種之分。無陷的就是最原始的那種,只有表面撒上了芝麻;而有陷的則是在餅中加入羊肉,表面則不放芝麻。總是,在唐朝胡餅已經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主食。

    在唐代長安胡記做的芝麻餅又稱胡麻餅是最馳名的,白居易就曾在自己的詩《寄胡餅與楊萬州》中寫到“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於飢餓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以稱讚胡餅。

    必須提到的是,劇中崔器在哥哥崔六郎的屍體旁,就特意放了一塊胡餅。這不經意的一個伏筆竟然隱藏著一段深深的兄弟情。多年前,多年前為攢夠為弟弟買隴右軍籍的錢,崔六郎幫人用身體夾帶珍珠,幾乎殞命,此後便只能吃流食,再也碰不得胡餅這樣的硬食了。

    火晶柿子

    陝西西安市臨潼區特產,色紅耀眼似火球,晶瑩剔透如水晶,故而得名。

    它特別甜,甜得你一口吃下去嗷嗷叫,忍不住再吃上幾個。它還特別軟,在《白鹿原》裡黑娃和幾個長工說道這世上最軟的東西時就提到了這個火晶柿子。

    熟透了的火晶柿子,直接用麥管戳進去再吸就可以了。大家只管看張小敬咋吃的,依葫蘆畫瓢就行了,那時一種地道又便捷的吃法。

    我們知道為了便於儲存柿子以供食用,出現了柿餅。而用火晶柿子和麵粉做成的火晶柿餅,甜度上來說比普通的柿子要高很多,是很多甜食者的最愛。

    火晶柿子不僅好看,也特別好看,尤其是冬天的時候,枯葉凋零,寒風凜冽,你卻可以看到一個個紅彤彤的像水晶一樣的柿子掛在枝頭,難道不覺得可愛,不覺得充滿了能量嗎?

    據說中國栽培柿子最早的歷史記錄就是始於唐太宗時期驪山擴建宮室之後,可見柿子是一個實打實的中國產美食,也是長安地地道道的美食,算起來該有1300多年了。

    水盆羊肉和手抓羊肉(因這兩者都是羊肉,故而放一起介紹)

    水盆羊肉是陝西著名傳統小吃,是比羊肉串和羊肉泡饃還要地道的陝西名小吃。食用時,再來點大蒜、辣醬或者糖蒜簡直是人間美味。

    在陝西地區大荔、蒲城、澄城縣的水盆羊肉最有名了,歷史最悠久了,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並且這個美食不是第一次出現在螢幕上被帶火了,之前《舌尖上的中國3》以及《那年花開月正圓》中都提到並介紹過這種美食,很多觀眾並不是很陌生的。

    手抓羊肉相傳有千年歷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它是生活在中國西北的蒙、藏、回、維等民族喜愛的傳統食物,後傳入關內,傳入了唐朝的長安。這是劇中李必對張小敬說“吃了我的嘴短”的名場面。

    羊肉有羶味,要去除這種味道,就要用到花椒。可是在唐朝,花椒對於他們而言是一種進口配料,價比金貴,只有聖人和公卿貴族才能用,普通的百姓是用不起的。那勞動人民用什麼去羶味呢?他們除了用蔥,還把杏仁敲碎放裡面一起煮來除去羊肉的羶味。

    中國貧苦的勞動人民,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合適的替代品,沒有花椒,他們依然能做得好這種美食,吃得舒服得嗷嗷叫!

    從唐朝文化找根源

    這是一部以盛唐為背景講述死囚張小敬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挽救百萬人口長安的故事,所以裡面出現的劇情都是基於唐朝文化的,當然美食也是不例外的。

    唐朝是中國封建朝代最繁盛的朝代,最明顯的就是體現在它的文化上了。以漢文化為主體的唐朝,在漢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與沉澱,到唐初就已趨於成熟階段了,其體系龐大完整,發展程度也高。

    並且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影響,唐朝的文化具有了很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因為本身就已經有成熟漢文化作為底蘊的唐朝,它有保持自己文化特性的信心和吸收消化其他文化內容的能力。

    所以以漢文化為基礎融合西域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大唐,將綜合性的文化深入到方方面面,單從美食文化上也可以明顯感受得到,這在《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中是有很好體現的。

    從劇中這四種的歷史淵源來看,不禁感嘆張小敬真是會吃,挑的這四個美食各個具有代表性,還有的是洋貨,夠時尚的。不過也不怪,他是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自然見多識廣的。

  • 5 # 入行娛樂

    《知否》作為正午Sunny出品的一部戲,戲的考據不僅僅侷限於演員的演技、服化道,就連吃的那也是真槍實彈啊,戲裡的明蘭是個妥妥的小吃貨,平時愛吃就算了,就連新婚夜也要夫君帶著她去吃樊樓,可見這部戲中,明蘭的吃戲是有一定分量的。

    戲裡最有民的就是櫻桃煎了,還得是南北鋪子的,明蘭高興了讓小桃去買櫻桃煎,不高興了還得吃櫻桃煎,櫻桃煎到底是什麼味道呢?感覺應該是天津蜜餞“炒紅果”換成“炒櫻桃”吧。

    頂皮酥,看起來應該和老婆餅差不多是一類東西。其實這種類似西點的中式點心,很早就能做了,不知道有沒有朋友見過烤披薩的窯,那種窯其實是中國傳出去的,這種西點就可以用那種窯做出來。

    雪花酒,看劇齊衡說是用雪花做的,應該是挺特別。

    玫瑰酥餅,看齊衡吃的,這種餅現在有曲奇的,也有夾玫瑰餡的,想吃也能買到。

    冰酥酪,劇裡是用酸奶和水果弄得,現在看來這就是水果撈,但是看劇裡的意思,這是古代冰激凌。相信是有這種東西的,但是劇裡把道具簡化了。

    明蘭的拿手菜炙羊肉,炙就是烤,烤羊肉,或者是烤羊肉串,明蘭愛吃羊肉。

    蜜浮蘇耐花,聽名字很有特點,是茉莉花做的,看成品像是冰皮月餅之類的東西,不過感覺要比冰皮月餅軟和,上面淋了一層蜂蜜。

    秋堂乳糕,像牛奶小方。

    琉璃糖,吃藥必備點心,一看就和麥芽糖差不太多,會粘牙。

    菱角,這個東西現在就有,到季節會有賣的,可吃可入藥,不過我從來都不愛吃菱角

    七寶擂茶,聽這個名字就想到了上海八寶飯,花生、核桃、杏仁、芝麻、生薑、龍眼、香菜、茶葉研磨成粉、造漿、開水泡,再過濾,這個茶的口感不用考慮。

    三鮮筍炸鵪鶉、蓴菜鱸魚羹,這是明蘭用來討好老師的,雖然沒有場面,但是聽起來還是蠻好吃的樣子。

    水晶肘子,明蘭也愛吃,有一場戲就是明蘭和二叔吃肘子,感覺和鎮江餚肉的做法差不多。

    羊肉泡饃,這個就不用說了。

    軟酪,大婚那天,二叔喊的樊樓外賣,專門買給明蘭的,看賣相有點像糯米餈。

    火腿蓮子豆腐羹,但是光聽就知道口味適宜、鹹鮮搭配,神仙組合啊。

    齊衡學習的時候,郡主娘娘會給他準備紅豆糕、綠豆糕、豌豆糕、紫薯餅,而那盤紫薯餅最得我心。

  • 6 # 妙摘
    溜肥腸

    第一個就是大名鼎鼎讓人垂涎欲滴的溜肥腸。

    在劇中,當時衙門財務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捕快們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好好吃一頓,邢捕頭每天節衣縮食,只吃樸素的清湯小面。到了佟湘玉那裡以後,夾起一塊鹹菜,半眯著眼,一臉嚴肅又略帶失望的表情。深呼吸一口氣,順勢閉上眼,嘴裡小聲叨叨:這不是小鹹菜,這不是小鹹菜。砸吧下嘴(感覺是像往回收了點口水),又叨叨:這是溜肥腸,這是溜肥腸。剛剛還一本正經,突然心滿意足地咬了一小口小鹹菜,眼角還帶著滿足的笑意,跟吃到了一口香噴噴的溜肥腸一模一樣!

    然後突然發現味道不對,表情又迅速變得嚴峻。最後一本正經地說:嗯?這是誰溜的肥腸,咋那麼鹹還那麼脆啊!整個片段不超過二十秒,但是卻恰到好處地完成了情緒上(對現實無奈的)失望-期待-滿足-(意識到殘酷現實的)失望的全過程。

    關於肥腸這種食物,我想講一個陳曉卿(《舌尖1、2》的導演)在一席裡面親述的一段小故事:“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的第五天,我和全部欄目組都到了成都。我因為年紀大,就負責給大家送補充的給養。那天送給養要去青川縣,青川前面的橋塌了過不去,在等著搶修,司機說停在那裡吃點飯吧。青川離江油非常近,江油是全世界肥腸的故鄉,愛吃肥腸的此生一定要去一次江油,那個肥腸好吃得基本上入口之後睜不開眼。而且你不能看對方,都是眼淚,含情脈脈。我正在吃肥腸,餘震來了,飯館裡的所有人都往外跑,跑得乾乾淨淨。我也跟著跑,但是我想不能放棄這碗肥腸。我一個人在一個有四十個座位的小飯館裡面,很淡定地把肥腸吃完了。吃完找老闆結賬,找不到人。”

    看到了陳導的描述,你是不是已經垂涎三尺了?那麼這樣美味的肥腸是怎樣做出來的呢?成都是吃貨的天堂,我們就以成都的溜肥腸為例。成都是一個慢節奏生活的城市,這裡的市民最喜歡一大早就出去吃早餐,而受民眾們歡迎的就有這道溜肥腸。他們搭配溜肥腸的是紅薯粉,將三百斤肥腸清洗,汆水後,放在熊熊爐火上嗷嗷地煮,那味道又臭又香,嘖嘖,路過時吸一口,醒腦提神,思緒飄向雲端。

    肥腸熬湯時,還放入了棒子骨提鮮,下水風味骨髓精華熬好一鍋後,就是濃如米湯、香醇鮮美的原湯,臥在滾湯上的肥腸膚白豐腴、肉體橫陳!某些重度肥腸愛好者不臭不爽,愛吃原汁原味的“白味”肥腸粉,加一份肥腸,接受雙重臭香的洗禮,吃完後,舔舔牙齒和嘴唇,還有一股奇香襲人的肥腸味。一碗肥腸粉,除了原湯、肥腸、紅薯粉和芽菜、芹菜末等配料,還有個寶貝,沒錯,就是冒節子(打結的豬小腸)。如果吃肥腸粉不加節子,就等於麻辣豆腐不撒花椒麵,風味大減!

    窩窩頭

    第二個美食就是佟掌櫃手裡出現過的窩窩頭,很多人覺得窩窩頭不就是個麵食麼,有啥好說的?別小看了窩窩頭,裡面學問可大了。

    窩窩頭是中國北方地區常見的麵食,以前是窮苦人的主糧。但因為它的原料是五穀雜糧,因此,各種好處不言自明。防癌、降脂、降血糖、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啥的。據說中國廣西百歲村老人不易患高血壓病,與他們主要食粗糧有關。

    窩窩頭一般是玉米麵做的,黃色的,它的樣子和名字是一樣的,圓錐形錐底部有一個向裡面凹進去的口,故得名窩窩頭。如今的窩窩頭已經是一種綠色、美味、營養、健康的美食了不僅僅只是玉米窩窩頭了,還有黑米窩窩頭、高粱窩窩頭、紅薯窩窩頭、綠豆窩窩頭、糯米窩窩頭等等。

    回鍋肉《武林外傳》裡還有一道殺手鐧,回鍋肉。說起回鍋肉,來頭可大了。回鍋肉本來源於民間祭祀用的,將敬鬼神、祭祖宗的煮熟的豬肉在敬獻之後拿來回鍋食用,得稱“回鍋肉”。四川是美食天府,盛產豬肉,回鍋肉的基本原料有保證。古往今來,四面八方,民間飯桌,官方宴會,回鍋肉必須是肉,這一條始終沒有更改。當然,四川的素餐“冬瓜回鍋瓜”例外。四川每家每戶對回鍋肉的做法也不一樣。主料用豬肉只是“基本原則”,其它材料可以因地制宜因人而易隨意變化。川人創造出“紅椒回鍋”、芹菜回鍋”、“幹豇豆回鍋”、“鍋盔回鍋”、“粉皮回鍋”、“年糕回鍋”……此外,有的人家要在回鍋肉中加入泡生薑,有的主婦反對使用醬油,主張必須用食鹽……。正是這“千萬種”回鍋肉的做法,形成了四川各地東南西北不同的回鍋肉流派。川菜的精髓為“一菜一味,百菜百格”,回鍋肉的精髓堪稱一菜百味,千家異香。當美食遇上中國文化,大抵是最色香味俱全的吧,境美,聲美,味美。電視劇和美食結合在一起,給我們帶來視覺和味覺的雙重享受,希望以後我們的電視人能製作出來更多關於中國美食文化的電影、電視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飛機前面的針幹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