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愛你傾漫

    開創私學,使得中國古代的文化能夠不受朝代更迭的影響一代代流傳下來。中國能夠成為文明古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有孔子的功勞。

    孔子及其弟子編撰的《論語》,還有四書五經,《詩經》這些都是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沒有孔子,就沒有《詩經》的誕生和流傳。另外,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對於漢朝的興盛有一定幫助。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利用儒家思想治國,形成思想上的大一統。

    現在我們看到的一些陳舊的儒家思想比如寡婦不能再嫁,這是宋朝的理學,和孔子無關。是後人加工改造的結果,不要把這些強加到孔子身上。

  • 2 # 文物樑子

    我們通常把東周分為春秋(前771——前475)和戰國時代。孔子前485年逝。生活在春秋末期。這個時期有兩個顯著特點:周王室衰落,而諸侯國勢力不斷擴大;各諸侯國內部私家貴族旺盛而公室貴族衰微。總的來講“禮樂崩壞”。這個“禮”就是周禮,也就是中國最早的國家管理制度。孔子及子產等代表公室貴族與私家貴族進行鬥爭,因而孔子的一生是“公而忘私”的一生。他強調至高的國家利益和尊嚴。他提倡的“克己復禮”不僅僅是口號,更是到處奔跑的艱難實踐。他對晉國子皙“無禮而陵人,怙富而卑上”大加批評,對陽虎進行批評:“為富不仁,仁而不富”。就是在這個時候,孔子站出來提倡“仁、義、禮、信”,提倡“恕”。這些都被後來的歷代統治者視為修齊治平的必要過程——辦法。他站在國家利益和尊嚴的高度為社會立了規矩和法則。這在今天仍然有積極意義。他在提倡道德修治的同時,也沒有放棄“法律”治國的理念。人們將他和孟子作為儒家的代表是有道理的。因此我們說他是思想家政治家。

    其次是他的創辦“私學”打破“學在官府”的教育壟斷。並在教育實踐中提出諸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的教育理念,至今閃閃發光!

    他活了高壽。與他注重鍛鍊身體有關,周遊列國,宣傳政治主張,能忍飢捱餓,與他身板好有關係。他在比干墓前(比干為紂王大臣,被迫剖心示忠),揮劍寫上“殷比干”幾個字,保留了近百年,足見其體力內力有多好!

    在我心目中,孔子是嚴格的理性的,不苟言笑;更是寬厚的仁恕的,也是幽默的:“ 小帥哥,想學嗎?給我2斤乾肉,老漢教授你一身本領!來呀!””

  • 3 # 一蘊o

    一、編篡古集,使古經典傳承至今。有《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其中《易經》之易傳為孔子所著,為後人學習易經打開了一扇門。

    二廣收門徒,有教無類,傳授人間大道,五經六藝,其弟子編集有《論語》,實為學人行身立世的標準,開篇學而時習之,說於後世學子,學以致用,《論語》不是乾巴巴的話,是修身,濟世的實學。

    三開創儒學先河,其門人弟子私淑甚廣,曾子之《大學》,子思之《中庸》,孟子之《孟子》,荀卿之《荀子》,這些文章無不激勵後世,溶於中華血脈。

    四孔子一生用四字概括,乃為後世至聖先師。

  • 4 # 東風別業

    謝邀,東風談談個人觀點,這是在評論歷史人物,幾千年了,我們首先應該做到心平氣和,不要把自己弄得像野蠻人,拿出一點科學素養,講道理,最好能講邏輯。關於孔子,首先要明白有三個孔子,真實的孔子,廣為流傳的孔子,和統治者打造的孔子。真實的孔子難以知全,廣為流傳的孔子一定有褒貶的不一流言蜚語,統治者的孔子一定被刻意改造過。比如孔子的論語的問王和問道兩篇就失傳了。所以要認識孔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無論如何,不要那麼激動,何必呢?不是早已經實現共和制了嗎?這樣的問題很好,但是某種程度講,語境更重要,不冷靜下來,發言的人花了很多心思精力寫也是等於白寫。時間一長,高人就會被冷落產生厭倦而離去,造成輿論場的惡性迴圈,思想交流的水準越來越低,直至下流。最終危及輿論平臺自身。

    曾經對孔子有諸多質疑,通讀儒家法家經典才知道仁義道德沒有否定的。關鍵在度,要宣傳但同時要防止空談誤國。商鞅講的很有道理,仁義是和平統一時施行的,但統一的實現要靠武力。和平,用文的那一套,戰國,用武的那一套。孔子收集整理了文的一套,這就是他的歷史貢獻。如果深入理解四書五經,抽象思維,孔子的思想是穿越的,可是現在的國學大師公知們還是堅持程朱理學的思維,還是道德說教甚至道德綁架,年輕人就不喜歡,但這些都是後人的錯。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當之無愧。他有哪些思想,特別是怎麼用,那是後人的事情了。

  • 5 # 菜根漫譚

    孔子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老夫子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至少有這樣十大貢獻。

    一、文化上的貢獻 。孔子編修的《詩》 、 《書》 、 《禮》 、 《樂》 、 《易》 、 《春秋》 —— 《六經》, 把上古文化和文明傳承了下來。 而且,儒家文化一直是5000年中華文化的主線,所以孔子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文化的奠基人。

    二、思想上的貢獻 。中國古代人們對自然現象無法解釋,便歸結為鬼神使然。而 孔子卻不信這些所謂萬能的神靈,認為信則有不信則無。可以說,孔子是中國從“有神論”向 “無神論”思想轉變的第一人。

    三、文學上的貢獻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由孔子整理刪定而成。《詩經》收入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詩歌 305篇,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新篇章。孔子就是開創這個新篇章的第一人。

    四、哲學上的貢獻 。《易》原來是一部占卜書。孔子作了《易傳》,把《易》的“筮佔”功能轉變為對“德義”的論述 和哲學的思辨,使《易傳》成為中國哲學的寶貴財富。

    第五、史學上的貢獻 。孔子編撰的《春秋》,是魯國的第一部史書。它上起魯隱公元年(前 722年)下至魯哀公十四年(前 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為中國史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孔子是開修史先河的第一人。

    六、教育上的貢獻。 孔子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私人學校。特別是他主張“有教無類” ,對學生不分窮富貴賤,實行全民教育。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孔子還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論,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第七、德育上的貢獻。 孔子生活在禮崩樂壞、道德缺失的春秋末期。 因此他提出了“仁、義、禮、智、信、忠、孝、勤、公、省”的 倫理道德觀念,成為培養良善道德的先師。

    八、體育上的貢獻。 孔子十分重視體育鍛煉。他本人就非常精於 “射”和“御”, “射” 是射箭, “御”是駕車。他開設的課程中就有這兩門必修課。 第九、美育上的貢獻 孔子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情操和審美興趣。是第一位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美、觀察自然美之中,形成美的觀念和情操的教育家。

    十、政治上的貢獻 。孔子提出了“仁者愛人”的政治主張,提倡“德治”即“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同時,孔子認要發揮法治的重要作用,指出法治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孔子還提出“小康”和“大同”的政治目標,對於穩定社會、安邦治中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 6 # 青言論史

    如果要選一個對中華歷史影響最大的人,這個很有爭議;但是如果要找一個對中華文化影響最大的人,這個沒有爭議,就是孔子。

    孔子本人是沒有寫過有關於他思想的書的,那本反映他個人智慧的《論語》是他的弟子們的日常聽課筆記。但是他的思想以及他的精神,影響了中國乃至整個東亞文化圈兩千多年,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已經深刻的烙印在了每個華人的心裡,並且成為了我們DNA裡的一部分。

    孔子的貢獻,在於他讓華人的民族性得到了塑形和加固,他讓華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了一個統一的基礎價值觀和民族性。秦始皇用武力統一了中國,但是真正讓華人在思想上統一的卻是孔夫子。從這一點來看,孔子的歷史地位是比秦始皇等“千古一帝”還要高的。

    除此以外,孔子還有一點貢獻是被人忽視的,那就是修《春秋》。《春秋》是現存的第一部流傳下來的史書,而孔子在修史的時候所表現的那種公正和持重,也成了後世史官的榜樣和楷模。“春秋筆法”的犀利,也被後世許多史書沿用。中國的信史一直不曾間斷,孔子功不可沒!

  • 7 # 步武堂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者,這應該是他最大的貢獻。

    自秦漢以來,華人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個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共識,正因為有了這個共識,無論是朝代更替,歷史變遷,中國的文化一直得以延續,而得以延續的核心力量就是儒家文化。

    在漫長的兩千多年裡,儒家文化逐步深入人心,成全了中國的傳統文明,也成全了中華民族。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幾乎社會的個個階層都能在儒家文化當中找到屬於自己階層的思想核心。

    對於個人,儒家文化的修身理論是個人品性修養的“標準”,即“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

    對於家庭或基層團體(家族),儒家文化當中的“仁愛孝悌”是倫理準則,“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孟子言),就是儒家文化當中人際關係的理想,這種關係的基本概念一直延續至今。

    於國家層面,儒家思想當中“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治國之根本也是歷代帝王以及士大夫的“指路明燈”。

    孔老夫子作為儒家思想的創始者和代表人物,除了“儒家思想”這一不朽的貢獻之外,他還是中國教育平民化和普及化的奠基者。

    在“有教無類”的原則下,教育走下神壇,不再是王公貴族專有的特權,平民也有了受教育的機會,孔夫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是教師行業的祖師爺。

    孔子在教育方面還是“因材施教”的倡導者,至今也是教育和教師的職業準則。

    中國先秦時期,是中國思想史上最為輝煌,最為繁榮的時期(沒有之一)。繁榮和輝煌造就了“諸子百家”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儒家思想能在爭鳴中脫穎而出,與孔夫子的儒家思想積極的入世態度和符合各個階層操作習慣密不可分,孔老夫子貢獻何其大也!

  • 8 # 清園居

    謝小秘書邀!孔子的貢獻,用現代著名的存在主義哲學的代表者之一德國學者雅斯貝爾斯的話說,孔子就是與蘇格拉底、佛陀、耶穌比肩而立的世界四賢哲之一。僅就這一點而言,孔子的貢獻就是無可比擬獨一無二的。偉大的思想家常常就是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也不例外。孔子建立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私塾,奉行“有教無類”、“因才施教”的教育原則,打破了一直以來由貴族和廟堂壟斷的教育,使教育平民化,大眾化,並以“遊學”這種普羅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第一次讓教育從廟堂走向江湖。實有開天闢地之功,這種教育貢獻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孔子對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按照自己的理念和審美觀進行刪選編訂,由此而成為“四書五經”之首——《詩經》,成為數千年來至今的儒家經典,成為華人閱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華夏民族的DNA。先民的歌唱,激盪兩千多年,絃歌不輟,孔子之功也!當然一方面孔子刪詩功德無量,同時也是對先民文化的砍頭斷腳。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如此多的諸侯國,如此多的無名氏詩人,絕對不可能只有後人能閱讀到的305首詩歌,內容更多主題更廣泛的詩歌都被孔子刪了。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化一大無法挽回的損失。孔子本人當時也早就清醒的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打一開頭,他就簡單直接明確地向世人公開表明自己刪詩的審美標準:“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儒家思想本質上就是一種社會倫理學和社會政治學,從這個方面衡量,不得不佩服孔子,他的確用《詩經》起到了對普羅大眾的人倫教化作用。連司馬遷也點贊說: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孔子晚年撰寫的編年體史書《春秋》,不僅僅是開創了以一己之力著私家史書之先河,不僅僅是歷史的敘述,更重要的是表述他本人對一國國情的微言大義,褒貶情感,立場態度。這種不為賢者諱不為先人諱不為大人諱的公正公平公義的寫史觀念,被後來及其至今的的司馬遷們繼承弘揚光大。孔子實其濫觴也!

    另外,孔子作為儒家思想的創始人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和貢獻就是“自知之明。”這與蘇格拉底的“我知道自己一無所知”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後人常常忘記的恰恰就是這個,所以也就常常會犯那些低階錯誤和選擇性錯誤。

  • 9 # 趙子曰原創

    作為一名也算讀過十幾年書的無知後輩,我小時候沒有拜過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在此也不想列舉什麼,他老人家的歷史貢獻我輩只能是高山仰止,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雖然現在不這樣說了,但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儒家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歷史文化主線,在中國的歷史上,還有誰能比孔子的貢獻大呢?

    孔子開創的儒家文化是世界歷史上唯一不是宗教的倫理禮教。它自成體系,相容幷蓄,求仁復禮講中庸和易變,可以說它是見賢思齊,萬古如新。你可以說它對人有一定的束縛,但一旦脫離了必要的束縛,人就可能沒有了底線。

    我上學的時候正是批林批孔的時候,但幾十年過去後,為何還有那麼多人看孔子的書,想念他老人家呢。大浪淘沙,歷史是無情的,也是有情的。中華民族幾千年多少代人尊奉的聖人,不會那麼容易就能徹底打倒的。他就是因之而生,為之而生的吧!

    也有人堅決反對儒家文化,認為儒家主張人的等級,反對平等,不講民主,而且歧視婦女等。但實際上儒家推崇的最高原則是仁,是禮運大同,仁義禮智信,孔子既不愚忠,也不歧視婦女,更不是不講平等及民主法治,他只是想正名,只是要復禮,只是想要人事物恢復到它應該是什麼的狀態或最好位置罷了,中庸之道,就是追求不斷變化的最好狀態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可以豐富內涵,陶冶情操的書籍或書單求推薦?