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教的數學,成績不太理想,校長說,我的重點還是要把重點放在學生身上。道理我都懂,但是我該怎麼樣把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或者我可以用怎麼樣的方法合適?
2
回覆列表
  • 1 # 溫侯23

    在教學中,把注意力放在學生上,這於教師的事業心有關,如果教師把教學工作當職業,他(她)就不可能把注意力都放到學生身上。而如果教師把教學工作當事業幹,全身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之中,那麼教學就會把注意力都放到學生身上。

  • 2 # 平湖一柱

    為教師,人人都想讓自已的學生學習好,希望學生考出一個好成績,這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都是極大的利好!

    可是很多老師可能並沒有意識到,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差,決定性的因素不僅僅是教師的教,更是學生的學。學生如果願意學你的學科,那麼他就會想盡千方百計地去學好它,如果不願意學你這一科,那縱然你水平再高,方法再巧,就像一個人對羊肉過敏的人一樣,縱然你使盡渾身解數,把羊肉做得再鮮美,也不會弔起他們的味口來!

    這是因為古人早就有云,“親其師,信其道。”人是有感情的,如何讓學生願意學?那就首當和學生建立起惺惺相惜的深厚感情來。

    我們學校曾有一位老師,每帶一個班級,學生學習積極性都無比高漲,考試成績比平行的其他班高出一大截。

    一次與他班的學生座談交流,問他們為什麼學習積極性那麼高?學生回答說:“不學不行啊,我們學不好,老師會哭的!”

    我聽後笑起來,一個學生見我笑,臉漲得通紅,急得都站了起來,一本正經地說:“我說得可能是真得!我們老師對我們真是太好了!不好好學對不起他!”

    我終於明白,這位老師教學成績高的秘密了——他是將自己對學生愛的真情融化在教學裡,和孩子一樣天真,用孩子特有的方式去感動孩子,什麼方式?“哭給你看”。這是孩子們最拿手的好戲——我想要什麼,一定要達目的,不達目的,就哭給你看。哭給誰看?當然是最親、最近、最可依賴的人,最能滿足自己要求的人。

    人人都有自尊自信,有淚從不輕彈外人,委屈更不輕訴他人。只有在自己人面前,才淚無遮攔,才敞開心扉,這是人所共有的心理,作為孩子更是如此。

    當老師面對學生淚如雨傾,甚至號啕大哭的時候,哪一個孩子會不被感動呢?這個時候,他會覺得老師把他們當成了“自已人”“知心人”。而且,一般來說,“哭”是弱者,“被哭”是強者,面對“示弱、無助”、淚流滿面的老師,內心本就柔軟無比的孩子,還能再說什麼,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學習、學習、再學習,考出好成績來“哄哄”老師了!

    不得不說,“學習不好,就哭給你看”,這個法子,實在是高明至極。因為,一個人的學習,自已想學才是內因,教師教學僅是一種外力牽引和推動,因此,孩子學習的關鍵是發自內心的自我推動力。教師透過“哭”贏得了學生的情感,透過情感拉動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自我學習,學習的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誠然,我們這位教師並不只是靠“哭”這個法寶,而是時時對學生關懷備至,夏天下了體育課,教師會為學生準備好涼開水;冬天教師會把同學冰冷的小手放進自己的大手裡搓揉,甚至放在自己的胸口將其捂熱;這位老師知道班裡誰好口渴?誰好上火?誰好怕冷?誰好感冒?知曉班裡每一個同學的愛好和興趣,班內的同學都願和他說說悄悄話,都把他當成最知心的朋友,把自己的小秘密告訴老師……所以說,與其說這位師所教班的成績是“哭”出來的,莫若說,是教師的愛澆鑄出來的。

    孩子不是逆來順受冰冷容器,對知識來者不拒,而是一個個充滿感情天使,學不學?學什麼?怎樣學?是有自己選擇的!因此,會教者不如善教者,善教者不如“感教者”——用真情感動孩子,才是教學的臻美之道。

    所以,在這裡我想說,作為一名老師,要想讓學生學好自己的學科,把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的最好方法,就把自己的真愛獻給孩子!

  • 3 # 阿童說事

    回答問題之前我要問一句,難道要自己給自己講課嗎?你不注意學生還注意什麼?

    講課授課也,就是傳授學生知識的一節課,給學生講課就得時時刻刻把注意力放到學生身上。我總結以下幾點。

    1、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

    2、教學中老師要善於發現問題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學會發現問題,巧妙的解決問題。在課堂上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不讓一個學生偷懶,不讓一個學生心中產生疑問,這就是一堂完美的授課。

    3、教學中老師要學會吸引學生

    老師在課堂上要有人格魅力,在講課的過程中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你所傳授的內容產生興趣,也就是說與其把注意力放到學生身上還不如讓學生把注意力放到你身上,課堂教學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總之教學中如何把注意力放到學生身上就要看教師臨場駕馭能力,總得恰到好處肯定是成功的一節課。

    說說教育方面的事

  • 4 # 教育問道

    教學就是與學生交流,隨時都要關注學生啊!

    課堂是師生交流的重要平臺。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只是一臺知識的儲存機,而是一個善於與學生愉快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智者。常言道,備課要備學生。老師課前不僅要備好教材,更要了解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實際來設計教學,開展教學活動。

    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包括面的關注和點的關注。所謂面就是整個班集體,就是要對全班學生的學習狀況有所瞭解,知道它屬於哪一種型別的班級,從而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教學。所謂點就是學生個體,知道上中下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在教學過程中既關注優秀生,也要關注中等生和後進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把注意力放到學生身上,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師生配合,而不能只是教師唱“獨角戲”,否則,即使教師講得再好,也不一定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把注意力放到學生身上,要真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愛孩子,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個性,才能得到孩子的喜愛與尊重。愛生必須用真情,情真方能育良才。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學取得高質量的前提。

    把注意力放到學生身上,要時時關注孩子的資訊反饋。上課的精神是否飽滿,學生的表情是否積極配合,學生是否真正懂了,還有什麼疑問和新問題,教師要善於捕捉這方面的資訊,在教學過程中適時調整,注意方式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最後,以冰心老人的名言共勉:“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豐富美好的內心世界,這是學生的潛能。”讓我們一起關注孩子的成長吧!

  • 5 # 藍色winds

    無論我們是哪裡的老師,做的事情幾乎都是上課、作業、測驗和培輔。可是,同樣的事情,有的人就是效率更高,要麼花的時間更少,要麼達到的效果更好。

    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我們需要先了解一個問題:學生是怎樣學好數學的?

    前文《新接班級的第一節數學課,和學生聊什麼更有效?》中提到,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路徑,就是積累知識點。因此,學好數學的根本,就是有效地積累每一個知識點。

    那麼學生是怎樣積累一個知識點的呢?

    先說一個親身經歷。

    剛出來工作時,需要擺弄許多Excel表格,處理各種資訊。我經常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想從一份表格的資訊中,快速找到我想要的資訊,然後把它弄到新的表格中,比如從年級全體新生的資訊表中,找到自己班級學生的身份證號,然後彙總成一份自己班級學生的身份證號彙總表。

    我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對原始表格進行分類排序,接著人工查詢,然後複製貼上,貼上完再處理下一個。這個過程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也消磨了大量的精力,通常做完後,我已經不想幹別的了。

    後來,有個教電腦的同事給大夥發了一份“神奇”的表格,說只要輸入一次資訊,所有相關表格的資料都會跟著改變!震驚之餘,我趕緊仔細地檢查那份表格,發現了其中的秘密武器,就是Excel中的Vlookup函式。

    我接下來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搞懂Vlookup函式到底是什麼鬼。透過上百度和檢視官方文件,我大概瞭解了這個函式的基本格式。接著,我隨意翻出一份表格,依葫蘆畫瓢地嘗試。有時用對了,自己驚喜一下;有時出現bug,就查查是什麼原因。搗鼓了好長的一段時間,我才似乎終於弄懂了這個函式的適用範圍和使用方法。

    弄懂以後,我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瘋狂練習。年級一有表格發下來,我就感到興奮,因為Vlookup函式能派上用場了;年級沒有新發的表格,我就自己想出一些名堂,比如統計每個班的男生女生的情況。剛開始,我還需要把Vlookup的公式抄在一張便利貼上,然後笨拙地敲鍵盤;到了最後,幾個快捷鍵三兩下就把函式命令搞定了。這時,Vlookup函式成了我腦子裡的一件思考工具。

    第三件事,就是在接下來的工作與生活中,當遇到了新的問題,我都會想想能不能用Vlookup函式來解決。比如去年中考期間,我收集了一年的階段成績,設計了一個表格,用這個函式統計出了年級各班的數學成績實力中樞。在今年新接了班級以後,我利用這個表格,很快得到了自己班級過去在年級中的大致實力。這能幫助我設定更加合理的預期,尋找更有針對性的策略。

    有的人可能要舉手發表意見了:“我對你的經歷沒興趣,趕緊說重點!”好的,其實學生積累一個知識點的過程,跟我上述的經歷是類似的。

    積累的開始,是學生遇到一個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判斷牆上的兩根木條是不是平行,我們都知道,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平行。

    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通常的習慣是尋求記憶,看看之前有沒有成功解決問題的經歷,比如利用測量儀檢查門窗的邊沿是否平行。如果有,就直接搬過來;如果沒有,就需要呼叫其他已經存在腦子裡的知識,也叫既有知識,比如平行線的定義。

    有時候,既有知識可能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或者即使能解決,也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比如學生想利用平行線的定義來判斷木條平行,即“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就沒有辦法操作,你總不能把兩根木條無限延長吧!

    這時,學生就需要找到一個新的切入點,比如想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平行,可以選擇引入另一個可以測量的圖形,也就是角。產生角的一個辦法,就是加入一條新的直線,穿過兩條已知的直線。這條新的直線,我們習慣稱為截線。這樣,學生就可以得到一個“三線八角”的模型。

    接下來,學生從“三線八角”的模型中,找出三種特殊位置的角,即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透過觀察它們之間的關係與兩條直線位置關係的相關性,可以總結出判斷平行的三種思路,即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和同旁內角互補,這就是一個知識點。

    在總結知識點的同時,學生還會在頭腦中形成一個“If...then...”的思考迴路,即“If 需要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平行,then 尋找相等的同位角和內錯角,或者互補的同旁內角”。

    有了思考迴路,不代表就能隨時觸發。學生要麼無法意識到需要判斷平行,要麼無法意識到要尋找三種特殊的角。因此,學生需要足夠多的刻意練習,讓大腦對這個思考迴路的觸發達到自動化,就好比寫自己名字那樣不假思索。這時,我們可以說,學生鞏固了這個知識點。

    知識點得到了鞏固,就算是積累了嗎?不!學生還需要做到兩件事,一件是把新問題轉化為判斷直線平行,從而觸發這個知識點,比如判斷兩條公路是否會相交;另一件是把這個知識點與其他知識點配合起來,解決一些複雜的題目,比如判斷一個四邊形是否為菱形。這時,我們可以說,學生實現了知識點的遷移。

    總結起來,學生要想有效地積累一個知識點,就需要經歷五個環節,分別是明確問題、獲取思路、形成新知、鞏固新知和新知遷移

    明確問題為知識點的積累提供了初始的動力,獲取思路是形成知識點的前提,而知識點的形成、鞏固和遷移,則是學生把知識點進行內化的核心,缺一不可。

    瞭解這些,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

    首先,要想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花點時間和他們解釋:“我們到底要做什麼?”我們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急切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點,比如一來就讓學生畫出“三線八角”,接著蹦出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的概念,然後就讓學生趕緊得出三個判定方法。學生莫名其妙地做了半天,也沒搞懂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結果只能死記結論,當然忘得也快。

    其次,要想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最好先確保他們度過了形成階段。我們容易犯的另一個錯誤,就是在學生對知識點還一知半解的時候,就給他們一大堆的練習。有的老師見學生不會做,還會情緒上來:“這個不是講過了嗎?怎麼還不會!”其實,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學生理解新知識的時候,不妨放慢速度,多用不同的方法。這麼一來,或許等到學生理解了,能做練習的時間不會太多,但是練習的效率會高得出奇。再說,學生還沒理解時,做練習的效率極低,花的時間也不見得會少到哪裡去。

    再次,要想在教學中減少無用功,我們可以保持關注學生處在哪個狀態。如果學生還不知道要幹嘛,就先花時間解釋問題所在;如果學生還沒明白思路,就多找辦法幫助學生理解;如果學生理解了,就給學生足夠多的刻意練習;如果學生掌握了,就放手讓其研究更有挑戰性的難題。

    提高教學效率的核心思路,就是做更少但更好的事情。瞭解學生的學習歷程,可以讓我們少花不必要的功夫,同時採取更有針對性的行動,從而讓自己的時間得到有效地釋放。

    - End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高宗真的喜歡武則天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